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515节
武媚娘道:“虽说商人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商人对于我大唐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在臣妾看来,恰恰是因为农本商末的思想,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
许圉师、卢承庆他们都困惑看向武媚娘。
但是他们都不感到诧异,虽然武媚娘反驳的是许敬宗,但是在他们看来,韩艺也是武媚娘的人,武媚娘也经常护着韩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
李治也听得糊涂,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关于农桑,朝廷一直都有着一套非常明确的规定。然而,却没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去规范商人的行为。这是因为,我大唐建国初期,商人并不是很多,只要管理好两市便行了,但是如今商人发展的太快,但是又没有规范,才导致商人中出现许多害群之马,臣妾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颁布一套规范商人的律法。”
这话的确说得是不偏不倚。
以前都是韩艺跟商人商量着办,用引导的方式,商业法的话,韩艺也都是顺势而为,没有强行颁布什么商业法,山东集团和关中集团,那都是配合朝廷,不是说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这跟农民不一样,农民的话,是非常明确的规定,其中均田制,基本上什么都规定了。
许圉师、卢承庆等人也是纷纷点头。
这也非常符合李治的心思,又继续问道:“那依皇后的意思,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
许敬宗要回到原有的制度,李治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商人的崛起,也是属于他的政治遗产,怎么可能轻易废掉。
武媚娘道:“臣妾以为想要平息如今的局面,首先得让百姓接受商人,知道商人的存在对于百姓是有利的,对于朝廷也是有利的,甚至于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利的。朝廷可以用征收商税的方式,来减少百姓的负担,以此来平衡。”
许圉师道:“前些时候,不是已经开始征收商税了。”
武媚娘道:“那只是象征性的,为了平息许州的民怨,实际上并未给百姓和朝廷带来多大的益处。我的意思是,用商税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大唐一直以都鼓励轻徭薄赋,国库也不是很有钱,但是国家又需要这么多钱,在这情况下,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唯有增开新税收,如果百姓知道商税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那自然就不会去反对商人。而商人的话,他们赚了这么多钱,远比农夫要多得多,他们理应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百姓心里也会平衡许多。”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这其实就是韩艺当时跟他规划的,原本这事应该是韩艺来处理,但是因为韩艺不在,而且事情又比较紧急,李治就认为这么做还是延续着韩艺的政策,并没有说大规模的改变,对此也是非常满意的,又向许圉师他们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许圉师他们也认为这挺对的,商人有钱,用商人的钱,来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是可以有的,要知道他们都深受儒家教育,心存百姓,而且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鄙视商人,故此他们都同意的武媚娘的办法。
李治便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皇后来处理。”
他将这事交给武媚娘,主要还是因为,他如今要静养,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事,但这也不是因为他对武媚娘的宠信,而是他不敢将此事交给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因为李治这二人跟韩艺有矛盾,交给他们一定乱来,他并不知道武媚娘是要对付韩艺,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武媚娘一直以来都是支持韩艺的,他希望武媚娘能够帮他延续韩艺的政策。
