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第142节
一境就是理论上的完人,至人。
二境是超越人体极限,但本质也是对自身的深度挖掘。
三境是触及人类族群,都超过个体极限借族群之力,是人所能达到的真正极致。
可一境谁又真正成为完人,不过是某一项达到极致而已,能触及到三境就是三境。
武纪忍不住赞叹:“了不起!谁能想到这个时代还有人修至如此境界,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现世百亿人属你境界最高,怎么感觉你不太开心。”
陈景现在与七千岁的老人无异,没了当初一境、二境破镜的喜悦。
平淡回道:“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借用代天主的权限,找到七千年人文传承结出的果子,然后由我将果子摘下而已。”
武纪:“需要将突破三境立项吗?或许有机会维持代天主权限?”
陈景再次摇头:“不用,突破三境并不符合当前时代需求,注定不会允许调用太多资源,剩余一天时间基本够了。”
“…………”
青帝真灵复苏完全道化前,思维模式无限接近曾经青帝那一刻,留下最后一句遗言:【你们所在的这片土地修仙者多吗?】
答案无疑是多。
这片土地修仙者数量很多很多,飞升留存到今日的仙人数量同样多不胜数。
不远处的天竺区,留下姓名的修仙者寥寥无几,算上没留下姓名的修仙者,都不够华夏区的零头。
但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多或者少,而是为什么修仙者会那么多?
陈景从桃树下站起,世上再无人比他更近伏羲。
七千年历史演变化作感悟,拥有的不仅是自身能力提升,而是对这个世界认知提升,对于历史中的因果,都能清晰知晓答案。
此刻,再思考青帝留下的问题,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法相——青帝!!】
【长河之相——残影。】
元神显化,青帝之相如陈景一般样貌。
脑后凝聚出一道光轮,七千年历史中留名的身影摇曳,皆是构成历史的一部分。
陈景摘下三片桃叶扔出,光轮中溢出三道光芒,融合三片桃叶落地化作三道人型幻影。
一人骑牛宽衣阔袖放荡不羁。
一人身披素袍头长肉髻。
一人穿儒袍孔武有力。
三道身影后面,又有数十道班驳光点,化作一道又一道人影,自历史长河中复苏而出。
老子,孔子,悉达多,庄子,玄奘、孟子,皆是历史中留名的智者。
他们是陈景脑海化身之念,以相生影,借太黄皇曾天精神能量显化,而非从忘川河中复苏的真灵。
一境之相:文宗之相,佛宗之相,神通加持下可以用获得人之极学习能力,机辨悟性。
二境狴犴之相,人智而兽身,神通加持能达到超人类极限的境界。
三境是长河之相,已经不再需要神通加持,自能模拟在历史长河留名的人的相,得到众人智慧加持,可称得上一声大智慧。
区区数十道幻影,不是三境长河之相的极限,这是受限于人身,受限于个体实力,所能发挥出极其有限的力量。。
【嗡!】
道场内,自有一声洪钟回荡,头生肉髻的佛陀幻影俯瞰七千年岁月。
盘膝而坐,向众人行佛礼率先开口:“我佛家修士以识见为本,以识为境,以见为修,放弃术用提升境界求得大智慧,第六识就是一境,第七识就是二境,第八识就是三境。”
第195章 三家之言
天地如幻梦。
骑牛老者身后,半梦半醒的庄子睁开眼:“所谓识见,无外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佛祖所言不差。”
佛祖垂目颔首:“唯我则见自己,身之所感,即为所见之天地,见众生放可得大智慧,众生之苦为我苦,众生之悲为悲。”
骑牛老子开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然道不可名,余者不过是述道,若阴阳之变,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身后一名穿汉服医者道:“道不可名,修道者当为人魂,地魂,天魂。”
身穿儒袍的孔子道:“天道无形,天道恒长,人道却有秩,为规,为矩,蛮荒时代以先后进食为尊卑,后以羽饰,牙饰,冠服等辨别尊卑,人道之序为礼,序而不耗,此为道用。”
同时,孔子身后穿汉服官袍的男子言:“以人感天意,以天合人心,人道即天道。”
太黄皇曾天每一道幻影都有独到见解,是念,却也是历史长河留名者借陈景一缕念头显化。
智慧碰撞出火花,幻影本就是这片土地孕育出,本就是时代引领者,相互结合,对青帝留下的问题心知肚明。
【法相——青帝!】
陈景坐回千年桃树下,一道道幻影如泡影逐步消散,融入到最前方三道幻影,最后只剩下三片桃叶所化的幻影。
纷乱的念头变得清明透澈,凝聚出原本的主意识,垂目望向三人:“这片土地,为何修士数量会如此之多?”
