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第195节

  路子鱼,“……”

第六十八章 出发

  一直等到第三日的傍晚,从外地调回的粮食才到了京城。一车车的粮食拉回了 户部,户部的官员连夜清点了数目之后,下面就是等着转交给这一次负责去往襄州 赈灾的钦差大使李大人的手上了。

  户部的官员们熬了一夜都还没去睡,等着李六元来验收。

  “咚!-咚!咚!”

  夜里的更夫刚打过三更的梆子。

  这个时候京城的街上空荡荡的,路上没了行人,人们关着门还在屋里睡觉,一 行骑着马的人从路上而过,马蹄踏到地上,发出整齐的嗒嗒声。

  这个夜里他们几乎都没怎么睡,子时刚过,李问就与赵向毅带着_队的士兵到 了户部来,还有两名随行的官员坐着轿子到来。此时距离他们的队伍出发还剩下不 到三个时辰,在出发之前,他们要把这些运往襄州去赈灾的物资都验收完成,然后 装车,等到城门一开就押送走。

  看到户部门口堆积的箱子和粮食,箱子里面是一箱箱的白银,这是他第一次见 到这么多的白银和粮食,李问的心里难免有震撼。

  尽管他还不知道北地的旱灾具体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大概也可以猜 测出受灾的地域和百姓应该不少,这些物资运送过去还不一定够。这里面有一部分 物资还是朝中百官和商人们捐赠的,不然朝廷还不定拿的出来这么多的东西。

  每次户部拨放银两和物资,户部尚书都会亲自到场监督执行,不然要出了什么 问题,他这个户部尚书首先就要担起最大的责任。

  “下官参见朱大人。”

  见到户部尚书在这里,李问与赵向毅几个人上前去向朱广权行了一个礼。

  朱广权向来人点了点头,他的心里多少都有点瞧不起李问,不知道皇上怎么会 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去办。但是既然这是皇上的决定,也不 容他们这些臣子们置喙,他们这些臣子们也只有遵循去做,只是朱广权对李问的态 度算不上太友好,“李侍读,赈灾的银两和粮食全部就在这里了,你仔细清点好了 ,东西一出户部,户部就概不负责*别到时候路上出了什么问题,又回头来找户部

  跟在户部尚书身边的小官拿了一本册子给李问,李问伸手接了过去,也不甚在 意对方对他的态度,的确对方的官职比他高,是他要看别人的脸色办事,而没有资 格要求别人对他和颜悦色,他还算是心平气和的应道,“下官明白。”

  李问看了一眼身后的男人,赵向毅明白过来,打了一个手势,后面跟着的一队 士兵立刻的上前去检验物资。

  此去襄州之行,除了两千名护卫,还有另外五百押运白银和粮食的士兵,要是 赈灾的物资有什么问题,他们所有的人都脱不了干系。下面的士兵们都明白,因而 检查起来都格外的认真。

  绕是这些士兵们活了小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白花花的银两。

  赵向毅把原先在守城门的杨光禄调了过来,调到了此行去往襄州的护卫队里面 。杨光禄这个人不同于京城中的那些世家子弟,他是从一个普通的士兵爬上来到现 在的位置,这人看似粗矿,实则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这也是赵向毅看中他的一点。

  “兄弟们,都检查仔细点儿。”杨光禄接到指令,带着下面的人干活。

  没听户部的人说了东西一出,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往曰他们这些武将和文官就不对付,要出了一点什么事,这些文官都总会想尽 办法推脱,把把帽子扣在他们武将的身上,以为他们没读过书不识字好欺负了是不 !

