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人道永昌

人道永昌 第489节

  除了这两招之外,陈胜想来想去,黄天能使的,也就只有地震、洪灾、蝗灾、瘟疫四记阴招了。

  地震那玩意儿无解,他索性也就不去想了。

  而且当下九州普遍都是平房,二层小楼都不多见,一个县都找不出几幢三层楼房,且大部分建筑物都是比较轻巧的木质结构,就算塌了也很难砸得死人。

  要在这样的建筑背景下,用地震造成大规模的伤亡……祂可能得见天蹲在地震带上,没事儿就以头抢地才成。

  瘟疫也同理。

  九州人口流动并不强,大部分百姓从出生一直到死,都没能离开过出生地一百里外。

  想用瘟疫打陈胜一个措手不及,有可能。

  但想用瘟疫弄垮汉廷,绝对不可能。

  换个角度说,若是连囊括四州之地的汉廷都被瘟疫给摇垮了,九州大地上还能剩下多少活人?

  所以,陈胜觉得黄天最有可能用的,就是洪灾与蝗灾这两招。

  鲁菽苦思冥想了许久,才低声说道:“夫子,古来蝗灾便有天谴之说……”

  未等他把那些老掉牙的言论说完,陈胜就打断了他的话,沉声道:“即使是天谴,也一定是有征兆的,如果说真有某种存在,能凭空变出亿万蝗虫,来吃我汉廷的庄稼,那办法,我只能带着你们一起以蝗虫为食,生死由命!”

  “但我不相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祂能做到,我相信我华夏先贤也一定有克制之法!”

  “所以,我们只需要从实际出发,想想该怎么防止蝗灾就好了!”

  鲁菽听得连连点头,觉得不愧是夫子,说得话他横听竖听都觉得有道理!

  但见到陈胜看向自己,他登时又露出一筹莫展之色。

  这事儿要是那么容易解决,就不会自古以来都被称之为天谴了。

  陈胜面无表情的盯着他看了足足有十几息,直到看得鲁菽想跪下请罪了,陈胜才怒其不争低喝道:“你是肌肉长进脑子里了吗?我都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了你还啥都想不到?”

  鲁菽唯唯诺诺的连连揖手道:“弟子愚蠢,夫子息怒,莫因弟子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陈胜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道:“都说了,从实际出发,你是没见过庄稼,还是没见过蝗虫?你觉得蝗灾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吗?你那么多弟子分散在王廷各地,你让他们多注意一下自己区域内的庄稼地里,蝗虫的数量有没有异常不就好了?就算是蝗灾是很多地方的蝗虫凑在一起形成的,那么多的蝗虫过境,也会有痕迹吧?”

  鲁菽恍然大悟,失声道:“对啊,弟子怎么就没想到呢?”

  要不是双手都是泥巴,陈胜真想捂头。

  他索性也就不再点拨这老货的智慧了,思维都僵化成这摸样了,点拨也点拨不出个什么名堂了,就让他专心的和技术打交道吧:“杂交水稻研究到这个地步,短时间内我估计是再难有突破性的进展了,后续你可以放缓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听我把话说完,不是不让你研究了,是按部就班的继续研究,但不要再一心扑在这上边了!”

  他制止了鲁菽的争辩,一口气说道:“你接下来的研究课题,有两个方向,一是综合农业、二是生物防治!”

  “我给你打个比方!”

  “综合农业,就是稻田里养鱼,鱼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排出的粪便又能作为肥料给稻苗施肥,秋收之时除了稻谷,还能多收获一匹渔获,这是不是一举两得?”

  “当然,我打得这个比方不一定正确,但这是一个研究方向,我们的百姓过得太苦,种地又只能勉强果腹,我们得想法子,让他们在种地的同时多上一些收入,他们手里有了富裕的钱,王廷往后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生物防治就更简单了。”

  “就拿我们刚刚提到的蝗灾,当某地一的蝗虫略微超过了正常蝗虫的数量,又未能达到蝗灾的地步怎么办?”

  “派人去漫山遍野的抓蝗虫?你得派多少人去抓?抓多久?派去抓蝗虫的这些人要不要消耗粮食?”

  “甚至于说,蝗灾的雏形已经形成了,已经开始在我们汉廷大地上肆虐了,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你没有办法、我也没有办法,但鸡鸭有办法!”

  “它们吃的就是虫子,蝗虫当然也在他们的食谱里。”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有计划的,挑选出一些喜欢吃蝗虫的鸡鸭种类,在王廷各地都多多饲养一些,一旦发现某地出现蝗灾迹象,就快速集中整个郡甚至整个州的鸡鸭,去吃了那些刚开始蹦达的蝗虫,不给其形成蝗灾的机会?”

  “这样是不是既保全庄稼,咱们还能多收获一些鸡鸭和蛋类?”

  “说到这里,我还想多提一句,你农家的领域,不应该只盯着地里生长的粮食不转眼。”

  “我不是说地里的粮食不重要!”

  “粮食当然是根本!”

  “但在你农家人手富裕的情况之下,你们是不是也该分配出一些人手来,研究研究别的东西?”

  “比如桑蚕、果树、家畜等等,但凡是农民能接触到一切产物,都应该在你农家的研究范围之内。”

  “就好像桑蚕既可以研究桑树的品种、也可以研究蚕的种类,还可以研究织布机的结构!”

