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14节

  伦道夫的意思是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下午。”

  (美洲华侨日报1960年1月8日刊)

  美洲华侨日报对林燃来说有点陌生,他还是用了谷歌之后才知道这报纸的厉害之处。

  这报纸和华国关系深远,1940年时候的创刊题词可是某位亲自写的题词,其著名词作《清平乐·六盘山》最早就是发表在《美洲华侨日报》上。

  而美洲华侨日报的创始人此刻已经回华国工作了,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华国首任驻联合国副秘书长。

  在华国和阿美莉卡恢复建交后,《美洲华侨日报》更是全程报道双方的互访。

  足以证明其在风雨飘摇的六七十年代依然坚守阵地。

  因此林燃挺想见见其总编辑。

  “抱歉,这一幕实在太罕见了,我必须得给三位拍张合影。”

  在林燃的办公室里,简单的寒暄之后,美洲华侨日报的社长黄运基把早就准备好的相机拿出来说道:“在座三位都是华人之光。

  我们明天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华人之光。

  三位都是不折不扣的华人之光!”

  随着电流脉冲点燃镁粉,燃烧产生的强烈光在林燃的办公室中一闪而过,三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三位麻烦把住处告诉一下我,我洗出来之后一定第一时间送到各位的手上。”黄运基说。

  林燃听到后暗自思忖:“估计这就是对方想要找的和我单独相处的机会了。”

  拍下珍贵的照片固然是很重要的环节,光是三人合照放在报纸上能吸引多少华人购买。

  不过更重要的恐怕是晚上照片洗出来之后,借机来住处单独聊天。

  “择日不如撞日,既然三位都在,不如我们进行一次针对三人的采访?

  哪怕整个报纸的版面全部都是三位,我相信读者们都很爱看。”黄运基提议道。

  林燃说:“我没意见。”

  林燃没意见,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更没意见了,他们拿诺奖之后接受的各种专访层出不穷。

  “先从林先生开始吧,能否给大家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

  当天晚上果然如林燃所料,黄运基带着照片就上门了。

  “林先生,这是洗好的照片,三位果然神采飞扬,是我们华人的杰出代表。”黄运基的马屁不断,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林燃凝视着手上的照片,心想这张照片要是带到2020年,估计大家都会觉得是ai合成的效果。

  “多谢黄社长,和二位比起来,我不过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林燃觉得自己不过是把怀尔斯的成果搬到了1960年,和李政道、杨振宁比起来实在差太远。

  “不不不,媒体都在说两年后的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得主非你莫属,将成为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黄运基说。

  这倒是实话,费马大定理加一部分朗兰兹纲领,这要是不给菲尔兹,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林燃说:“借你吉言。”

  一通寒暄后,对方这才暴露真实的来意:“林先生,对于华国是怎么看的?”

  林燃沉吟片刻后说:“潜力无穷,希望祖国能够一切都好。”

  黄运基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林先生有没有考虑回祖国走走看看?”

  林燃摇头:“条件还不成熟。”

  黄运基没有再提,又寒暄两句后离开了林燃的住处。

  林燃知道对方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他也没打算这么快就交底。

  因为黄运基其人在历史上的资料太少,他压根不清楚是否靠谱。

  尤其自己即将加入NASA,这就更敏感了。

  华国劝杨振宁回国,来来回回劝了三次,还安排了他父母去日内瓦相见。

  对于林燃这种人才,显然对方也不会这么容易放弃。

  林燃站在二楼窗户上看着黄运基远去的背影,长叹一声,“现在确实还不是时候。”

  第二天早上,印有林燃、李政道、杨振宁三人的最新一期《美洲华侨日报》发售,三天时间内在全阿美莉卡足足卖出了二十万份。

  要知道此时全阿美莉卡的华人家庭数都不超过10万户,但却卖出了两倍于华人家庭数字的报纸。

  很多华人家庭都一买买好几份,一来劝小孩好好念书,二来作为纪念,三来则是寄给阿美莉卡外的亲朋好友看。

  头版头条的标题为:“阿美莉卡的华人之光们”

第21章 飞鸟和青蛙

  “我认为数学应该是美的,它当然不会无聊,它蕴含着独特的美感。”

  “我不太喜欢媒体把我称呼为隐士一样的角色,我只是碰巧第一个大的论文做的就是关于费马大定理的,不代表说我只会做大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幸运,能够把大的课题做出结果来。

  我认为年轻学者们还是要考虑生存,得先做一些容易的课题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才好找好的教职,等稳定下来再尝试着做一些困难的问题,做一些大的课题,这样更能兼顾生活和学术理想。”

  “我很喜欢我教授关于数学家的比喻,他把数学家比作两类,一类是青蛙,一类是鸟。

  鸟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俯瞰延伸至遥远地平线的广袤的数学远景。他们喜欢那些统一我们思想、并将不同领域的诸多问题整合起来的概念。青蛙生活在天空下的泥地里,只看到周围生长的花儿。他们乐于探索特定问题的细节,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不,鸟和青蛙没有高低之分,数学既需要鸟也需要青蛙。