  “我们也去看看。”李问并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要自己亲自看过了,才能确 保万无一失。

  这一次赈灾的差事他要办的漂亮了,升职加薪那是必肯定,但是一旦半砸了, 他头顶上的乌纱帽不保是一码事,还会连累到他家中的人,所以这一旦入了朝廷当 官,头顶上时刻都悬着一把刀,凡事还是要小心为慎,况且他不觉得户部的人就可 信了。

  朱广权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没一点本事还真的坐不下去,李问对 这个人不得不防。这京城中的水深着,别第一回 办事就让人给坑了还不知道怎么回 事。

  李问让人打开一只只的箱子,亲自查看过一箱箱的银两,让人逐一的点清楚了 ,别出现什么纸漏

  “你打开我看看。”

  “好的,大人你瞧瞧。”

  小兵把米袋的口打开,李问亲自动手去翻看过,查看完了上面的大米之后,他 还抓着麻袋颠簸两下,把下面的米抖上来,他伸手下去,抓起一把米,翻看了一下 颜色,低头仔细的闻了闻味道。他不是五谷不分的富贵少爷,因而很轻易的就分辨 出上面的米倒还好,下面的米都是陈米了,李问回头对赵向毅说道,“你来闻闻。

  赵向毅看了一眼,凑过去闻了一下,也发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能有陈米,而不是什么发霉的大米,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赵向毅压了 压李问的手,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可以了。”这个时候不可能全部都是好大米 ,必然会有拿来充数的陈米,只要数目对的上,问题不是太大,就可以了,这是大 家私底下都明白的潜规则。

  所以这才是让李问心里有气的地方,就是上面的官员放任,没准还会参与其中 ,下面做事的人才干这么干。

  好米的价格贵,陈米的价格便宜,有人拿陈米来充数,必然是有人从中间赚取 了利润,也就是这些大家都明白的规矩,所以这些人才敢连赈灾的粮食都动手脚。

  但是出行在即,他要追究起来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既定的出行时间。

  这里面的曲曲折折多,要真查下去还不定会扯出多少人,而且就是这么一点拿 陈米来充数的事,他要大动干戈的查起来,是得不偿失。

  李问自然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这个道理,官场中定然也有官场上的那一套行事 和规则,但是就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所以一些人才会越来越肆无忌惮。他 深吸了一口气,到底是把心底的愤怒压下去了,知道现在凭他一个人无法撼动整一 个官僚体系,这事他心里记下了,等以后找机会再和这些人慢慢清算!

  朱广权见到李问检查的这么仔细,看的额头的青筋都在跳,主要还是被气的。 但是气也没办法,话是他说的,出了问题户部一概不负责任,因此他也不能不让别 人检查仔细点了。

  “大人,那边一时半会怕是完了不事儿,您不如坐下来歇息一会吧。”跟随的 小官见他们大人面色不好,知道他们大人这会儿心情必定是很不愉快。他在户部干 了这么多年的活,每年户部进出的银两数目成千上万,从来没见过点有人验收灾银 和粮食检验的这么仔细的,这是不信任他们了!

  以往不到一个时辰的验收,这一次李问愣是给他整了整整两个时辰还有多。

  好,好你个李问!

  朱广权抓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杯里的茶水都凉了,他一口咽了下去,都压不 住心头的火。

  等到最后一袋粮食检查完毕,杨光禄来报,“大人,我们都检查完了,数目上 没太大出入。”

  “好。”李问点了点头,拿着册子去了户部尚书那里,行了一礼,道,“让朱 大人等久了,东西都检查过后,白银和粮食的数目对上。”

  “行,没问题你就签名画押吧。”朱广权的面色不渝。

  旁边跟着的小官就递上了毛笔上去,李问接过了毛笔,在上面签了字,画了押

  朱广权一拿到画押的单子,哼了一声,就带着人走了。

  李问摸摸鼻子,不知道他哪里惹得这一位朱大人不高兴了,不过没关系,不高 兴就不高兴吧,反正他也不在意,“赶紧的,把东西都装车上。”

  “好叻。”

  一箱箱的白银和粮食装车,从户部运走,往城门而去。

  趁着这会儿还有一点时间,李问回了府上一趟,拿他的行囊以及与家中的人说 一声,这一趟要出远门,没三两个月怕是回不来。他的行囊简单,就一个包裹装几 件衣服,出门在外,一切从简,就连丫头奴仆他都没打算带,只是带两个护卫一同 前去。

  “少爷,你真的不带我一起去吗? ”李童两眼泪汪汪的看着他们少爷,说道,

  “我不跟着过去,谁伺候少爷你了。”

