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352节

  张静清继续道:“你学的那些通幽,剑术,移山之术,在《三教同原录》中,被列举为地煞七十二术之一,这本书还列举了一个三十六天罡法,‘五雷正法’就在其中,而且排名极其靠前,想要吗?”

  张之维沉吟片刻:“师父,传了天师度,您会怎样?”

  张静清背对着他,没有说话。

  天师传度是大事,别说江湖传闻,即便是在龙虎山都是隐秘,张之维也不清楚其中细节。

  前世很多人都说天师传度之后就会死,也有人说不会,但张之维倾向于会。

  因为据他刚才所看到的,天师度是一个巨大的禁制,既然是禁制,那肯定封存着什么东西,若把禁制转移了,自身却无恙,那禁制不就禁了个寂寞吗?

  死人才能最好的保守秘密,张静清刚才不说话,也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师父会有事,那我不想要!”张之维道:“五雷正法是人研究出来的,我又不弱于人,也能开创出类似的,但师父只有一个!”

  张静清扭头看了张之维一眼,想呵斥他狂妄嚣张,但张了张嘴,说出的话却是:“老祖宗传了六十多代东西,就是你不愿接,也会传下去的!”

  “师父神完气足,再活几十年,不成问题!”张之维道。

  张静清顿了顿:“那倒也是!”

  张之维虽是天师候选人,但其实张静清一直都没定下传度目标,其重要原因便是,他先天一炁还很足,再活几十年,问题不大,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考察,甚至新立一个接班人。

  “对了师父,你刚才说天师法位独一无二,只能靠天师传度,但咱们道教历史上,同一时期,出过不止一位天师,这又是为何?”张之维问。

  历史上公认的有四大天师,分别是龙虎山祖天师张道陵,灵宝派的天师葛洪,神霄一脉的天师萨守坚,净明派一脉的天师许逊,也就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位。

  其中,只有张道陵的天师法位,自他开始,代代相传,其他天师,皆没有传度这个说法,自他们之后,就没这个称谓了。

  但张道陵最为古老,其他三位天师得天师法位的时候,龙虎山的传度天师还在了,也就是说,在这三位天师存在的时期,道教同时存在两位天师。

  “天师法位确实独一无二,只能靠传度,但正如你所讲,这些都是人研究出来的,总有不弱于人的存在,能自行开创出来,那三位天师,就是不弱于祖天师的存在,同他们相比,我这种天师,只是祖上蒙荫罢了!”张静清说道。

  张之维恍然,又问:“那为什么他们不像祖师一样将其传度下来?”

  “因为禁制,因为责任!”张静清道。

  “什么责任?”张之维问。

  张静清没回答他的话。

  “那这个禁制,可以打开吗?”张之维又问。

  问这话时,他想起了剧情里的张怀义,悟得八奇技的其他几人,似乎都被无根生下了禁制,不都透露半分秘密,只有他能嘚啵嘚啵的说出来。

  炁体源流能解开无根生的禁制,能解开天师度的禁制吗?

  张之维觉得恐怕解不开,因为张怀义疑似把炁体源流传给了张楚岚,若是炁体源流能解开天师度的禁制,那传度给他,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张静清没有直接回答张之维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四大天师之一,神霄派祖师萨守坚的故事。

  萨守坚出生于蜀地医学世家,但与医缘浅,反倒在修道一途,极具天赋,任何术法,一看就会,一会就精,年纪轻轻在当地就无人可教了。

  他听说当世道行最高的当属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便打算前往龙虎山拜师学道。

  但行至青城山下,他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萨守坚告诉道人,自己欲去龙虎山找虚靖天师学道,但道人告诉他,他去迟了,虚靖天师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羽化登仙,当代天师是第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

  萨守坚听言十分沮丧,但那道人又对他说,这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道行亦是很高,可为他师,便修书一封,作为信物,让他去拜师,同时传了他一部雷法,又给了他一把名为五明降魔扇的法器。

  道人离开后,萨守坚一面修行雷法,一面赶路,等到达龙虎山,见到当代天师之后,他才愕然发现,自己修行的雷法,其实就是龙虎山的阳五雷。

  而那封书信,经现任天师张时修查看,竟是前代天师张继先的亲笔信。

  自此,萨守坚授箓奏职,拜入张时修门下,作为亲传弟子。

  听了张静清的故事,张之维若有所思,虽未明说,但师父此举,无疑是在告诉他,天师度的禁制是可破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曾破掉,在传度给张时修后,他依然活跃于世。

  “师父,既然萨祖,萨守坚曾同时在两代天师座下学艺,为何没留在龙虎山?”张之维问。

第345章 天师度的旧事

  “为何萨祖没能留在龙虎山?”

  张静清沉吟片刻,道:“因为那时候,天师府还没有冒姓的说法,天师之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传外姓弟子的!”