  数学丰富又美丽,因为鸟赋予它辽阔壮观的远景,青蛙则澄清了它错综复杂的细节。鸟看的更远而青蛙看的更深。

  数学的世界既辽阔又深刻,我们需要鸟们和青蛙们协同努力来探索。”

  林燃的采访大部分都围绕数学本身展开,该采访中关于鸟和青蛙的定义,因为其寓意深刻在被翻译成了英文后在数学家群体里广为流传。

  消息传回欧洲后,霍克海默为林燃找的名义上的导师不得不面对同僚们的诘问,问他是鸟还是青蛙,之前有这么深刻的理解,为什么不告诉他们。

  而年轻的数学家们都在思考自己是青蛙还是鸟,以及有没有做鸟的天赋。

  在回李政道住处的路上,杨振宁感慨道:“说的真好,物理学家同样可以分为鸟和青蛙,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给我们指明方向,划分范围,告诉大家可以研究什么,而做具体问题的物理学家则像青蛙,深埋在一个领域不断挖掘其潜力。”

  李政道点头道:“伦道夫完全不像是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一直到现在都有种被问题推着走,被物理世界不断给我带来的惊喜推着走。

  而他在这个年龄就已经有了一张完整的数学地图,清楚地描绘了他对数学世界的理解,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两位三十多岁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佬在年轻的后浪面前,居然有种被拍在沙滩上的错觉。

  “谷山君,看到了吗?我们当年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所有Q上的椭圆曲线是模的,这一猜想在数学领域真的如同我们当年所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惜你已经看不到了。

  真的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忽然去世,如果林君能够提前两年证明谷山猜想,是否你现在还能和我一起在东京大学的研讨室里畅谈数学问题呢?

  林君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提出的伦道夫纲领给整个数学界带来了一次震撼,很多领域的问题都能和纲领本身联系在一起,而完成纲领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更是让所有数学家都感到兴奋。

  真希望你也能看到这一幕啊。”

  霓虹埼玉县北琦玉郡西南五公里一处寺庙,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拿着一本最新的《数学新进展》杂志,站在墓地前呢喃道。

  墓地前站着的是谷山-志村猜想中的志村五郎,墓地里躺着的是他的挚友,也是谷山-志村猜想中的谷山丰。

  在谷山生前,二者同为东京大学的老师,前者为准教授,后者为讲师,双方在谷山的猜想基础下共同完成了谷山-志村猜想。

  这一猜想因为是霓虹数学家提出的,50年代霓虹数学家属于名不见经传,在国际数学界没啥地位,所以谷山-志村猜想也被埋葬在故纸堆中。

  除了谷山和志村这两家伙外,没人觉得这猜想有什么了不起,原本一直要等到70年代被大神安德鲁·韦伊给挖出来说觉得很重要然后才被推广,等到80年代被德意志数学家格哈德·弗雷提出,认为谷山-志村猜想应该和费马猜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画等号。

  最后由安德鲁·怀尔斯在前人基础上完成特殊形式下的谷山-志村猜想进而完成费马猜想,而让谷山-志村猜想跟着费马大定理名声大噪。

  其中谷山在1958年自杀身亡,从谷山遗书内容来看,他自杀是因为疲倦、对未来失去信心,在战后霓虹的环境下,谷山的想法被批评毫无根据、有时甚至也被批评行事特异,这在霓虹意味着不合群。

  多说一句,谷山的未婚妻在谷山自杀后也跟着自杀,其遗书上写着:“我们约定好不论在哪里,都要在一起、永远不分开。既然他死了,那我也要追随他而去。”

  原本怀尔斯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属于有迹可循,是数代数学家接续的结果,最后由他完成。而现在在林燃手中得以证明,颇有晴天霹雳之感。

  对所有了解、研究过费马猜想,不对现在应该要叫费马大定理,的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他所用的办法,之前从来没有数学家这么思考过,谷山-志村猜想?这两数学家听都没听过。

  而在志村看来,颇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自己做的猜想居然被用在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中,不但意味着名气,也意味着现实待遇的好转。本来他拿不到东大的教职被迫搬去了大阪大学,后来对大阪大学不满意又跑去普林斯顿。

  现在因为费马定理中谷山-志村猜想是核心,所以东京大学连夜联系他,让他赶紧过来上班,要给他一个正教授的职位。

  志村除了高兴外,就是感伤,仅仅晚了两年,挚友就无法看到这一幕。

  “东京大学数学系已经向林君送去了客座教授的邀请函,希望今年夏天能够在东京大学接受他的教导。”

第22章 被看穿的小小小摩根

  “抱歉,我已经接受了香江大学的邀请,我今年夏天会去香江大学讲课,东大这边只能恕难从命。”

  林燃很客气,但语气无比坚定。

  哪怕没有香江大学的邀请,他也不打算去霓虹担任客座教授。

  他回到1960之后,在查资料了解这个时代的过程中,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无论杨振宁还是李政道,都没有去霓虹讲学过。

  杨振宁的话,除非是学术会议,不然连普通讲座之类的都不去,其一直要到2010年才在霓虹学士院担任客座教授一职。

  (杨振宁教授2011年霓虹学士院演讲宣传海报,2010年起担任霓虹学士院客座教授)

  而李政道同样没去霓虹。

首节 上一节 1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