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153节


情急之下,他只能选择用开疆扩土来彰显他的才能。

他相信,配合他在6大中的优良表现(席高才生),和部下良好的正面形象(勇于为部下承担责任),晋升元帅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但是就凭借关东军五个师团的兵力,不但要剿灭伪满洲国的各处反抗武装,还要严防五十万苏联远东方面军。

再要抽出兵力,进攻华北已经是在冒险。

这次抽调的将近三个师团的兵力,五真多关东军精锐部队,出兵华北。在东北,关东军仅仅留下了四万多的正规,

除了第二师团是帝国绝对主力之外,大除第四师团,简直是帝**人的耻辱。

二万多小商贩组成的第四师团,只要是有钱人,都能被供奉成大爷。一旦要开赴战场,病员能把师团的后勤医院被挤爆了。

本来武藤信义是不想要第四师团这个累赘的,但是不久之前,第四师团的师团长,寺内寿一合着他的师团部,把大队的警察局砸了,无奈之下才被送到东北。

虽然,将寺内寿一换成了素有勇将之称的山下奉文,可老虎面对一群土狗,也有无奈的时候。

不仅仅武藤信义,而且关东军的整个高层,都会这个常设师团有着莫名的厌恶。

以至于,武藤信义往往在计算兵力的时候,将第四师团忽略掉。

这样一来,关东军留守在伪满洲国的兵力就是有第二师团了好在第二师团还算争气,不然,武藤信义真的是把底裤都当了,来参加这次豪赌。

一旦苏联大举进攻,苦心经营的伪满洲国,将就会土崩瓦解,为苏联人做嫁衣。这让他一直从开战之初,都生活在忧虑之中,深怕成为帝国的罪人。但另一方面,丰厚的回报,将是他无法抗拒的诱惑。

骑兵第三旅团的作用就是威慑,威慑那些摇摆不定的蒙古王公,成为关东军的附庸。

所以说,长城抗战,在热河、察哈幕虽然打的热闹,但不是战役的关键。

武藤信义要的是华北的完全孤立,成为一个关东军进攻中国的跳板。而战役的收获不是在华北,而是南蒙各部。

可以想象,当成天王牌来用的骑兵第三旅团,一张请求战术指导的加急电报到关东军总部的时候,武藤信义的脸色有多么的难看。

全军覆没吗?连武藤信义都忘记了,什么时候皇军精锐成建制的被消灭在战场上。

急令第六师团全力行军,增援骑兵第三旅团。这一晚,武藤信义,一直都没有睡,他一直在等,等待第六师团会合第三旅团,将中**队全部击溃的捷报。

虽然,希望不大,但是作为一个赌徒,在没有揭开最后一张牌之前,一切都有可能的暗示,从来没有停止过。

其实第三旅团早在黄昏,就被红军围歼在河滩上。

慌不择路的骑兵第三旅团,摆脱了赵寿山带领的骑兵部队,但是却一头扎进了陈光带领的部队包围圈内。

在步兵重武器火力压制下,骑兵第三旅团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完成。直接在红军骑兵支队一营的迂回插入下全面溃败。

已经注定成为帝国罪人的野鸠少将,也只能绝望的将胁差(专门用于切腹的刀具),插入腹部,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这场围歼骑兵第三旅团的战役,从起之处,红军就处处算计日军,才在最后一击下全部消灭了对方。

这其中付出了大部分都是老红军组成了一个步兵营,还有三百多骑兵部队。

即便是这样,消息传到纵队指挥部的时候,指挥部所有的人都雀跃的跳了起来。

其中最兴奋的莫过于曾一阳,这场仗打起来并不容易,不但是草原上,处处是路,围剿骑兵困难重重,但终于是胜利了。

这让从天津一路赶来的吉的昌等人顿时欣喜若狂,跃跃欲试的想要集结自己的老部队,和日本人再干一仗。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将军和将军之间,能够比较的也就是杀敌而已。

这无疑是给长城各处参战的中**队注入了一剂强行针。日军是可以战胜的,而不是像在北平的何长官说的那样,日本乃一等到强,国人需忍耐之类的论调。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就用全刊登报红军在锡林郭勒围歼日军骑兵第三旅团的消息,并用醒目的条目指出“长城抗战前期失利,其因在何?。

不光何应钦傻了,一连召开新闻布会,申明。红军在察哈尔等地的战果并未被证实,需要等南京政府核实后,再进行新闻报道。

南京小汤山,蒋介石官邸,大公报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老蒋早就看过了,但接连何应钦的种种昏招,让老蒋恼怒不已,这不是把自己放火炉上烤吗?

骂了一通之后,蒋介石也知道了事态的严重,何应钦再要在北平胡说八道,总统府可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后,臭鸡蛋会不缺了。带着陈诚,直奔大校场军用机场,北平之行不得不去。

蒋介石人一到,就收到了曾一阳让人送来的野鸠少将的佩刀。不用一句解释,蒋介石等人都明白,曾一阳真的把天给捅破了。连何应钦都傻眼了,一个骑兵旅团说灭就被灭了,这个武藤信义也太窝囊了吧!他倒不想想,他比武藤可要废物多了。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十九章华北危局

至此国家多事之秋,国民同仇,将士敌忾。乃民心可用,三军可战。弟蜗居北方,势小力孤,然不能以国家名族之痛而不顾,率三军抵御日寇于长城内外。别有用心者多为不齿,或为弟愚钝,多为水火,故将士虽有杀敌报国之心,碍在个者维权谋私之心不死,实乃国之大害。

借关外大肢,弟喜极而涕。望重振国威,驱逐列强,还国民一青天世界。

百”顿”

蒋介石一来到北平,屁股都没坐热,就被阎锡山将了一军。这封信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而且报纸上一登。山西抗日领冉锡山,在全国的各界中的声誉一下子从军阀上升到了英雄的地步。

阎锡山在给自己造势,作为少数几个能和蒋介石斗的难解难分的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和接远,这两省的根基,是谁也动不了的。

这就是底气,晋商大力支持阎锡山主政晋绥,就像江淅财团支持蒋介石一样,他们都是一方财团的代表人物。

要不是,北伐结束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部和阎锡山、冯五小祥的分歧较大,说不定蒋介石连上个的机会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153/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