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开局打断易中海的腿

四合院:开局打断易中海的腿 第336节

  随着喷气发动机项目的启动,李望亭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无人机的研发上。

  在这个时代,要实现无人机的手动遥控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巨大难题。

  以前受限于电子元器件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无法将复杂的控制电路安装在无人机上。

  但是有了光刻机,李望亭可以制作出体积轻巧的各种芯片,用于无人机的控制。

  “要实现遥控,就必须设计出小巧敏感的信号接收装置。”李望亭在心里分析。

  “也许我可以试试设计一种专用的无线电接收机芯片,用光刻技术来减小体积。”

  李望亭提笔在纸上绘制出接收机芯片的基本框图,确定了信号放大、滤波、解调等模块。

  接着他又设计出一款匹配的解码芯片,可以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解析为数字控制指令。

  “嗯,这两个芯片组合使用就可以实现遥控接收和解码功能了。”

  李望亭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非常满意。

  第二天,李望亭兴致勃勃地来到研究所,将设计图交给工艺人员制作芯片。

  一周后,首批样片就做好了。李望亭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测试。

  “接收效果非常好,遥控指令可靠传输!”李望亭开心地说。

  除此之外,对于无人机的设计,还差一些软件上的东西,

  他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就必须让系统具备远程探测和远程决策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无人机就需要像人一样可以‘看’和‘思考’。”李望亭自言自语道。

  他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视觉,二是大脑。

  对于视觉部分,李望亭设计了一款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可以捕捉清晰画面。但光有“眼睛”还不够,还需要强大的“大脑”来分析和处理图像。

  这就需要一种专门的信号处理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模拟电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要实现复杂算法,只有数字运算才是最佳方案。”李望亭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他开始设计一款DSP芯片的体系结构。

  这需要确定指令系统、缓存、运算单元等的规划。

  李望亭决定采用流水线结构,这样可以提高运算效率。

  为了便于编程,他选用了与普通计算机类似的CISC指令系统。

  另外,还需要大量快速缓存来支持矩阵运算。

  经过反复推敲,李望亭终于完成了这款DSP芯片的详细方案设计。

  他将设计图纸交给工艺技术人员,很快第一批样片就出炉了。

  “来,我们测试一下它的图像处理速度。”李望亭迫不及待地进行了验证试验。

  结果证明,这款DSP的运算速度远超过普通电路,完全能满足无人机的需要。

  “太棒了!”李望亭高兴地跳起来,“有了这个‘大脑’,我的无人机就可以自主探索环境、规划路径了!”

  接下来,李望亭专心设计无人机的机体部分。

  他使用轻量化材料,采用流线型外形。

  为了扩大载荷,他还在机尾安装了一个辅助油箱。

第326章 无人机,制成

  经过反复思考,李望亭终于绘制出了无人机的整体方案设计图。

  机身轻薄流线,有利于高速飞行。

  李望亭看着设计图,暗自得意,这简直是跨时代的武器,到时一定会让敌人大吃一惊。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试制出样机。

