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狂人 第1224节
见此情景的唐首富,哭笑不得,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有着如此伟大的情操——好吧,这就算是德国姑娘经手人的“应尽义务”了。
收购ZMDI的动作,搞得如此漂亮,唐焕这位大老板自然没有必要在具体事务上继续花费精力了,于是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做好前期铺垫工作的目标——蔡司·耶拿。
早在1846年,时年30岁的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在耶拿建立了一个精密光学仪器加工厂,并于1847年批量制造出了他的第一种显微镜——只用一片单透镜、适合用于解剖工作的简单型显微镜。到了1866年。该厂卖出了第1000台显微镜。
取得了这个成功后,卡尔·蔡司选择了新的挑战,即研发复合式显微镜。他和时年26岁、以研究导师身份加入的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博士,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终于在1872年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也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
此类产品的质量,自然取决于透镜这个关键部件。理论上,研究成果——阿贝正弦条件能够大大地改善透镜品质。但问题在于,当时没有足够强度的玻璃来测试这个学说。直到1879年,30岁的玻璃化学家奥托·肖特博士加入进来,才取得了巨大突破,于1886年生产出新型玻璃,制作出了apochromatic_lens——消色差物镜,为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这种划时代的显微镜创造出来后不久后的1888年,卡尔·蔡司去世。其在遗嘱中将股权转移给儿子Roderick——洛迪里克。洛迪里克又将股权出售给恩斯特·阿贝,后者在1889年,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再通过这个机构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做为蔡司一系工厂的所有者。
随着显微镜产品的大获成功,蔡司的产品线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照相机、望远镜等相关领域,进而成为战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军方的宠儿,为德军生产各种军用光学产品,比如陆军和海军的望远镜、测距仪以及射击瞄准具,空军使用的轰炸瞄准具等。为了防止生产厂家位置暴露。蔡司在二战时期还使用了blc这个产品代码。
1935年,蔡司改良英国哈咯得·丹尼斯·泰勒的抗反光涂膜配方,应用到德军的军用瞄准镜、测距仪上后,镜片不会因为反光而暴露位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T镀膜,其也成为二战时期德军的重要科技机密。
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取代的技术和产品先进性,蔡司成为交战双方重点关注的对象。
虽然美国早和苏联在雅尔塔密约当中谈好了分割德国的条件,位于东德耶拿的蔡司,应该由苏军占领,但乔治·巴顿的第三军团,还是越界侵入了该地区和蔡司公司的工厂所在地——德累斯顿,以“协助”为名,把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卷走,移转到盟军的属地——西德。
其中,被胁迫来的126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安顿在美国占领区的奥伯科亨,蔡司的管理层和顶层控制机构——卡尔·蔡司基金会,则被移到美国占领区的斯图加特,从而最终形成今日的蔡司AG。
当苏联军队接收耶拿时,只剩下空荡荡的厂房和一些美军带不走的一流光学玻璃和生产机具。苏联人当然不会空手而回,当即以战争赔偿为由,查封蔡司所有机器,把这些剩下的资源运回苏联、乌克兰、基辅,并将一部分留下来的科学家,用飞机运回俄国,为俄国光学工业效命数年之久——民间流传,老毛子的望远镜和刮胡刀一样好用,便与此有关。
被两大巨头一顿疯狂掠夺,耶拿和德累斯顿自然是一扫而空,好在身为光学器材生产重镇已长达近一世纪的底蕴,没有那么容易被简单粗暴地抢走,当地留下的技术人员,重新在东德耶拿恢复了蔡司工厂,也就是唐首富现在虎视眈眈的蔡司·耶拿。
在冷战早期,蔡司AG和蔡司·耶拿依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共同研发产品。直到1953年,东德政~府宣布禁止两家公司再进行任何合作,蔡司·耶拿甚至还失去了出口权,自此两个蔡司彻底分裂。
西德的蔡司AG随即重新注册了蔡司的商标,以防止东德的蔡司·耶拿使用。双方的这种商标纠纷,一直持续到1971年。才通过一份协议,进行约定,达成了妥协。
在西方阵营的市场上占据着先进地位的蔡司AG,和在东方阵营的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蔡司·耶拿,由于同源同宗的关系,自然业务相同,产品线非常接近,在望远镜、相机、镜头等方面有着激烈的竞争。
现阶段,西德的蔡司AG是一家规模中等、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东德的蔡司·耶拿则属于规模更加庞大,机构也更臃肿的集团。后者由于机制缺陷,目前经营陷入困境,不过,并不妨碍觊觎的目光。
