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执掌阴阳 第30节
“好,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有何学问?”耶律雄肺都气炸了,包拯这番激将,就是赤裸裸的羞辱,也太嚣张了,当真以为大辽无人不成。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都看在了包拯身上。
大宋这边,更多的却是担忧,本来优势已经转换在大宋这边,可包拯的自傲,不仅是给自己找麻烦,更是将大宋陷入了绝境。
要是惹恼了辽使,当如何是好?包拯付得起这个责吗?
诸多大臣此刻都站出来赶忙找台阶下,也连忙在耶律雄面前说好话,但耶律雄此时早已是怒火三丈,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请教”包拯,区区五品小官,居然和辽国作对,当真不知天高地厚,耶律雄哪里还听得进去一句话。
“就请包大人出题罢!”
场面变得异常的严峻起来,原本已经稳定的局面却以为包拯的一句话变得剑拔弩张。
包拯对文臣武将已经辽使的反应却置若罔闻一般,刚想说话应承,却被庞太师抢先道:“包拯,这关系到两国的友好邦交,老夫提醒你,凡事当止则止,三思而行。”
耶律雄已经听不进去了,道:“既然包大人已经放出了话,不能就这么算了,请包大人出题。”
“这样吧,耶律将军!”包拯皱了皱眉,“我大宋以文治国,若题目出得难了,只怕辽国说我大宋仗势欺人,下官就出三道耳濡目染的问题,将军以为如何?”
百官神色又是一凛,不知包拯故弄什么玄虚,看到的只是包拯的自满和狂妄。
“你……”本想大怒的耶律雄,只得忍着一口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是了,怒极反笑道,“好!好极了!”
“那你辽国使臣可要听好了?”包拯买了个关子后,当即出了题目,“第一题:人往高处走,为何水却往低处流?”
这句话的确人人皆知,就连外邦小国也熟知。只是这牵涉的则是万有引力,古代人怎么会知道啊。
“这……你这算是什么问题?”耶律雄听后,很是无语。
“就是啊,这算是什么狗屁问题?”其他使臣更是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这为何就不能算是问题?”包拯目光扫视了辽使一遍,质问道。
除了辽国之外,包拯的问题更是出乎百官的意料,大宋以文治国,最擅长的莫过于诗词歌赋,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尽皆知,可水为何往低处流,只怕神仙也没法作答。
连大宋官员都没人答得出来,辽国未开化的外邦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这个,本将军回答不出来,请包大人告诉本将军,水为何向低处流?”耶律雄很是不甘道。
“耶律将军,这是包拯问你的问题,没必要回答于你。再说了,就算告诉你,你也未必能懂。”包拯毫不客气的说。
“你……好,第一题我们输了,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第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第二个问题只怕尊使更为难了。”包拯提高了嗓门,语气更加轻蔑了。
看着包拯自负欺人的神色,赵祯也很不明白,包拯一向稳重,今天怎么变了个人似的,得理不饶人,他生怕伤了两国和气,冷声提醒:“包拯,不得无礼!”
“是,皇上。”包拯转过头来,看着辽使,“第二个问题听好了:但凡下雨天,必然雷电交加,雷电交加,便是雷和闪电同时进行。然而,为何每次都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这……”耶律雄都没多想,就结舌了,其他辽使更是你看我我看你。
包拯没再言辞相激,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远处海上的行船,为何先看到船帆,而不是看到整个船身?”
大宋官员先自嘀咕,“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包大人这个问题只怕有诈吧!”想了想之后,耶律雄沉声问了起来。
包拯笑道:“耶律将军对下官的问题有疑问?”
“虽然辽国在北方草原,极少看到海面,不过按常理来说,海面乃是一个平面,怎会先看到船帆,包大人是不是欺人太甚了。”
“耶律将军误会包拯了,他绝无欺瞒之意,并没有说谎。”八贤王忽然出来解释,“海上的行船,的确是先看到船帆,若是耶律将军不信的话,可以亲自去验证一下,便知包拯有没有说谎。”
耶律雄又是“这……”地一声,半晌无语,八王爷深受辽人敬重,他的话,自然是没人怀疑。
“王爷,既然耶律将军没见过海面,那包拯换个方式来问。”包拯道,“辽国地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样的道理,就算在远处,耶律将军是不是也只是先看到牛羊的上身,而不是看到整只牛羊,是也不是?”
“不错。”
“好,既然如此,那包拯敢问大将军,这是为何?”
“是啊,这是为何?”冥思之中,辽使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纷纷议论出声音来。
包拯哈哈一笑道:“这么说来,是没有人回答得上来了?”
“惭愧!惭愧!”耶律雄此刻已完全没了刚才不可一世的气焰,通红着脸,“哎!没想大宋竟出了这样一个人才,大宋果然人才辈出。”
赵祯见辽使夸赞包拯,脸上顿时堆起了笑容,“不过是言谈之间的戏言,耶律将军不必在意。”
“不,输了就是输了。”耶律雄掷地有声说道,“包大人见识广阔,我们认输便是。只是本将军却好奇,为何包拯如此人才,却只是个小小的五品知州,实在屈才。”
赵祯心中一凛,辽使的言外之意不就是说自己不能用人?当即灵机一动,“耶律将军有所不知,包拯现在可不是五品知州,他乃是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天下第一聪明人的称号,此番京城,正是朕宣召听封的。”
“原来如此。”耶律雄点了点头,“天下第一聪明人,本将军输于他,也算不得丢人了。”
庞太师听皇上又要加封包拯,肺都气炸了,原以为辽使的三道难题可以让包拯身首异处,却不想因祸得福。
包黑子啊包黑子,你的命看真够大的,走着瞧……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送两朵鲜花。欢迎留言评论。).
