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人道永昌

人道永昌 第603节

  韩非没有再搭腔。

  他看不起李斯半辈子,到头来儿却被李斯教了一回什么叫格局!

  ……

  “来了!”

  陈胜抬眼看了一眼推着轮椅进来的师兄弟二人一眼,手头泡茶的动作未停,很是随意的招手道:“过来坐!”

  二人齐声回应道:“谢陛下!”

  李斯推着韩非到丈余长的宽大金丝楠木茶盘前定好车轮,接着再自己落座到另一侧。

  无论是他的位置,还是韩非的位置,都没有正对着陈胜所在的主位。

  陈胜没在意这些小节,一手翻起三只茶盏,一手捏着茶壶缓缓的倾倒出三盏红褐色的茶汤。

  九州原有的茶叶,与陈胜记忆中的茶叶,原本完全是两回事。

  但自从陈胜开始喝茶之后,九州的茶叶就以飞跃式的速度,飞速向着他记忆中的茶叶靠拢。

  包括和茶叶相关的一系列物件,类似于茶壶、茶杯、茶盘等等物件,都以极快的更新换代速度,向着陈胜记忆中的那些物件靠近。

  就好比此刻他面前的这个茶盘,最开始是他自己在喝茶的时候,以手做刻刀,随意将案几改造了几笔,后来他常常休憩的地方,就出现了几块不同的案几,他每一次使用过后,下一次再来,这些案几又已经统统更换了一遍。

  从材质、形制,再到花纹、雕工,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更新换代,直至无限接近于陈胜记忆中的那些物件。

  啜饮了一盏茶汤之后,陈胜放下茶盏,心平气和的微笑道:“李公、老韩,我陈胜自问,从未苛待过你二位吧?”

  李斯连忙揖手道:“君恩似海,毕老臣一生也难报万一,何来‘苛待’二字?大王太折煞老臣了!”

  韩非依微微颔首道:“下臣能展平生所学,全赖大王提携,下臣感激大王厚待尚且来不及,‘苛待’二字委实是无从谈起!”

  陈胜取出那份改三版三省六部名录,放到茶案上,曲指叩击着问道:“那二位为何要弃我陈胜而去?”

  李斯正要开口解释,陈胜已经接着说道:“今天下大定,正是二位施展才能、大展宏图之际,二位却如此迫不及待的弃我而去,是可想要世人戳我陈胜的脊梁骨,骂我陈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不是正经的君臣交流方式。

  正经的君臣交流方式,是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却非要用十句话、百句话来相互试探、旁敲侧击,才能试探清楚彼此心意的云雾遮山式交流方式。

  但陈胜作为开国之君,他不需要,也不屑于用这种浪费时间、浪费表情的说话方式。

  李斯与韩非无言以对。

  陈胜都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们无论是否认还是承认,都不对!

  陈胜也没指着他们俩能接他这个话茬儿,自顾自的说道:“我们君臣协力创业至今,也算得上是患难之交了,你们心里那点弯弯绕,不必说我也明白。”

  “三省六部制是我陈胜要推行,真要有众怒,也轮不到你李斯来扛,就你这老胳膊老腿儿的,也扛不动多大的众怒!”

  “法治也是我要推行,能将帝王的权力关进笼子里,是那是你们的本事,关不进是我陈胜的本事!”

  “正所谓:道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等到你们能说服天下人都认同帝王的权力该关进笼子里的那一天,我想做的事,大抵也都做完了!”

  “大家能相伴至今是缘分,往后的路还长,谁都别急着先走。”

  “王师有英烈祠,祭奠战死沙场的将士!”

  “文臣往后也会有凌烟阁,供奉所有有功于我大汉的名臣!”

  “我真心希望二位百年之后,能入凌烟阁,与国同休、万世流传!”

第四百七十六章 等风来

  “……与国同休、万世流传!”

  听完陈胜这通强势到极点的长篇大论,李斯与韩非心头都激动莫名。

  李斯:‘这不比封侯更得劲?’

  韩非:‘大王懂我!’

  他二人,各自都还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可陈胜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那些话说与不说,好像都已经不重要了。

  “既然你们没什么话说了,那我们就来谈谈你们的归属!”

  陈胜揭开茶壶,往湖中添加热水:“尚书令的位子,我觉得非李公莫属,李公觉得呢?”

  三省六部制。

  六部自然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则是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帝王的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帝王的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帝王的决策。

  三省都很重要,但对于陈胜这种强势的开国帝王而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负责执行,直接对接六部的尚书省。

  听到陈胜的话语,李斯并没有大权在握的欣喜感,反倒有种被架到了火上烤的焦灼感。

  满朝文武皆知,三省六部制乃是他李斯一手督办,朝中文武如此多人,其中自然有升有降,还有人被发配出了京城。

  如此大的人事变动,得结下多少梁子、多少恩怨?