然而,这么一来的话,武媚娘就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政策,等于就是将韩艺的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因为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其实都是韩艺在主导,这也是韩艺的立足之本。在此之前,武媚娘是没有制定和颁布任何政策的权力,她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她当时只能听从枢要大臣的建议,然后择优而取,而如今的话,国家政策是由她来制定,皇帝是当着枢要大臣的面说得,大臣也都赞成,这也是名正言顺的。
不得不说,她这一招玩得极为精妙,因为看上去她是在维护韩艺,而且大家也都相信,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武媚娘与韩艺是盟友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武媚娘当然得维护韩艺。
另外,武媚娘知道在李治心中,韩艺地位是非常重的,李治是非常支持韩艺的政策,因为韩艺的新政跟李治那种渴望超越李世民的心态,是完全匹配的,再玩贞观那一套,那他总是在李世民之下,没法超越李世民。所以,如果武媚娘要反对韩艺的政策,李治是不会答应的,至少目前是不会答应的,李治要不点头,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今长孙无忌这些元老一死,皇权那是至高无上,李治手握大权,又消灭高句丽,威望也是极高,武媚娘得表面上得支持韩艺,李治才会将这个权力给她。
第1763章 武皇后的新政
武媚娘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她知道民意是不能违抗的,哪怕是这事,也是民意帮助她将制定政策的权力给收入囊中。她不会说为了对付韩艺,而去胡来,将整个国家都给弄乱,这不是她谋求的。她的最终目的是要拨乱反正,将国家政策给拉回来,变回原先的政策,而且不要用粗暴的手段,这跟党争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话,她就能够掌控,韩艺那一套,她是真心玩不来,她要玩得来,她根本不会求变,她直接据为己有就行,当然,那韩艺也不会走了。
故此,武媚娘没有说刚愎自用,都由自己来修订政策,她是召集了朝中一些有能耐的大臣,在枢要大臣中,除了许敬宗、李义府这两个心腹以外,还有卢承庆、许圉师、刘祥道、韦思谦。任雅相和辛茂将并不在内,那因为他们都是武将出身,这事他们弄不来,非但如此,武媚娘还从洛阳召来一些名望极高的士大夫,一块来帮助她修订这个政策。
阵容是空前的庞大。
李治与朝中其他大臣见了,也都放下心来,武媚娘没有乱来,如果武媚娘只让李义府、许敬宗来修订,那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安。
但这就是武媚娘最为精明的地方,他虽然将卢承庆、许圉师、刘祥道、韦思谦都给请来了,但同时她还请了不少士大夫,这些德高望重的士大夫,跟韩艺一直都有矛盾,是反对韩艺的,也是反对商人,而卢承庆、韦思谦等人那都是出自士族,这士族又讲究辈分的,虽然他们是尚书,但是他们与这些士大夫也得好声好气的说话。
另外,卢承庆他们也不会韩艺那一套,他们也只会玩小农经济,那么不管他们怎么去修订,那肯定还是小农经济,而且,许圉师、卢承庆、刘祥道他们也是有抱负的,也想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们是非常感激武媚娘,让他们也参与进来,他们也是在认真修订政策。
武媚娘是非常放心,给予他们宽容的环境,言者无罪,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会怪罪你们的,这又帮助武媚娘笼络很多人心。
这些人可不是废物,全都是精英来的,无一例外,包括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也都是满腹经纶,读过许多圣贤书,孔孟那一套,他们岂会不知。
在武媚娘的主导下,在这些精英的努力下,这政策很快就修订出来了,主要有四条,还有一条附加的。
第一条,劝农桑,薄徭赋。
主要内容就是奖励农桑,家里有余粮者给予奖励,开垦出新田地,给予奖赏,而且,家里地不足多少亩的百姓,可以免税,以及在中原推广新农具,耕田技术,纺织技术。
看上去好像只是针对农桑,其实不然,要知道在韩艺的政策,技术和图纸那都是垄断的,是由商人出资研究出来的,那商人发明这些东西,那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普世的,可是看这情形是得交出来一部分,因为国家要推广这些,商人当然没法反抗,包括元家的棉花纺织技术,也一定要交出来。当然,元家也一定会交,元家可不会跟朝廷作对。
薄徭赋就是免除百姓不必要的力役,但主要集中在两都,在武媚娘的要求下,免除两都所有的徭役,京畿地和洛阳的百姓今后都不需要服役,以往每个百姓,每年都得为朝廷工作十天半月,不管是扫大街,还是修葺房屋,这是税制里面的,这其实也是属于减税。
第二条,提倡节俭,禁浮巧,禁迁徙。
前半句是针对官员的,让官员带头节俭,不能奢靡无度,禁浮巧,主要就是限制官员的排场,娱乐活动。这虽然是中原王朝的一贯方针,但是这明显与韩艺的政策就是截然相反的,韩艺提倡消费主义,钱赚来就是要用,谁省钱发财的,消费就会带来商机,商业就能够得到发展。
后半句就是针对百姓的,限制百姓离开自己的乡村,这个其实是一直有限制的,在中原人看来,背井离乡是很凄凉的事,只不过在韩艺的主导下,这方面的限制变得很松,如今武媚娘又将它给收紧。
这其实也是典型小农经济,与商业发展是敌对的,这人都不动,这商业不可能发展的起。
