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401节
这段时间里两伙人干得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可控核聚变,准确的说是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聚变机理,想方设法提高转化率。
主流的氢弹设计采用氘氚聚变,反应转化率只有0.7%,仅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物质参与了反应。
假如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那么百万吨当量氢弹的质量将急剧下降到十公斤左右,只有手提箱大小。
不过两亿吨当量的超级核弹也不敢奢望能做到这个程度,一群科学家大胆设想,考虑了数种构形核组合后也只敢把目标初定在2%到3%,但实际上只要能超过1%,都算得上核武器领域划代的重要突破。
两方人马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毫无进度,仅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几种较为新颖的方案,不过也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潜力有限:
因为绝大多数方案都在上世纪炸过一遍了,好的坏的都大致心里有数。
虞民倒是一直养精蓄锐,用他的话说“需要等待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是试验。
今天他们刚刚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务:讨论研究月球氢弹试爆计划,并试图从中得到新构型氢弹的灵感。
为什么要从一颗带嘤的老氢弹中获得灵感,难道仅仅因为它在月球爆炸就特殊吗?
这当然不是,真空中爆炸氢弹都已经做过了,月球核爆的大致结果对专家们来说也不会超出预料之外,否则上世纪那些核试验都白做了。
特殊之处在于月球上的特产:氦三。
它作为理想中第三代可控核聚变的燃料,因为聚变时不会放出中子,反应率高得惊人,理论极限有70%!
这几乎是氘氚聚变的100倍,显然是最容易打开的突破口。
(本章完)
第639章 发展的产业链
作为承载了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物质,氦-3聚变主要分为两种:
氦-3与氘聚变,以及氦-3与氦-3聚变。
前者被称为第二代核聚变技术,后者被成为第三代核聚变技术。
氘、氚都是氢的同位素,仅有一个质子,而氦-3拥有两个质子,所以越是往后越先进的聚变技术,反应物的质量就越大。
可别小看区区1个质子质量的差异,在点火时所需的条件截然不同,其中差异巨大。
核子越轻,反应越容易,反之则难度剧增。
外界媒体往往刻意强调可控核聚变试验堆的点火温度,这实际上只是个片面因素,并不是点火成功的绝对条件。
核聚变说白了就是把两個独立的原子核挤压在一起,主要在于高温、高压。
高温让它们能级上升变得不稳定活泼、更容易点燃,而高压则把它们紧紧压迫在一起,两着都没有特别严苛的界限。
就比如太阳核心才1500万摄氏度,还不如氢弹爆炸中心温度高,但依靠太阳自身占太阳系99.86%的可怕质量,硬是用强大的引力制造恐怖高压,源源不断地维持聚变链式反应。
人类暂时还没办法制造太阳那样的高压,那就只能提升温度,只要温度够高也能点着。
而以现有技术想点燃氦-3与氦-3反应相当困难,氢弹爆炸时就会产生相当数量的氦三,但它们都几乎没有进行聚变反应,可见条件之困难。
氦-3与氘更容易些,释放出的能量还更高,但依然暂时没有成功先例,即使是不可控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假如把氦-3液化,提高反应时的密度能大大提高成功率,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就使用类似方法的液态氘,为了提供足够低温,整个氢弹重量高达82吨。
获取氦-3不麻烦,第三代氢弹的氚衰变以后就成了氦-3,一般都流入医用市场给核磁共振仪器做肺部CT使用,每年的需求高达上万升(1公斤左右)。
所以很自然世界上出产氦-3最多的国家就是阿美,国内相比就要少得多,但这么多年也攒了一些。
至于为什么不从月球上提取氦-3是因为效费比不搭,虽然有证据表明月球表面就有相当丰富的氦-3,但提取他们并精炼液化的成本过于高昂,况且做一次试验也要不了多少。
已经逐渐融合的两支核科学研究团队,就是希望想办法促成一次成功的氦-3与氘、或者氦-3与氦-3聚变,以此研发出期望中第四代、第五代氢弹的小型化技术,让几千万吨、乃至上亿吨当量的氢弹具备实用性。
而实现它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氢弹作为扳机,也只有氢弹爆炸时的恐怖高温高压,再加上提前进行的各种优化布置才可能成功。
只要成功一次并收集到相关数据,研究人员就有把握开始设计超级氢弹。
但这依然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毕竟上世纪全世界的核科学家也不缺能人,大家或多或少都试过一些,显然都没能取得成功。
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极限只有两个月时间,早在一个月前众人就开始了理论构型设计工作,然后以符明东、虞民为首发展出了两个主要方向,细化后总共7种方案。
国内打算把库存的所有氦三全部拿出来做实验,但存量只能支持4种方案,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得一边设计方案一边研制试验装置。
……
月球,乌兔空间站。
在天幕三号任务结束9天后,停泊在空间站上加注满燃料的九章号断开电气系统,再度准备脱离进行登陆任务。
四名宇航员已经全部固定在了椅子上,指令长邓磊正在认真轻点电子目录中的物品清单,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带下去。
9名载荷专家各自都只用了几天完成任务,但4名宇航员暂定的下一次返回月轨日期是3月6日,也就是这一次登陆后起码要在月球待30天。
