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7节

  就在双方情投意合的时候,正在努力推进长征六号的八院领导突然打了个喷嚏,晃晃脑袋看向窗外念叨了句:

  “又是谁想害我们啊。”

  (本章完)

第22章 惊讶

  和高校不同,企业发射卫星是从自己账上花钱,所以是能省就省。

  高校参与的卫星项目很多是国家牵头、高校参与,大多时候不会出发射费用。

  所以民营航天对高校的吸引力是能够自由享受载荷重量和轨道,不需要考虑拼团带来的额外因素。

  大约一周过后,新远宇航与四家企业一起签订了发射合同。

  四家一共大小9颗卫星(含子星),总重620公斤,全部是在SSO轨道运行,将使用新远一号丙型火箭发射升空。

  这些基本都是原本要使用长征六号的卫星,现在全部因为价格倒向了新远航天。

  事实上,国内目前打SSO轨道的火箭有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二号丁三种,运力在2到4吨不等,一次发射是真的贵,只有国家级以及军事卫星能享受他们。

  长征六号就是为了更偏向民用的企业和高校准备的,专门服务“价格敏感型”客户。

  更有实力的的都去选现役的长二长四了,谁等长六?

  所以新远一号改型成功用更低的价格吸引到了客户,平均每家能省下六百万以上,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9月中旬,在确定了发射时间和方案后,新远宇航低调低对外公开了首次的商业发射订单。

  处于保险和卫星的适配考虑,此次发射将在11月进行,对外披露的发射单价是……4.9万元一公斤,总发射费用3000万。

  实际上单价是4.2万左右,不过谁会嫌以后挣钱多呢?

  要知道长六以后对外销售载荷的单价都是8万起步,现在新远宇航对外的报价都低了至少40%。

  火箭价格低倒不需要担心扰乱市场,毕竟航天现在稀缺的是火箭不是订单,而且不同火箭、不同载荷、不同轨道都有自己的报价,不可一概而论。

  此时新远宇航在火箭发射后热度已经降了下来,但当这份商业合同签订时,还是悄悄冲上了热门。

  普通人对3000万没概念,只会理所当然的感慨航天真花钱。

  但对于航天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看到这条新闻就十分惊悚了。

  尤其是八院,这天早上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陆续上班,突然有人喊道:

  “那个新远航天抢咱生意了,深城的企业找他们打卫星去了!”

  刚坐下喝茶的八院副院长何倘听到这句话,不解地发问:

  “哪儿的消息,我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院长,刚刚新远宇航官网发的,部分合同跟签约仪式照片都放出来了。”

  何倘这才顿觉不妙,赶忙来到那人身边看着电脑上的内容。

  合同上的公章都写的很清楚,就是原本意向搭载明年长六首飞的几家企业。

  他并没有多少被抢生意的愤怒,反而觉得十分奇怪,八院和靠着订单吃饭的私企区别还是很大的,

  “11月发射?我记得那个新远一号只有几百公斤LEO运力,太阳高轨根本打不了多少,这也发射不上去啊。”

  “好像是有了改型,这次足足要打620公斤上去,跟咱长六差不多了。等等,官网有这个火箭介绍,院长您看。”

  几番操作后,何倘跟着闻声过来的几人一起凑在屏幕前,细数着新远一号丙的公开参数。

  每当眼神掠过一行数字,几人就要发出疑惑。

  “芯一级一台K120、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长六用的YF100也是。”

  “芯一级3.5米直径,二级、三级2.5米,长六也是,不过是换了3.35米直径。”

  “700KM的SSO运力770公斤,嗯,用煤油机差不多。”

  你一句我一句的总结下来,众人得出结论:这分明就是翻版长六嘛!

  何倘并没有被抄袭的感觉,只是觉得新远一号丙的定位和长六几乎一模一样。

  再一看发射报价,他顿时松了口气,然后又觉得有些不对。

  “3000万美刀虽然高了些但首发也正常,不过那些老抠怎么舍得多花钱?难道就为了多抢点时间?

  但是民营企业这两个月就要打一发,连测试流程都走不完吧,怎么看也不靠谱啊。”

  “院长,不是美刀,是人民币,3000万人民币。”

  有人小声纠正何倘的错误,后者愣了一下然后重新回到屏幕前,好半天后拧着眉毛怪叫起来:

  “3000万?3000万?这是亏了血本吧!”

  不怪他如此震惊,长征六号一发的发射费用现在估计是1.6到1.9亿,与此对比新远一号丙的价格低的惊人!

