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628节


最后,斯大林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冬季战争的胜利,用实力将芬兰彻底压垮。西方国家在这一次,彻底见识了苏联的疯狂,超过120万的军队调动,足以说明,苏军在进攻方面的乏力。

40年3月,这场战争终于渐渐的要落幕了。

日本惊讶的看着芬兰人,出让了自己十分之一的国土,并承认战败。

丘吉尔是一个有着极端优越性格的贵族,在英国,两百多年的殖民掠夺,让贵族的生活,从精致开始往优雅看齐,但这并不能改变丘吉尔嘴中的零碎。在得知苏联胜利的消息后,丘吉尔在他的海军部队里大发脾气,他的部下都知道,只要丘吉尔嘴巴中嘟囔着,说些听不清楚的言语的时候,这些话往往不是好话。

丘吉尔愤怒的理由非常简单,早在一月份,两万人的英国陆军就已经准装待发,但知道3月份,这些士兵还在还朴茨茅次的军港内打牌闹事。

在东方,苏联胜利的消息并没有反响特备强烈。

蒋介石在得到英国佬送来的情报,苏芬战争中,第一仗,苏联两万多人,就被装备落后的芬兰军6000来人分割包围,并全歼。

就此,蒋介石还虚心求教了他的顾问,并详细研究了欧洲的情况,发现,芬兰这个国家连工业国都称不上,军队的武器也很落后,根本和苏军无法比。当时,老蒋就定论,这是英国佬的谣言。

至于,为什么英国佬要欺骗民国政府,蒋介石根本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反正洋鬼子的话要能信,猪都能上树。

苏联胜了,败了,都跟他没关系。蒋介石的对手是日军,而不是苏军,而且昆仑关战役打响,已经耗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只有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才公道的说了一句话:“苏联最虚弱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别国根本就不知道苏联伤亡了多少人,但动用一百多万军队,去进攻只有二十万守军的小国,历时四个月后,在战略上并没有取得实际的进展,最后是人口稀少的芬兰主动请降,才让这场战争落幕。

苏联并没有战胜,而芬兰也没有失败。

冬季战争,这场在苏联和芬兰之间的国战,不但影响了德国,也影响了中国。

不堪一击的苏军,让希特勒看到了战胜苏联的希望。相对于苏军,德军在陆军上的装备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在士兵和指挥官上,才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苏联也会因为一个小国家的试探性战争,是去了南下的实力,进入的大建军时期。

5月,抵达莫斯科的铁木辛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晋升为元帅。

但铁木辛哥知道,苏军是用一场场大败,用十倍的伤亡,才换回了芬兰的妥协。此战,苏军在前线就阵亡达二十五万人,伤亡超过七十万。

这个数字,斯大林也知道,当然,他还知道,南方方面军至少在两年内,无法恢复元气。

第一七五章一个国家,四个政府

就在亚洲各参战国,盯着欧洲战局的时候。

西北**中央驻地,窑洞中依然昏暗,但随着一群外国记者的市场光顾,摇动的主人越来越忙碌起来。

白天,刚刚和美国记者斯诺长谈《持久战》和中国淮河以北战区,对日已经具备反攻能力。主席的健谈,说的斯诺一愣一愣的,作为《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中国战地记者,斯诺每天都要着手准备大量的新闻素材,发往美国。

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像斯诺这样的记者,是不被重视的。

但也有例外,**大胜的时候,往往能够收到军政部,或者侍从室的邀请函,参加酒会。当然在酒会上,主持酒会的高官会在尽心之余,宣布他们的好消息。这种传统,据传是源于封建王朝,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与民同乐,万邦来朝’。

斯诺毫无政府背景,不过是一家报纸在中国的驻地记者,参加这样的就酒会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更喜欢在各个战区奔走,而最后,他决心在北方,这个红色政府的中心地带,用他的话来说‘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给美国带去最真实的中国资料。

主席是忙碌的,和斯诺等外国记者大谈抗战形势之后,傍晚还要迎着寒风,骑马半个小时,赶到五里外的一处小教堂内开会。

日军占领北部湾之后,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已经成为事实,这个消息,对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来说,看到了日军南下的希望。

一直以来,日本被美英卡着脖子,连荷兰这样的欧洲小国,都想在战争中分一杯羹,用东印度的石油和橡胶,换取日本的黄金储备。

这让日本海军恼怒之余,有了蠢蠢欲动的想法。

进入越南北部,和老挝等地,正是日本南下的信号。美国人被欧洲的战局吸引住了,已经无法估计他们在太平洋的利益了。而日本的中心就在远东,远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南亚。

汪精卫的叛变,让日本内阁看到了日军从中国战场抽身的希望。

他们幻想着,凭借汪精卫的政治人气,组建一支足以维持中国战场现状的伪军,来防御日军在全面侵华两年内占领的土地和人口。

对此,中G中央也调整战略,准备进一步加强日军南下后,对北方各战区的控制权。卓有远见的政治家,都会看到,在中国,和平的困难程度,不亚于中**民,将日军赶出国土。

从27年的那场政变开始,联合政府的构想,已经破裂。

在中国,只能有一个政府。

曾一阳在东北建立的根据地,幅员辽阔,足够养兵之用。只要坚持到日军拿下的那一天,就永远不担心,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独裁政府时候还有存在的可能。

至于,抗战为什么会胜利?

只要日本敢南下,抗战获得最终胜利,就会缩短几年。一旦日本进入南亚,那么他们的对手就再也不是苏联和中国,而是美国,一个工业上强大日本十多倍的超级国家,世界海军第二强国。

通过十多天的讨论,中央终于决定,在原来40军的基础上,建立第四野战军,成为战略反攻的信号。

准备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将现在山东战区,河南战区的40军主力逐步抽调至东北,通过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协商,加大对东北战场的援助,在未来的几年内,对东北战场扩军等等计划,彻底压垮日军在中国的统治。

在东北的1纵队,接到了一份组建野战军的命令。由中央、军委联名下达的命令中,任命曾一阳为第一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罗荣桓,参谋长谢维俊……

一系列的命令,让曾一阳看到了中央已经决心在抗战结束之前,和日军在北方争夺控制权。

重庆政府完全依赖华侨支援的战时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多次指责重庆政府的不作为。除了一年前的万家岭战役,74军强吃106师团之外,一年之内,各地的**都相继和日军保持了一种相对的默契。

也就是,日本人不进攻,**绝对不会发动进攻。
首节 上一节 628/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