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执掌阴阳 第158节
包拯当然也看出端倪来了,不怒反笑:“不必了!身为父母官,要爱民如子,那陆文才既然染病在床,就让他好好修养,等他病好了再审。”
冯通如释重负的应了一声:“是!”
“退堂!”
拍了一声惊堂木,包拯退入了后堂。
其实,真相已浮出水面。陆文才称病在家,显是做贼心虚,只不过双方各执一词,没有真凭实据,就算知道这一切都是陆文才以后谋划,也定不了他的罪。
公孙策也看出来,从始至终,冯知县一心袒护陆文才,其中的端倪显而易见,可见嫁祸蔡玉媛,知县也难辞其咎。
只得一提的是,作为开封府辖下的许县,冯通为官还算清廉,也从没听说又贪赃枉法之嫌。
这一点,包拯再清楚不过了,否则,早已撤职查办,又怎能让他高座县衙。
“冯通不但是廉吏,而是还是能吏,过去政声卓越,不与百官同流合污,也因此一直没有升官,本府也早想在皇上面前举荐。
然而,蔡玉媛一案,疑点甚多,他既不推敲,也不查证,一口咬定蔡玉媛偷汉杀人,其中大有文章。”
包拯略微沉吟。
公孙策也思索片刻:“依学生愚见,要破这件案子,关键就在于那具死婴的来源。”
展昭接过话头,道:“那王婆不就是接生婆吗,而且此案她也牵涉其中,难保她不知内情?”
“展护卫此言有理!”包拯捋了捋胡须,“那陆文才既然装病,本府便将计就计,将这件案子延后几日再审,你们分头明察暗访,务必弄个水落石出。”
说完,特意看了公孙策一眼:“公孙先生,死婴关系重大,不管用什么手段,也需从陆文才的口中问出死婴的来历。”
“大人……”公孙策脸色犯难道:“若一切都是陆文才所为,学生如何从他口中套出死婴来源?”
包拯笑道:“公孙先生才是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还能没有办法?”
“大人过奖了,不过学生倒原因一试!”.
第二十六章上古神器
蔡玉媛独坐牢房,抱着双手,神思恍惚。
自从丈夫上京赶考未归,又无端被陷害入狱,容颜已然憔悴。
忽听牢门哐镗声响,走进来一个人,正是包大人,忙跪地叩拜:“犯妇拜见青天包大人。”
“免礼!”
狱卒搬过来一张凳子,包拯坐下后,微微点了点头。
“蔡玉媛,本府见你知书达理,为了婆婆不受刑,甘愿签字画押,那私通下人,杀人埋婴的罪名确难成立,本府且问你,你要如实作答,不得有任何隐瞒。”
蔡玉媛死里逃生,一心指望青天大老爷为她沉冤昭雪,怎会隐瞒,道:“包大人请问。”
“你与冯知县可有仇怨?”.
包拯皱眉道。按照冯知县多年来的官声,若非公报私仇,绝不致冤假错案。
蔡玉媛摇了摇头:“没有。”
“难道有什么嫌隙?”
“没有。”
“它曾向你索要贿赂?”
“没有。”
“莫非他贪恋你的美~色?”
“都不是。”
“这就怪了!?”包拯一头雾水,“那冯知县一不贪图美色财务,二不假公济私,为何偏偏要置你于死地?”
只听蔡玉媛缓缓道:“大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怀璧其罪?”包拯眉头一皱,“难道你家中有什么冯知县想要的奇珍异宝?”
“也说不上是什么奇珍异宝,只不过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把古琴罢了,以前民妇不懂,后来慢慢懂了,却为时已晚。”
蔡玉媛说着慢慢地回忆起往事。
冯通与刘家本是忘年之交,但却是个琴痴,一心想将刘家的古琴占为己有,遂鼓励蔡玉媛之夫刘滔上京赶考,以便染指古琴。
蔡玉媛不知那焦尾琴,冯通却十分清楚,此琴乃上古桐木所致,乃上古神器。作为情痴的冯通,眼看神器蒙尘,如何甘心。
他曾数次钱买利诱,均为蔡玉媛所拒绝,是以设下嫁祸之计。
包拯听后,也才记起来,冯通算得上是音乐节的大国手,看样子,蔡玉媛蒙冤也是他蓄谋已久的了。
蔡玉媛接着道:“民妇当初坚持到底,便是怕他纠缠不休,没想到还是绕不开这一劫。”
说到最后,扑簌簌的眼泪顺着脸颊流淌。
“如今那焦尾琴在何处?”包拯问道。
“遗失了!”蔡玉媛苦涩的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上次冯知县派了大批衙门捕快大肆搜婴,人走了,琴也不见了。”
“如此说来,那冯知县假公济私,偷走了古琴?”包拯隐忍着一口气,再明显不过,古琴为冯通顺手牵羊。
生为父母官,假公济私,竟做起强盗的勾当,包拯汗颜得很。
“无凭无据,就算有冤,也奈何不了县太爷!”蔡玉媛也是哀极反笑,她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升斗小民,和县太爷斗,岂不是自讨苦吃?