第三条,也就是重头戏,就是全面征收商税,市税不增,但将作坊税提到市税的两倍,另外,关税提高到百分之五,前面是千分之五,如今等于提高了十倍,这还不止,其中粮食和丝织品的关税,更是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因为农桑乃是全民经济,百姓主要反对的也就是这两方面,限制商人操纵全民经济,给你百分之七的税,那商人只能涨价,那么就不具备优势,因为这东西家家户户都生产,你的货进来,我的生计反而受到影响,这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而这关税主要是在起点收,因为富商都集中在长安,在起点收就可以直接存入国库,总之,你上船就得交税,不是说出国,现在唐朝出国也只有吐蕃可以去了。
不但如此,还新增了山泽矿税,这方面的税收都是非常高昂,直接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为这些都是商人争夺的资源,增开山泽矿税,无疑又增加商人的成本。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中原地区,半岛、西北都不包括在内,武媚娘也不傻,征税征到西北去,西北的百姓会理她吗?可能都不认识武媚娘,征他们的税,只会自找不痛快。高句丽那边的话,因为才刚刚打下来,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并且军方是有涉及的,当时商人主要都是跟军方打交道,签订的契约是有军方的背景,武媚娘可没有胆量去撕毁军方的契约。
军方也没有人忠于武媚娘,人家那都是忠于李治的,包括李绩在内,哪怕是在历史上,军权也一直都在李治手中,直到李治去世之后,武媚娘才逐渐掌控军权。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第四条,就是增加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员的俸禄。这一条就是纯粹笼络人心,因为武媚娘借李义府提拔上来的人,现今都集中在八九品,等于武媚娘借此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许圉师、卢承庆他们都困惑看向武媚娘。
但是他们都不感到诧异,虽然武媚娘反驳的是许敬宗,但是在他们看来,韩艺也是武媚娘的人,武媚娘也经常护着韩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
李治也听得糊涂,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关于农桑,朝廷一直都有着一套非常明确的规定。然而,却没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去规范商人的行为。这是因为,我大唐建国初期,商人并不是很多,只要管理好两市便行了,但是如今商人发展的太快,但是又没有规范,才导致商人中出现许多害群之马,臣妾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颁布一套规范商人的律法。”
这话的确说得是不偏不倚。
以前都是韩艺跟商人商量着办,用引导的方式,商业法的话,韩艺也都是顺势而为,没有强行颁布什么商业法,山东集团和关中集团,那都是配合朝廷,不是说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这跟农民不一样,农民的话,是非常明确的规定,其中均田制,基本上什么都规定了。
许圉师、卢承庆等人也是纷纷点头。
这也非常符合李治的心思,又继续问道:“那依皇后的意思,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
许敬宗要回到原有的制度,李治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商人的崛起,也是属于他的政治遗产,怎么可能轻易废掉。
武媚娘道:“臣妾以为想要平息如今的局面,首先得让百姓接受商人,知道商人的存在对于百姓是有利的,对于朝廷也是有利的,甚至于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利的。朝廷可以用征收商税的方式,来减少百姓的负担,以此来平衡。”
许圉师道:“前些时候,不是已经开始征收商税了。”
武媚娘道:“那只是象征性的,为了平息许州的民怨,实际上并未给百姓和朝廷带来多大的益处。我的意思是,用商税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大唐一直以都鼓励轻徭薄赋,国库也不是很有钱,但是国家又需要这么多钱,在这情况下,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唯有增开新税收,如果百姓知道商税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那自然就不会去反对商人。而商人的话,他们赚了这么多钱,远比农夫要多得多,他们理应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百姓心里也会平衡许多。”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这其实就是韩艺当时跟他规划的,原本这事应该是韩艺来处理,但是因为韩艺不在,而且事情又比较紧急,李治就认为这么做还是延续着韩艺的政策,并没有说大规模的改变,对此也是非常满意的,又向许圉师他们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许圉师他们也认为这挺对的,商人有钱,用商人的钱,来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是可以有的,要知道他们都深受儒家教育,心存百姓,而且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鄙视商人,故此他们都同意的武媚娘的办法。
