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764节
武媚娘略显狐疑的看了眼韩艺,心道,你小子只怕是说了冰山一角吧!
这俸禄改制,可不是小规模的变动,而是大规模的改变,影响到很多方面,如果按事情的性质而言,这本来应该单独列为一事来处理,武媚娘对于这事真的真只是略有耳闻,但是今日看到这完整的内容,这不应该是略有耳闻呀,这可不是小事呀。
她太了解韩艺的行事作风,最会避重就轻,他说出的话,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但是你一旦点头,后面就是连续的问题出现,你就只能跟着他的套路走,不断的做出改变,韩艺从来不会一口气将所有的计划告诉对方,他只会开一个口,然后不断的往里面挖。
武媚娘又看向张文灌等人道:“你们对此已经商议过呢?”
张文灌点头道:“事先有过讨论,我们也都认为朝廷应该以身作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朝廷滥发代金券,如果朝廷能够严格遵循规则来做的话,这代金券与铜币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他们之前就对于发行纸币,是深感疑虑,他担心的以后的官员乱来,如果纸币集中在官员自己手中,他们可就不敢乱来,一旦贬值,贬得可是他们的财富啊!
这个安排非常巧妙,利用俸禄改制,去影响货币政策。
武媚娘道:“朝中其它大臣呢?他也都赞成吗?”
崔戢刃道:“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这些人希望能够保留职田,只是将俸钱改为铜币。”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也是有着方面的疑虑,此番变动可是不小,朝廷应该慎重考虑才是。”
韩艺道:“但是这样做,是有利于每一个人。”
武媚娘问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其实每个官员中都有自己的田,他们的粮食是有余的,因此许多官员经常都拿着粮食去市场上兑换货物。直接发行货币的话,反而会令官员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除此之外,这也能够增加了粮食的需求,可以稳定住长安的粮价,不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只要长安的粮价市场非常吸引人,那么才会更多的粮食运到长安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漕运的压力。
再来,当官员手中拿着的都是货币,他们就必须去市场购买,这能够刺激市场的扩大,增加消费,促使商业变得更加繁荣,对于百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以前那种俸禄制度,有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官员们有着许多灰色收入,这些都是朝廷不知道的,也无从去监督,好比许多官员就喜欢克扣手下的俸禄,但这是制度上缺陷,不改变制度,就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番改变之后,每个官员的俸禄都是清清楚楚,而且从人性来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官员配置的公务人员,应该是属于朝廷的,俸禄自当是由朝廷来给,而非是官员自己。还有,如今这仅限于京官,将来还会普及到地方上,地方官员一直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哪怕是是同级别的,但因为身处地方的好坏,俸禄也会变得比一样,统一发放俸禄,相对而言,就公平许多,这样能够促使一些有才之士,去到那些贫瘠的地方,反正俸禄都一样,这样对于落后的地方有这非常大的帮助。”
武媚娘听罢,不禁微微皱眉,道:“你们真有把握颁布之后,不会引起朝中的动荡?”
王玄道道:“回禀皇后,其实大多数官员还是支持的,因为职田的交接是非常麻烦的,直接发钱的话,他们心里反而会更加安稳一些,那些反对的,主要也是针对代金券,如果直接发货币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反对了。”
支持俸禄改制的,主要都是中低层官员,因为那好的职田,都被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给垄断了,有些时候这到手的职田的亩数比规定的要少许多,因为朝廷手中的土地是越来越少,大官霸占的土地是越来越多,下面的官员哪里吭声,还不如直接发钱比较让人省心。
还有就是,一些专门在大官门下做事的官员,他们的俸禄完全是来自官员,也有官员克扣下属的俸禄,这现象在军方是非常常见的,他们当然也是支持。
而在枢要大臣中,没有几个对于俸禄感兴趣,郑善行、王玄道、卢师卦、崔戢刃他们四个也都效仿韩艺,不要朝廷的俸禄,因为他们有得是钱,他们是想为这个国家出力,一展心中抱负,而非是冲着钱去的,我们拿这时间去赚钱,所得之利,要多得多。
就是那些关系户比较反对,这会减少他们许多的灰色收入,但是上下两个阶级都支持,还有就是,如今的生活,货币作用是越来越大,去学院读书,你不可能拿着粮食去报名,去游乐园玩,也不可能拿着粮食买门票,这都需要货币的,而且如今货币的价值走俏,他们家中有很多田,也是比较缺货币,因此他们也没有一本正经的去反对。
武媚娘在前些时候,不断的恶补经济知识,但那只是冰山一角,她没有这么快将其中的利益给摸透。
但是话说回来,这跟她自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吗?其实并没有,所以她更多的是在思考,这么下去的话,国家利益与韩艺是越绑越紧,这韩艺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这也是为什么她当初,她要改变韩艺政策的原因,韩艺现在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他完全就是依靠不断的变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是所有大臣都不具备的,长孙无忌来来回回就那么一招,换个人同样也行,他要不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他就完了。李义府、许敬宗都是如此,他们必须要在朝中建立其自己的势力,唯独韩艺是不需要的,因为他的政策是在不断变,除了他,也没有谁玩得转,一旦停下来,就会出问题,上回的危机已经证明这一点,你只能去支持他。
王玄道说完之后,武媚娘是沉默不语,大家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过得好一会儿,她才点头道:“既然各位以及朝中其余的大臣都支持改革,那就这么办吧!”
