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701节
但是武媚娘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来,也是与以往一样,询问了一下李治的身体情况,然后便离开了。
然而,她却不知道,其实李治并非是在休息,而是正在接见几位枢要大臣。
李治在自己寝宫接见枢要大臣,可见他的身体暂时还不能支持他去到两仪殿处理政务,但是又没有办法,要是新政再不颁发的话,这明年的税,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如今国家可还是欠了一屁股债,没有完全的从危机中走出来,要是处理不当,危机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
寝宫之内,只见李治躺在帐内,李绩、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四人坐在两边,另外还有一个姓董的中书舍人站在床边。
因为这是寝宫,不可能让所有的枢要大臣都来这里开会,李治只召见了几个老臣子,崔戢刃他们这些新上任的,都没有召见。
只见那董舍人站在床边念着韩艺递上来的奏章,因为李治一旦病发,他的视力将会下降的非常厉害,甚至于不能观阅奏章,只能让中书舍人在边上念。
那舍人念完一会儿,才听到帐内的李治道:“不错,不错,你们考虑得还挺周详。”
韩艺道:“回禀陛下,这新政肯定还不够完善,臣也一直认为没有完美的政策,颁布之后,肯定还会遇到诸多问题,朝廷只能不断的去改善。”
李治嗯了一声,道:“你说得不错,但是自古以来,这变法总会遇到不小的阻碍,甚至于到头来又要被废除,而此番变法,更是涉及到均田制,你可有信心将这新政执行下去。”
言下之意,就是新政还不错,问题是能否执行下去。
韩艺道:“这臣有十分的信心,因为臣认为此番新政乃人心所向,而且,朝廷亦非是刻意要改变,也是根据国情而变,如果继续维持均田制的话,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只需要缴纳一个人的税,而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却缴纳给地主一样的税,这势必会引起更加尖锐的矛盾,此时变法,要胜过今后再变。”
“是呀!朕心里也是这般想的。”李治感慨一声,却未马上答应,而是说道:“对了!朕听闻专利法案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回禀陛下,算是比较成功。”韩艺道:“这才刚刚开始,朝廷已经凭借专利税,获得数百贯的收入,臣相信这方面收入将会越来越多。另外,臣希望有更多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够来申请专利,要是能够从中找到治好陛下病的药方,这个专利法案就值了。”
“难道卿你有此心啊!”
说着,李治又叹了口气,道:“朕的身子骨也真是不争气,偏偏在这关键时候发病,这国家大事只能多多劳烦各位爱卿。”
李绩忙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陛下安心养好身体,那便是我大唐之福。”
“有司空你在,朕的确放心不少。不过……!”
李治欲言又止,过得片刻,他才道:“不过朕暂时可能还没法处理政务,故此朕希望借此机会,给太子历练一下,朕打算让太子监国摄政,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李绩、张文灌、刘祥道三人同时一愣。而韩艺却心中暗道,你丫是在装病吧,皇帝就是皇帝,就这手段,老子还真是自愧不如啊!
如今李弘才十岁出头,就监国摄政,这似乎太小了一点。
但是也没有人反对,李绩、韩艺、张文灌、刘祥道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将尽心竭力辅助太子。”
这些个老司机很快便明白李治的用意,如果不让太子摄政,那么权力必将集中在宰相身上,尤其是韩艺,李治如今连批阅奏章都办不到,如果不是太子做主,那就是韩艺做主呀。
虽然韩艺是李治最信任的臣子,但是李治是通过斗争从长孙无忌手中将权力给夺回来的,他当然不会将权力轻易又下放给韩艺,新政本来就是韩艺提出来的,若是还都交给韩艺去执行,那韩艺的权力可就非常大了,他一直在拖,他希望他的身体早点,至少撑到新政颁布,但是他现在确实没有办法处理政务,他也知不道太子年幼,且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也没有什么选择,他只能将太子给推上来。
这个是决计不能反对的,不管你任何理由,谁要反对这个,那皇帝一定会猜忌你的。
“朕知道太子如今年幼,幸亏有几位爱卿在,朕才能放心让太子监国摄政。”李治说着,又道:“关于新政,你们就去与太子商议吧。”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陛下,崔中丞还提出一个建议来,微臣觉得还不错。”
“什么建议?”
