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45节


陈光想的更简单,训练一支部队不容易,4o军的兵大部分都是三年以上的军龄,随着抗战的进一步展开,今后的形势必然会越来越严峻。

再想要这么好的兵可就难了,事实上,只要有训练几个月的新兵,有一个营的4o军老兵,就能组建一个团的兵力。很多都是骨干,确实舍不得放弃。就像八路军一样,从刚到山西,才五六万人,现在展到十万多,其战斗力也没有落下太多,这就是老兵的作用。

陈光见气氛有些沉闷,插话道:“如果真要送人,我建议还是不要再给田嘉禾补充部队了,直接让八路军在晋南的部队派人。”

曾一阳抬头看向了政委罗荣桓,问道:“政委的意思呢?”

罗荣桓沉吟了一阵,才说:“我觉得还是不大妥当,八路军晋南军区我知道,兵力不过ooo人。本来就兵力不足,再让他抽调干部和战士,有些说不过去。”

“我也是这样举得,做好人嘛就要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补充旅的连队,经历的大阵仗少了一些,但打游击还是没有问题的。”曾一阳点头赞同道:“总不能让河北的这么多训练有素的民兵都浪费了,那东北军花下去的钱,还不都白瞎了?”

东北军每年这么大的投入,张学良能不心痛?

再说了,当时张学良真是连一点银钱都没有了,东北被占领后,东北军来军火生意都做不起来了。奉天兵工厂的产量,不但能够满足整个东北军的使用,而且还能大量贩卖军火。

这也是东北军很重要的一笔收入。

断了这笔钱,张学良的小金库没几年就见底了。华北五省的税收养不起三十万东北军,这说的有些夸张了,但东北军当时是一天不如一天倒是真的。

关键是,张学良能够控制的也只有河北一省,山东韩复榘连央的税都不交,更别说给张学良了。再说了,韩复榘和张学良的关系很微妙,看着像是受张学良节制,但张学良的手,确实伸不进山东去。

刘峙在河南忙着娶小妾,传宗接代,在这等大事之前,一切都是浮云。所以刘峙在河南主政其间,也是得过且过的主,钱粮这些阿堵物,只要不少了他的,刘峙基本就不会查。

这样一来,东北军的军费,就全部摊到了河北一省头上,别说关外的察哈尔和热河,察哈尔送给了宋哲元,热河虽然有些产出,但也不是很多。而且汤玉麟双眼冒金光,见到黄白之物,眼珠子都拔不出来了。

曾一阳在北平养伤的时候,面见张学良,为他考虑的藏兵于民的做法也于情于理,都是行得通的。

新兵,从壮丁入伍,然后训练,前前后后少不了半年时间,加上装备,成长为可以一战的士兵,每个人身上没有两百大洋根本打不住。

一万人的一个师,就需要二百万大洋,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买年,抽调辖区内的壮丁,进行军事训练,三年后,可以征集的新兵入营两个月就能上战场。

每个人至少能省上六十块大洋,对于一个地方上的小部队,自然是得不偿失的。但对于东北军这个巨无霸,确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笔账,谁都能算,但也全国也只有张学良能办到。把东北军的舰队卖给蒋介石之后,虽然失去了海军,但和日本人作战,海军在数量上,舰艇的活力度上,处于绝对劣势,还不如换成钱,全力打造一支过硬的6军。

于是,张学良不但花巨资,将东北军的装备换了一茬,还建立预备役民兵。

一年才仅仅训练半个月的民兵,真要马上拉去上战场,也是炮一响就要往后逃的。但是如果一支劲旅,在部队战损之后,补充一小部分,却能在保持原有兵源的情况下,战斗力也不会下降太多。

几场仗打下来,新兵也就成了老兵。

可惜的是,张学良被蒋介石一纸调令召唤到了武汉,再也无暇顾及河北的这摊子事。

于是河北百万预备役的农民,就成了无主之物,其他势力不是没有打过这方面的主义,但组建百万大军,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将军能够担当的起来的。

这得花费多少钱粮,要没有抗战,日本人横行乡里,杀人放火的勾当没有少做。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会存着从军的想法,还不是被鬼子逼急了,亲人死在鬼子的屠刀下,这仇报不报?鬼子不把国人当人看,要不要反抗?

说到底,这些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国家大义,军阀混战打了这么多年,国家的含义,早就在战火被磨灭的差不多了。

他们是为了生存,为了仇恨,才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曾一阳想明白了这一点,和罗荣桓商量之后,就以4o军的名义,向八路军和央分别起草了一份电,希望能够派遣足够的政工干部,去河北动群众。

现在河北还是一盘散沙,如果能够将这股势力动起来,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何止是展一个军、一个师。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战争的海洋,加上河北的乡绅能逃的都逃走了,留下的要么是日本人胁迫当了伪职,要么甘心成为日本人的走狗。

一旦建立根据地后,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动土地**。

没有土地的农民,等分到了土地,那么他们的战斗的目的不在是报仇,而是为了保住自己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罗荣桓也觉得曾一阳说的在理,跟央上报的意见,一再的说明了其展河北敌后武装的重要性,也把日军很有可能把河北当成整个华北方面军的大本营。

能够在河北多一份抗日力量,就能够多拖住日军的兵力。

央的回电很及时,和八路军晋南军区一直联系不上,也说明了日军对太行山八路军的扫荡不遗余力,希望能够南下的时候,将后方的八路军领导的正规部队和游击队全部消灭,从而保障日军后方的安全。

原来徐总指挥已经带着ooo多八路军战士,进入了冀南,最后还是田嘉禾来的电报解释,他们已经和八路军的部队,顺利在武安会师了。

曾一阳当即将4o军商定好的提议告诉了田嘉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田嘉禾带着独立旅二团一营,已经是八路军的编制了。

而4o军,将在十天内,将准备补充的一个连的部队,补充到田嘉禾的这个营,组建一个两个营的小团。

田嘉禾任团长,李铮任政委。

正在涉县训练新兵的田嘉禾,站在空地上,看着手下的几个连排长,对着一列列穿着老百姓衣服的青壮喊着口令。

田嘉禾表情凝重的站在一边,拖着双臂,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一营的老兵也都躲的远远的,他们似乎也知道了自己将来的命运,要不是鬼子的别动队突然出现在4o军的防区。他们也不会被派到武安,准备对邯郸的鬼子偷袭。

没想到,偷袭不成,反而有种要被送出去的样子。

很多战士是舍不得4o军,一直以来,4o军打仗都是大开大合,消灭的无一不是难啃的骨头。真要让他们打游击,心理上肯定有些失落。

“老田,军里来电了。”李铮不动声色的走到一边,似乎就像是和田嘉禾一样,来查看新兵操练的样子。

田嘉禾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些刚刚放下锄头,投入到抗战洪流的战士,清了清干巴巴的嗓子:“你先给我透个底,反正到时候政治思想工作你来做。”
首节 上一节 44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