毫无疑问,排在首位的竞争者——蔡司AG,肯定希望像西德吞并东德那样,吃下蔡司·耶拿,并且也具备着其它势力所没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一种大势所趋。
不过,唐焕从来不缺虎口夺食的办法,他少有地亲自上阵,在目前仍然保留着大量人民企业形式的蔡司·耶拿演讲的时候,推心置腹地说道:“摆在所有人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共识是,如果蔡司AG兼并了蔡司·耶拿,相同的岗位必然出现冗员,现在就已经机构臃肿不堪的蔡司·耶拿,肯定要进行大规模裁员。”
“想象一下吧,一夕之间,蔡司·耶拿的大批员工,就会失去工作,你们这一代人,将会成为人员调整阵痛期的牺牲品。”
“如果我收购了蔡司·耶拿,那么它将继续独~立存在,并且在耶拿这个最正宗的发源地焕发活力。”
“蔡司创始人之一恩斯特·阿贝,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还在蔡司公司推行每天工作8小时、有薪假期、有薪病假、退休金等制度,成为现代雇员保障制度的先导者。”
“我很欣赏恩斯特·阿贝的品格,也愿意让蔡司·耶拿延续这个传统。我在ZMDI的表现,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那就是一个典范。”
“总而言之,我来到这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冷酷无情的吞并,而是团结友好的合作。”
本来就财力雄厚的唐首富,使出攻心之计后,果然让蔡司AG的“血脉”优势荡然无存,其顿时就毛了,愤而斥责唐焕是在妨碍一家伟大企业的统一大计。
对此,首富先生只是轻飘飘地回了一句,“其实,你卖给我,也能实现统一。要不,考虑一下?”(未完待续。)
第0853章 欧洲之门
……
当初,恩斯特·阿贝在完全得到蔡司后,之所以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再通过这个机构来控制蔡司,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公司不落入他人之手。
蔡司的历史长达100多年,经历了包括被一分为二在内的等等诸多风雨,而卡尔·蔡司基金会一直都很好地担负着自己的使命。
现在,唐首富盛气凌人地发出全面收购的暗示,卡尔·蔡司基金会当然不愿意——我们没病没灾的,日子过得那么滋润,为什么委身与你?统一大业更没必要假人之手了。
只不过,蔡司AG在收购蔡司·耶拿的问题上,确实有些想当然了,结果被唐焕钻了空子。
无奈之下,蔡司AG只好发动人脉,试图让首富先生主动打消收购蔡司·耶拿的念头,甚至惊动了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其婉转地劝说道:“蔡司算得上德国的一个标志了,唐还是成人之美吧。”
唐焕哈哈一笑,“既然总理阁下都开口了,当然没有问题了——只要蔡司AG能够取代蔡司·耶拿对我的信任,不就行了。”
蔡司AG也明白,唐首富的这个表态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想要吞并蔡司·耶拿,完成统一蔡司,还要靠自己的硬实力。
但讽刺的地方就在于,蔡司·耶拿是东德最大企业集团之一,员工数量远超蔡司AG这个正经八百的高科技公司,当对方代表劈头盖脸地首先咬住裁员问题时,蔡司AG当时就理屈词穷了。
这个矛盾一旦被摆在桌面上,就成了一个死结。盖因不管蔡司AG的统一情怀如何美好感人,它都毫无选择地必须裁员,而牺牲品只能是蔡司·耶拿。
反观首富先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没什么稀奇之处,就是加大在德累斯顿的投资,帮助安排蔡司·耶拿的冗员。
唐焕这个大魔王,横在蔡司AG和蔡司·耶拿中间,硬生生地妨碍人家两口子破镜重圆的“罪行”,自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相关的议论也都集中在,他不惜投入地做这个恶人的原因所在。
知根知底的美国观众家,首先给出的一个最广为认可的权威解释,即方圆电脑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其麾下新兴的医学成像部门初步成型;而唐焕试图抓住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再从格局已成的传统领域,拉来一个奥援。
事实上,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外界的猜测就免不了有失偏颇——增强方圆电脑公司医学成像部门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当传统光学和最先进的数字技术结合后,所产生出来的价值,原本时空里十几年后手机人手一台的用户都明白。
除此之外,唐焕咬着蔡司·耶拿不放,还有着更多的目的——除了壮大自己,削弱了蔡司的实力之外,无形当中也是继锂电池之后,再次截胡了索尼。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唐焕在德累斯顿堪称义薄云天的所作所为,对于已经彻底崩了盘的原东方阵营各国,树立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典范。
不管外界能够领会多少其中三味,唐焕坏人姻缘的把戏,确实足够精彩,让旁观者看得捧腹不已。
蔡司AG没有唐首富的气魄和能力,只能哭丧着脸找德国政_府,希望其可以协助自己,打造一个类似唐焕那样的冗员安顿方案,可德国政_府要照顾原东德地区的考量多着呢,哪敢贸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