这个货币政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根据临时约法的内容来看,这事武媚娘是不能做主的,因此李治在那之前,就已经通过了这个货币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就是李治跟韩艺狼狈为奸,私定下的政策,他们铜币使用量不大的时候,就开始专营铜矿,用粮食去收购铜器。
故此这场会议只是一个表面功夫,武媚娘得主持政务,她没有决定权,但是她有行政权,细节怎么安排,这些她都得过问吧。
要什么都不问,她来干嘛?
但是问了似乎也是白问,因为她也没法完全看透这事情的本质。
在会议结束之后,武媚娘没有急着离开政事堂,而是坐在里面,拿着那张俸禄统计单,仔细的看着,过得半晌,她才放下来,喃喃自语道:“看来是时候与他见上一面了。”
在这场会议过后,朝廷就开始正式执行这个货币政策。
而这第一步当然不是发俸禄,现在还没有到发俸禄的时候,但是俸禄改制是确定了下来,不过仅限于京官,这可不能说一步到位,长安是有着一个大市场,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货币自然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要弄到巴蜀之地去,那官员铁定不干了,什么都买不到,我要这货币干嘛。
这第一步其实是韩艺非常熟悉的套路,就是——拆迁。
韩艺发行货币的步骤,是先发行铜币,再发行代金券,因为货币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分钱、五分钱、五文钱、一元钱的货币,代金券上面是有字的,百姓的识字率也不高,直接给他们代金券,百姓可能有些适应不过来,难以形成这个概念,先将铜币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先切身的感受一下这集中面值的货币,然后再发行代金券。
铜币一直都在铸造的过程中,已经铸造一大半了!
这铜币是属于朝廷的,朝廷得砸到百姓头上去,怎么去砸,那就是执行阎立本的城内建设计划,而城内全都是人,你要改建,那必须先拆,所以你总得安顿这些百姓吧,就得另建房屋。
为什么韩艺当初非常支持阎立本的这个政策,就是因为这其实也他的计划之内,他一直都觉得城内太封闭,难以发展出商业的气氛,所以他一早就在布局,就是他的城镇计划。
这个拆迁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在郊外大规模的改建居民区,这其实都是韩艺早就计划好的,除北郊之外,东西南都有大规模的作坊,也形成了一些居民区。北郊是因为大明宫在那里,就是一直发展不起来,然后直接去兑换百姓在城内的房屋,其中也没有什么补贴,就是一对一兑换,你爱换不换。
即便如此,这个政策都还没有正式颁布,只是消息传出来,城内的百姓那是欢天喜地,许多百姓都非常愿意兑换,就怕朝廷不找他们兑换。
这在以后那真是不敢想象的,这时候应该是漫天要价的,人人都恨不得去当那钉子户。
但是如今的百姓可不会这么做,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这对于他们太有利,你不肯换,有得是人肯换。
这就是因为居住在城内的人,除官员之外,就都是一些市民,而市民里面都是以书生和工商阶级为主,或者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农夫一般都不住城内。以前是自给自足,市民在家做点东西,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或者去跑跑腿,既当工人,又做小贩,以此为生。可如今这时代,你在家做得东西,那是既费力,又没有人家作坊里面出来的好用,而且人家价格还不贵,怎么斗得赢人家。
再加上之前那一场危机,最终结果是商人回归,大规模招收市民去到作坊做事,帮助市民度过了那一场危机,可问题是商人的作坊多半可都建在郊外,等于城内很多市民都得大清早就赶去作坊,又要赶在宵禁前回来,这可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现在当然愿意住城外,而且,还可以住新屋,这想着都很美啊。
就舒适度而言,当然也是住城外比较舒服,城内显得多拥挤呀,而且还有各种限制。
这俸禄改制,可不是小规模的变动,而是大规模的改变,影响到很多方面,如果按事情的性质而言,这本来应该单独列为一事来处理,武媚娘对于这事真的真只是略有耳闻,但是今日看到这完整的内容,这不应该是略有耳闻呀,这可不是小事呀。
她太了解韩艺的行事作风,最会避重就轻,他说出的话,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但是你一旦点头,后面就是连续的问题出现,你就只能跟着他的套路走,不断的做出改变,韩艺从来不会一口气将所有的计划告诉对方,他只会开一个口,然后不断的往里面挖。
武媚娘又看向张文灌等人道:“你们对此已经商议过呢?”
