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科技巨头 第96节
并购双方都同意并购了,三个半小时后海岸线公司的律师团队等有关的专职工作人员都已经核查清楚,接下来便是比较复杂的谈判问题了。
不过该谈的基本已经谈妥了,主要谈判的还是并购形式,是以收购股权,还是资产、还是整个公司。
叶华当然是选择股权资产并购,克里普顿未来媒体的核心产品就是初音未来这个品牌以及背后所形成的社区,其他方面诸如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交接时间、人员处理等事宜都是次要的了。
不过该走的程序一样的都不会落下,整个并购活动进程的安排,所有的意向书内容都具体细则化,而后的问题要落实在合同条款中,形成待批准签订的合同文本。
此次并购方式,海岸线公司有两种方式可行,一种是交叉持股,另一种是现金支付,毫无疑问不可能选择前者,海岸线公司目前的现金储备完成这场并购案是毫无压力的。
四小时后,合同文本拟出,并购双方董事会召开,人员都已经到齐了,立马可以形成决议。
并购决议中有多项,其实也就走个流程而已了,并购后的公司名称仍然叫做克里普顿未来媒体。
又过了二十来分钟,并购决议通过,并购合同完成签订,最终的结果是海岸线公司最终已5.46亿美元的总价格完成对克里普顿未来媒体68%的股权资产并购,叶华所签署的合同生效之后将意味着海岸线获得了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完成整个并购程序耗费了六个半小时又四十分钟的时间,克里普顿未来媒体的董事局随之发生变动,叶华再拟伊藤博之继续执掌克里普顿未来媒体。
结果双方算是颇为满意,完成了最终的并购案,叶华也颇为振奋,这对于海岸线公司的生态体系战略布局而言,是关键的一环,曰本的这趟行程算是圆满结束,敲定了最终的结果,在曰本的地界待了五天左右的时间便再度返回国内。
值得一提的是,伊藤博之也跟来了,因为接下来海岸线的动作需要克里普顿未来媒体。
……
第096章:名利名利,有名在先,利必随之而来
许多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喜欢把海岸线公司定义为IT界新兴硬件巨头,虽然海岸线的体量和规模目前还称不上“巨头”,与世界上那些知名的科技巨头更是不值一提,但是“巨头”这个词用在海岸线公司上却没有人否定。
无他,因为海岸线公司的巨头潜质太过于惊人了,甚至具备了寡头的特质,若是把它广义的看成互联网科技公司,而已利润为参考,那么是名副其实的巨头了,仅次于BAT。
不仅仅是外界普遍把海岸线公司看成是IT界的硬件巨头,其实叶华也自称海岸线是做硬件的公司,然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却尽干些“不务正业”的事儿。
就以目前来看,海岸线绝对不是什么硬件公司,而是名副其实的一家电子设计软件巨头,是在玩软件工业,尽管海岸线公司目前在为全球的电影工业提供全息放映机,但实际上自身几乎没有生产和研发任何一套硬件设备。
说得通俗点就是组装货,海岸线公司这样的开局运营模式和国内的一家公司非常之像,那就是“雷布斯”的小咪科技。
但海岸线与其有着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岸线公司掌握了独门秘诀,也就是掌握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科技——软件工业。
所以如果以现在的海岸线公司来定义的话,它应该是一家电子设计软件巨头。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虽然以芯片为首的硬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电子设计软件,如果电子设计软件被停用的话,那么就算再多的芯片、再先进的芯片都不过是硅土而已,这就是电子软件的厉害之处。
当日,电子科技产品,软硬件自然缺一不可,但毫无疑问软件更吃香,参考微软科技与IBM、英特尔的市值,前者目前达到了8700亿美元市值,而后两者不过1500亿美元。
海岸线公司就是依靠一堆组装货,配合相应的辅助软件就卖出了天价的全息电影放映设备,而成本不过几万块,还是交给代工厂去完成生产。
所以,海岸线公司严格的来说是一家卖软件的企业,别人拿走一套全息硬件设备试图去破解,可即便知道原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没有核心的软件做驱动不过是一堆废铁和硅土而已,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原理,但就是造不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海岸线公司自从火了之后,公司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无时无刻都在遭到攻击,虽然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就算攻破了也窃取不到核心的数据资料,真正核心的东西都被叶华牢牢地抓在手里。
毫无疑问,这一次叶华组织海岸线公司的团队正在秘密开发的全息操作系统与AI工程,依旧是属于软件模块。
……
说道收购克里普顿未来媒体,叶华完成并购案刚刚飞回国内不久,此次并购实情也正式对外公布。
消息一出来,业界有点看不懂海岸线这波并购案,感到很是费解,怎么就去耗资5亿多美元并购克里普顿未来媒体这样的公司?
不过,业内的一些分析师想到海岸线的招牌产品全息科技,很快就联想到了这一点。
只是问题又来了,克里普顿未来媒体的盈利能力就那样,其中的拳头产品毫无疑问就是初音未来这个超人气虚拟偶像了,即便是在全球广受欢迎,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其所能够带来的收益和这笔并购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克里普顿未来媒体二十多年了,市值还没有突破10亿美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的盈利模式也不多,主要是虚拟演唱会和出手虚拟门票,以及相关周边产品来盈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也如此,败也如此,开放性的社区使得克里普顿放弃了这一块的盈利,包括音声制作,将初音未来的形象免费向用户开放,实际上大多数的内容都来自于用户本身,这是获得社区的代价。
但让克里普顿有点尴尬的是,社区的流量也并不能为他带来任何变现,因为流量都转入到了诸如国内的“bilibili网站”、曰本的“niconico动画网站”、以及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等视频网站去了。
知名度是打出去了,但用户们将作品分享到了各大视频网站,这个社区也妥妥的到处“送温暖”。
这一点伊藤博之也知道,如果打造闭环的社区,自己建站使得用户不能分享到那些大网站,那就不可能形成今天的知名度,而形成了今天的知名度,克里普顿本身却又不是最大的赢家。
除了销售「初音未来」系列软件《VOCALOID》之外,其他盈利项目有周边、游戏、单曲/专辑、虚拟演唱会这些勉强过过小日子的样子,看起来业务很多,但盈利能力堪忧。
不过这位双马尾小萌妹“业务拓展”倒是挺丰富的,各种接广告代言,比如就代言过谷歌浏览器,奢侈品代言之类的。
但初音未来的盈利能力对比那些同样是全球知名的大娱乐IP,简直不入流啊。
像全球前十大吸金娱乐IP,即便是人尽皆知的“漫威”和“龙珠”这样的现象级IP,在吸金能力上也被另外的怪物级IP压着,只能排倒数。
在TOP5当中
首先便是头顶蘑菇的管道工马里奥,各种系列游戏总销量超过3亿,带来了271亿美元的收益,挤入前五;
而作为“迪宝宝”旗下人气IP米老鼠,早在1928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上到50岁大叔,下到5岁小盆友应该都知道它,从动画到周边,米老鼠已经为迪士尼带来了357亿美元的收益位列第四;
《星球大战》这个IP有多出名,他在美帝民众的眼里和地位,就如同国人基于《西游记》一样,至今已创下437美元的收益高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