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76节
林燃表情自信但略带谨慎,坐姿挺拔,手中拿着文件,和他对坐的是安德烈·葛罗米柯,对方穿着灰色套装,表情坚定而有所保留,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锐利。
林燃说:“葛罗米柯外长,***,感谢你们今天来到日内瓦。
最近发生的柏林危机让我们都深刻认识到,一个直接、快速的沟通渠道有多么重要。我希望我们能就建立一条热线达成共识,避免误解升级为不可挽回的冲突。”
在这次谈判过程中,林燃的身份是总统特别代表。
葛罗米柯语气低沉,略带警惕:“伦道夫,我们同意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但苏俄的立场很明确:这条热线绝不能成为阿美莉卡进行违规活动或干涉我们内政的工具。”
华国代表则补充道:“两位,我理解双方的关切。作为一个中立方,华国希望协助你们找到共识。
热线的建立确实能减少误判的风险,但前提是建立互信和透明的机制。”
谈判场合一开始显得很平和。
至少关于热线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
需要有热线这样的东西存在,防止世界走入到核战争的不可控危机中。
热线这一概念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当天就开始迈向实质性细节的沟通。
“我的建议是需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通过电传打字机,通过电报生成打印文本。
确保有准确的书面记录,避免口头对话产生误解或者事后争议。
电报的书面形式也更加冷静客观,毕竟肯尼迪总统不会俄语,而尼基塔先生不会英语,双方通过口头对话还需要实时翻译。
翻译传递的信息可能失真。
另外电传系统通过加密设备在技术上更不容易被窃取,而电话的语音加密技术没有那么可靠。
加上阿美莉卡和苏俄之间已经有跨大西洋电缆,只需稍作改装即可用于电传打字机传递信息。
但我不认为我们之间就不能有一条电话线路了。
在一些双方都不肯妥协的时候,有可能电话能够让双方之间的情绪缓和下来。
在这种时候,也许电话会是一个更好的主意。”
“按照ITT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odel 28 ASR的电传打字机,主线路设置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哥本哈根,途径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最终抵达莫斯科。
按照这个路线,每分钟能够发送66个单词,足够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了。”
“关于电话方面,我建议我们通过卫星通信的方式取代海底电缆。
虽然现在我们不具备对应技术,但正好以此为契机,开启新的太空竞赛内容不是很有趣吗?”
历史上在1971年的时候,对之前的热线方式进行了升级,阿美莉卡用到的是Intelsat,而苏俄方面用到的则是Molniya卫星,用于取代部分海底电缆,
后续一直要到1986年,才从电传打字机引进了电话功能。
中途休息的时候,在外面走道上获得和华国代表碰面打招呼的机会,就这一点点时间就足够了。
华国代表和林燃客套了两句,在对方回会议室,林燃继续去洗手间,就侧身而过的一个功夫,华国代表感觉到自己中山装下半部分的口袋里突然多了点重量。
他除了华国代表外,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他也清楚林燃和华国之间若有若无的关系,不认为对方会害他。
即便遭遇意外,华国代表也依然面不改色,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回到会场。
只是在推开会议室的门之前,装作不经意地用手拂过中山装口袋,把口袋无意间露出的一丝缝隙遮住。
“米高扬副主席,我认为阿美莉卡代表的提议相当务实且实际,是基于.”
华国代表回到会场后第一时间就是和苏俄方面的代表米高扬进行间隙对话,对于林燃在他口袋里塞了什么东西一点都不好奇。
作为热线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他围绕热线具体设计的提议得到了三方的认同。
几乎第一天双方在日内瓦就围绕热线在很多领域达成了一致。
不过对林燃而言,谈的怎么样不重要,自己想要做的目的已经实现了。
这次来日内瓦,要不是华国代表团要来,他压根不想接这个活。
因为12月底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时候又要跑一趟欧洲。
在2020年没享受过的空中飞人待遇,没想到在1961年提前享受到了。
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组织干活是这样的。
在万国宫外等候已久的记者们看到各方代表陆续离场后,跟疯了一样往前挤,试图从代表们口中得到最新的谈判结果。
“我是美联社的记者珍妮,林教授,想请问你们第一天谈得如何?”