三人不再是历史长河中某个具体幻影,而是一个学派智慧的集合体。
骑牛幻影撑着牛背半卧:“是道,这片土地有了道的概念,这片土地的人天然有逐道的意识。”
身材魁梧的儒士幻影拱手行礼道:“是教化,第三境圣贤俯瞰见世,并以将其教化指明方向,开慧而不昧。”
头身肉髻的佛陀幻影定思道:“是修行,三境修行便是提升族群,经卷传世,众生虽未达第三境却也早开始修行。”
陈景主意识顿了顿道:“道,教化,修行,这片土地的人不知不觉中开始修行,不同于月宫生物科技从身体蜕变为天人,而是思想层次的天人对吗?”
“天竺同样有三境为何论落至斯,经学外落。”
佛陀幻影目露悲苦,掩面叹息:“只怪波旬乱法,我虽有识见之妙藏,世人尊我不学而似,落发似肉髻,残身似苦行,以苦求苦,非以苦求道。”
“我虽有度世宝筏,却无可度之人,世人恒而不易,不得超脱。”
骑牛老者微微摇头:“此溺爱也,万物皆有阴阳,无量光明尽归你身,世人必藏于阴影,明善而不知恶,不过伪善圣母之流,宝筏可铸,却需世人去寻,不信世人何以度世人?”
儒家颔首:“经史典籍束之于高阁,不及草纸一张,道师所言极是,儒以治世之能,亦有乱法之时。”
骑牛老者再答:“世无波旬,遂人人皆为波旬。”
佛陀抬头望向天穹只留下一声叹息:“青帝始,累世积,人为神,百家鸣,两位道友难知我力弱。”
“噗…………”
三道幻影如泡影破灭,只留下三片桃叶飘落。
三道的幻影烙印在叶络之上,从临时思维模型变成常驻思维模型。
青帝的疑问已解答,月宫生物科技天人思路,其实就是第三境修行思路,世人早已不觉踏入修行之路,而这条不自觉开启的修行途径便是——思。
人,总会像忽略空气那样忽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
思修比意识,末那识更加缥缈朦胧,是意识对世事剖析的一种模式,连境界的区分都并不明朗。
0境,满足生物最低需求即可,趋利避害,非黑即白,草履虫这类生物较为0境,而多数动物介于0境与1境之间。
1境,能明白事物存在两面性,有阴阳之变,而最接近1境的生物就是人。
事分为复杂和简单,人也有龙蛇之别,面对服复杂的事有人固执思维跌落1境,有人意识到阴阳之变,并让事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努力,思修便达到了1.5境,甚至存在极少数天才,触及到了二境的门槛。
2境,能跳出自身思维惯性,以他人思维思考自己的问题。
并不是指简单换位思考,而是让多个思维同时工作,好比使用文宗之相,而主意识依旧还在运行。
3境,便是我思即为族群之思,族群之思亦为我思,历史长河中亿万生灵都化作幻影,才算是思修完整的3境。
“此刻,我借外物凝出3境的相,思修拥有三境潜力,却用着一境思维模型,仅发挥出二境往上的水准。”
“古之圣贤有高效思维模型,不会演化出无数一境思维个体,通过论道的形式低效获取智慧,只要完成思维模型构建,便是古人眼中的完满第三境。”
“现实世界第三境或许有,或许无,但现有智慧都足够用,构建思维模型可以放缓,代天主权限再不用就得过期。”
“…………”
庐城,万相实验室。
元界舱舱门开启,陈景拔掉维持生命输液管从舱体走出,身材枯瘦脱形,如冬日残风下的茅草,步伐却没有半点摇晃,一双眼睛清明透彻。
抬头对万相吩咐道:“通知瑶京、孟游,赖明,房欣、许醉、瑶芷,就说我结束闭关了!”
万相实验室虽然水准一般,但三个实验室还是将主要设施迁移到万相,连瑶京四人也搬到万相实验室常驻。
六人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赶来,距离第三代元界舱发售还有半天,这十八天发生的事太多,也挤压了太多事需要处理。
瑶京推门而入看到陈景脱口而出:“你……已突破至第三境?”
紧接着,另外五人也走进修行室,容貌都不似陈景发生了巨变,只是孟游身后跟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
陈景顿了顿回道:“算是吧!不过人还活着就不算真正的第三境。”
第196章 最后一日
上一篇:污秽修仙:我靠功德系统捅破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