  若是他办完此事,就致仕还乡了,兴许勉强还能用一句“一心为公”来熄众怒。

  可若是他不降反升,甚至一屁股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宰相、胜似宰相的尚书令位置上……要不是陈胜方才那一方情真意切的话语,李斯真会觉得陈胜这是想将他当作靶子竖在朝堂上,吸引改制变法的火力!

  他没有急着回话。

  心头既畏惧那个位置上的明枪暗箭,又舍不得陈胜方才描绘的光明前景。

  陈胜看出了他的犹豫,但他却也没有再劝。

  好话不说第二遍,上赶子不是买卖。

  他该出的条件,他都出了。

  若李斯连这点风险都不肯冒,那他也着实不配坐上尚书令的位子。

  李斯并未令陈胜失望,很快便咬着牙揖手道:“承蒙大王不弃,老臣愿为大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他如今这个岁数,再说“死而后已”,可就不是表忠心的好听话儿了。

  陈胜双手将热气腾腾的茶汤,奉给李斯:“那就预祝你我君臣相宜、同心同德,共兴我大汉社稷!”

  李斯起身,双手接过茶汤,由衷的道:“老臣定为大王效死力!”

  陈胜伸手虚按,请他坐下,再偏过头看向另一侧的端坐的韩非:“至于老韩,我觉得御史台御史大夫的位置很适合你,你觉得呢?”

  御史台是与三省六部平行的监察机构,只对帝王负责。

  韩非轻笑出声:“我还以为,大王会请臣下入门下省为门下令。”

  陈胜亦笑道:“门下省为加官,不设常令,纵设常令,也不可能是你,你这人太死心眼子,做事一板一眼、不知变通,若是让你入门下省事事管着我,不是我被你烦得躲得远远的,就是你被我烦的挂印罢官而去,何必呢?”

  韩非揖手:“知臣下者,大王也!”

  陈胜起身将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汤,送到韩非手边,抓着他小臂慢慢触碰到茶盏边缘:“那就说定了,御史大夫!”

  一旁的李斯一边啜饮着茶汤一边看着这欢声笑语的君臣二人,心头很是羡慕他们这种亦君臣亦挚友的交流方式,却又知道,这事儿羡慕不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是微妙,强求不得。

  李斯就知道,朝中三大重臣:韩非、他、范增。

  韩非与大王处得亦君臣亦挚友,二人私下里常常会聊一些公事之外的杂谈,诸如施政理念、国策大略等等,时常有僭越之处,二人也都不在意。

  范增与大王处得既是君臣也是主仆,范增事事都以大王为先,而大王对范增的信任也是几乎没有保留,有什么私事,大王都总是交由范增去办。

  独独他与大王处成了君臣相宜,这种关系要说不好也没什么不好,大王该给他信任与尊重,都丝毫不差,就是他与大王之间终究是隔着一层,谁都没办法说些掏心窝子的话,而且萝卜他的确是没少吃,但大棒他也是一顿都没少挨……

  韩非和范增,尽吃萝卜了,谁挨过大棒啊!

  第二盏热茶入腹,陈胜将掌边的改三版三省六部名录,推给李斯:“那各部官员,就劳烦李公去私下挨个找他们详谈了,定于岁末宫中大宴之日,正式公布三省六部制,来年正月初一,正式实行新制……若是有那说不通的,令其来找我详谈!”

  今已是十月上旬末位,距离岁末也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用来稳定人心、布置官寺,正正好。

  李斯接过名录,沉吟了片刻后问道:“禀陛下,老臣顶替了范公的位置,那范公该调整的哪里?”

  在他的名录上,原本的尚书令就是范增。

  陈胜略一沉吟,便道:“范增可为吏部尚书!”

  李斯心道了一声果然,他就知道范增即便是从尚书令的位置上下来,也一定会去主管一个要害的实权衙门,他原以为是范增更为擅长的兵部,没想到直接一步到位,稳坐吏部尚书了。

  这就是简在帝心啊!

  安排好了范增后,陈胜又道:“至于萧何……我亦知此人能力出众,但终归入朝时间太短,又无有寸功傍身,贸然登高位,对其并非好事,还是先去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再磨砺一些时日,再积累一些人望吧!”

  李斯从善如流,揖手道:“唯!”

  陈胜:“没什么事的话,就各自去忙吧!”

  二人齐声应喏道:“下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斯推着韩非退出偏殿,刚刚踏出温暖的宫门,小雪时节的冷风便迎面吹来。

  他一个激灵,脑子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立马就反应过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我不是来向大王辞官的吗?怎么稀里糊涂的就被大王给说服了?还答应去坐尚书令那把三煞位……’

  韩非也陡然清醒过来了,但他并不似李斯这般纠结,洒脱的抚掌赞叹道:“陛下不愧是马背上得天下的开国之君,两盏热茶、几句温言细语,便轻易瓦解了两大重臣的致仕之心,心若霹雳、春风化雨,有此手腕,何愁华夏不兴、大汉不盛!”

首节 上一节 603/7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武:从杀鸡开始横推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