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6节

  “6米吧,您是想造大火箭?这样的话推力就有1000吨了,近地运力差不多30吨。可是为什么要把一台放在中间?中间放三台的话结构会空隙大些更安全。”

  林炬笑了笑,他想到了空叉会在几年后成功的猎鹰9火箭和重型猎鹰,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思路已经被证明是对的,秉承拿来主义并不丢人。

  “中间一台的话,垂直回收的时候只要启动中间的一台发动机就好了,省燃料还方便。”

  “您相信马一龙的回收理论?”

  郭申有些惊讶,这时候老马的空叉还在持续放烟花呢,不管是行外行内都不相信他能成功,甚至老马自己都被炸得有些不自信了。

  “看不出来,林老板的航天想法也很超前啊。”

  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林炬想看看是谁在偷听,就看到唐伟天笑眯眯地走了出来。

  “林炬啊,这是我的老同学,也是科学院的院士,唐伟天,听说伱在搞火箭非要来看看。

  我擅自把他带过来了,还请不要怨我啊。”

  周瑞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林炬一听是院士马上激灵起来。

  “哪里哪里,周老师言重了,唐院士过来这是我的荣幸才对。”

  “没关系,我也就是随便看看,我刚刚听你说要一级并联9台发动机,这么多的话太冒险了,5到7台就很合适,有个15到20吨运力就已经是大火箭了。

  也别叫我院士了,喊声老师就行。”

  唐伟天态度像是长辈一样的态度让林炬感觉很舒服,不过作为穿越者,他还是有几分不服气。

  “既然您让我就叫唐老师,那也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不过您知道我问9台还有个原因吗?”

  “哦?看来林炬同学还有些其他想法?说说看。”

  林炬得意了起来,只见他左右手握出一圆形,轻轻往中间靠拢。

  “采用芯级9台发动机的设计,再利用CBC构型将芯一级作为助推,那么总推力就超过了3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就能接近100吨。

  而这个运载能力……”

  “登月!”

  郭申、周瑞、唐伟天三人同时说出这两个字。

  上个世纪阿美用来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一级也就是3400吨推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0多吨。

  以现在的技术,登月飞船肯定能减重不少,能把100吨的飞船送上太空,就一定带着三个宇航员飞到月球去。

  唐伟天很激动,林炬的话让他看到了宇航的新方向。

  CBC构型能极大简化火箭设计难度,因为助推器和主火箭一级完全一样,生产起来也更简单。

  不过他立刻又冷静了下来:

  “这个想法确实,确实非常的巧妙,但是控制多台发动机太难了,发动机太多了。

  三个芯级一共27台发动机,坏一台都是麻烦事,容错率太低,这下不仅仅是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要求性也很高。”

  “可就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箭的成本降下来,如果再使用回收技术,即使只能回收十次,航天货运的价格都将下降到极为恐怖的地步。

  航天的未来一定是廉价,只要像这条路走一定不会错。现在电子技术如此发达,总有一天能达到这个能力的。”

  林炬已经知道,明年年末同样一级9台发动机的猎鹰九号回收成功,接下来一路顺风,所以路不但能走通,而且不远。

  然而在三人眼中林炬就是年轻人的自信,不过他的说法又确实很有道理,更多的是感慨。

  此时试车台已经准备完毕,随着广播员清场,控制台内的人员开始向发动机注入燃料。

  “10,9,8……3,2,1,点火。”

  从窗户望去,发动机喷管出现了屡屡白烟,那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液氧。

  随即燃料也泵入燃烧室,喷管开始释放火焰。

  发动机的节流阀慢慢打开,推力慢慢增大,喷出的尾焰越来越长,直到节流阀最大值。

  120吨推力的气流撞击地面,轰鸣声和振动几公里内都能感受到。

  所以为了不影响机床加工精度,才特意搬出来这么远。

  “当前推力122.3吨,节流阀开启100%!”

  广播声音响起,观察室里响起一片掌声,一众参与了发动机制造的职工一边高兴,同时又感到了一些迷茫。

  “老三,不是说咱造的是降雨设备吗?这咋还喷火呢?俺看着像电视上的火箭发动机啊。”

  “俺……俺也不知道啊!”