韩艺立刻将崔戢刃关于选举士绅的建议告诉了李治。
李治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个就还是日后再说吧,眼下首要的任务是将新政给执行下去,不要再节外生枝。”
“微臣遵命!”韩艺也没有失望,仿佛是在预料之中,崔戢刃的建议那是非常超前的,就李治现在这身体状况,他也没法去考虑这会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他的意思就是等他身体好了再说。
第1851章 变法综合症
这李治虽然最终还是没有点头,让新政通过,而是让韩艺他们去跟太子商量,可是太子这么年幼,这么大的事,他哪有能力来判断,也只能听从韩艺他们的建议,也就是说,李治已经答应颁布新政,只不过他想借新政,为太子树立一些权威。
同时,他也在规避变法必带的风险,自古以来,这变法就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告终。韩艺做了这么多事情,不过也就是为了这一场变法,之前他都是躲着,他的所有政策,都不提变法,因为只要变,九成九会伤害既得利益者,没有谁的变法是十拿九稳的,李治也不是。
李治不做这个决定,而是让太子做这个决定,显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武皇后的新政刚刚才引发一场危机,新政也有失败的可能,要万一不成的话,就全部可以推倒太子的身上,而太子年幼,他背不起这个锅,人家也不会怪太子,那么最终还是落到了这些枢要大臣身上。
这也是李治一贯的行事作风,他缺乏李世民那种魄力,要改革就大刀阔斧,当机立断,但这并非是他的弱点,他有他自己的套路,就是事要干,但是锅是坚决不背,在这方面,他一直以来都做的非常巧妙,能够借力打力,他总是能够将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从争褚到如今,他想要得到的一切,他全部都已经得到了,但你要说他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坏事,那根本找不出来,好的都是他的,坏的都是别人的。
皇后新政明明就是他点头的,但是人家恨都恨武媚娘,恨李义府,恨许敬宗,他也只是一个受害者。
哪怕史书上记载都是如此,李治最受批评的是什么,就是性格软弱,成就了武媚娘,骂得还都是武媚娘,但其实武媚娘登基也不能怪他,那是事后诸葛亮,换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当皇帝,他在位期间,那是文治武功,根本挑不出什么错来,武媚娘也是非常忌惮他的。
韩艺当然是心如明镜,他也佩服李治,病成这样,还能够算得这么精明,但是他愿意去承担一切后果,这事本就是他挑起的,而且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在当日,李治立刻将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狄仁杰、任知古等枢要大臣,全部加封为东宫官员。
这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再一次证明李治并未病糊涂,他还是将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他就是要借此声明一点,老子不是在临终托孤,你们这些大臣可别误会了,我真的想历练一下太子。
因为东宫本来就有东宫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基本上也是模仿朝廷三省六部,那是非常完善的。如今李治要让太子监国摄政,如果不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那就不知道是谁说了算,李弘肯定是在东宫处理政务,那就应该是东宫官员掌权。
而李治只是生病了,他不是要殡天了,等到他病好了,他还得出来当皇帝的,他是不可能会在生前让位的,万一他今后痊愈了,那他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太上皇可是这世上最不好干的职业,太上皇只能被软禁,否则的话,要是太上皇出来说句话,那整个朝堂都会大乱的,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大臣也不知道是该听皇帝,还是该听太上皇的,故此,极少有皇帝生前退位,这不完全是迷恋权势,而是这本身就非常难以操作的。
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韩艺他们肯定是属于李治的臣子,跟东宫官员不一样,他们只是奉命去辅助太子监国摄政,仅此而已,这权力还是在李治手里。