  他们家少爷怎么可以不带他一起去,呜呜呜……

  “我带阿辰和阿午去就行了,你留在京城等我回来就好。”李问并没打算带李 童一起去,此行要日夜赶路,襄州那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他带一个连自保能 力都没有的书童在身边,要出了什么事只会拖累他们大伙,不如就不带了,把人留

  在京城这里。

  带阿辰和阿午过去,有什么事两人还能护着他。

  “有我和阿辰在,少爷这里不会有什么事的。”阿午拍了拍李童的肩膀,说道

  李童擦了一把眼泪,抽泣道,“你们要保护好少爷了。”

  李问也拿这个忠心的小奴才没办法,无奈的说道,“好了,别哭了,不知道的 还以为你们家少爷怎么了,我不就是到外去办个差,办完就回来了。”他看向站在 门口的妹子和小子,摸了摸小弟的头,说道,“你跟着先生好好读书。哥不在京城 ,家里就是你当家了,你是个男子汉,要保护和阿姐和家中的人。”

  “哥这一去没两个月怕是回不来,到时候可能都过年了。本来哥还想让人送你 回家和阿娘他们过年的,要是哥回来的晚了,你就在京城过年,等年后哥再让人送 你回去。”他要不在京城,小弟回老家的这些事情没人能安排好,万一路上要出了 什么事也不好,不如迟一点再回去也没关系。

  “嗯。”李浩鹏知道他哥是领了皇上的旨意去赈灾,这一去要好久才能回来, 他抓着哥哥的手,心里有点不舍,说道,“哥,你平安去,平安回来,我们在家里 等你回来。我回家的事不着急,不回去也没关系的。”

  “有关系的,阿爹和阿娘还有奶奶会想你的,等回头你给家里写哥信回去,哥 在外面写信不方便。”李问交代道。

  “好。”李浩鹏点头,眼巴巴的瞅着他哥。

  “哥,这是给你准备的干粮吃食,给你路上吃的。“李瑾婉拿了一个包裹给她 哥,李问接了过去,挂在马背上,说道,“我不在京城,家中万事就交给你们了。

  李瑾婉点点头,眼睛有点发红。

  “我走了,你们在家里等我们回来。“李问翻身上马,对下面的家人们挥挥手

  “哥,一路顺风。”

  “好。,’

  这一次跟着过去的阿辰和阿午也翻身上了门,跟在他门主子走了。

  “塔塔塔 ”

  天^的还未大亮,城外的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五百名官兵负责押送银粮 。李问骑着马出来,一眼就见到骑在马背上的男人,他带着人过去与赵向毅他们汇 合。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李问点了点头,确定了没有问题。

  “出发-”

  队伍缓缓前行,前后是骑马的护卫,中间是押送银粮的队伍,两名随行的官员 坐的马车。

  李问骑着马,与赵向毅一起走在前头。

  在他们出发的这一天,《人民日报》出了第一期的报纸。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报纸一”

  小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一边跑一边喊:“卖报卖报,报朝堂大事、民间小事 ,趣闻趣事。”

  “欲知天下事,你只要一张报纸就可。”

  报纸?

  这是什么东西,城中的百姓见到有小童在喊卖报,听到了小童喊的话,什么报 朝堂大事、民间小事,京城趣事,于是好奇的人就喊住了小童,问,“你这卖的什 么东西啊?”

  “大爷,我这卖的是报纸,三文钱一张,大爷你要来买一张瞧瞧吗?”

  才三文钱一张啊,还不够他在茶馆喝完茶的钱,那人说道,“来一张吧。”

  有第一个掏钱买报的人,见到这报纸是什么东西之后,就纷纷的有人开始掏钱 去买了,没多久,小童手中的报纸就卖完了。

  这一日的报纸上用很大的篇幅写了北地旱灾一事,朝廷派了钦差大使前往赈灾 等等,以及京城中的一些趣闻趣事,比如某某府上的老爷纳了一门小妾,谁家府上 的妻子是个夜叉等等,总之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有。

  “掌柜,今日的报纸都出完了。”

  “都卖完了?”

  才中半日不到,刊印的三百份报纸已经全部卖完了,张掌柜还有点不太敢相信

首节 上一节 195/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你不爱他了他最爱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