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933节


本来前线就没有太好的办法消除1纵的威胁,在加上3个纵队,高品彪即便再有能力,也无法抵挡铺天盖地的**军队的反扑到时候,齐齐哈尔还守不守?

一旦14师团撤离嫩江东岸,别说喜多诚一的大将梦,就是眼下这个中将的位置都将要不保习惯了被众人围在中间,成为风云人物的喜多诚一绝对不会愿意有一天,他只能在老家的河岸边,过着身后有监视他行动的警察的日子真要等到那一天,还不如杀了他比较实在

自从接到71联队的告急电文之后,喜多诚一也多次要求本多政材中将加快推进度,从根子上解开23师团的危局虽然看不起23师团的战斗力,但本着蚊子再小也是ru的理念,喜多诚一还是不愿意看到井上政吉灰溜溜的逃回满mng边境

对于关东军来说,要是连嫩江防线都松动了,满mng边境要不要守还真是一个大问题

就在李林指挥部队,将对被围住的日军千余人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在总部,曾一阳也接到了相应的电文

他也在为前线的渡桥而担心

能用的船只差不多都被征调,但这些船只还远远不够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船只的问题呢?

“警卫旅已经和5纵接应上了,第一批物资也已经送了过去,相信在拉哈镇的日军最后只能做困兽犹斗唯一担心的是,4纵和9纵在没有大量船只做渡桥的情况下,用什么方式渡江”谢维俊也在为此事头疼

“可不可以用芦苇呢?”

曾一阳忽然想起来,后世很多地方的土著居民用芦苇坐船,甚至有些好事者还推断埃及人的芦苇船渡过了大西洋

至于埃及人有没有靠着芦苇做的船渡过大西洋,但打捆的芦苇的浮力绝对的要比木头好得多眼下的世界,天气也渐渐的转凉了,芦苇也在一点点的变黄,水分也比青s时候少了很多

“马上给陈光发一份电报,让西路兵团斟酌着试试”

曾一阳也不敢把话说满了,毕竟可行不可行,还要看实际的使用情况

第三五零章一苇渡江(上)

第三五零章一苇渡江

“用芦苇渡江?”

陈光歪头看着电报,第一个年头是在陕北的时候,看过一本话本小说,书名叫书名他已经忘记了,但其中有一个情节在他的脑海中还是很是清晰,‘达摩一苇渡江’。书迷群2一个人,站在一根芦苇上,宛如神仙一般,越过大江。只有神话中会产生的场景。

曾一阳总不会胡乱给自己出主意吧?

说白了,西路兵团3个纵队,将来是给曾一阳指挥的,而此时在嫩江边上,因为缺少渡江工具,搭建浮桥也不太顺利。主要是因为日军的三艘炮舰,将5纵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木船和修建的木筏都给炸成了碎片,而新砍伐的木筏因为太湿,无法充当理想的渡江工具。

一时间,让陈光犯难了起来。

“将芦苇扎起来,或许可以试试。”王秉璋垂头寻思了一阵,从电文上似乎看到了一丝的希望。不敷他也不敢肯定,这个体例最后能不克不及成功,可是想来是取材最便利的。

此时的嫩江边上,青色的漫天大帐,渐渐的酿成了青黄一片。芦苇的头部开始变黄,而芦hu也渐渐的张了开来,只要再过一两个月,风一吹,漫天的芦hu随风而起的场景,简直就是北国最绚丽的秋景。

“扎起来?”陈光是个实干派,立刻下令警卫连让他们先去河滩边上砍一些芦苇,扎起来放在水里,看看能不克不及站人。

因为怕芦苇太脆,一两个人走过去,或许还没事,但这条浮桥需要几万人过江,就需要一个周详的计划了,不过芦苇的浮力确实不消太担忧。

差不多让陈光等了一个小时,其实陈光也没等,主要是在研究如何在招架第8师团进攻的时候,能够安然的将军队撤回到东岸去。他却是不担忧第8师团会和西路兵团一样,建什么浮桥。

