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382节


最后,要么苏联在亚苟延残喘,要么干脆亡国。

这种局势下,斯大林不得不用军援的方式,来支持国人民的抗战。这背后的意义显然要比援助的本身更加复杂。

成立两个多月的一战区和二战区都没有设立苏联军事协调小组的意思,但前期的一个调查小组已经进入了国。

带领这支苏联军事小组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出于国际事务上的考虑,这位才晋升上校不久的学院派军事专家,又一次获得晋升,军衔少将。

他的目的地将是国的华东战场,和重兵集结的华北。

和曾一阳一样,彭总对苏联军事专家的影像不是太好。因为共产国际在很多事件上的偏袒,让不少人蒙冤,更气人的是共产国际的霸王条约,更是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党内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一国的党的领袖,都是敢怒不敢言。

彭总提出要和4o军商量苏联军事专家的接待问题,曾一阳并没有拒绝,虽然他知道来的这个人很牛,即便现在他还没有牛起来,但已经出现在了斯大林的眼,成为其很看重的年轻将领。

他的迹在于他是第一批苏联装甲兵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对于苏联的机械化军队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崔可夫,即便不知道二战历史的人,也会多少听说过这个名字。

事实上,曾一阳和崔可夫还有师兄弟的情谊。两人都曾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崔可夫比曾一阳大一届,两人也见过几次面。不过两人的学习方向显然有些不同,崔可夫是东方国际军事事务专业,而曾一阳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专业。

说不上熟悉,但也是见面能认出对方的那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派出的军事专家进入广州政府,为国民党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出谋划策,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崔可夫在国就生活了两年。

足迹遍布国的西南,东南等六七个省份,是苏联的东方事务专家。

当然,崔可夫如果只是这么一些本事的话,根本就不会进入斯大林的视线。作为苏联五大元帅之一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加仑)的弟子,反而在国内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别人不知道,崔可夫可是清楚,加仑失踪了,这位红军时期的传奇将领,远东防御体系的创建者,失踪了。

这已经足够了,一个手握百万雄兵的苏联元帅怎么可能失踪?这背后即便不懂政治的人,也多少能够猜测一些其的内幕。

现在的远东方面军名义上的总指挥还是加仑元帅,但是实际上指挥官已经是斯大林的心腹爱将——朱可夫上将。

崔可夫能够被任命为军事调查团的团长,当然有些意外,离开白俄罗斯的时候,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工作做好,不然回到苏联等待自己的将不再是鲜花和荣誉,而是黑漆漆的牢房和电椅。

他能够被斯大林看重,他的外交经历确实帮了他的大忙。

这次崔可夫从白俄罗斯赶到国,是来了解国的军事实力并准确的分析日军事力量的对比。最后,才出报告,建议苏联对国的军援,控制在一个能让苏联接受的范围之内。

从这一点来说,崔可夫所做的事更像是一个军事特工,不但要收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也不会放过日军的军事力量。

种种迹象表明,崔可夫此行担当的是一个特工的任务。

不过对于苏联方面派出的人员,蒋介石倒是没有显示相应的热情,反而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夸奖了一番崔可夫。事实上,蒋介石很失望,相对于崔可夫来说,他更希望来的是加仑元帅,这个策划了整个北伐大小十余场战役的苏联元帅。

显然苏联不可能答应蒋介石的要求,让一个现役军队元帅,去国担任军事顾问,除非斯大林铁了心要惹毛日本人,不然他绝对不会下如此荒唐的命令。

蒋介石也知道这不可能,但他的意图并不是在这里,他是为了将苏联的地面装备,至少在商议的4个师的苏制武器弄到手。苏联人不太配合,并不想将这么多的武器卖给国。

种种迹象表明,苏联人并不看好国,以为蒋介石领导的**队很难抵御日军的进攻。事实上,斯大林也准备好了在蒋介石大败,并失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后,和日本人握手言和,出卖国利益的准备。

这种不明朗的表现,显然不能让蒋介石安心,所以他希望能够用更多的苏联军援来挑拨苏日之间的关系,如果日军面临的苏联军队和**队,那么蒋介石就不用担心日军会成为抗战的胜利者了。

曾一阳和彭总显然都感觉到了,这次苏联代表来的很突兀,其代表的意义有让他们有些忌惮,所以才很有默契的准备商量一下如何接待苏联军事代表。

在山里住了些日子,曾一阳就喜欢上了山里的生活。天刚刚放亮,早早的起床,在山腰上走走,一边是散步,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咩咩——

得咯——,走。

一阵赶羊的响鞭,在耳后响起,曾一阳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孤老头。

“韩老倌,这个时间上山放羊早了一点,带着露水的草,羊吃了会闹肚子的。”曾一阳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韩老倌赶了一辈子的羊,也没有见到过有军队进驻板榆沟,4o军的指挥部设在了这个小山村的边上,一开始让很多村名都惊慌失措的,阎长官和蒋总司令又打起来了?

一打听,才明白原来是日本人打过来了。

山里的人民风朴实,很多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门口的山沟沟,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些部队是来干什么的。但是见到长官行礼,这还是都知道的。

韩老倌恭敬的走到曾一阳跟前,摘掉了一个破旧的毡帽,给曾一阳鞠躬道:“长官好兴致,这山里的羊要多动,小的正准备赶着他们去对面的山头放。没有一个多时辰,是赶不到的。”

“老人家,我不是告诉过你,以后别一口一个长官、长官的叫,我也不是长官,再说了,论年纪,你当我爷爷都够,你叫我一句曾同志,或者干脆就叫小曾,这样显得才亲切。”曾一阳制止道。

山里人什么都好,就是固执。曾一阳来了有大半个月了,所有人见到他都改不了口,一口一个‘长官’的叫着。

韩老倌是走出过大山,见过世面的人,年轻的时候还走过西口。年纪大了,才带着多年的继续,回到老家养老。养的这二十多只羊,就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置办下来的,就是为了养老的。

可第一天进驻板榆沟,韩老倌就杀了一头羊,送到了4o军的驻地,说是要劳军。

4o军保卫处得干部,被老头固执的行为吓了一脑门子的汗,因为按照规定,群众送来的东西一律不准收,要收也行,按照市价给钱。

但韩老倌是送羊肉来的,而不是卖羊来的,说什么也不收钱,于是就僵持在了一起。

被正好路过的曾一阳现了,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于是他批了个条子,让警卫团的战士去仓库领了一卷土布,和半袋盐,说是礼尚往来,才勉强让韩老倌收下了。

临走的时候,韩老倌当然是千恩万谢,第二天,4o军在板榆沟就多了一个宣传员。

一来二去的,便算是认识了。
首节 上一节 382/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