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24节
“臣虽愚笨,然思之千次,或有一得,今得良策,不敢存留,当不顾个人荣辱安危,冒死上奏圣前,请圣上立《天京报》,教谕万民,若得此,臣纵粉身碎骨,亦甘之若饴。请圣上明鉴。”
一口气看完这篇策论,尉迟破军将奏折重重按在桌子上。
“怎么了?谁的奏折?”
董行书不动声色地问道。
尉迟破军将手中的奏折递给董行书。
青空规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上次出这种事,还是梅清臣那份《乞罪表》呢,他微微偏过头来。
董行书将奏折摊开,放在案上,与青空规一起看。
奏折并不长,他们两人一目十行,就看完了整篇奏折。
乌云蔽日!
这天下敢这么骂三司的,现在天京就三个人。
圣上,天后,周铁衣!
沉默了良久,董行书才开口,“这奏折言之有理,肯定须得上呈。”
若这篇奏折不上呈,周铁衣闹起来,不是坐实了他们三司乌云蔽日吗?
青空规自然也知道这点,他表面上也没有动怒,而是问道,“怎么注?”
董行书落笔,“此事重大,实乃良策,不过周铁衣年不过十七,恐不能担此重任,臣请递交言部商议,择一大臣行之。”
青空规会意一笑,只不过他这次没有写‘附议’,若是这样写,不就明摆着他们三司如今沆瀣一气了吗?
他写道,“国无法不行,此策虽良,但需经立法院商议,择一稳重之臣行之。”
这样一来,就显得他们三司也会在这上面争夺权柄了。
实际上也差不多。
虽然青空规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天京报》能够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周铁衣既然敢冒着得罪三司,也要推行此策,绝对是利大于弊,他们法家若是能够将《天京报》拽在手中,也是一件好事。
奏折再次递给尉迟破军,见前面两个人都落笔了,尉迟破军也想要落笔。
不过他思考了半天,好像自己还真的落笔不了,这《天京报》明显是民生,开言路的话题,自己手里的兵部怎么管?
于是讪讪一笑,放下笔,就这两人注疏也可以,免得显得他们三司同流合污。
周家小子,真是混帐,就会气老夫!
······
御书房内。
今日圣上到的时间明显晚了很多,等未时末尾,才从宣法殿听道出来,神色也明显很疲倦。
进入御书房,看到这一大堆奏折,即使强打起精神,但估计也认真看不了几本了。
天后知道大夏圣上才修道,如今也是消耗严重,笑着说道,“紧要事今天只有一件,圣上看一看,其余都可以放一放,等明日再批复。”
大夏圣上走到书桌后坐下,先喝了一口茶,才警惕地问道,“紧要事?”
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儒家在搞事,肯定是想要借太和殿被雷劈说事。
不过皇后是笑着说的,这就奇怪了。
天后摊开奏折,三司本来将这本奏折放在最后面,但是天后说是紧要事,那就是第一件了。
《请圣谕下达策》
大夏圣上皱眉看了题目,不过看到作者是周铁衣,神色就舒展开了。
等看完第一段,心情也好起来了。
看完了全篇,他沉吟了一会儿,又看了看三司注疏,笑着对天后说道,“朕的三司看来是不想要办这件事啊,现在还想着要争权呢?”
天后没有说三司坏话,而是说道,“三司分管事情不同,各有想法,也是正常。”
说了好话,接着她话音一转,“不过三司日益辛劳,确实不易再多管事务,免得忙不过来,倒不如按照以前的制度办。”
(本章完)
第157章 手段温和
御书房内,伴读大太监苏洗笔静静地伺候着。
大夏圣上沉吟了片刻,开口问道,“邸报本来是谁在管?”
苏洗笔回答道,“回禀圣上,是内务府在管。”
这邸报原先就是内刊,是皇宫印刷出去,发给大臣们看,自然是内务府在管。
大夏圣上笑道,“他们说朕的总旗年龄不够,朕就找个年龄够的去办!”