张文灌点头道:“事先有过讨论,我们也都认为朝廷应该以身作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朝廷滥发代金券,如果朝廷能够严格遵循规则来做的话,这代金券与铜币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他们之前就对于发行纸币,是深感疑虑,他担心的以后的官员乱来,如果纸币集中在官员自己手中,他们可就不敢乱来,一旦贬值,贬得可是他们的财富啊!
这个安排非常巧妙,利用俸禄改制,去影响货币政策。
武媚娘道:“朝中其它大臣呢?他也都赞成吗?”
崔戢刃道:“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这些人希望能够保留职田,只是将俸钱改为铜币。”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也是有着方面的疑虑,此番变动可是不小,朝廷应该慎重考虑才是。”
韩艺道:“但是这样做,是有利于每一个人。”
武媚娘问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其实每个官员中都有自己的田,他们的粮食是有余的,因此许多官员经常都拿着粮食去市场上兑换货物。直接发行货币的话,反而会令官员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除此之外,这也能够增加了粮食的需求,可以稳定住长安的粮价,不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只要长安的粮价市场非常吸引人,那么才会更多的粮食运到长安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漕运的压力。
再来,当官员手中拿着的都是货币,他们就必须去市场购买,这能够刺激市场的扩大,增加消费,促使商业变得更加繁荣,对于百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以前那种俸禄制度,有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官员们有着许多灰色收入,这些都是朝廷不知道的,也无从去监督,好比许多官员就喜欢克扣手下的俸禄,但这是制度上缺陷,不改变制度,就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番改变之后,每个官员的俸禄都是清清楚楚,而且从人性来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官员配置的公务人员,应该是属于朝廷的,俸禄自当是由朝廷来给,而非是官员自己。还有,如今这仅限于京官,将来还会普及到地方上,地方官员一直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哪怕是是同级别的,但因为身处地方的好坏,俸禄也会变得比一样,统一发放俸禄,相对而言,就公平许多,这样能够促使一些有才之士,去到那些贫瘠的地方,反正俸禄都一样,这样对于落后的地方有这非常大的帮助。”
武媚娘听罢,不禁微微皱眉,道:“你们真有把握颁布之后,不会引起朝中的动荡?”
王玄道道:“回禀皇后,其实大多数官员还是支持的,因为职田的交接是非常麻烦的,直接发钱的话,他们心里反而会更加安稳一些,那些反对的,主要也是针对代金券,如果直接发货币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反对了。”
支持俸禄改制的,主要都是中低层官员,因为那好的职田,都被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给垄断了,有些时候这到手的职田的亩数比规定的要少许多,因为朝廷手中的土地是越来越少,大官霸占的土地是越来越多,下面的官员哪里吭声,还不如直接发钱比较让人省心。
还有就是,一些专门在大官门下做事的官员,他们的俸禄完全是来自官员,也有官员克扣下属的俸禄,这现象在军方是非常常见的,他们当然也是支持。
而在枢要大臣中,没有几个对于俸禄感兴趣,郑善行、王玄道、卢师卦、崔戢刃他们四个也都效仿韩艺,不要朝廷的俸禄,因为他们有得是钱,他们是想为这个国家出力,一展心中抱负,而非是冲着钱去的,我们拿这时间去赚钱,所得之利,要多得多。
就是那些关系户比较反对,这会减少他们许多的灰色收入,但是上下两个阶级都支持,还有就是,如今的生活,货币作用是越来越大,去学院读书,你不可能拿着粮食去报名,去游乐园玩,也不可能拿着粮食买门票,这都需要货币的,而且如今货币的价值走俏,他们家中有很多田,也是比较缺货币,因此他们也没有一本正经的去反对。
武媚娘在前些时候,不断的恶补经济知识,但那只是冰山一角,她没有这么快将其中的利益给摸透。
但是话说回来,这跟她自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吗?其实并没有,所以她更多的是在思考,这么下去的话,国家利益与韩艺是越绑越紧,这韩艺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这也是为什么她当初,她要改变韩艺政策的原因,韩艺现在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他完全就是依靠不断的变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是所有大臣都不具备的,长孙无忌来来回回就那么一招,换个人同样也行,他要不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他就完了。李义府、许敬宗都是如此,他们必须要在朝中建立其自己的势力,唯独韩艺是不需要的,因为他的政策是在不断变,除了他,也没有谁玩得转,一旦停下来,就会出问题,上回的危机已经证明这一点,你只能去支持他。
王玄道说完之后,武媚娘是沉默不语,大家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过得好一会儿,她才点头道:“既然各位以及朝中其余的大臣都支持改革,那就这么办吧!”