然而,她却不知道,其实李治并非是在休息,而是正在接见几位枢要大臣。
李治在自己寝宫接见枢要大臣,可见他的身体暂时还不能支持他去到两仪殿处理政务,但是又没有办法,要是新政再不颁发的话,这明年的税,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如今国家可还是欠了一屁股债,没有完全的从危机中走出来,要是处理不当,危机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
寝宫之内,只见李治躺在帐内,李绩、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四人坐在两边,另外还有一个姓董的中书舍人站在床边。
因为这是寝宫,不可能让所有的枢要大臣都来这里开会,李治只召见了几个老臣子,崔戢刃他们这些新上任的,都没有召见。
只见那董舍人站在床边念着韩艺递上来的奏章,因为李治一旦病发,他的视力将会下降的非常厉害,甚至于不能观阅奏章,只能让中书舍人在边上念。
那舍人念完一会儿,才听到帐内的李治道:“不错,不错,你们考虑得还挺周详。”
韩艺道:“回禀陛下,这新政肯定还不够完善,臣也一直认为没有完美的政策,颁布之后,肯定还会遇到诸多问题,朝廷只能不断的去改善。”
李治嗯了一声,道:“你说得不错,但是自古以来,这变法总会遇到不小的阻碍,甚至于到头来又要被废除,而此番变法,更是涉及到均田制,你可有信心将这新政执行下去。”
言下之意,就是新政还不错,问题是能否执行下去。
韩艺道:“这臣有十分的信心,因为臣认为此番新政乃人心所向,而且,朝廷亦非是刻意要改变,也是根据国情而变,如果继续维持均田制的话,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只需要缴纳一个人的税,而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却缴纳给地主一样的税,这势必会引起更加尖锐的矛盾,此时变法,要胜过今后再变。”
“是呀!朕心里也是这般想的。”李治感慨一声,却未马上答应,而是说道:“对了!朕听闻专利法案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回禀陛下,算是比较成功。”韩艺道:“这才刚刚开始,朝廷已经凭借专利税,获得数百贯的收入,臣相信这方面收入将会越来越多。另外,臣希望有更多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够来申请专利,要是能够从中找到治好陛下病的药方,这个专利法案就值了。”
“难道卿你有此心啊!”
说着,李治又叹了口气,道:“朕的身子骨也真是不争气,偏偏在这关键时候发病,这国家大事只能多多劳烦各位爱卿。”
李绩忙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陛下安心养好身体,那便是我大唐之福。”
“有司空你在,朕的确放心不少。不过……!”
李治欲言又止,过得片刻,他才道:“不过朕暂时可能还没法处理政务,故此朕希望借此机会,给太子历练一下,朕打算让太子监国摄政,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李绩、张文灌、刘祥道三人同时一愣。而韩艺却心中暗道,你丫是在装病吧,皇帝就是皇帝,就这手段,老子还真是自愧不如啊!
如今李弘才十岁出头,就监国摄政,这似乎太小了一点。
但是也没有人反对,李绩、韩艺、张文灌、刘祥道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将尽心竭力辅助太子。”
这些个老司机很快便明白李治的用意,如果不让太子摄政,那么权力必将集中在宰相身上,尤其是韩艺,李治如今连批阅奏章都办不到,如果不是太子做主,那就是韩艺做主呀。
虽然韩艺是李治最信任的臣子,但是李治是通过斗争从长孙无忌手中将权力给夺回来的,他当然不会将权力轻易又下放给韩艺,新政本来就是韩艺提出来的,若是还都交给韩艺去执行,那韩艺的权力可就非常大了,他一直在拖,他希望他的身体早点,至少撑到新政颁布,但是他现在确实没有办法处理政务,他也知不道太子年幼,且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也没有什么选择,他只能将太子给推上来。
这个是决计不能反对的,不管你任何理由,谁要反对这个,那皇帝一定会猜忌你的。
“朕知道太子如今年幼,幸亏有几位爱卿在,朕才能放心让太子监国摄政。”李治说着,又道:“关于新政,你们就去与太子商议吧。”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陛下,崔中丞还提出一个建议来,微臣觉得还不错。”
“什么建议?”