鬼可不缺少船只,即便从松hu江上集结,也不会太麻烦。要知道,齐齐哈尔还是一个内陆港口,从这个城市解缆能够通顺无阻的抵达哈尔滨,甚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出海。要不是限制于航道的关系,大船无法通过,齐齐哈尔的重要性将会被进一步的提升。

“首长,很好用。战士们试着扎了几个一人抱的芦苇,放在水里站立人都没问题。只要用绳固定好,扎好之后,上面铺上木板,简直比公路都好走。”

后勤部长心急上火的找渡船,可在5纵第一次渡江之后,能用的船只都已经被征集了起来。即便这些船只全部没有损失也不足以建设渡桥。

这也是5纵没有选择用渡桥,而是一次次的用船将军队运送过江。

为了多运送军队,连重武器也无法运过河去。

“不会断?”

“绝对不会,虽说芦苇比竹要脆一点,但一大捆芦苇,想要弄断可不容易。加上是放在水面上,就更不容易断了。”后勤部长兴奋的说着他试验的结果,比起砍树来说,砍芦苇的活根本就不克不及算是体力活。^看一个人,半个小时就能弄好一个小筏。

要不是单兵渡江,让军队组织起来太困难,后勤部甚至都想提议,让战士自己解决渡江的工具,然后自己过去。

“李林来电,能够在今晚12点之前,解决东岸的日军或者控制住日军的抵挡。我要求,军队在天亮之前,要准备好至少一座浮桥的材料,并投入江中架设完毕。”王秉璋述说道。

陈光没想到解决浮桥的困难这么容易被解决,底气一下足了起来“5纵那里架设浮桥的情况如何?能否在天亮之前,也架设成一条浮桥?”

“可能性不大。”王秉璋犹豫了一下,紧接着用疑问的口气道“江对面的情况您又不是不知道?浮桥需要的芦苇却是不缺,可是没有足够的木板,浮桥就架设不起来,还有绳索的准备也不足。用芦苇架桥,已经是将不成能变作了可能。可用芦苇这种材料需要大量的绳索,我担忧李林那边无法在短时间内准备这么多的绳索。”

“嗯,这却是个问题。”陈光颔首赞同道,这也不是稀罕的事“最大的困难还不是渡桥的问题,是日军在江上的几艘炮舰,这几个后患不除,即便渡桥架设起来,也能难逃过日军的眼睛。”

“可惜我们的火炮是山炮,直射的情况下,命中率很是低。”王秉璋顺势接话道。

“即即是野炮,也不太有机会击中这几艘炮舰。这些舰艇在通过我们交战的区域时表示的很是谨慎,不但提速,试图规避我们的火力网。也不跟我们纠缠,用炮舰的火炮增援安防上的日军,除非这几艘军舰停在江面上,有机会击沉一两艘,迫使炮舰撤离江面。”江面上最大的威胁不是天上的日军飞机,也不是第8师团和23师团的拦截追堵,而是那三艘不过百余吨的炮舰。

唯一的体例就是用炮群压一b,只要每艘炮舰上中了几炮,就那种小吨位的巡逻舰,及时不沉,也不敢在这一代游弋,封锁江面。

“不如让李林想想体例,从总部借一些大炮打他一下?”

王秉璋期许说道,手中攥着半截烟头,似乎下了不小的决心。面对14师团,曾一阳的日绝对欠好过,尤其是14师团拥有比一般野战师团多出一个联队的炮兵,攻击力是很是犀利的。

原本就处于下风,1纵大概也只能以攻代守,用伤亡给陈光的西路兵团赢取了时间,这时候要是再抽调炮兵,王利发肯定要跳起来。

总不克不及让1纵打残了,再让度过江的9纵赶上1纵的后路吧

这已经相当于变相的阵地战、消耗战,抛去战略和战术上的不说,光是这种消耗,对关东军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战斗。用大兵压境不是不成以,一来消耗太多;二来,曾一阳很可能不会理睬决斗一样的作战,不符合**抗战的力量情况。
首节 上一节 933/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