第四十章 权知开封
“各位卿家,你们认为朕该封包拯什么好呢?”当着辽使的面,赵祯直接问百官道。
包拯心中更是暗喜,此番进京只求皇上不降罪,就阿弥陀佛了,不想辽国出使却让他因祸而得福。
这算是意外之喜么?
王延龄先自出列道:“皇上,包大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又敢于谏言,不如让他到御史台任职,必能胜任。”
御史台乃是谏官,负者弹劾百官以及上谏皇上,虽御史中丞也不过四品,但权利却相当大。
包拯听到王丞相举荐自己到御史台,神色也是一顿。
“唔!”赵祯笑道:“包拯,你认为如何?”.
“皇上不可。”没等包拯说话,庞太师率先打断道。
八贤王赵德芳在一旁,听庞太师又要使坏,神色随之一变。
八贤王和庞太师都是朝庭两大支柱,不过却是一正一反,八贤王一向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庞太师则是小人之心,无利不往。
听庞太师反对,八王爷自然是不高兴,说道:“庞太师,让包拯到御史台,有何不可?”
“包拯才华横溢,治理地方州郡更是政绩卓越,若到御史台的话,岂不是太屈才了。”庞太师绘声绘的说道。
八贤王只是冷笑一声,知道庞太师这是给甜枣打一棒子,能有什么好心?
赵祯问道:“依太师之言,包拯当居何职为宜?”
“皇上,包拯铁面无私,以断案著称,天下闻名。开封京畿重地,历来府尹无一能胜任……依老臣之见,让包拯到开封府任职再合适不过了。”
开封乃是帝都,城中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王公大臣,谁敢得罪,这也正是以往的开封府尹难以胜任的原因。
开封府尹,说白了,就是火堆上烤的羔羊。
“开封府?”八贤王也是思索了一阵,开封府尹的权利远远不及御史台,然而,却掌管京畿重地的治安,包拯坐府尹,貌似也不错,虽知庞太师有坏心,却也就没说什么。
“好,就依太师之言,包拯上前听封。”
赵祯看着八贤王默许之下,才顺水推舟的给了庞太师一个顺水人情。
当然,他同意庞太师举荐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京城乃是非之地,百官之中,只怕也只有包拯能够治理,再加上八贤王的默许,自然也就不好在说什么了。
“臣在。”
“朕命你权知开封,行府尹事,特许上朝议事,即日上任,不得有误。”
“臣领旨谢恩!”
包拯欣然领诺,他心中自然清楚这个开封府尹的位置可是八王爷和庞太师较量的结果,算得上是一个极为烫手的山芋了,不过那又如何?能上朝议事,直接面对皇上,再棘手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何乐而不为?
庞太师的脸上却是拂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神色,也可以说是得意。以包拯的性格,开封府这个烫手的山芋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心中暗暗得意:“包拯啊包拯,没想到你也会中了老夫的圈套,你就等着给自己收尸吧!”
包拯斜了庞太师一眼,知道他心里打着什么算盘,却也没太在意,究竟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呢?
此刻,赵祯才看着辽使道:“方才处理了一些国事,耶律将军不要见怪。”
耶律雄道:“不敢。陛下任人唯贤,我等佩服。”
“此番辽国派耶律将军出使我大宋,旨在两国邦交。朕有两颗夜明珠,要献于辽国皇帝,以示友好。请尊使回复大辽皇帝,只要辽国不侵扰边境,朕保证大宋绝不兵戎相见,两国永停兵交,开放贸易,永享太平。”
“谢陛下,末将定当如实转达陛下之意。”辽使本想在大宋面前作威作福,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包拯,吃了亏,也只得灰溜溜的回国去了。
“叮!破解三道难题,维护大宋尊严,青天功德+3000”
不会吧……
这也可以?
包拯听了系统提示音,一阵欣喜,3000功德可不是小数目了。
赵祯心中自然是无比欣慰,如果不是包拯,这次大宋的脸可要丢到家了。不过他也好奇包拯的三个问题,“包卿,你方才的三个问题,怎么解?”
百官也隐忍了很久,见皇上亲问,都迫不期待的等待包拯的答案。
“皇上,其实臣也不知。”当着百官,包拯却只委婉的说了一句不知,他实在不想在古代普及天文知识,没什么鸟用。
“什么,你也不知……”
赵祯显得有些失望,又气又好笑,却不好说什么,毕竟答案是什么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包拯难住了辽使。
百官也很是无语。
赵祯接着笑了起来,用手指了指包拯,“包拯啊包拯,这个关子你可卖大了。也罢,既然你不愿意回答,那朕也不追问了。朕知你几经周折,破获了几桩弊案,劳苦功高,朕特告你两月假,把婚姻大事给办了,之后便上任吧!”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三千亿颗世界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