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穿越攻的种田日常 第41节
沈岳摸了摸下巴,他最开始的设想是用布条剪个花体“林”字,缝到产品上,或者是给稻草染色,后续编上去。
只是这水墨牡丹……技术要求就有点儿高了。
想了想,沈岳也没回林如松,而是把纸递给了旁边的林元和张氏,“你们看看,若想明天就把成品弄出来,这个花样要怎么弄才合适?”
桌上所有的人都没注意到,林高氏在看到这个花样的那一瞬,脸色变的极为难看,看向林元的眼神也隐隐带了恨意。
☆、第 23 章
林元和张氏不愧是干活小能手,两人一商量,很快就确定了要怎么做。
现在绣花或者给稻草染色重编都来不及,那就只能根据花样的形状及颜色布局,将不同颜色的布剪成一块块,然后用针线将它们一点点的缝到了包上。
这是最快的方法了。
张氏不爱说话,林元就用手把两人的意见说了,林宝适时地充当了小翻译。
沈岳道:“爹,你觉得怎么样?”
按他的想法,用印染法或者刺绣法统一搞一批商标出来会更好,不过明天就要出售,时间上也来不及,再者刺绣成本高,这个只能看以后了。
对于林元和张氏短时间搞出来的东西,他还是满意的。
林如松怔怔地看着成品,听到沈岳的问话后,顿了一下,扫了眼林元后,点头道:“可以。”
林如松都同意了,其他人更是不可能有意见,于是众人就这么散了。
林高氏说她要准备明天回娘家的东西,于是堂屋里就只剩下了林元和张氏两人剪花样,林宝和沈岳两人打下手。
四人这一忙就忙到了深夜,才把所有草编物件缝上了商标。
第二天天还没亮,二房的连早饭都没吃,就全出发去了冯氏的娘家,林高氏也只打包了几个凉馒头,就带着林如松去了娘家。
沈岳起床的时候,院子里都没人了,只剩他们四房和大房。
林元和张氏煮了粥,热了馒头,叫林宝和沈岳吃了之后,四人便推着平板车出门了。
来林家大半个月了,这是沈岳腿伤好了后第一次正式出门。
林家村位于江平府沙海县太河镇,地处江平大平原上,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一眼望去是看不到头的绿色,空气质量非常好。
林家住在村子东北角,家门口隔着大路十几米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河,河两边是大片的竹林,沿着河将整个村子半包了起来,竹林再往外,就是茫茫的田野了。
现下正是秋收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人,沈岳推着车,看着林宝和林元跟人打招呼,很快就把村子里的劳力们认识的差不多了。
四人走了很久,才走出林家村的地界,然后林宝的小短腿就走不动了。
沈岳停了车,“自己爬上来吧。”
林宝看看娘又看看小叔,乖乖地爬上了平板车,找了个空地方缩了进去。
林元看他坐好,就跟沈岳比划道:“我来推吧。”说着就要来摸车把。
沈岳瞥了眼他小胳膊小腿骨瘦如柴的模样,挡了下他的手,笑道:“我来就行,在我眼里你和小宝差不多大,要不,你也坐上去?”
林元脸一下子红了,躲在一边不吭气了。
他也不知道是该气愤还是该羞囧了。
他哪里小了,他比小宝大了很多,好不?
不过,不知怎地,他心里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更多的是一种奇怪的感觉,甜甜的,轻轻的,软乎乎的。
这一走就是一个时辰,直到太阳半高,四人才到了镇上。
太河镇算是一个大镇,但镇上酒楼饭馆并没有几家,一条长街几百米便走到了头。
好在快过节了,加上集市是逢单双开,人流量还是很大的。
沈岳跟着林元,在集市最东头的散货售卖处给管理者交了两个铜板,获得了一个摊位。
他们还算幸运,来的不早不晚,早上那些卖菜的,卖早餐的已经收摊走了,新的卖杂货的摊主们还未过来,他们正好在靠近散货售卖处入口的地方占了个摊位。
林宝爬下平板车,四人便揭开了遮挡的布,把包一个个排列好,带花样的排一边,普通的排另一边,中间放着些草编小动物。
林元不会说话,张氏又是个闷葫芦,两个人看着街上的行人,都是一脸的无措。
沈岳瞥了眼一脸好奇的林宝,低下头在他耳边一顿交代,笑眯眯道:“小宝,今天就靠你了。”
然后林元和张氏就见林宝挎着自己的小包突然站到了车前,扯着嗓子叫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只草编包只要二十五文,款式新颖,价格实惠,二十五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二十五文钱你买不了上当,各位姐姐、哥哥、大叔、婶婶们都过来看看。”
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童清脆的叫卖声很容易就俘获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然后很快的,一个穿着细布衣裳包着头巾的大婶就走了过来,随手翻了翻靠近她的草编包,撇嘴道:“二十五文,太贵了吧?”
沈岳立马上前,笑道:“大姐,你翻的那种带花样的要二十五文钱,这边普通的十二文钱就可以拿一个了?好看又实惠,到哪里装个东西都很方便。”
“叫啥大姐呀,叫婶。”中年女人虽是这么说,但圆圆的脸上却笑开了花:“能不能便宜点儿,我看这个带花样的是不错,快中秋了,买回去可以给老娘看个稀奇。不过价格就是有点儿贵了,你看二十文怎么样?二十文我买三个。”
沈岳为难道:“二十文就不赚钱了,你看要不这样,二十五文你买三个,我送你个小玩意儿。”他从车上拿了两只草编小动物,是个小孩拳头大小的猫咪和兔子,递给女人,“回去了可以给小朋友玩,你看我家的两个小孩就喜欢的紧呢。”
只是这水墨牡丹……技术要求就有点儿高了。
想了想,沈岳也没回林如松,而是把纸递给了旁边的林元和张氏,“你们看看,若想明天就把成品弄出来,这个花样要怎么弄才合适?”
