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11节


提高知名度?对于曾一阳来说,不需要,在军界,曾一阳的大名还是很管用的。日军视其为在华北最大的敌人,在国,他又是横空出世才几年的名将。

这让他在和各种阶层接触的过程,享受到了某些小特权。比方说,张学良觉得,让4o军优先补给,是给东北军找到了一个好盟友。而阎锡山的付出,很快就在山西战场上,收到了他期望的报酬。

4o军的强势,让日军占领山西的愿望落空,而且让阎锡山有机会将本来岌岌可危的战线重新加固。

南京,曾一阳要开新闻布会的消息,通过军统二处的戴笠,送到了总统侍从室。

“新闻布会?以二战区的名义,还是4o军的名义。”蒋介石揉着太阳穴,想不明白,一向对外国人畏如蛇蝎的阎锡山,在一夜之间转性了,竟然允许外国记者能够采访他的军队?

国际舆论要是真的有用的话,日本人早就从东北退出去了。

当初,国联一再警告日本当局,从占领的东北各地退兵,不然会遭受英法两国的制裁。

制裁没有等来,反而是在不久之后,日军在上海动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让英法大吃一惊,认清到了日本人的强势之后,英法两个老牌军事强国,态度大变,开始对谈判热衷起来,谈判的目的就是,无论国还是日本,只要不损害英法在亚洲的利益就行。

远东向来不是英国的根本,反而是富饶的南亚各地,出产黄金,矿石,橡胶等物资,才是他们的福地。而法国在东亚的利益,更是小的可怜。能够保留在国的租借,和南亚的安南等地,就已经满足了。

再说了,连美国、苏联都没有说话,他们也没有必要掺和。

就像日军突然动全面侵华战争一样,美国人乐的卖多余的钢铁,从日本人那里换来黄金;英国和荷兰人卖石油给日本人,同样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即便和日两国都有接壤的苏联,也大有坐看日大战。

至于,苏联卖武器给国,一方面可以获得黄金等硬通货,另一方面,就是国太弱了,要是日本一下子就灭亡了国,那么苏联人就要倒霉了。

这是各国政府的态度。

但不是那些记者的观点,欧美在亚洲设立的机构本来就不多,而被派来国的,无疑是这些人最倒霉的一部分。

因为国是战区,日两国开战个月,无论哪一方都不愿意在损失巨大的时候退让,事实上,国是没有退路,而日本是觉得他们收获的不够多。

榆次,这个本来就不大的晋古城,要想寻找一处既威严,而又宽敞的地方,真不容易。

县衙倒是保存完好,但是召开记者会?真的适合吗?

还有一处大一点的地方,就是晋商业协会,低矮的平房,和狭小的院落,气势上比县衙差了很多。

没办法,刘先河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在县衙召开这场,对4o军来说,是建军历史上次记者会,隆重或许办不了,但庄严肃穆也不错。

上午八点之后,6续就有记者从各处拿着邀请函,进入了县衙。

记者会的时间定在九点,这让4o军警卫团的战士们大为紧张,每个记者身后总会跟着一到两个战士,深怕这些记者是来搞刺杀的特务。

记者们都是走南闯北的人物,不少都是远渡重洋,见到的人和事,早就将这些人各个练就了一身的阅人本事。

见被监视,大都是莞尔一笑,安静的来到会场,找了把椅子先坐下来。

上午十点,邀请的三十多位外记者,全都赶到了会场。

曾一阳、陈光、罗荣桓等4o军的主要将领,在军乐声,步入了会场。

除了陈光有些紧张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坦然的样子。

“曾军长,您这么年轻,就担任了第一战区的参谋长,是否说明,任命上,是一种政治的产物……”法国记者提问道。

“感谢这位英国朋友的提醒,事实上,我一直为自己担任的职务,和我的能力上的差距而惶恐,并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减小这其的差距。幸运的是,我的战友和同僚都很宽容。”曾一阳很坦然的回答。

“我补充一句,作为曾一阳同志的战友,我们从来都没有对其有过丝毫的质疑,曾一阳的同志的能力是出众的,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在生活更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刘先河的话很多,谋杀了不少记者的胶卷。

从国的抗战形势,说道了山西的抗战决心,和日军的残暴兽行。言语生动,思路明晰,一个人就说了十几分钟,到最后,曾一阳不得不用脚在桌子底下,踢了刘先河一下。

刘先河意犹未尽的看了一眼曾一阳,对曾一阳在桌子底下用脚踢他很不满,他还没有说够呢?

这是宣传抗日多好的机会啊而且又能让4o军的名声大作,何乐而不为呢?即便将4o军的军史说上一遍也是值得的。

为了让记者会更正式,4o军高级干部都换上了**的将军军装,刘先河的身份也呼之欲出,4o军政治部主任。

主持会议的晋绥军将领——鲁英麟,也是一头冷汗,这刘先河太能侃了,不愧是做政工的。

“您好,曾将军,我是英国《曼切斯特卫报》的记者。我想问的是,日军的侵略战争是不正义的,但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在最近的报纸上说,4o军将重伤的日军战俘杀死,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是否存在。”

曾一阳心里大乐,终于有人问这个问题了,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沉重:“回答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先说明一个事实。”

“日军的战斗意志都是很强的,至少,4o遇到的对手都是如此。即便在战场上,只留下了一个幸存者,这个士兵还是会选择反抗……”

这回,轮到刘先河着急了,不停的在桌子底下暗示曾一阳,可惜曾一阳根本就不为所动。

一番赞扬日军作战勇猛的描述后,一转,给自己问了一个问题:“我很疑惑,在失去了增援,甚至反抗的能力之后,为什么日军士兵还能如此疯狂?事实上,我们也抓住过俘虏,但这些日军俘虏拒绝治疗,拒绝进食,在被俘虏后不久,都相继死亡,这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后来,我终于才一本日军阵亡人员的日记上找到了答案。各位,这本日记我可以送给大家三天,上面记录的都是一个投降者的悲惨下场。在日军的军规,没有投降着一说,而且一旦投降,他的家人将受到惨无人道的报复,加上日军对军人战死,几乎被神化,所以,我得到了一个答案。一个人死,总比一家人死要好的多,这就是日军在战场上疯狂的原因。”

曾一阳将手的笔记,递给了地下的记者,立刻就引起了轰动。

“事实上,寺内大将不过是急火攻心,对士兵的忠诚有了一定的质疑,才说出了这样不合常理的话。”曾一阳惋惜的说道。

之后的提问,一直围绕着日两国的战争,国能否有战败的可能?等问题上。

“国一定会在战场上让狂妄的日军屈服,不过这需要时间,或许三年,或许五年,也有可能更长一些八年。重要的是,明一定会让野蛮尝到血的代价,这是任何一个侵略者都无法逃脱的厄运……”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整个记者会被人记住的只有一点,寺内寿一对自己的士兵都开始怀疑起来。而且是日本国内的报道,让这一事实浮出水面。
首节 上一节 41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