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215节


显然小鬼子是对张家父子留了一手,至少奉天兵工厂里数千台机器,都是小鬼子从本土淘汰下来小高价卖给张作霜的旧机器。

石荣无奈。只好指挥手中所有的火力。掩护炮兵的行动。

用轻机枪组成火力网,先压制一下日军的火力。让部队先赶到一营的阵地上,先守住阵地再说。

战场上,保命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勇气,一个就是武器。只要是老兵,都是将这两条当成法则对待。遇到打大仗,打恶仗,就只能用命来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这个道理。

。团长。我带三营去,你组织其他部队,还有阵地上的轻伤员全都组织起来。先将二营阵地上的那股小鬼子先解决掉。只有这样,我们三团还有一线生机姜茂才也是喜欢带兵,多过于做政治工作。

谁让他家里条件好,上过三年小学。虽然没上过高中途掇学了。但他的文化水平,在红四十军中的营级别干部中,也是属于偏上。

说句不好听的,姜茂才的样子,穿上学生装,胸口别上一支银光闪闪的钢笔,还真有点小白脸的气质。

。一营。跟我上姜茂才头也不回的喊道,手上也不慢。对着二百多米外的日军机枪手就是一枪。

枪响人死,日军的一挺重机枪顿时哑了。

日军都是由皿个人配一挺重机枪,不但有机枪手,还有副手,弹药手。很快机枪又响了起来。

此刻的姜茂才,眼中多了一丝犀利,眯起眼睛,手上熟练的拉起枪栓,退出弹壳,将子弹顶上枪膛小运气举枪一气呵成。刚刚顶上来的鬼子副机枪手,连手都没捂热枪把。就又一次倒在了血泊中,胸口一个豁大的伤口中,殷红的血液疯狂的涌出。

“好枪法。”石荣不由的赞道,他也担心,姜茂才这个靠着嘴皮子当官的人,会不会带兵。战场上可来不得虚假,姜茂才的一手好枪法,石荣自知比不上,顿时放心让姜茂才带兵增援。

石荣这才知道,红军的主力四十军的战斗力为啥这么强了。对于一支军级别的军队来说,两万士兵,或者三万士兵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好的指挥官,军队的最高一级指挥官的能力出众,可以让部队的战斗力挥到极致。

但基础的指挥员好坏,是部队一个连,一个营,甚至是一个排的战斗力的主要标志。

别指望,有好兵,就能战无不胜。

想想苏联人吧!斯大林把军队中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指挥官都咔嚓了。然后他伟大的苏联红军成什么样了。

口中大喊着:“乌拉一一。悍不畏死的冲向敌人,然后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对于军队来说,尤其刮练时间最短的6军,只要有勇敢的士兵,稍微像样一点的练,就能够成为强军。但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需要足够的各级军官,来将每一个钢铁般坚固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战无不胜的战斗堡垒。曾一阳的战法连自己人都看不明白,迷一样的作战计划,在华北战场上,连伏击关东军飞行大队这等离谱的作战计划都有过。

而且,更离谱的是,关东军队的飞行大队真的一头钻到了曾一阳设下的圈套中。

用步兵打*飞*机,而且是用几百人的伤亡,将一个关东军飞行大队打了下来。

石荣坚信,即便少帅“鬼上身”都不会比曾一阳更妖孽。他更想不到的是,曾一阳让二支队,和三支队担任阻击日军援军的本意是为了让这两支部队多磨练。

光从练和武器上来说,东北军的战斗力理应要比十七路军强,可事实上。即便弹药不足,要靠大刀片子撑门面的十七路军要比东北军强悍的多。

军不是鱼脯,但已经比鱼楠都不如。

这一点王以哲清楚,江惟仁也明白。士兵都是好兵,但是军官不够格。和士兵不同,在练场上。就能将士兵的战斗力提高数个档次,上了战场,胆量也练出来,就是一等一的好兵,但军官却不能在练场上练出来。

必须在战场上,不断的大小战斗中积累,才能让一个士兵成长为军官。需要有不断的胜利刺激,才能出合格的基层军官。

军的问题就是这样?基层军官的脱节。让整个东北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没有一场大战来磨练这支部队,没有一场血战来淬炼这支部队的军魂,那么臼军注定只能沦落到地方部队。

拆散了。每个县安排一到两个营,没错。就是当成保安团来用。

曾一阳没有隐瞒王以哲和江惟仁,对于这连个留下来的东北军将军。曾一阳毫不言晦的对他们坦言。

相对于江惟仁的一心报国,誓死也要打到东北去,王以哲思量很久以后才同意了曾一阳的计划。

一支没有獠牙…二二“如何指望他们保家卫惟仁没有告诉石荣,四”咄定要打一场阵地战,因为他知道掌兵者不能有妇人之仁,一旦石荣忍不下心来,那么害的不是石荣一人,而是一个团,一个师或者是军三万将士。

看着那个不久之前还像个知识分子一样。胸口别着一支钢笔,一口一个石团长,要和自己较劲的姜茂才。

此时,他明白,自己根本不配和姜茂才较劲。

神乎其神的枪法,如同灵猴般的身手。果断的指挥,让一个已经分崩离析残存的步兵营,焕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在行动中,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这是在红四十军中一直很注重的战法。姜茂才在一营的时间最长。亲自和地下的士兵交流,并试着练了一个连的士兵。

交替掩护,散兵分散火力对付拥有重火力的敌人的行军办法。在战场上非常实用。使用这个办法,不但要求士兵要很好的基本素养,而且指挥员在战场的敏锐洞察能力更是关键。

好在,对于姜茂才来说小这些他都不缺。从军以来,都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以前在江西,连顿饱饭都是奢望,还要时刻集中精力,嘴里塞着一口地瓜,很可能下一刻就可能生战斗。这样的环境中,不但锻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对战场的危险的预感,也不断的加强。

让姜茂才心中有些不满的是。时间太短,部队还没有那种精锐部队中在实战中养成的意识。

往往士兵的枪法太差,也是一个原因。不过他显然已经将任务完成了大半,顺利的将近两百战士。带入了二营的阵地。一旦和日军混战,就不用担心日军机枪的点名了,他们总不能连自己人都杀吧!

相对于伪军在强敌面前如同绵羊般的温驯,日军绝对是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

很多伪军。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东北军成了伪军。即便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总不能用鸡蛋碰石头,和日本人在满洲拼命吧!

两军一交战,伪军就知道,和他们对阵的其实都是老乡。

本来就没有想要替日本人卖命的不少伪军。都将枪往地上一扔,干脆找一个旮旯,往地上一躺一小装死。

本就同根同源,没必要和自己人杀个难见难分。
首节 上一节 21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