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从万倍神速开始 第98节
接下来,十二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察,以验证天目滴眼剂是否有后遗症或复发现象。
直播也持续了一周。
期间,不少观众进进出出,就像是观看一档生活类直播节目一样,每天看看志愿者们的生活和各种测试,也在直播间互相闲聊。
关于天目滴眼剂的临床试验效果和数据,也在网上流传开,引起诸多网友们的震惊与兴奋。
近视虽然基本不影响生活,但若是能够无损治愈,绝大多数人都会十分期待。
而与之相对应的。
则是全球各大眼镜上市企业,在天目滴眼剂的药效流传出来的时候,就开始了持续下跌。
资本市场永远是最敏感的。
和普通民众只关心天目滴眼剂的药效不同,在资本眼中,各大眼镜企业虽然不是只生产近视远视等矫正视力的眼镜,但这些业务占据了所有眼镜企业的大头。
一旦天目滴眼剂的药效得到充分验证,整个眼镜行业的市场都会大幅缩水,各大眼镜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自然也会随之大幅下滑。
这样的局面下,资本必然要提前抛售眼镜行业的相关股票。
一时间。
整个眼镜行业风起云涌。
从上游的天然材料,无机材料和设备等供应商,到中游的各大眼镜生产企业,再到下游的终端代理和销售门店,都在天目滴眼剂的出现后遭受重大打击。
另一边。
第一期临床试验结束后。
聂宏武开始正式对外招募合作药企,经过一连串评估和谈判后,他选择了三家国内大型药企。
再加上柳国松名下的药企。
一共就是四家大型药企作为天目滴眼剂的生产商和渠道代理。
这四家合作药企所形成的渠道网络,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和城市,和绝大多数的县区。
在天目滴眼剂进行后续的临床试验时,天启医药公司和四大合作药企共同探讨天目滴眼剂的生产工艺等细节,并着手安排生产线。
这一切,都不需要苏信操心。
他目前仍然专心地待在实验室里,研究着他的视距强化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两个月的研究,苏信终于有所成就。
半透明的营养液中,只见一颗鲜活的人类眼球静静地漂浮着。
在各种生物信号的刺激下,眼球内的晶状体不时收缩或膨胀,就像是在呼吸一样。
人类的视距调整时,就是通过晶状体的形变,改变屈光系统对光线的屈折力,使人们既能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处。
只不过。
晶状体的自主形变有着本身的局限,所以才会有近视和远视的产生,人类的视距也有极限。
想要加大极限视距,就需要强化晶状体,增加其形变范围。
看起来简单,可晶状体的韧性和强度有限,若是直接增强其形变范围,有可能导致晶状体承受不了极限形变状态下的压力而受损。
这可能会导致永久失明。
所以,这段时间苏信一直在想办法增强晶状体的强度和韧性,并且还不能有任何风险与后遗症,直到今天才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各种仪器的观测下,那颗鲜活的眼球不断收缩膨胀,其形变角度比正常的人眼起码高出三成。
130.第130章 技术分级策略
足足观察了十分钟,营养液中的眼球始终没有任何损伤。
苏信稍稍放下心来。
随后吩咐一位研究员继续观察记录,自己则离开了实验室。
虽然这么短时间的观测并不能验证这项技术是否成熟,但苏信对自己的技术有着极大的信心。
就算不够完美,最多也只需要优化细枝末节的地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视距强化功能和形变承受能力,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
苏信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除了等待实验的验证结果之外,就是要想办法安排临床试验。
但他新研发的这种人体强化药物,和此前研发的所有产品都不一样,他不可能将完整版普及开。
在他的打算中,自己肯定要享用最高级别的强化。
其次,若是军方有需求,可以为军方提供第二个档次的强化。
最后才是用于普及的民用版。
将来他准备研发的所有人体强化技术,都将采取这种分级策略。
最普通的称为一级,往上则是二级,三级,乃至于更高等级。
他自身所享用的强化,起码要比民用版高出两个等级。
而这种策略所带来的麻烦就是,他只能用一级药物进行临床试验,二级或三级根本无法验证。
除非私下进行非法人体实验。
因为正常药物的临床试验都需要备案,面临官方监管,如果正常进行临床试验,根本没法隐蔽,更没法找到合适的志愿者。
毕竟,每一个等级之间的效果差距,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改变剂量就能做到的,需要调整配比,进行许多次的实验观测才行。
坐在回公司的车上。
苏信一路沉思。
非法人体实验肯定是不可行的,那会涉及太多的问题,哪怕以他目前的财力也没法应对。
况且,以他目前的势力,就算想建立那样的非法实验室都做不到,更何况他也不愿意那么做。
直到一小时后。
苏信回到公司办公室里,心中才有了决定。
“也罢,这项技术没那么快成熟,我没必要急着用在自己身上,干脆以现在的版本作为一级,验证完成之后就准备量产。”
“之后再研究进阶版本作为二级,到时和郝主任谈一谈合作。”
“等到这项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稳定,我再直接用最终版本。”
将强化药物的事情暂且放下。
苏信坐在真皮老板椅上,简单看了看这些天积累下来的报表。
内容无非是业务量提升了多少,营收和利润增加了多少,他对这些已经不太放在心上了。
早在一个多月前,他就将各个子公司的权力下放了许多,让几位高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比如,天启能源公司已经研发出了无人机专用的小号固态电池,与军方和各大民用无人机厂商展开了深度合作,还有电瓶车和手机专用的固态电池,也在进一步的研发中,这些都是丁奎永等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决定。
还有天启设备在五个海外国家的分公司已经建立,正如火如荼地和当地车企展开合作,智能驾驶正在一点点地推向全世界。
天启软件公司为了方便运营和加强管理,也在海外开设了几家分公司,进一步推广天天助手。
天启医药公司和各大药企的合作也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根据苏信的要求,除了公司大方向上的战略改变,其他的大小事务都由各个子公司的总裁作主,或者汇报给总公司的CEO柳清漓,得到柳清漓的批准后方可执行。
其中,只有一些大事需要额外给苏信发送报告文件,只要没有被否决,就能按照正常流程去执行。
这种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各位高管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让苏信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但即便如此,苏信看完所有报表和报告,也花了十几分钟。
这还是他开启了五倍神速的状态,正常人起码得看几个小时。
看完这些,苏信对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
苏信离开位于永辉大厦26楼总部的办公室,来到25楼的天启软件公司,在一众崇拜和仰慕的问候声中,缓缓踱步到技术部。
“苏总!”
“苏总好!”……
大家纷纷主动问好。
苏信笑着回应道:“你们好。”
随即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技术部主管林一帆,向着对方走了过去。
见到他的眼神,林一帆连忙主动迎了过来,恭敬地喊道:
“苏总!”
“林经理,好久不见,最近工作怎么样?”苏信笑着打了声招呼。
“非常好,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