  (本章完)

第8章 关注

  120级吨的K120试车成功后,简化缩小版的K30就更简单了。

  相比目前各国的火箭发动机,K120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

  它的身上没有密密麻麻的管线,全部尽可能集中,体积也尽可能缩小,技术标准还比同类型低一些,天生就是为了大批量生产准备的。

  而按照传统路线,大多是在制造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几年后开始成熟的3D增材打印技术。

  不能说谁好谁坏,但简单的结构容易提高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因为有从南机院及其附属工厂调来的高级技师和教授,火箭各部件的制造速度陡然加快。

  由于是第一枚实验性质,较少的零件可以直接手工制作,造出来的产品反而会比批量生产更精良。

  至于一般而言难度较大的壳体和燃料贮箱,因为火箭直径只有2.5米,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难点,多的是厂家能制作。

  声称自己来开会的唐伟天也赖在了拖拉机厂,以参观和协助指导的名义整天东摸西摸。

  郭申发现这个老头不简单,虽然穿着看起来像学术败类,但有极其深厚的航天知识,一问才知道人家的专业是宇航动力学。

  林炬知道后眼睛都红了,一位宇航动力学的院士,要是能给他打工那该有多好,可惜差距太大没可能。

  这边林炬在琢磨以自己的小身板怎么尝试撬科学院的大牛,另一边舆论却开始起来了。

  随着南机院全力投入到火箭和卫星项目中,慢慢有一些细节开始流传了出来。

  南机院主要负责卫星,火箭则是与民企联合研制的内容也被人知道。

  好事者顺着线索顺藤摸瓜,最后居然发现合作协议里写的名字是新远镇拖拉机厂?

  要不是文件是从某位教授邮箱中意外流出,真实性毋庸置疑,但这个结果也太离谱了。

  这事很快出现在南机院的学校论坛上,然后就向社会传播。

  几天后,一篇标题为“引领民营航天先锋,高校与拖拉机厂合作造火箭”的文章出现在媒体上,迅速吸引了大量目光。

  刚好林炬这段时间也在水南机院论坛,立刻看到了有关这条新闻的帖子。

  原本不怎么活跃的南机院论坛最近关注量暴涨,这条帖子热度直接达到了最高,很多都不是南机院学生,单纯跑过来看热闹。

  “这又是哪个自媒体编的沙雕新闻?南机院怎么说也是老工科学校了,咋可能和拖拉机厂合作?”

  “开玩笑好吧,学校的附属工厂都至少比拖拉机厂强吧?”

  “我觉得好像是真的,我师兄跟他导师好像去拖拉机厂做技术支援了,合作单位确实叫新远镇拖拉机厂。”

  “楼上细说”

  “细说+1”

  “细说+1”

  “不是,你们自己去学校官网看啊,都发了三四篇稿子了。”

  “什么,正经人谁看学校官网啊。”

  ……

  林炬默默关掉手机,他对这种事其实有一点预料。

  当时签协议的时候拖拉机厂还没更名,又因为时间很紧,所以就用了新远镇拖拉机厂的名字。

  至于新名字他还没想好,毕竟作为有系统加持注定不凡的拖拉机厂,名字不能太草率。

  但此举确实给了吃瓜群众们极大震撼,就连南机院自己的师生每次看到都得捂脸。

  然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事居然还引起了航天局的注意。

  这天蒋校长正难得勤政,亲自跑到实验室查看卫星研发进度,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一看号码,平时做什么都不紧不慢的蒋校长噌地一下窜到了安静的地方连忙接通电话。

  “喂?领导,我是南机院的蒋玉圭啊。”

  “哦,最近我听说你们南机院可是做了个大项目啊,不但要搞卫星,还要用自己的火箭发射上天?”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们那是小卫星弄着玩的,火箭是跟民营航天一起研发的。”

  听到民营航天,电话对面长长地嗯了一声,明显这才是电话的真正目的。

  “那个民营航天,是怎么回事啊?”

  蒋玉圭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也难为他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拖拉机厂成立比较短,但是人员和设备上确实有造火箭的技术实力?”

  “领导,严格来说只是他们的前身是拖拉机厂,现在已经不沾边了。不过我们也肯定经过了详细考察,绝对不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我们的项目也是半公开的,媒体和业内人士只要向我们报备,都是可以参观的。”

首节 上一节 6/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