金发碧眼的女记者挤在最前面,她的外表显然要比问题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林燃面带笑容的凑到她递过来的话筒前面,说道:“我们今天谈的棒极了。
我们之间围绕热线达成了一些很美妙的共识,这些美妙的共识有助于我们尽快为欧洲带来和平。
我相信热线会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同时今天的共识也是为后续柏林危机谈判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林燃很有耐心,比其他代表们接受采访说了很多,珍妮还以为是自己的魅力发挥了作用,迷倒了眼前这位年轻华人。
她有些恨这该死的天气,害她只能穿羊绒大衣,而不是低领短袖更好的展现自己的魅力。
林燃回答完见对方迟迟不问下一个问题,以为问完了准备转身离开,谁能想到对方这么多心理活动啊。
他心情好完全是因为成功把树莓派提供给了华国代表。
林燃的心已经从日内瓦飞回了纽约,他一心想着要如何把剩下的重要材料提供给陈景润呢。
林燃的计划就是分两部分。
对方拿到树莓派,带回去之后肯定会在不破坏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如果纯靠对方慢慢复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这玩意的用法。
如果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是什么地方来的,说不定花个几年时间没有成果,然后几年后研发停滞。
一直等到78年之后才重启研究。
虽说78年再重启,也有价值,但那时候的价值和现在价值比起来那能一样吗?
加上树莓派里面的仿真软件要怎么用,怎么进行具体的流体力学计算。
这些都得有个教程。
而不是让华国自己去慢慢摸索。
这种时候,陈景润就能派上用场。
设备在日内瓦直接给华国代表,说明文件则要靠纽约的陈景润,说不定还得通过海运运回去。
不过即便是说明文件,林燃也担心出意外,万一被阿美莉卡发现,那就全完了。
林燃能确定华国代表肯定不会有问题,可从纽约把纸质版说明文件千里迢迢传回燕京,这中间的意外因素实在太大了一点。
所以他几经思考之下,打算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传递回去。
仿真软件的使用说明文档在树莓派里,林燃需要传回去的只有树莓派的使用说明和树莓派里到底有什么了。
回到日内瓦万国宫门外,林燃以为没事了准备转身离去,珍妮见状连忙问道:
“林教授,你对于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你一事怎么看待?”
林燃笑道:“我希望能够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珍妮接着说:“林教授,晚上能邀请你喝一杯吗?”
林燃举起手装作碰杯状:“珍妮女士,祝你有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完转身离去,中山装下的笔直身影显得格外有魅力,珍妮喃喃道:“教授,回阿美莉卡之后我要申请成为白宫的常驻新闻记者。”
第108章 林燃的第四次礼物
华国代表一直回到日内瓦洲际酒店后,都没有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看。
毕竟华国此时在日内瓦也没有具体的办事处,而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所谓中立第三方瑞士给安排的酒店。
回到酒店之后,华国代表只是把手伸进口袋里摩挲,试图通过触觉来判断这玩意是什么。
粗糙的触觉,加上卡片大小的东西,华国代表一下就知道不是纸,对方给他的不是纸一样大小的东西。
一直到晚上入睡前,华国代表刻意将中山装搭在被子上,装作一副很冷的样子,另外将窗帘遮的严严实实,一丝光都透不进来。
等到关灯后,才把口袋里林燃给他的东西和手电筒一起拿到被子里,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看着这充满科幻感的人造物。
虽然他不知道这玩意是什么,但从布线、精密感、高度集成化上,华国代表敢肯定这玩意绝非小可。
印刷电路板的概念在1936年就有了,后续在44年开始,阿美莉卡和英格兰开始将电路板用于制造炸药引线。
包括华国从苏俄引进的电视机技术,就要用到以电子真空管为元器件的电路板,那时候因为材料颜色,PCB板大部分为绿色或者棕色。
苏俄援助的燕京牡丹江电视机厂在58年建成投产,在同年3月生产出华国第一台黑白电视。
华国代表在58年的时候对电子工业发展进行过讨论,提到过电视机生产的重要性。
他从树莓派的外表上猜也能猜个大概。
(左边的棕色板是1963年ICL/Ferranti Atlas 1机器的一部分,右边较小的蓝色板是60年代末Univac 1108计算机算术逻辑单元的一部分)
林燃给华国提供的树莓派,对当下的华国来说有点超出时代了,但绝对在理解范围内。
华国代表猜到这玩意是什么之后,装作无事发生一样,第二天把这件中山装折的好好的装进行李箱,在其上下都放上毛衣,避免其损坏。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