但实际上邓磊做好了待50天甚至60天的准备,一直待到第一枚氢弹试爆为止。
这也是近期唯一可能进行的大项目,其他计划都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整准备,而且大多数也需要避开氢弹爆炸的节点。
而这一次他们带下去的物资除了空间站中,几乎所有的饮水、速食等物资外,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居住舱以及更新的3辆月球车。
这一批的3辆月球车与之前的所有种类都截然不同,其中两辆加装了类似轻卡的货斗以及机械臂,便于施工。
而第三辆则极为特殊,因为它拥有一个封闭的驾驶舱——可以摘头盔的那种。
三辆月球车不再使用单独命名,而是更为制式化的字母+数字,分别是T3和T7,数字基本代表重量级和复杂程度。
其他序列号的月球车都还在研究中,例如亲身体验过后强烈提议的摩托,其代号就是T1。
T7月球车的官方名称叫“多功能移动探索基地”,整体质量高达7.8吨,一共有6个32寸轮毂,搭配外径达到60寸的低压充气轮胎,最高行驶速度高达45公里每小时,越野能力也是前所未有。
而其至关重要的封闭式驾驶舱其实也并非全新研发,而是充分发挥了废物利用精神,拆了一台地面测试的“满月”登陆器指令舱,拆除所有器件后重新设计,直接就当作车头。
其他部分也是拼凑而来,那个体积同样不小的封闭式货舱里装的实际上是一台反应堆,直接移植自现成的核电车,限制功率后增加防护措施。
底盘虽然是全新研发,但根本上其实是为了以后的矿石运输车拖头设计,挪过来给T7月球车使用。
T系列月球车本来不过是航发委组织,为了更好规划月球用装备统一度划定,T7也只是其中一个简单的设想,但谁知道新远和联络比较密切的五院到处找部件,硬是东拼西凑出了这么一个玩意,比起预期计划提前了至少半年。
不过人们并未因此轻视T7,反而发现了一个事实:华国的航天产业链与各种项目太丰富了,覆盖技术面太广了。
以至于当需要某种装备时,可以直接找到各种成熟的零部件拼凑快速生产,而不是单独立项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技术突破,这其中的意义才重要。
(本章完)
第640章 等离子之镜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华国航天产业已经有了初步通用化、标准化的雏形。
这有多重要,历史已经证明过无数次了。
就比如联盟与西方的坦克研发体系,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西方需要一种新坦克,设计师会在市场上到处寻找成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各种零件,组合起来后再进行优化以及深度设计。
联盟坦克设计师则是先定下坦克基本技术要求,然后再去要求各个机械厂提供符合标准的零部件,如果没有就得专门立项研发。
特事特办的好处是设计出的产品往往整体性能优越,能够很好达到技术要求,缺点就是代价太高,各个子系统厂都需要为了技术指标建设生产线,在找不到其他使用对象的情况下,产量低自然就意味着成本极高。
同时由于存量小、通用性小,备件价格也会更加高昂,维修起来也需要特殊培训,需要整个军队去适应新装备。
西方设计思路则完全不同,成熟子系统虽然可靠且价格低一些,但却无法百分百契合要求,最后的设计一定需要做出妥协,不是超重就是某些技术指标必须降低。
好处是子系统通用性好,多种装备全都可以互通互换,维修保养也更加容易,备件量大且便宜,军方上手掌握也算快。
一种是性能优先,但总体投入较高;一种是稍微凑合点,但能兼容现有的大部分体系且压低成本。
搞航天不是打仗,略微超重一些、体积大一些、耗电高一些不要紧,需要的是加大规模,尽快脱离小而精的现状。
依托日渐成熟的产业链,航天器工程动辄数年研究周期的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到处都是现成的子系统,再也不需要投入巨资去专项研发。
不过实际上这在去年就已经体现过了,好几家民营航天就是靠着买现成发动机和回收系统造火箭,不但成本低周期短,还纷纷实现了逆天的成功率,已经算是成功典例。
现在送上来的虽然只有一辆T7,但实际上地面随时都能再组装好两辆,只不过在等待宇航员的使用反馈再进行改进而已。
大量的新装备让四名宇航员都感受到了压力,不过好在接下来他们都有帮手。
在玉树基地的着陆地点旁,四台人形机器人已经从溶洞回到地面。
相比于娇贵的人类宇航员,他们只要有电就能活动,按计划每次能持续工作16小时,几乎是4名人类效率的四到五倍,也正是有他们的帮助,才有可能在春节前布设好居住舱安心过年。
……
B级基地。
两架C810前后降落在基地跑道上,一架下来的是航发委的头部领导,另一架下来的是五名技术专家以及三名肩膀上闪烁着星星光芒的军官。
他们无一不表情严肃,但眼底却又充斥着惊愕、紧张、茫然与激动。
与之相反的是率先踏上地面的林炬,向着空气拥抱了一下以证明自己回到“家”的喜悦,同时满意地看着停机坪上的机架C810。
在阿美终于开放超音速飞行管制后,国内原先隐隐的压制也荡然无存,C810在两个国家的订单突然暴涨,已签订的就有110架,意向订单更是多达230架。
除了很多富豪想体验超音速旅行外,还有就是某些航司,他们和星辰航空沟通后要求增加座位数,安德罗夫硬是把交错的两列座位变成同等的两列,载客量增加到16人,结构只是稍作修改。
C810也能飞5000多公里呢,一般的支线客机都没这個航程,几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出行需求,而这个距离也是有人追求时效的!
六个小时的旅行时间瞬间缩短至2个小时,两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起飞前买一杯咖啡到地方都还是烫的,大城市坐公交车时间都比这多。
要不是波音和洛马反应过来暗中抵制,准备也开发对应机型,按安德罗夫估计阿美最终能吃下500架以上。
光是凭借着超音速客机业务,星辰航空今年就有把握给基地上交100亿以上利润,等C1000以及宜州基地开始生产,以后航空业就将成为基地最大的钱袋子。
见林炬看着飞机露出傻笑,钟成忍不住揽过他的肩膀,以他一贯的形象来说可是十分罕见。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