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生于1984

生于1984 第233节

  “李哥,这也太慢了,我还想着明年五月上映呢!”

  得知特效至少需要六个月才能完成,许辉不太爽。

  现在已经是11月了,六个月周期,至少要拖到明年4月,电影还要走审批,试映、点映,这么一算,时间根本不够!

  更别说宣传了……

  “这已经是我们最快的速度了,除非你想用哪种最简单的五毛特效!”

  说话的是李国强,BASE FX 特效公司老大。

  跟许辉一样,是个执拗狂,不过,这两人一个是特效方面的大师,另一个只是在导演的路上逐渐发展的新手。

  他说的话,许辉只能相信!

  “可是,这么一来,会影响到我们的后续宣传还有电影上映……”

  “许导,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一定要定档五月?可以往后延缓一两个月,我们也可以参加戛纳电影节啊……”

  一直跟在许辉旁边的路洋忍不住插嘴问了一句。

  “戛纳?”

  许辉犹豫了一下,倒不是他不想,而是《黄飞鸿》这部电影明显更像是商业片。

  明年的戛纳评审团主席是蒂姆·伯顿,这货题材猎奇、画风诡异,跟许辉压根就是两路人,他担任评审团主席,《黄飞鸿》想拿奖,怎么可能?

  “……许导,你不是说《黄飞鸿》系列你想打造成‘中国往事’吗?戛纳是最好的推介会!”

  路洋继续劝说。

  “行!那么我们去参加戛纳!”

  许辉被说服了,看了眼李国强,说道:“国强哥,最低四月,我一定要看到成片,特效方面你们再快一点……”

  就像路洋说的那样,戛纳国际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界,它还是全球最大的卖片会!

  ……

  电影的配乐,无疑是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通常被称为电影的“第二台词”。

  一段音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宏大的场面或重大事件,以及片中人物心理的比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

  通俗点说,电影配乐是依据剧情环境人物心情配乐,可强化气氛,营造氛围,突出主题,是重要的电影语言!

  对于一部好的电影来说,配乐往往占据总时长的一半还要多。

  可惜,现如今的电影已经很少有这方面的意识,经常一部电影连一点配乐都没有……

  原版的《黄飞鸿》系列为国产电影奉献的就是其如果珍宝一般的电影配乐。

  民乐主导西洋乐器辅助还能做到旋律脍炙人口!

  绝对是大师手笔!

  “谭老师,我想这一段改编一下《将军令》……”

  谭遁当然是配乐方面的大师级别人物,人家拿过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还有格莱美作曲大奖,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音乐类大奖,他都有拿到过。

  《卧虎藏龙》《夜宴》,李胺大导演、冯晓刚都跟他有过合作。

  “《将军令》?”

  “……咱们可以找林梓祥,让他再演唱一遍《男儿当自强》……”

  许辉心里有点鄙视,什么大师,连《将军令》都不知道!

  “你想用东方传统的战鼓作为主基调?再辅以琵琶之类的东方特有的音乐符号?”

  谭遁直接GET到了许辉的意图。

  “……对!”

  好吧,我收回自己的偏见,音乐果然是相通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 访客

  音乐是相通的,黄沾当然很厉害。

  辉黄二圣,光是一首《沧海一声笑》足矣流芳整个华语音乐史!

  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常常感叹,后人不及前人,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们本身对于音乐的要求变高了。

  或者说时代的变更,让我们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变得跟之前不一样了。

  谭遁本身就是大师级别的配乐师,有自己独特的对于画面、乐感的领悟,许辉也不好限值太多条条框框,让他自由发挥。

  否则,干嘛花那么大价钱邀请谭遁出手?

  自己随便找个没什么名气的配乐师傅,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添加配乐不是更好嘛!

  关于《黄飞鸿》的配乐,许辉只有一个要去,尽量用东方元素占多数的配乐。

  谭遁表示理解……

  片头曲《男儿当自强》,许辉请了林梓祥老爷子唱了一版,说实话,老爷子年逾花甲,还能有那么强烈的中气,确实很厉害,但是相较于二十年前那个版本还是差了一点。

  没办法,找了几个合唱团伴奏,勉强能听出当年的几分风采。

  不止如此,许辉自己还演唱了一个版本,准备放在电影彩蛋里面,就当是给观众的福利。

  最经典的配乐《将军令》当然不能缺少,否则《黄飞鸿》最有名的段子‘每当BGM响起,我就知道我是无敌的存在!’

  主题曲、片尾曲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很重要。

  好莱坞电影、HK电影最辉煌的八十、九十年代,每一部电影都是必须要有主题曲和片尾曲的,那是一道产业!

  98年,索尼音乐超过华纳成为全球最大音乐公司,不就是因为席琳迪翁的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嘛,还有《泰坦尼克号》的原声大碟!

  (当年大卖了一千多万张……)

  当然,现如今的电影人除了传统的大导演或者想借助音乐宣传电影的作品,很少有电影主题取这么回事。

  一方面是因为音乐市场不景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人看电影看的只是电影本身!

  人家根本不关注你的音乐……

  还有一点,大多数导演自己不懂音乐,完全凭感觉。通常情况下,作曲人给什么样的音乐,导演都会说“有点意思”,没有明确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导演音乐素养不高,没办法用专业的音乐语言跟作曲人沟通,进而导致所作曲子不能更好地和剧情结合。

  炮辉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有点音乐素养的电影人,包括原时空执导的小成本都市爱情轻喜剧,他都特意找了几个说唱界的帮忙做了片头和片尾曲。

  ……

  《黄飞鸿》后期总导演是许辉,除了剪辑方面由他亲自把关,其他方面他都只是个调控者,把自己的意见告诉路洋,由路洋和王蜗牛具体执行。

  对了,杨青拍完《老男孩》之后,没什么事,也被许辉抓了壮丁……

  剪片子是个很磨人的活,即使许辉对于《黄飞鸿》有着最清晰的画面脉络。

  好在粗剪部分已经完成了,现在需要做的是精剪。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许辉几乎就待在了剪辑室,总算大概完成了片子剪辑的脉络部分。

  现在的电影总时长在4个小时左右,需要尽量将它缩小到2小时左右。

  距离成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声效、特效、配乐……

  不过,许辉总算可以暂时离开这间房子了。

  ……

  时间已经是11月中旬,不出所料,《2012》席卷了整个华语电影圈。

  首周末抢走了接近1.5亿的票房成绩。

  没办法,大片的效果只有在影院观影才能切实体会到!

  网上看盗版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刺激感!

  这种时候,就体现出我国观众的观影热情了,上映一个星期,《2012》刷下了接近2.5亿的票房,妥妥的灭了之前的一堆记录。

  有几个小成本电影可能想着借助《2012》的观影狂潮分一杯羹,毅然决然选择跟《2012》死磕,同期上映!

  呵呵,甭说分一杯羹了,连点渣都不剩!

  看看《2012》的排片量,几乎霸占了所有院线的黄金场次。

  2009年的市场容量根本不允许同期出现两部以上票房大卖的作品,要不就你死,要不就我活。

  《2012》这样的大制作,那是奔着全球票房去的,跟踏同期,简直就是找死!

  刚刚还在鼓吹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的几家媒体,再也不敢冒泡了。

  谁都看得出,像《2012》这样的电影其中蕴含的电影工业远比中国电影高好几层楼!

  还是那帮人,不过这次他们换了个口号。

  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有多远?

  网上一堆吃瓜群众开始热烈讨论,当然更多人选择无视。

  什么是电影?跟我有什么关系?

  有这时间,我还不如多搬两块砖!

首节 上一节 233/8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1979

下一篇:拜师九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