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生于1984

生于1984 第164节

  好容易熬到下班,陈江华从公司出来,直接打车来到了沪上浦東区的一家电影院,他跟一位高中时候的老同学约好了,一起看电影。

  听说最近的这部《那些年》很火爆,陈江华虽然对国产电影不感兴趣,但还是来了,就凭这片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见到老同学,两人叙旧、检票,进入放映厅。

  电影刚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他。

  无论是充满年代感的台词还是上学时候的讲桌、课堂,包括书本都是回忆呀!

  许辉做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细心,呈现在电影《那些年》里面的课本、书桌包括老师用的粉笔黑板都是按照02年的水平全盘复制的。

  说实话,《那些年》里面的校园剧情并不是很多,陈江华作为好学生也没有经历过那种坏学生被感动,突然就发奋图强的故事。

  但他很感动,他了解电影里的每一个梗,包括上课看黄书,帮好朋友递情书,甚至表白时候不敢让对方回答,他都能感同身受。

  于是,雨夜分手的戏份,他再也忍不住,眼泪喷涌而出……

  我特么可是纯爷们,看个电影居然看哭了,传出去名声就毁了!

  陈江华赶忙扬起脑袋,然后他注意到了旁边坐着的老同学也在做着同样的动作……

  呵呵,彼此尴尬一笑……

  电影结束,陈江华有些感慨,这时,他的那位高中同学像是立下了什么决心:“从今天起,我就是许辉导演的脑残粉了!”

  “许辉……是谁?”

  “……你不知道吗?刚才我们看的电影就是他导演的!”

  “真的吗?这个许辉还挺厉害!他多大年纪?”

  真活见鬼,中国境内居然还有不知道许辉是谁的生物。

  “你自己度娘一下,不要太吃惊!”

  老同学神神秘秘的,陈江华掏出手机,搜索起来。

  ‘许辉,生于1984,杭洲人……’

  半晌,陈江华从惊讶中抬起头:“这家伙也太牛X了!他的歌我有听过!”

  “……你没看过他的第一部电影?”

  “我太忙了,说实话,今天是我这两年第一次在影院看电影,如果不是你邀请我,我也不会……”

  “所以,多跟以前的朋友聊聊,友情这种事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几年不联系,谁还会搭理你?”

  ……

  五月一号,沪上;

  五月二号,杭洲;

  五月三号,山城;

  五月四号,蜀都;

  从电影《那些年》全国上映之后开始算起,许辉还有刘思思几乎每天换一个城市,好在我们国家的大城市不算多。

  结束了蜀都的宣传,六人马不停蹄乘车前往机场,马上又要飞深市……

  才上车坐下,许辉拧开一瓶矿泉水,递给刘思思,扭头问何晓雯:“昨天的票房怎么样?”

  “跟你预测的差不多,票房有五千两百万,截止目前,我们拿到了2.3亿的票房。”

  “嗯……我估计从今天开始,票房就没有之前那么凶了。”

  许辉默默盘算了一下。

  学生们都回学校了,白领们也都上班了,该干嘛干嘛,工作日的票房出现下跌很正常。

  只要不是那种悬崖式的暴跌,许辉对《那些年》的票房还是很有信心的!

  破四亿稳稳的,五亿也有可能,哪怕6亿……算了,当我没想过。

  第四十章 怼(上)

  商务车内,谈话继续。

  何晓雯似乎很有精神,也对,许辉忙着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在一旁睡觉,没有精神就怪了!

  “许辉,你这次可算是出名了,接连击败了陆串、王景还有好莱坞电影,很多人说你已经是未来的商业电影之王了!”

  “……未来,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也许明天我宣布拍文艺片了呢。”

  “哈哈……”

  何晓雯笑的很假。

  “你笑什么。”

  明明是很伤感的话题,为什么要笑的这么大声?

  “你在说笑话,所以我就笑喽……”

  MMP!

  “你觉得我没有能力拍文艺片?”

  许辉眯起眼睛盯着何晓雯,她要是敢说一个字……算了,经纪人还是放过吧!

  “不是,你的导演能力我很清楚,可是,现在的你有想法拍文艺片吗?”

  “……我是说未来!”

  “你俩别说话了,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下?”

  刘思思忍不住开口训斥了一句。

  我去,妹子这几天脾气见涨啊!

  ……

  跟许辉预计的差不多,五月四号当天,《那些年》的票房‘仅仅’只有两千七百万,比起前一天,票房直接暴跌百分之四十。

  这还是《杨阑访谈录》昨天播出的情况下。

  不过,大盘也随之下跌了百分之五十……

  看似因为看电影的人少了这个客观因素造成了票房的下降。

  许辉却很清楚,除了这个客观因素,还有更主要的一条,网络上《那些年》的盗版已经开始肆虐!

  还是那句话,2D电影,盗版商的最爱,尤其是像《那些年》这种没有什么大场面的电影,自己在网上偷偷看跟在电影观影没什么两样。

  尤其是对单身狗而言。

  自己偷偷下个片,总比形单影只坐在电影院好得多!

  大环境就是这样,许辉大抵也没什么好的解决的办法。

  五月五号,剧组转战粤州,当天的票房再次下降,只有两千两百万。

  五月六号,剧组回到NJ,当天票房只有一千八百万!

  是时候了。

  挽大厦于将倾!

  许辉写了一篇《电影应该交给观众》

  “这段时间,围绕着我本人还有我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不少争议。

  普遍网友、观众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可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影评人之类的觉得之部电影差的要死,根本没有资格拿到那么多的排片量!

  前段时间很忙,没空理会这些人,我现在来说点实话。

  首先,我不太明白某些影评人是怎么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的,难道你说是好电影,它就是好电影了?你说它是烂片,它就真是烂片?那这样好不好,以后由你们掌握电影发行,你们觉得那部电影好看,你们就发行它,怎么样?

  当然,有个条件,观众影迷们必须要满意!

  不是‘一万个豆瓣网友觉得好’就是好,我们的电影是拍给广大的电影爱好者看的,他们觉得是好电影,他们才会买账。

  某位导演说了,根据派拉蒙条款,任何电影在上映的时候,都不能……

  对,人家美国市场确实比我们先进一些,可是人家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好吗?

  我们直接用大盘说话。

  四月二十八号,大盘报收2800万;

  四月二十九号,大盘报收3000万,这还是因为三部电影上市的缘故。

  四月三十号,大盘直接报收6400万,刚好那天,我的电影《那些年》上映了,

  五月一号,大盘更是创纪录的拿下了7400万,五月二号,也有7100万入账。

  如果你非要说大盘的涨幅跟本人的电影没有关系,那我肯定会说你是个骗子!

  电影院的老板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放映哪部电影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利润,院线经营需要资本,没有人会亏本放映电影,你的电影不能帮着院线赚钱,他凭什么放映你的电影?难道就凭你们这些只知道动嘴皮子的文人?

  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我不求所有人都觉得我的电影好看,你们要是觉得不行,那就不要看呗,为什么要闹那么大呢?

  我就从来没有因为某些同行的电影分明是烂片而气恼过,更没有公开说过哪部电影是烂片,难道我没有资格评价一部电影?

  作为电影从业者,我比你们更有权力评价一部电影!

  以前,你们这帮人说国产电影之所以会没落是因为有太多的禁令,呼吁国家不要干涉电影的正常发展,把一切交给市场,现在唻,觉得市场太残忍,渴望国家出台政策的又是你们这帮人,你们脸真大!

首节 上一节 164/8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1979

下一篇:拜师九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