他落笔道,“着周铁衣处理此事,内务府管事大太监冯子宽督办。”
天后看了一眼,笑着说道,“圣上此举甚好。”
这一声称赞,更是肯定了大夏圣上这决断,他神色放松下来,看了看如山的奏折。
往日里批改就厌烦了,如今又精神困倦,实在是不想要动笔。
于是说道,“皇后,你挑着批复,朕看一遍批复就行。”
天后没有立刻接受这至高权柄,而是起身,半蹲在地上行礼说道,“陛下虽然爱我,但却不能够给天下人口舌,我可以帮陛下处理文书,但动笔之事,须得陛下亲自做,若陛下不想做了,按三司回复也行,我是万万不能够再动朱笔。”
伴君如伴虎,最怕九真一假,这一点对于分享圣上荣光的天后也一样。
大夏圣上笑着看向自己发妻,“你啊,就是太谨小慎微。”
不过他也没有再提让天后批复奏折的事,也没有亲自扶天后起来,而是自己勉力看了起来。
······
四月初九,今日是浴佛节。
虽然太和殿被雷劈了不吉利,但是宫人们还是将坤宁宫装点了一番。
两尊藤蔓编织的大象内藏机关术,可以喷吐泉水,浇灌中间象征佛陀的莲花座。
本来这大象应该用金,铜打造,不过天后不喜欢铺张,就用绿色的藤蔓编织,也正好应了春景。
回了坤宁宫,天后先是走到书房。
她的贴身婢女立马展开白纸,替天后磨墨。
等墨磨好了,天后心中笔意也足了,于是落笔。
天京报。
这三个字落下,天后对婢女吩咐道,“将这字拿给内务府总管冯子宽,让他好好做事,这广开言路乃是圣明之事,若他敢疏忽,就算圣上饶了他,本宫也饶不了他!”
天后很少说这种重话,也很少落笔一件事。
婢女秋声知道这事情紧要,于是第一时间就去内务府了。
······
麒麟阁中,周铁衣早上一如既往地练习武道。
中午的时候,长孙府的人来了,禀告说奏折已经递上去了。
周铁衣微微一笑,用过午饭,就在自己院子中安了个茶会,哥哥周铁戈,胡文郎,弟子梅俊苍,文吏吴谦在场。
周铁衣烧煮着茶水,先对自己已经满腹疑惑的哥哥说道,“老哥,这不懂的地方你就直接问,这里没有外人。”
在场的人都要直接处理《天京报》的事务,所以周铁衣要耳提面命。
唯一不处理《天京报》事务的自己老哥,自己也要多教一教。
周铁戈本来就心痒痒得厉害,他可是知道全部的过程。
起因是儒家那边传出了‘国出妖孽’的传闻,所以自己弟弟在原本看兵坊的行程之上,又晚上加了去拜访胡文郎的事情。
中间还给自己说过,这‘国出妖孽’,最该担心的不是他们周家,而是天后。
这一点,自己已经理解了。
但是后面为什么让长孙丹上一封奏折,去大张旗鼓地办《天京报》,他猜到了一些原因,但是不知道自己猜不猜得对。
“伱办理这《天京报》,是想要另辟蹊径,对抗儒家‘国出妖孽’之语?”
一直以来,兵家就算权势最盛的开国时期,在言论上也被儒家按着打,这国出妖孽,不仅大夏朝在用,三百年前的南北五朝也在用,甚至八百年前的大炎圣皇时代也在用。
但想要和儒家抢夺话语权何其艰难,反正兵家就算把人安插入言部,也没有成功过。
周铁衣笑着解释道,“这天下言论可以引导民意,儒家想要坐实‘国出妖孽’,须得有个过程,所以我需要以雷霆手段出击,搅乱整个过程。”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天后当天就送牡丹花来,感叹道,“天后娘娘能够一眼看出来,立马做下决断,着实不凡。”
他周铁衣能够看出来,是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傍身,天后能够一眼看出来,并且迅速向周铁衣这个对手‘求和’,一点都不在意片刻得失和自己的颜面。
这说明天后的政治嗅觉是顶尖的,同时也是个干大事的,能屈能伸,这才是该真正小心的对手。
“在言路上,儒家自以为掌握了书院,掌握了言官,掌握了小说家,就可以掌握天下,着实是少了些发展向前的眼光,不过这也符合儒家一贯喜欢‘言必圣皇,语必圣人’的做派。”
当周铁衣说到小说家的时候,胡文郎神色有些尴尬,他们小说家不抱儒家大腿,抱谁大腿?
他想了想,“这报纸当真能够广开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