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384节


在苏军的的威望,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连斯大林都对其有着深深的忌惮。

和蒋介石的用人原则不同,斯大林更喜欢才能平庸的奴才,这让他对于能力出众的人有着很深的芥蒂。而蒋介石喜欢用的人,却是有才能的奴才。

一样的奴才,却是不一样的结果。

在三十年代末期,斯大林大量屠杀有功之臣,几乎让整个苏联的国防体系几近崩溃。要不是苏联的工业底子不错,加上十月**后,电气化,军工业的大力展,苏联也不过是德国嘴边的一块肉。

要不是国根本就没有重工业基础。

如果蒋介石掌控的国,是一个堪比苏联的强大工业国,日本也就是蒋介石嘴边的一块肉。

可惜,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才会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在此之前,只能饱尝岁月的艰辛。

9月8日,苏联军事代表团抵达汉口,蒋介石亲自从南京赶到汉口迎接。

如此容重的场面,不易于是迎接苏联的一国元般的隆重。

崔可夫不过是刚刚被任命了白俄罗斯地区一个军的军长,在苏联8oo万体制军人下,崔可夫这样的人没有三千,一千还是有的,在苏联是一个小人物,一到国,就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让刚刚踏出机舱门的崔可夫有些怯场。

勉强笑了笑,比哭都难看。

蒋介石回头,微微侧头对身边的顾祝同询问道:“我这么看这个老毛子有点面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顾祝同可是对苏联的这个军事调查团仔细研究过,崔可夫他也认识,当年他在黄埔任教官的时候,崔可夫是当时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在广州也呆过一段时间。

于是,顾祝同微微一笑道:“委座,您不记得了,加仑元帅身边有一个军事参谋,对于步兵骑兵的作战很有心得,当年还受到过委座您的嘉奖,就是此人。”

“是他?”蒋介石皱眉道,不过时间上不允许他回忆当年的事情了,见崔可夫小心的从扶梯上走下来,周围央社的记者都像商量好的一样,团团将崔可夫围住。

啵——

镁光等在一阵突然一阵白光下,白烟弥漫,就像是一个个小鬼,举着要命的索命帆一样,让崔可夫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

好在身后的人员及时扶住了他,和崔可夫同来的八个苏联专家,也是心戚戚,脸色苍白。

他们在苏联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连他们的团长都是小人物,更不用说这些人了。苏联当局完全以充数的姿态,来轻视国,派出去的人员也不会是什么大人物。

反而见惯了给上司写报告,做汇报的小人物们,出席如此宏大的场面,各个都有些水土不服。

“蒋总司令您好,很高兴又一次见到了您。”崔可夫在记者默契的一下子都散到一边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如众星捧月般的站在一群将军们之前。

当年,崔可夫以仰望的眼神看加仑元帅,而加仑视蒋介石为朋友。

蒋介石在崔可夫眼也成了仰望的存在,不是因为蒋介石有多么大的人格魅力,让崔可夫无法按捺心的敬仰。而是蒋介石的成功,让崔可夫不得不重视其为人。

十年前,蒋介石不过只有一个两万人左右的军队,连地方上的小军阀也不止这些人,装备上虽然先进一些。但放在苏联,也是二流军队的武器装备。

仅仅十年时间,蒋介石就从一个造反将军,迅蹿升为一国领袖,其的境遇让崔可夫不由得心好奇。到底生了什么,让蒋介石这个开始的时候不为人知的小人物,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入住央多年,蒋介石的气势可不是当年在广州的那个不起眼的军校校长,四平八稳的步伐,带着军人的干练。

蒋介石走到了崔可夫的身边,面带热情的笑容,右手紧紧的握住了崔可夫的手不住的感叹道:“匆匆一别十多年,将军依稀还是当年样子,至此华危亡之际,将军能深入险地,让蒋某人深深感动。”

之后,蒋介石也不管崔可夫怎么想,拉着对方就面对一群记者,面带笑容,扶着崔可夫的熊腰,频频点头示意,一下子,央社的记者都沸腾起来了,镁光灯闪烁不停。

这些记者也不是一般人,值此抗战之际,日本的特务想着方的想要刺杀蒋介石,而记者又是一个很容易掩盖身份的伪装。

为了安全,戴笠只好将一些在警察学校学习了一年多的学生,弄了个噱头,都跨上相机,带上记者证来采访这次容重的接机仪式。

和蒋介石的镇定自若不同,崔可夫在飞机上呆了四五个小时,本来就是人困神乏的时候,此时被一惊,口干舌燥的感觉让他顿时脸色有些苍白。

但是周围的**政府人员那里知道,还以为毛子都是长着一张死人脸,不白就是病了。

蒋介石并没有和崔可夫多家交谈,一方面崔可夫的身份是军事调查小组的组长,直接向莫斯科负责。而另一方面,崔可夫还担任着调查**整体实力的任务,这是摆在明面上的,蒋介石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心里总是有些不悦。

匆匆上车后,呼啦——

机场上一下子少了一大半人,留下的一些外交部的无关,和总统府接待人员,热情上千,一个劲的跟苏联军调小组的人攀交情。

两句客套话一说,就热情的邀请对方去望江楼,要给崔可夫等人接风。

在苏联,**就是人民的罪人,是要被枪毙的。

可在民国政坛,**是身份地位的表现,没兵没权的人,想要**都没机会。

斯大林虽然是一个政治强人,对权力有着无比的热衷,甚至不惜杀害大部分当年**时期的战友,也在所不惜。但他对于自身的物质需求还是低的,生活也很简朴。

崔可夫知道,这是国人处事的方法,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而改变多少,身体虽然有些疲惫,但是一听华美食在等着他,谨慎陡然一振,半推半让的就跟着上了准备好的汽车……

当夜,苏联军调小组八个人,全都歪歪倒倒的唱着小曲,回到了给他们准备好的住处。

都知道老毛子能喝,给他们准备的也是最烈的酒,石花千日醉,可老毛子一点都不在意似的,当成白开水喝。

一扬脖,一两多的高度酒顺着那张大嘴就下去了。

让不少有心和他们攀附交情的政要们,顿时绝了念想,要是交情没有攀上,自己先醉死了,那就太冤了。
首节 上一节 38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