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854节


那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关东军确实没有准备好,从姚南发动攻势,在松嫩平原上决战。

一旦关东军方面看出了其中的破绽,那么对于梅津美治郎来说,急是急不来的。这不是派遣一个联队就能解决的战斗,少说,梅津美治郎至少要准备好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加上后勤和辅助部队,总兵力至少不能少于七万人。

再加上在北满的关东军2个师团,六万大军。

才能将包围圈围住,不然兵力少了,根本就围不住,决战也不过成了参谋们在纸上的点点画画,成不了现实。。.。

第三零零章肃清残余

第三零零章肃清残余

“警卫旅,闵中原奉命报道。”

司令部刚刚在直罗镇安顿下来,闵中原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司令部。

面对小股日军的作战,警卫旅的作战非常顺利,虽然日军在覆灭之前,做了顽强的抵抗,但在优势兵力和绝对实力面前,日军的抵抗也不过是暂时的。

“小李,去给闵旅长倒杯水。”

这大热天,小半天没喝上一口水,人的肺都会有种火辣辣的刺痛。像是喝了一口辣椒油似地,闵中原的脸也因为暑气,涨得通红,汗水随着脸颊,混合着在路上的尘土,变成了两道黑灰色的汗渍。

“曾总,我不渴。”虽然嘴巴上这么说,但闵中原还是将小李倒好的一茶缸水喝了个底朝天。

“我这里可不兴假客气。”曾一阳用铅笔在庆安的周围画上了一个圈。才抬起头,笑着对闵中原开着玩笑:“说说巴彦的情况,日军有后撤迹象,司令部找到了当地的老百姓,也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跟我们的估计基本相符。”

“首长,警卫旅,在对周边的日军据点发起进攻之后,发现,很多日军小据点根本就没人。留下的也大部分都是伪军,有的据点甚至换上了伪警察,几乎是枪一响,就投降的也不少。”

闵中原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容易的仗,几乎是部队一进入那些据点周围,就能远远的看见,跑楼上举起白旗,投降的伪军和伪警察。

这在以往的作战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除了少数的几个据点,组织了有些像样的抵抗之外。大部分,伪军和伪警察驻扎的据点,都是一战自溃,顺利之极。

“哦这小鬼子到底是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以往,关东军队皇协军都是防贼一样,看的死死的。一旦有作战行动,伪军的弹药只不过能坚持一两个小时。”

这也是由伪军的作战方式决定的。按理说,一个伪军步兵,每个人在战前发40发子弹,甚至更少一些30发左右的弹药。

但是,在不同的部队中,却能够发挥出不一样的战斗力。

红军时期,一般战斗,红军战士配备的弹药在5发之内,除非是特等射手,才能够获得10发以上的子弹。战斗基本以伏击为主,一旦打响,两轮排枪之后,就会发起冲锋。

而在东北的皇协军,大部分都是原先东北军投诚部队。作战时,士兵在战壕中放枪,准度,精度都不行。加上,投靠关东军之后,很少有皇协军的士气会高涨,成为精锐的,一般部队,战斗力都会大幅度下降。

关东军宪兵司令部,虽说采取连坐制度,皇协军战斗不利,主官受罚。

这项措施,提高了一些部队的战斗力,但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解决。

打败仗,伪军的高级官员,还要担心在城内的一家老小的安慰。

但这些都不包括那些低级军官,年纪不大的连排长们,大部分都没有家室,有一个两个相好的倒是容易。枪炮无眼,一般人家也不愿意将女儿嫁给那些当兵的,而且还是给鬼子卖命的皇协军。而在巴彦等地留下的小股皇协军,都是小部队,攥在一起看似人数不少,可都是分开来驻扎。

有几个伪军部队的连排长,鬼子前脚走,后脚就拉着队伍上山去了。

这已经不是抗联时期了,几百皇协军就不用担心被抗联部队伏击,而全军覆没。

即使是大队的日本兵出行,也是不保险的年代,那些伪军军官也是当的战战兢兢。深怕,哪一天被抓,那要杀要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造成的恐慌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

“这么说,在巴彦已经大部分的日军据点里,原本驻扎的日军都已经离开了?”

曾一阳看似随意的询问,心中的弦已经绷紧了。看来小鬼子是有备而来,将绥化周边得日军小股部队都集中起来,一旦进入了绥化城内,那么成个绥化的防守日军至少会多出来一千多,甚至更多。

“除了天镇,其他的日军据点的鬼子都已经撤离了。而在天镇的日军驻扎也不是一个中队,战斗打响的时候,听动静,日军的人数也不过在一个小队左右。但伪军都没有撤离,一开战,小鬼子就逼着伪军顶在前面。”闵中原是刚刚从战场上离开,接替他指挥的是政委包洪志,而他负责将消息带回总指挥部。

曾一阳背着手,盯着刚刚挂上墙的地图,视线集中到了一个地方,庆安。

这是绥化北线的一道屏障,依托呼兰河,卡在铁道线上。进可攻,退可守,往东就是小兴安岭腹地,往西是平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打一定是要打下来的,但问题是怎么打?

不过,曾一阳手上的能够动用的兵力不多。

根据作战计划,傍晚3纵和1纵先头部队,将切断绥化以北的铁道线,包围绥化边上的集镇东津镇,口子扎紧之后,就发动强攻,必须要在绥化守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攻克东津镇。

从周围村镇据点抽调的日军到底去了哪里?

绥化?显然不见得。最有可能的倒是庆安。

庆安的守军并不多,原本不过是一些宪兵和伪军,但是周围两个县的日军据点的兵力收拢之后,至少可以收拢一个大队的兵力。加上宪兵,伪军和警察,应该在1500人左右。

而曾一阳留在手中的,就警卫旅和教导团。

警卫旅并不是野战旅,配有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兵力要比一般的野战旅少很多,整个旅的兵力也就在三千左右。而教导团的兵力更少,是培养部队连排指挥官的训练团。

平时也就八百来人,夏季作战之后,一部分教导团的干部补充到了一线野战部队,留下的才五百来人。

但是整个教导团的战斗力很强,毕竟,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有着多年军龄的老兵,党员的比例超过九成。战术素养也非常出色,是精锐中的精锐。几乎每个战士,都能独当一面。毕竟,从教导团下部队后,这些战士,最起码也是排一级的指战员。

虽然可以动用的部队不少,但这些部队都不能全部用出去。
首节 上一节 85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