桌上所有的人都没注意到,林高氏在看到这个花样的那一瞬,脸色变的极为难看,看向林元的眼神也隐隐带了恨意。
☆、第 23 章
林元和张氏不愧是干活小能手,两人一商量,很快就确定了要怎么做。
现在绣花或者给稻草染色重编都来不及,那就只能根据花样的形状及颜色布局,将不同颜色的布剪成一块块,然后用针线将它们一点点的缝到了包上。
这是最快的方法了。
张氏不爱说话,林元就用手把两人的意见说了,林宝适时地充当了小翻译。
沈岳道:“爹,你觉得怎么样?”
按他的想法,用印染法或者刺绣法统一搞一批商标出来会更好,不过明天就要出售,时间上也来不及,再者刺绣成本高,这个只能看以后了。
对于林元和张氏短时间搞出来的东西,他还是满意的。
林如松怔怔地看着成品,听到沈岳的问话后,顿了一下,扫了眼林元后,点头道:“可以。”
林如松都同意了,其他人更是不可能有意见,于是众人就这么散了。
林高氏说她要准备明天回娘家的东西,于是堂屋里就只剩下了林元和张氏两人剪花样,林宝和沈岳两人打下手。
四人这一忙就忙到了深夜,才把所有草编物件缝上了商标。
第二天天还没亮,二房的连早饭都没吃,就全出发去了冯氏的娘家,林高氏也只打包了几个凉馒头,就带着林如松去了娘家。
沈岳起床的时候,院子里都没人了,只剩他们四房和大房。
林元和张氏煮了粥,热了馒头,叫林宝和沈岳吃了之后,四人便推着平板车出门了。
来林家大半个月了,这是沈岳腿伤好了后第一次正式出门。
林家村位于江平府沙海县太河镇,地处江平大平原上,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一眼望去是看不到头的绿色,空气质量非常好。
林家住在村子东北角,家门口隔着大路十几米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河,河两边是大片的竹林,沿着河将整个村子半包了起来,竹林再往外,就是茫茫的田野了。
现下正是秋收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人,沈岳推着车,看着林宝和林元跟人打招呼,很快就把村子里的劳力们认识的差不多了。
四人走了很久,才走出林家村的地界,然后林宝的小短腿就走不动了。
沈岳停了车,“自己爬上来吧。”
林宝看看娘又看看小叔,乖乖地爬上了平板车,找了个空地方缩了进去。
林元看他坐好,就跟沈岳比划道:“我来推吧。”说着就要来摸车把。
沈岳瞥了眼他小胳膊小腿骨瘦如柴的模样,挡了下他的手,笑道:“我来就行,在我眼里你和小宝差不多大,要不,你也坐上去?”
林元脸一下子红了,躲在一边不吭气了。
他也不知道是该气愤还是该羞囧了。
他哪里小了,他比小宝大了很多,好不?
不过,不知怎地,他心里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更多的是一种奇怪的感觉,甜甜的,轻轻的,软乎乎的。
这一走就是一个时辰,直到太阳半高,四人才到了镇上。
太河镇算是一个大镇,但镇上酒楼饭馆并没有几家,一条长街几百米便走到了头。
好在快过节了,加上集市是逢单双开,人流量还是很大的。
沈岳跟着林元,在集市最东头的散货售卖处给管理者交了两个铜板,获得了一个摊位。
他们还算幸运,来的不早不晚,早上那些卖菜的,卖早餐的已经收摊走了,新的卖杂货的摊主们还未过来,他们正好在靠近散货售卖处入口的地方占了个摊位。
林宝爬下平板车,四人便揭开了遮挡的布,把包一个个排列好,带花样的排一边,普通的排另一边,中间放着些草编小动物。
林元不会说话,张氏又是个闷葫芦,两个人看着街上的行人,都是一脸的无措。
沈岳瞥了眼一脸好奇的林宝,低下头在他耳边一顿交代,笑眯眯道:“小宝,今天就靠你了。”
然后林元和张氏就见林宝挎着自己的小包突然站到了车前,扯着嗓子叫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只草编包只要二十五文,款式新颖,价格实惠,二十五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二十五文钱你买不了上当,各位姐姐、哥哥、大叔、婶婶们都过来看看。”
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童清脆的叫卖声很容易就俘获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然后很快的,一个穿着细布衣裳包着头巾的大婶就走了过来,随手翻了翻靠近她的草编包,撇嘴道:“二十五文,太贵了吧?”
沈岳立马上前,笑道:“大姐,你翻的那种带花样的要二十五文钱,这边普通的十二文钱就可以拿一个了?好看又实惠,到哪里装个东西都很方便。”
“叫啥大姐呀,叫婶。”中年女人虽是这么说,但圆圆的脸上却笑开了花:“能不能便宜点儿,我看这个带花样的是不错,快中秋了,买回去可以给老娘看个稀奇。不过价格就是有点儿贵了,你看二十文怎么样?二十文我买三个。”
沈岳为难道:“二十文就不赚钱了,你看要不这样,二十五文你买三个,我送你个小玩意儿。”他从车上拿了两只草编小动物,是个小孩拳头大小的猫咪和兔子,递给女人,“回去了可以给小朋友玩,你看我家的两个小孩就喜欢的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