这个货币政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根据临时约法的内容来看,这事武媚娘是不能做主的,因此李治在那之前,就已经通过了这个货币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就是李治跟韩艺狼狈为奸,私定下的政策,他们铜币使用量不大的时候,就开始专营铜矿,用粮食去收购铜器。
故此这场会议只是一个表面功夫,武媚娘得主持政务,她没有决定权,但是她有行政权,细节怎么安排,这些她都得过问吧。
要什么都不问,她来干嘛?
但是问了似乎也是白问,因为她也没法完全看透这事情的本质。
在会议结束之后,武媚娘没有急着离开政事堂,而是坐在里面,拿着那张俸禄统计单,仔细的看着,过得半晌,她才放下来,喃喃自语道:“看来是时候与他见上一面了。”
在这场会议过后,朝廷就开始正式执行这个货币政策。
而这第一步当然不是发俸禄,现在还没有到发俸禄的时候,但是俸禄改制是确定了下来,不过仅限于京官,这可不能说一步到位,长安是有着一个大市场,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货币自然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要弄到巴蜀之地去,那官员铁定不干了,什么都买不到,我要这货币干嘛。
这第一步其实是韩艺非常熟悉的套路,就是——拆迁。
韩艺发行货币的步骤,是先发行铜币,再发行代金券,因为货币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分钱、五分钱、五文钱、一元钱的货币,代金券上面是有字的,百姓的识字率也不高,直接给他们代金券,百姓可能有些适应不过来,难以形成这个概念,先将铜币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先切身的感受一下这集中面值的货币,然后再发行代金券。
铜币一直都在铸造的过程中,已经铸造一大半了!
这铜币是属于朝廷的,朝廷得砸到百姓头上去,怎么去砸,那就是执行阎立本的城内建设计划,而城内全都是人,你要改建,那必须先拆,所以你总得安顿这些百姓吧,就得另建房屋。
为什么韩艺当初非常支持阎立本的这个政策,就是因为这其实也他的计划之内,他一直都觉得城内太封闭,难以发展出商业的气氛,所以他一早就在布局,就是他的城镇计划。
这个拆迁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在郊外大规模的改建居民区,这其实都是韩艺早就计划好的,除北郊之外,东西南都有大规模的作坊,也形成了一些居民区。北郊是因为大明宫在那里,就是一直发展不起来,然后直接去兑换百姓在城内的房屋,其中也没有什么补贴,就是一对一兑换,你爱换不换。
即便如此,这个政策都还没有正式颁布,只是消息传出来,城内的百姓那是欢天喜地,许多百姓都非常愿意兑换,就怕朝廷不找他们兑换。
这在以后那真是不敢想象的,这时候应该是漫天要价的,人人都恨不得去当那钉子户。
但是如今的百姓可不会这么做,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这对于他们太有利,你不肯换,有得是人肯换。
这就是因为居住在城内的人,除官员之外,就都是一些市民,而市民里面都是以书生和工商阶级为主,或者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农夫一般都不住城内。以前是自给自足,市民在家做点东西,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或者去跑跑腿,既当工人,又做小贩,以此为生。可如今这时代,你在家做得东西,那是既费力,又没有人家作坊里面出来的好用,而且人家价格还不贵,怎么斗得赢人家。
再加上之前那一场危机,最终结果是商人回归,大规模招收市民去到作坊做事,帮助市民度过了那一场危机,可问题是商人的作坊多半可都建在郊外,等于城内很多市民都得大清早就赶去作坊,又要赶在宵禁前回来,这可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现在当然愿意住城外,而且,还可以住新屋,这想着都很美啊。
就舒适度而言,当然也是住城外比较舒服,城内显得多拥挤呀,而且还有各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