  “果树可以研究怎么让果子结得更大更甜,可以研究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延长果子存放的时间,还能研究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果子才本不该结果的季节结出果子。”

  “家畜可供研究的方向就更多了,怎么选苗培种让家畜生长得越来越大还不得病,怎么搭配畜食才让家畜长得又快又壮,怎么养才能让家畜的肉质变得不腥不臊大家都喜欢吃?”

  “若能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让百姓用养一头猪的时间,养出两头大肥猪,再卖出原本四头猪的价钱,你说是不是家家户户都乐意养猪了?你说是不是大部分百姓的碗里,一年就能见着几回荤腥了?”

  “你要知道,我大汉境内千万百姓,至少七百万都是耕地的农民,你农家任何一丁点不起眼的进步,推广到这七八百万农民手里,都将是一笔你连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财富!”

  “我说的这些,不是都要你一个人去研究,你是农学院的院长,你得学会怎样合理的运用人力,哪些人去研究母猪的产后护理、哪些人去研究桑树的春季修理,你都必须先做出明确的安排,嗯,安排好了再给出一个时间进度。”

  “一年出结果?两年出结果?三年出结果?都行!”

  “但到约定日期,你就得给我进度、给我结果,给不了,你就得给我一个为什么给不了的交代!”

  “该奖励的就奖励,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让其卷铺盖卷儿走人都就走人!”

  “总之,你农学院应该就一个追求,那就如何让所有汉民都吃上饱饭,让所有种地的农民都过上有余钱、有尊严的日子!”

  鲁菽越听越觉得头皮发麻,却听看陈胜的眼神越如同看神明!

  他不是感到害怕、嫌麻烦。

  而是感到震撼、感到激动!

  这次,陈胜不是在他面前推开了一扇门。

  而是一把将他推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新世界,是那么的浩瀚、博大,却又是那么的美丽、美好,他心甚向往之!

  在先前陈胜率领王廷文武百官来以身作则,推广杂交水稻之时,他还满心“此生能得杂交水稻,死而无憾矣”的满足之念。

  但现在,他只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夫子所说的那些美好的愿景,他若不能亲眼见其实现,他纵是寿终而寝,都死不瞑目!

  “对了,还有第二件事!”

  陈胜说话一点儿也没耽搁他插秧,噼里啪啦一大通话说完,他手里拿着的一把秧苗也插完了,起身晃了晃略有些僵硬的脖子。

  鲁菽毫不犹豫的一揖到底,回道:“请夫子教诲。”

  他现在对陈胜岂止是尊敬与恭敬,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给夫子磕一个,不磕一个他就浑身难受,不磕一个无法表达他对夫子的崇拜之情。

  但一想到陈胜骂娘时的凶巴巴模样,他又怂得紧,不敢跪。

  陈胜已经再度拿起一把秧苗,继续顺着放在水田里的红线插秧:“后续我会调几名特战局密探去你农家院,你不用管他们是谁、也不必管他们做什么,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

  顿了顿,他加重了语气说道:“另外,你若有满意的衣钵传人人选,必须先领来经我确认之后,才能收作入室弟子,在未得到我的允许之前,你不可收任何人为入室弟子!”

  “同时,杂交水稻的驯养技术不可再外传,知晓完整的杂交水稻驯养技术的人员,你稍后提交一份名录给我!”

  不太合理的要求,鲁菽却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弟子谨遵师命!”

  他是真没什么多余的想法。

  在他的认知里,他大部分专业知识,都是夫子教的,而他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工具人。

  夫子不想自己的知识外传,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吗?

  “起来吧,揖着怪难受的!”

  陈胜瞥了他一眼,轻声道。

  鲁菽毕恭毕敬站起身来,也拿起一把秧苗来,和陈胜一起插秧。

  闲着也是闲着,陈胜随口问道:“对了,你那株小稻妖呢?还活着吗?”

  鲁菽:“活得可好了,昨儿个它还告诉弟子说它快结丹了,夫子,您知道结丹是啥意思么?”

  “结丹?”

  陈胜吃惊得一下子直起上身来:“你确定你没听错?”

  那一株稻苗前年才在他们稻田里发现的吧?

  两年时间,结丹?

  他记得当年陈刀清清楚楚的说过,妖族百年一形,而结丹乃要妖族第五形!

  两年多的时间,走过寻常山精野怪五百多年的路……这尼玛都快赶上嗑九转金丹了吧?

  大毛要没被敕封成护国神兽,还真不一定比得上那株当初只会瑟瑟发抖的小稻妖!

  鲁菽一脸茫然的看着他:“它就是这样给弟子说的,夫子,它有何不妥吗?是否需要即刻处理了它?”

  陈胜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心下暗道:‘是农家气运开始反哺那只小稻妖了,还是这老货身上的气运开始反哺那只小稻妖了?’

  他沉吟了几息,问道:“那小东西老实么?”

  鲁菽点头如捣蒜:“老实得很,在实验田里不但不想着逃,还经常聚集天地元气给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们,梳理身子骨,还经常主动帮忙催熟实验田里的杂交水稻,要不是弟子每次都会将被它催熟的杂交水稻,送入稷下学宫请大儒帮忙检查,弟子也很难相信,一个妖怪竟然也会如此好心!”

  ‘屁个好心!’

  陈胜在内心吐槽道:‘它分明就是馋你们的气运!’

  他弯腰继续插秧,没有急着回话。

首节 上一节 489/7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武:从杀鸡开始横推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