  就算出去测控、指引的设施辅助费用,怎么也要1亿出头,3000万也就买几台发动机,箭体一小半都造不出来。

  其他参与了长六项目的研究员也在心中估算了下成本,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3000万,还是对外公布的价格,考虑到自身盈利,那新远一号丙的成本该有多低?

  不仅仅是研发没花钱,而且是在用黑奴造火箭才能压到这个价格吧!

  要是这个价新远宇航都有钱赚,那长征六号是哪来的一亿多成本?

  等八院的早会结束,何倘就叫来几个人单独开会,专门讨论了这件事。

  讨论的结果也是一片迷茫,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低的报价是怎么给的。

  “难道是新火箭首发收的钱少?”

  “不像啊,这也亏的太多了,至少收个均价吧,四万八是玩呢。”

  “要不我们去问问得了,看发射价格到底是不是这个数。”

  于是他们通过新远宇航的邮箱进行了询价,结果是相同的,回复的内容是打SSO轨道,只要载荷凑齐差不多700公斤就是这个价。

  何倘又给南方的那几家企业打电话,得到的内容也是如此,顿时就感觉有些心慌。

  倒不是怕失去订单,而是想知道新远一号价格那么低的原因,这明显低的不正常。

  如果他们也能把成本做这么低,显然就是大功一件。

  他哪知道系统火箭的真相,那些都是无数的人类世界线精挑细选的型号,结构做了极致优化,零部件数量比起同类能低30%以上,并利用丰富的设计经验降低了材料和加工的要求,几乎做到了降低成本的极致。

  再免去平摊研发费用、多利用自动化设备减少工人和工时,这才将成本降低至此。

  来自其他世界线的智慧结晶,哪里是如此容易达到的。

  (本章完)

第23章 招飞

  九到十月,是林炬卯足力气挖人的时间。

  按照基地的规模至少要配置80名工程师和200多名技术类工人,光是之前的安排根本不够。

  六院能挖的人不多,就只能面向社会招募。

  好在仅仅是招募加工类的高工和工程师并不需要死抓着航天专业,那更倾向于空间飞行,需求较少可以依赖系统工程师。

  制造类的工人在华国还是很好招的,只要肯给好福利待遇,招满还是比较轻松。

  新远宇航的规模以吹气球的速度迅速膨胀,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压力。

  这时候林炬用技能卡提升的蔡会计就发挥了作用,作为高管,还是能保证三百多号人不生乱子。

  只可惜工厂不是写字楼,不能做到站在云端俯瞰众生,不过看着火箭同样挺带劲的。

  由于专业上比起系统工程师略有差距,林炬也没有太强的赚钱享受欲望,所以他的爱好开始像老马发展:吹牛、画饼。

  当然,他的画饼是科学的、有一定可行性的。

  毕竟系统太过给力,颇有勋宗作风,只要喊援助,马上就把事情安排地妥妥当当。

  最让人省心的是系统单位研究所,这才是究极外挂。

  一般而言科研投入与产出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有可能突然出个了不得的东西,也可能石沉大海毫无成果。

  但系统研究所不一样,建立任务后只要进行投入,研发进度就一定会涨,相当于不管怎样强大的怪物,只要你砍一刀对方就减1血量。

  林炬试过直接新建任务“研发核聚变飞船”,同样显示可行,只是预计时间后面多了一长串0而已。

  进行载人航天的任务的火箭新远二号预计的首飞时间是3个月后,航天飞机则是预计9个月后才能首飞。

  而且必须在一个月内频繁测试,虽然H1航天飞机的性能数据系统给的很清楚,但仍然需要再做一遍,熟悉飞行性能和流程。

  而且这期间林炬得找个地方建立发射场和跑道,供给新远二号火箭和航天飞机使用,不过也是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唯一有点紧缺的是资金,六院给了一亿,这次商业天发射能赚小一千万,前中期的费用勉强够了。

  后期就只能指望继续承接商业订单,不过现在还不到担心的时候。

  现在林炬觉得目前的第一要务是扩大名气,有了名声才有订单找上门。

  这段时间他找系统工程师一起制定了许多登陆月球、登录火星、空间站的大饼,都是看起来很牛逼听起来可行但实际上纯属忽悠的计划。

  当然,主力还有载人航天计划,也不需要隐瞒,因为现在新远宇航就已经在研究从哪儿找航天员了。

首节 上一节 17/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