  但李望亭明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采取分散生产的策略。

  他先向军部研究所的陈老下达了一项特殊任务,要求用特种金属材料打造一批“新型装甲”。

  陈老对老领导李望亭言听计从,立即安排专家小组进行研发。

  这些装甲实则是无人机的机身和机翼材料,它要求高强度和轻量。

  专家们对李望亭提供的材料配方非常的好奇,因为有好多东西在他们看来根本不能一起用,但只能硬着头皮试制。

  与此同时,李望亭又找来轧钢厂李厂长,要他加工一批“新型车轴零件”。

  这些“车轴零件”其实就是精密的涡轮发动机叶片,需要车工们在精密机床上反复研磨,才能达到理想的几何形状。

  在李望亭的监督下,专家和技工们经过日以继夜的工作,终于将所有的关键部件生产完成,装箱运送到他的研究所。

  收到零件,李望亭兴奋难耐。

  他清空一个车间,开始亲自动手组装。

  先将金属材料焊接成轻盈流线的机身框架,每一处焊点都仔细检查。

  然后将涡轮发动机组装起来,精心调校,确保达到最佳性能。

  接下来把几近透明的薄翼装在机身两侧,这会大大提高飞行效率。

  机尾部还要安装副油箱,延长飞行时间。

  最后,最关键的要数光刻制作的各种芯片,它们将构成无人机的“大脑”。李望亭小心将芯片嵌入舱内,连接精密电路。

  经过数日细致装配,一架型号精妙的黑色无人机终于诞生了。

  李望亭步行围绕,充满成就感。

  他决定第二天就要进行首次试飞,看看心血的结晶是否可以翱翔。

  次日清晨,李望亭独自驱车前往郊外一处隐蔽平原,这里将作为秘密试飞基地。

  无人机被小心运输到起飞跑道上。

  李望亭进行最后检查,然后爬上控制台,向无人机发出起飞指令。

  发动机轰鸣,无人机快速滑行,随即平稳飞起,在蓝天下划出一道优美轨迹。

  “成功了!”李望亭看着空中飘然的无人机,两手高高举起,不禁激动万分。

  随后,他又进行了数次试飞,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首次试飞获得成功后,李望亭着手进一步增强无人机的侦察能力。

  他根据之前的数字技术设计了一种简易摄像头,使用摄影技术拍摄地面图像。

  然后改造遥控器,在上面安装一个小屏幕,用于观看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这块屏幕采用的是电视机厂那边最先进的电子管显示技术,画面虽然粗糙,但已经能显示基本景象。

  李望亭精心组装屏幕的电路,确保图像信号的稳定传输。

  第二天,他带着改造过的设备来到试飞场地,点火起飞无人机。

  摄像头成功工作,开始传回模糊的地面画面。

  李望亭紧紧盯着遥控器上的小屏幕。

  虽然只能看到简单的轮廓和颜色变化,但已经可以判断地面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为了测试效果,李望亭控制无人机在地面车辆上空盘旋。

  屏幕上可以隐约看到一个矩形盒子在移动,这就是车辆的模样。

  尽管画质非常粗糙,但李望亭还是为自己实现的这个设想感到无比兴奋。

  虽然还待进一步改进,但这已经可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试验。

  这标志着无人机的侦察能力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

  李望亭驱车来到军部研究所,他知道,要实现无人机的战斗价值,还需要配置适合的武器系统。

  来到陈老办公室,李望亭神神秘秘地说:“陈老,我这次来是为了一个重大项目,需要研究所支持。”

  陈老乐呵呵地说:“望亭啊,你要什么就直接说,研究所一定全力支持。”

  “这个嘛......”李望亭挠挠头,“我需要一些特殊材料,两天后就能做出成品。到时候您就知道了,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陈老闻言好奇心起,追问道:“什么材料这么神秘?搞出什么新武器来了?”

  “这个要保密!”李望亭摇头晃脑,“您就拭目以待吧,届时保证让您眼前一亮。”

  “行行行,有你这个军需天才,我才放心。”陈老大笑着拍拍李望亭,“需要什么材料尽管开口,研究所一定全力支持。”

  获得支持,李望亭开始列清单:““我需要5公斤弹簧钢材料,1米直径2毫米钢丝,提金机械零件一套......”

  这些都是用于制作简易机枪的关键原料。陈老虽不明就里,还是全力支持。

  拿到材料的李望亭马不停蹄地赶回研究所,开始制造他设计的轻型机枪。

  要使机枪体积小巧但火力强悍,关键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稳定性。

  李望亭灵机一动,决定使用轻质弹簧钢作为枪管材料,再设计环形散热槽以提高射速。

首节 上一节 336/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林府崛起

下一篇:你穿婚纱追星,我分手你哭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