韩艺立刻将崔戢刃关于选举士绅的建议告诉了李治。
李治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个就还是日后再说吧,眼下首要的任务是将新政给执行下去,不要再节外生枝。”
“微臣遵命!”韩艺也没有失望,仿佛是在预料之中,崔戢刃的建议那是非常超前的,就李治现在这身体状况,他也没法去考虑这会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他的意思就是等他身体好了再说。
第1851章 变法综合症
这李治虽然最终还是没有点头,让新政通过,而是让韩艺他们去跟太子商量,可是太子这么年幼,这么大的事,他哪有能力来判断,也只能听从韩艺他们的建议,也就是说,李治已经答应颁布新政,只不过他想借新政,为太子树立一些权威。
同时,他也在规避变法必带的风险,自古以来,这变法就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告终。韩艺做了这么多事情,不过也就是为了这一场变法,之前他都是躲着,他的所有政策,都不提变法,因为只要变,九成九会伤害既得利益者,没有谁的变法是十拿九稳的,李治也不是。
李治不做这个决定,而是让太子做这个决定,显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武皇后的新政刚刚才引发一场危机,新政也有失败的可能,要万一不成的话,就全部可以推倒太子的身上,而太子年幼,他背不起这个锅,人家也不会怪太子,那么最终还是落到了这些枢要大臣身上。
这也是李治一贯的行事作风,他缺乏李世民那种魄力,要改革就大刀阔斧,当机立断,但这并非是他的弱点,他有他自己的套路,就是事要干,但是锅是坚决不背,在这方面,他一直以来都做的非常巧妙,能够借力打力,他总是能够将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从争褚到如今,他想要得到的一切,他全部都已经得到了,但你要说他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坏事,那根本找不出来,好的都是他的,坏的都是别人的。
皇后新政明明就是他点头的,但是人家恨都恨武媚娘,恨李义府,恨许敬宗,他也只是一个受害者。
哪怕史书上记载都是如此,李治最受批评的是什么,就是性格软弱,成就了武媚娘,骂得还都是武媚娘,但其实武媚娘登基也不能怪他,那是事后诸葛亮,换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当皇帝,他在位期间,那是文治武功,根本挑不出什么错来,武媚娘也是非常忌惮他的。
韩艺当然是心如明镜,他也佩服李治,病成这样,还能够算得这么精明,但是他愿意去承担一切后果,这事本就是他挑起的,而且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在当日,李治立刻将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狄仁杰、任知古等枢要大臣,全部加封为东宫官员。
这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再一次证明李治并未病糊涂,他还是将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他就是要借此声明一点,老子不是在临终托孤,你们这些大臣可别误会了,我真的想历练一下太子。
因为东宫本来就有东宫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基本上也是模仿朝廷三省六部,那是非常完善的。如今李治要让太子监国摄政,如果不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那就不知道是谁说了算,李弘肯定是在东宫处理政务,那就应该是东宫官员掌权。
而李治只是生病了,他不是要殡天了,等到他病好了,他还得出来当皇帝的,他是不可能会在生前让位的,万一他今后痊愈了,那他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太上皇可是这世上最不好干的职业,太上皇只能被软禁,否则的话,要是太上皇出来说句话,那整个朝堂都会大乱的,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大臣也不知道是该听皇帝,还是该听太上皇的,故此,极少有皇帝生前退位,这不完全是迷恋权势,而是这本身就非常难以操作的。
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韩艺他们肯定是属于李治的臣子,跟东宫官员不一样,他们只是奉命去辅助太子监国摄政,仅此而已,这权力还是在李治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