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88节
TRADIC计算机使用了约700个晶体管。
1958年,德州仪器和仙童半导体的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到单一芯片上。
但哪怕是仙童的创始人罗伯特,他也只觉得未来能够集成数千个晶体管顶天了。
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能集成到纳米级。
更别说此时华国对晶体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不稳定的毫米级。
“咳咳,抱歉,我说两句。”谢希德举手道:“我认为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勇于做出判断,咳咳。”
谢希德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也是复旦第一位女校长,常年从事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56年被借调到燕京大学参与筹建半导体专业组的工作,58年的时候又回到申海。
她比燕京的专家们到的还要更早一点,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举家来攀枝花工作。
她说:“从理论的角度,它应该就是晶体管。
基于量子力学,硅的禁带宽度是1.12 eV和晶格常数是0.543nm,这二者已经被精确测定了。
晶体管的核心是PN结,通过掺杂控制电子和空穴的运动。
PN结的数学模型,描述了载流子扩散和漂移。而固体物理研究表明,材料的物理性质可能随尺寸减小而改变。
薄膜和微粒的研究已涉及微米级效应。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波粒二象性表明,电子在微小尺度下表现出波动性,具体到纳米级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
也就是硅晶体的晶格常数约为0.543纳米,原子间距在0.2-0.3纳米之间。理论上,晶体管的最小尺寸可能接近几个晶格单位,也就是纳米级。
一个10纳米的结构能够包含18-20个硅原子。
而载流子运动,电子和空穴的平均自由程在硅中约为10-100纳米。
若晶体管尺寸缩小至此范围,载流子仍可有效传输信号,理论上支持纳米级运行。
PN结的耗尽区宽度会随掺杂浓度增加而减小。固体物理表明,通过高掺杂和强电场,耗尽区可缩小至纳米级,维持开关功能。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在常温下约为10到50纳米。当器件尺寸接近这一尺度,量子效应会显著影响电子行为。
这暗示了晶体管可能在纳米级运行,但也可能面临干扰。而树莓派的存在,让我意识到,晶体管就是能够在纳米级运行。
另外固体物理研究表明,尺寸减小时,表面原子占比增加,这为小型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就是说如果制造工艺突破微米限制,晶体管尺寸是可以接近晶格尺度。
我去年看了费曼的书,他在《底部有无限空间》中提出,物理规律允许在原子尺度操作器件。
里面提到了用原子堆砌电路的可能性,这与纳米级晶体管理念契合。
你们明白吗?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是怎么实现的制造工艺的突破,但我认为就是晶体管。
这是理论物理给我的启发。
这设备,我相信阿美莉卡有,苏俄也有,我们应该是最晚拿到的,我们如果要追赶他们,无论是复刻,起码做到微米级的晶体管,也得尽快确定方向。
我以我的专业判断,它就是纳米级的晶体管,我们得沿着晶体管集成化、小型化的路线走下去。
我们没有多条技术路线探索的时间,也没有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并进的资源。
我们现在这里看似很多人,但如果分散,只会把白白的时间窗口浪费掉。
我认为它就是晶体管!而且就是纳米级的晶体管以我无法想象的方式堆叠在这块小小的设备上。”
林燃如果能听到当下华国科学家们的推测,一定会欣慰的开怀大笑。
第118章 不那么小的改变
在座华国科学家们三言两语,仅靠自己的判断就把树莓派的来历猜了个大概。
不仅林燃知道后会感到欣慰,现在当下就在现场的钱院长已经为各位科学家的敏锐嗅觉感到欣慰了。
他鼓掌道:“各位不愧是半导体和计算机领域的专家。
非常棒的猜测。
为了避免我说的内容给各位造成干扰,所以我一直都没有给你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你们的猜测已经和为我们找来这台设备的同志,留下的信息很接近了。
他在传递的最后信息中也提到了这是一台由晶体管打造的计算机,同时还对上面的每一个组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包括这台树莓派的用法,他也写的很清楚。”
专家们听到这话,内心不由得一黯。
最后信息?果然靠生命才能获得的设备吗!
大家内心感慨,他们作为专家,能够在后方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好了,各位先回去休息吧。
后面我们的工作非常多,也非常繁重。
大家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大家的担子都格外重。”
这次让他们先见识树莓派,也是为了后续工作好开展。
毕竟突然把人从燕京、申海这些地方千里迢迢拖家带口的拉来,不能带着怨气工作。
吴锡九回到分配给他的两室一厅小屋后,本想着倒头就睡,结果妻子还没睡,拍了下他的胳膊:“老吴,这次突然跑到这来到底是什么事?”
吴锡九摆了摆手:“没什么,抱歉,总之我们这次可能要很久都没有办法回去了。”
虽然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刚才见到的东西也好,还是从钱院长口里得知当前形势之紧张也好,都让他对现在的工作安排再无怨言。
甚至反而有点庆幸,庆幸自己当年还好选择了回国。
要是没选择回国,他在阿美莉卡怎么可能能够接触到“树莓派”这种最先进的计算机呢。
他不用脑子想也知道,这种研究项目对华人是高度保密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林燃,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林燃那样的天赋和际遇。
但吴锡九还是感觉有些对不起妻子。
连带着妻子和孩子都跟他一起跑到这里来工作。
这里的条件要比之前在燕京可是艰苦得多。
“没事,如果真的能为国家做贡献,那你就好好干。”
发生在各自家里都是差不多的话。
现实就是这样,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好好接受他。
不仅半导体相关专家、工程师都在往这里集结,包括航天、飞机设计、航空、导弹设计的专家也同样在往攀枝花集结。
在获得树莓派之后,大佬开会之后定下了两个优先级。
优先级最高的不是复刻树莓派,而是得研发出能够直接威胁到阿美莉卡本土的远程弹道导弹。
没错,这是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从华国的发射井到阿美莉卡本土,射程至少需要8000公里。
此时华国才成功仿制了苏俄的R-2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仅仅600公里。
也就是说射程需要乘十。
这就是钱院长分配到的任务。
他在会议上也下了军令状,五年时间要是没能做到,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原本华国第一款洲际导弹要等到DF-5,1965年开始,1980年首次全程试射成功。
也就是说钱院长要把原本的15年缩短到5年。
当下华国的技术瓶颈包括了推进技术,也就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尚不成熟,推力有限,难以支持远程导弹。
制导系统落后,无论是惯性导航还是陀螺仪技术都落后,精度不足以实现洲际打击。
在高强度耐热材料和精密加工能力存在较大缺陷,无法应对洲际导弹的再入大气层需求。
计算能力上依赖机械计算器和早期电子计算机,严重限制了复杂设计的模拟和优化。
其中树莓派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像流体力学仿真可能将空气动力学和推进系统的设计时间大幅。
每次试射后的数据分析和改进原本需数月,树莓派可提速至一周时间。
但树莓派不是万能的,高强度耐热材料和精密加工能力的课得补,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得提速,制导系统需要优化。
总之五年很短,但考虑到当前形势,华国不得不这么做。
在开过无数战略研讨会之后,燕京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林燃说的是阿美莉卡发现了外星技术,然后把树莓派提供给了我们。
谁能保证他们只发现了树莓派?没发现别的?
万一有什么天顶星武器怎么办?
苏俄就在华国边上,他们有万一有什么顶级武器,或者是其他的黑科技怎么办?
如果阿美莉卡发现的是另一个世界又怎么办?
他们有两个世界的资源可以发育,万一《高堡奇人》中的内容是真的,也是林燃想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怎么办?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