听完整件事情的经过,包拯长舒口气,如尘埃落定,同时,心中的怒火也多了几分。
回到县衙,立即命人传来冯通。
“大人夜探监牢,想必是问出了什么新的线索?”冯通见了包拯的脸色,隐隐感觉到事情的不妙,一向沉着冷静的他,此时也显得有些惶恐。
包拯瞥了他一眼,“线索是不少,不提也罢!倒是有一件事,本府百思不得其解。蔡玉媛不贞在前,杀人在后,做婆婆的非但不怪罪,反而替她喊冤,这岂不是奇哉怪也?”
冯通顿了顿,道:“包大人有所不知,那老太婆自从丈夫死后,儿子又要无音讯,缺少人照顾,只与蔡玉媛相依为命,恐是受了蔡玉媛的蒙骗,糊涂得又可怜又可恨。”
包拯嘴上不说,心中早已大怒,但还是压了下去,正色道:“本府还听说冯大人是本朝古琴大家?”
“包大人过誉了,只是爱好而已,爱好而已。”冯通一听到“琴”字,心中大为不安。
“有时间本府倒想请教冯知县!”
冯通也是连连回说:“不敢当,不敢当!”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包拯自然不会把话挑明,当然,“敲山震虎”却很有必要,他要的就是冯通自乱陈脚。
……
“看相测字,卜凶问吉!”
许县的大街上,一身道袍装扮的公孙策,眼睛东瞅瞅,西瞧瞧。还别说,他这个文弱书生,摇身一变,还真有几分术士模样。
“看相测字,卜凶问吉!”
来到陆文才的药铺仁济堂,公孙策清了清嗓子,喊的更大声了,就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
一个形态臃肿的妇人,正走进仁济堂,公孙策便快步跟了上去,他已经打听清楚,这位就是许县城内有名的媒婆王婆,也就是蔡玉媛一案的知情人。
王婆也是听说蔡玉媛没死,开封府的包青天已经接手此案,是以来寻陆文才商议对策。
眼下见了算命先生,才跨入仁济堂门槛的步子,又停了下来,转身喊道:“小神仙!”
公孙策心中一喜,迎面走过去,打了个问询,道:“您是要看相测字,还是卜凶问吉?”
王婆思见他是个年轻的小白脸,思索了片刻后,道:“你准不准?”
公孙策道:“不准不要钱。”
“那好,”王婆请公孙策里面坐下,然后才在桌子上写下一个字,道:“你给我测个字,‘秋’字。”
“秋……!?”
公孙策故意吸了口气,眉头皱了皱,表现出“不好”的神色。
他是谁?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学问,就算是死的他都可以把它说成活的。
当下啊呀一声:“不好!”
王婆吃了一惊,道:“怎么了?”
“这个秋字露了玄机,禾加火乃秋也,此为不吉之兆,这把火如果让它烧起来,你可是在劫难逃。”
“啊……”王婆吓得捂住嘴,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半晌说不出话来,“那……我该怎么办呀?”
公孙策没想到这王婆这么好糊弄,又笑了笑:“你也不必惊慌,秋字还有其它的拆法,事情还有转还的余地,‘秋’字下面加个‘心’字则成‘愁’,‘火’加‘口’则成‘和’。
如果你把‘心’事藏起来,事情闹大了,只怕不好收拾,必定让你倍增忧‘愁’,终生难安;
如果把事情说出来,宣之于‘口’,说不定可以逢凶化吉,平安度过。”
“对对对,这个秋字,要是加个‘心’不就是‘愁’,如果去‘火’改正‘口’,把事情说出来,不就是‘和’嘛,哎哟小神仙,你可真是……”
王婆自顾自的说着,回头再看算命先生,早已不知去向了.
第二十七章长生牌位
“大人!”
回到县衙的公孙策,满脸堆笑,此时,他已经褪去道袍,一身蓝白长衫,依旧是那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不着岁月的镌痕。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三千亿颗世界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