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897节


虽然这种局面不过是暂时的,日军只要将战役拖入冬季。那么沿着铁道线新一波的攻击将收复龙江和滨江的大片区域。

可对曾一阳来说,一场表面的大胜,将彻底动摇整个关东军的布局。为反攻创造条件。

“司令员,9纵两个旅已经在罕达罕河和雅鲁河河湾处,伏击日军炮兵大队。西路日军在获得消息之后,反而没有增援,全速退守仙人洞渡口,4团已经跟回防的日军打了起来。”

“哦……”

陈光不动声色的拿起茶缸,手的动作停了下来,像是被传来的消息给惊住了。

其实他心里很奇怪,日军为什么会退?

这不符合常理啊!

和鬼子打交道也有三年多了,日军是什么德行,陈光是将脉摸的透透的。大部分日军指挥官都是眼高于顶的,从来还没有遇到过,那个指挥官,会在两军还未交战,就开始撤退。

“会不会是鬼子发现我军的作战意图,放弃双兵突进的作战计划,将骑兵退回到绰尔河南岸,派出步兵只占领河口,保持对我军的继续威胁。”

王秉璋想了想,还觉得真有这个可能。

骑兵还没有威胁到陈光的后方,一个炮兵大队就首先被包了饺子,这仗显然是全都在陈光的算计之后。

陈光反而不做声,埋头看起了地图,和曾一阳的习惯差不过,陈光也不喜欢他在看地图的时候被人打扰。司令部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只有铅笔在厚实的地图纸划出的唰唰声。过来一会儿,陈光才抬起头道:“不可能!”

“鬼子是两手准备,即便明白骑兵被围,那么我就早有准备,甚至连将边的渡河准备都不过是烟雾弹。如果喜多诚一胆子再大一点,完全可以用在嫩江东岸的14师团主力,越过嫩江沿着公路线直取龙江,而北线的23师团也全境压过,形成一个围三放一的局面,在我3个纵队受到莫大压力的时候,被迫撤离景星地区,转而进入大兴安岭。”

“那么南线的9纵不是被放出了手脚,相信一个日军骑兵联队威胁不到王炳南,甚至有被吃掉的可能。”王秉璋深信这一点,9纵可不是泥捏的,日军想要拖住9纵,就要投入重兵。这个重兵可不是一个日军骑兵联队就能够打的住的。

“所以我说鬼子是两手准备,南线日军铁道的兵力不会动,主要作战兵力甚至连动换的可能都没有。”

王秉璋听陈光这么一说,也是连连点头。

日军铁道部队,最强的是装甲列车炮,还有轻装甲战车,都是需要铁路运送的,脱离铁路,这些部队也就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反而不如轻装的步兵作战部队。

“唯一的可能是,喜多诚一是在等待南满抽调的关东军精锐师团,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南满的增援日军迟迟不来?”陈光虽说极不愿意看到南满的日军北调,不然他就有罪受了。

但是,日军迟迟没有增援,这让他有些奇怪,小鬼子的葫芦里到底是放的什么**药?

“可曾总已经指挥部队,拿下了青冈等地,部队已经逼近齐齐哈尔周边郊县,我想喜多诚一是担心后路被抄掉。”王秉璋庆幸的说道。

“不一样,东路军也有威胁,日军的29师团,12师团从南北都部队有威胁。尤其是29师团,哈尔滨松花江大桥虽说被炸掉了,但关东军在松花江船只也不少。”陈光提醒道。

他想不透,喜多诚一为什么在不见劣势的情况下,率先退兵,这不合常理。

但陈光绝对想不到,喜多诚一是因为忌惮陈光才这么选择的。

第三二五章林泰防线

绰尔河前线,9纵司令部内,王炳南刚刚接到总指挥部的电报,脸上渐渐的显露出了一丝凝重。

其实,陈光也没有把握,是否是日军洞悉了他的作战计划。而是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告诉王炳南,希望9纵能够将来犯的日军骑兵全都留在绰尔河北岸,景星境内。至于原因很简单,陈光需要一场大胜,打怕南线的日军为军团之后的作战减少后顾之忧。

另外,陈光还是有些私心的,想要通过缴获日军炮兵的炮弹,来缓解炮弹不足的弊端。

长途行军,很多物资都无法大量携带,而大炮的炮弹需要大量的驮马,对于本来驮马就不足的西路兵团,就只能一再的减少炮弹的携带。但是要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有没有炮兵的火力压制,结果可能完全两样。

“3团和4团的情况如何?”

王炳南深知这个团是整个战役的关键,日军往北跑不远,那里有纵队的两个旅等着他们,可要是作为口袋的后路没有断掉。那样的话,鬼子就成了进出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了。

“4团已经和日军交上火了,进攻顺利,部队已经控制了河滩高地,对于河北岸的日军也在肃清,整个战斗最多半个小时就能见分晓。保守估计,一个小时之后,就能阻击日军骑兵的后撤。”

参谋长钟山立刻将地图上的几处预先准备好的阵地一一标注,并用醒目的红笔,显示了4团的防御阵地。

仙人洞附近地形复杂,有些地方有地下暗河形成的洞穴,可以藏兵。

日军占领的时候,无法对整个防御区域进行补充了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入不敷出。

纵队直属的一个迫击炮营,全营的炮弹加起来不过一百多发,每门炮的炮弹数量不足十发。而日军一门炮的基数就是120发,可见9纵虽然还能表现出强势的攻击能力,但也显出了后继乏力。

“调6门炮过去,批50发炮弹。”

王炳南不敢大意,立刻让纵队文书草拟了一份批条,自己第一个将名字签上。

之后,政委陈怀平也将名字签了上去。

“老陈,别苦着脸。这场仗打完了,部队就要准备渡江。不管是北上渡江,还是另有打算,只要和曾总的主力会合了。来的时候军委首长也说了,东北的抗日部队都是用的苏联的军援,军工厂都能直接生产炮弹,到时候咱们就要担心炮不够用了。”

“你倒是宽心,一点都不着急……”陈怀平有些肉痛的签。

就像是一个老百姓在幻想,秋收之后,一天吃三顿饱饭,一顿吃上两海碗。

王炳南自娱自乐的幻想只不过停留在希望上,陈怀平怎么会不知道炮弹的稀缺。

别说曾一阳有那么多部队要养,即便苏联支援的炮弹生产线,也不足以满足所有野战部队的需求。西北的军工厂,拥有数百台机器,但是每天也只能生产不到300发炮弹,大部分机器都全力生产子弹。

而一门大炮在大战中,一天的消耗量就要差不多这个数字。

东北的情况和华北差不多,部队首先要保证子弹的供应,其次才能考虑到炮弹的生产。
首节 上一节 897/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