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31节


醉眼赏瑞雪,冰雾是仙境。这等富有诗意的想法,也只有酒足饭饱,浑身滚烫的富人才有的心境。

李宗仁看了看怀表,才刚刚四点钟,吃晚饭的时间尚早。这个时候,是作战处最忙碌的时节,并不说大战将至,参谋处的军官们就废寝忘食,不知时间为何物的疯狂工作。

而是,趁着时间还早,很多参谋处的军官,都会在这个时候汇聚在作战处的大沙盘前争论。

争论的问题很多,也很杂。有时候是三民主义中的某一个问题,比方说民生。

自从民国建国以来,执政的高层,都在为了权力,而大打出手。这其中以3o年的中原大战,最为激烈。

上百万大军,在中原腹地开战,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这绝对不是孙中山先生理想中的民国,也不是各方大佬心中的民国。但没有得到绝对权力之前,谁也不想松手。

于是,打仗,就变成了政客们最直接的实力比拼。

李宗仁懒得去和那些年轻人争论,也不想去束缚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也是从年轻人走来的,知道年轻人心里想的是些什么。

这些想法,他的内心曾经也有过。不过,久在权力斗争漩涡的中心,他的那些棱角,早就被磨平了。

李宗仁打开房门,倏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的跑过,李宗仁低声训斥道:“这里是战区司令部,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来人很快就认出了是战区司令长官,**一级上将李宗仁,战战兢兢的站在一边,想到见到长官要敬礼,立刻双腿并拢,下意识的敬了个军礼:“报告长官,作战厅来了一位将军,出了个题目,让作战处和作训处的参谋辩论,而那位将军却给他们当裁判。赢的一队,将获得一把日军的佐官刀,卑职想去看看,日军的指挥刀是怎么样的。”

李宗仁低头想了想,难道是一军团的司令,孙连仲?

五战区的部队中,在前线和日军作战过的,也就只有孙连仲的一军团了。刚晋升军团司令不久的孙连仲,还是和上流高层有些格格不入,反而能够在贩夫走卒之间,自由自在。在晋南更是配合八路军和晋绥军,一举将日军1o8师团留在了太行山上。

分战利品的时候,留下几把日军的指挥刀也不算稀奇。

李宗仁低头走了两步,自言自语的说:“孙仿鲁什么时候也开始如此张扬了,这可不像自己认识的那个孙连仲。沉默,不苟言笑,似乎对于认准的事情又特别的轴。”

当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部下纷纷自谋出路,孙连仲也就跟上了蒋介石。

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都有过招揽其之心。要不是桂系偏安一隅,又是地处西南,网罗不来人才,他李宗仁何尝没有爱才之心?

宁都起义,26路军一万七千将士全部起义,让孙连仲率领的第26路军,就成了一个空架子,蒋介石震怒,按理说,这个时候,孙连仲要是聪明,就应该找其他的下家,再在蒋介石这里混,似乎有些木讷。

可孙连仲想都没想,从早到晚,就在当时的国防部门房里呆着,那儿也不去。

其决心之坚定,其意志之可敬。让不少人都大为诧异。

有好事者还专门研究了,为什么西北军悍将孙连仲,对其他的几个军界诸侯连正眼都没有看一下,反而一门心思的就要跟着蒋介石干。

结论不难得出。

就是蒋介石脑门子上,贴着两个大字‘政府’。没错,蒋介石是政府之代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正统,孙连仲就是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也要呆在南京,为政府效力,而不耻低三下四的跟南京军界的那些高官的门房们往来。

“不对啊孙坊鲁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李宗仁觉得事情蹊跷,反而冒出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行,自己得去看看。

李宗仁原来也不大看得起孙连仲,一是孙连仲从来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二来,他们的交往也不多。但一个高级将军,却对连自己的身份都不顾,结交原来同僚的仆从,这也太有**份了,李宗仁甚至认为‘气节’二字,已经在孙连仲身上丢失的干干净净了。

国人,对于‘气节’的看重,不亚于性命。

因为这两个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是让普通人活的有意义,让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对孙连仲改变看法,还是在半年之前,抗战之初,当时刘峙这个蒋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将,刚刚行军到保定,奉命率领第二集团军进驻涿州。这支部队,也是当时在河北编制最大的中央军部队。

正准备赶往前线涿州,闻听日军将南下,刘峙甚至连涿州城的城楼都没有看到,就命令部队一日之间退兵百里,被称为一段旷世奇闻。

而时任第二集团军副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带着一个残破不堪的,新组建的26路军,不到2万人弱旅,毅然留在了前线。

26路军,转战冀北、晋中,从一个中央军中可有可无的杂牌军,到如今的一军团,可谓战功卓著,都是一步步用军功堆积起来的。

昔阳大战,更是让他一举成名。

当然,昔阳战役,最出名的应该是八路军的彭司令,可惜,彭老总那个火爆脾气,蒋介石要是敢将嘉奖勋章别到他老人家胸口,第二天一准让**将军们羡慕不已的青天白日勋章,能在八路军司令部的茅坑里找到。

所以,孙连仲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部队一下子从三个预备旅,变成了三个甲等师。

李宗仁当然不会被中央社的报纸蒙蔽双眼,他一眼就看到了孙连仲身上的优点。为国家大义,义不容辞的决然。试想,他的长官刘峙都逃到洛阳了,他这个下属却坚决要留在河北抗战之最前线。其中的三味,所有人看了,都不由的给他捏一把冷汗。

可他就是留下来了,而且还打了胜仗。给国人增添了希望,也给自己挣得了荣誉。

这才让李宗仁对孙连仲不由的高看几眼,这次组建第五战区,李宗仁也是一排众议,将孙连仲从二战区要到了五战区。

越是走近作战厅,气氛越是热闹。

听着喧嚣的叫喊声,踊跃的畅言,李宗仁甚至有种感慨,当年,北伐宣誓的时候,也是如此一般哪

在走廊上,远远的看到白崇禧正托着胳膊,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屋内。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走到白崇禧身边,低声说:“健生,你怎么也在这里?”

白崇禧一努嘴,对着李宗仁说:“屋内的小家伙不得了啊”

一句感叹,道出了他心中颇为不平静的内心。

“哦……”李宗仁诧异的回了一句,忍不住看向了大厅内。就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军人,最大也不会过三十岁,穿着和他年纪极为不相符的中将呢子制服,正在人群中谈笑风生。

这种气度,李宗仁自认也有,不多这是他上位多年后练成的一种威信,时间,地位,缺一不可。
首节 上一节 43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