  张静清点到即止,但张之维却是听明白了,因为萨守坚是外姓,所以即便他师从张继先,张时修这两代天师,但依旧进不了天师府核心,作为一个外人,在修为高到一定程度后,肯定是要离开天师府的。

  张静清继续道:“当然,还有另一层原因,萨祖受虚靖天师的影响太深,虚靖天师还天师之位给堂叔,云游四方,他也不可能在天师府久留!”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虚靖天师和萨祖还真是洒脱啊!”张之维道。

  作为天师府弟子,对于历代天师之事,大抵是了解一些的,虚靖天师就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他被誉为天师府历代天师中,仅次于祖天师张道陵的存在。

  此人的经历,相当的传奇,传说他五岁之前,不言不语,如同痴呆儿,但五岁之时,听到鸡叫,突然一股活泼生发,得炁化作先天异人。

  此后,他的人生就如同开了挂,不管学什么,一学就会,一会就精,三年功夫,就当得了他人百年苦工,总之他的经历相当离奇,张之维与他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而在张继先九岁之时,恰逢二十九代天师寿元将近,即将羽化,要进行天师之位的传度。

  本来,早就确定好的下任天师,应该是张继先的堂叔张时修,也就是后来的第三十一任天师,他的修为和德行,本来在龙虎山无出其右。

  但恐怖的事发生了,等到传度的时候,众人赫然发现,曾经的天师之下第一人,异人界中的顶尖高手,竟然比不过区区九岁的张继先!

  出于某种考量,第二十九代天师,跳过张时修,把天师之位传给了张继先。

  成为天师之后,张继先又修行了几年,直到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当时的大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解州运城那边发生水患,有东西在江里翻江倒海,造成大量人员损伤。

  朝廷无计可施,便想起了龙虎山,于是受皇帝宋徽宗之邀,天师张继先前往治理水患。

  到了现场,张继先先是以符箓平息了水患,引出了此次事件的元凶,一条修行数百年的蛟龙。

  随后他便起坛作法,要敕令神将诛魔,但在敕令的时候,他发现解州当地,也就是关羽的故乡,武庙里的关羽香火旺盛,已然从众人信仰的愿力中诞生出了灵性,他便没有敕令法脉神将,而是敕令出了关羽,斩杀了蛟龙。

  事后面见宋徽宗,说起此事,宋徽宗不信,张继先便当着宋徽宗的面,又一次敕令出了关羽。

  一见到关羽,宋徽宗顿时惊为天人,从此,关羽就开始了他的封神之路。

  宋徽宗连续五次敕封关羽,敕封力度一次比一次大,还在全国各地大建关帝庙。

  从那以后,关羽便入主了道教,成为了最著名的武财神,也成为了道教四大玄坛元帅之一。

  不仅如此,宋徽宗还像朱棣对待武当一样对待龙虎山,在龙虎山大兴土木,现在龙虎山的有些建筑上,还有宋徽宗亲自提笔写的字呢。

  可以说,十三四岁的张继先,不负上代天师所托,把龙虎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为龙虎山扩展了法脉,一手打造出了一位上坛天兵的元帅,并受用至今。

  当然了,这位天师的传奇事迹不止于此,天师府现存的阳五雷和阴五雷,便是他从完整雷法中提取出来的手段,甚至清微派和神霄派的雷法,皆是受了他的影响,所以他也是道家的雷祖天师。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天师也曾出现在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中。

  《水浒传》的开篇便是天下闹瘟疫,皇帝派洪太尉去请张继先出手救灾。

  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洪太尉误走妖魔,从张继先那里,放出了封印在天师府内的一百零八个魔头,也就是后来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

  当然,说是误走,但其实却是天师有意引导了洪太尉所为。

  书中本是无稽之谈的杜撰,但张之维脑中,却莫名想到了后来的三十六贼结义。

  梁山好汉结义,举旗造反,一百零八人,搅得天下大乱。

  三十六贼结义,甲申之乱,搅的异人界大乱。

  这其中,会不会有所联系?

  想了想,张之维问张静清:

  “对了师父,传说虚靖天师在位期间,曾发生了一百零八魔将霍乱天下一事,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事为原型写的,这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

  张静清沉吟片刻,道:“确有其事!”

  “传说此事是因我们龙虎山的虚靖天师而起,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张之维又问。

  这次,张静清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只是静静的看着张之维。

  张之维心里一跳,师父虽喜欢卖关子,但绝不是那种有问不答的人。

  他瞬间明白,刚才这个问题,应该是涉及到了天师度的禁制,所以师父说不出话来了。

  刚才他只是一时兴起,随便一说而已,没想到居然是真的,梁山好汉竟然真与天师度有关,或者说与天师度中的秘密有关。

  里面的东西是什么,竟能造出祸乱天下的一百零八魔星?张之维心里思忖着。

  张静清开口了:“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多说无益,知道了也无益,此事作罢,不必再提。”

  “刚才也只是为师一时兴起,别说你不接,就算你接,为师也不会传你,为师先天足满,距离羽化还早着呢,这些东西,伱一时半会儿就别想了!”

  说罢,张静清扭头看向窗外香火旺盛,经文声和法铃声交织的龙虎山。

  心里却在暗暗想道,自己就是传度,也得替你们挺过接下来的那段最残酷的岁月后再传。

  见师父扭头看向窗外,无意再说,张之维道:

  “对了师父,刚才我教您的金光咒,可有领悟?”

  “…………”张静清虚着眼睛看了张之维一眼,这话怎么这么别扭,这不是自己常挂在嘴边的吗?

  “没大没小的,想挨板栗?”张静清道。

  张之维嘿嘿笑道:“都是师父教的好,言传身教!”

  “好一个言传身教!”张静清沉吟了一下,哈哈笑道:“刚才时间虽短,但为师也确有所获,想不到教了一辈子徒弟,今天被徒弟教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师父哪能面面俱到?有时候就要我这种愚者补充一下!”张之维笑道。

  “愚者?什么时候这么谦虚了?”张静清没好气道:“上次不还大言不惭的给我说,天下英雄,唯师父与维耳吗?”

  “对其他人来说是英雄,这不是在师父面前吗?”张之维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52/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天从无耻之徒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