李治便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皇后来处理。”
他将这事交给武媚娘,主要还是因为,他如今要静养,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事,但这也不是因为他对武媚娘的宠信,而是他不敢将此事交给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因为李治这二人跟韩艺有矛盾,交给他们一定乱来,他并不知道武媚娘是要对付韩艺,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武媚娘一直以来都是支持韩艺的,他希望武媚娘能够帮他延续韩艺的政策。
然而,这么一来的话,武媚娘就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政策,等于就是将韩艺的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因为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其实都是韩艺在主导,这也是韩艺的立足之本。在此之前,武媚娘是没有制定和颁布任何政策的权力,她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她当时只能听从枢要大臣的建议,然后择优而取,而如今的话,国家政策是由她来制定,皇帝是当着枢要大臣的面说得,大臣也都赞成,这也是名正言顺的。
不得不说,她这一招玩得极为精妙,因为看上去她是在维护韩艺,而且大家也都相信,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武媚娘与韩艺是盟友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武媚娘当然得维护韩艺。
另外,武媚娘知道在李治心中,韩艺地位是非常重的,李治是非常支持韩艺的政策,因为韩艺的新政跟李治那种渴望超越李世民的心态,是完全匹配的,再玩贞观那一套,那他总是在李世民之下,没法超越李世民。所以,如果武媚娘要反对韩艺的政策,李治是不会答应的,至少目前是不会答应的,李治要不点头,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今长孙无忌这些元老一死,皇权那是至高无上,李治手握大权,又消灭高句丽,威望也是极高,武媚娘得表面上得支持韩艺,李治才会将这个权力给她。
第1763章 武皇后的新政
武媚娘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她知道民意是不能违抗的,哪怕是这事,也是民意帮助她将制定政策的权力给收入囊中。她不会说为了对付韩艺,而去胡来,将整个国家都给弄乱,这不是她谋求的。她的最终目的是要拨乱反正,将国家政策给拉回来,变回原先的政策,而且不要用粗暴的手段,这跟党争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话,她就能够掌控,韩艺那一套,她是真心玩不来,她要玩得来,她根本不会求变,她直接据为己有就行,当然,那韩艺也不会走了。
故此,武媚娘没有说刚愎自用,都由自己来修订政策,她是召集了朝中一些有能耐的大臣,在枢要大臣中,除了许敬宗、李义府这两个心腹以外,还有卢承庆、许圉师、刘祥道、韦思谦。任雅相和辛茂将并不在内,那因为他们都是武将出身,这事他们弄不来,非但如此,武媚娘还从洛阳召来一些名望极高的士大夫,一块来帮助她修订这个政策。
阵容是空前的庞大。
李治与朝中其他大臣见了,也都放下心来,武媚娘没有乱来,如果武媚娘只让李义府、许敬宗来修订,那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安。
但这就是武媚娘最为精明的地方,他虽然将卢承庆、许圉师、刘祥道、韦思谦都给请来了,但同时她还请了不少士大夫,这些德高望重的士大夫,跟韩艺一直都有矛盾,是反对韩艺的,也是反对商人,而卢承庆、韦思谦等人那都是出自士族,这士族又讲究辈分的,虽然他们是尚书,但是他们与这些士大夫也得好声好气的说话。
另外,卢承庆他们也不会韩艺那一套,他们也只会玩小农经济,那么不管他们怎么去修订,那肯定还是小农经济,而且,许圉师、卢承庆、刘祥道他们也是有抱负的,也想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们是非常感激武媚娘,让他们也参与进来,他们也是在认真修订政策。
武媚娘是非常放心,给予他们宽容的环境,言者无罪,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会怪罪你们的,这又帮助武媚娘笼络很多人心。
这些人可不是废物,全都是精英来的,无一例外,包括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也都是满腹经纶,读过许多圣贤书,孔孟那一套,他们岂会不知。
在武媚娘的主导下,在这些精英的努力下,这政策很快就修订出来了,主要有四条,还有一条附加的。
第一条,劝农桑,薄徭赋。
主要内容就是奖励农桑,家里有余粮者给予奖励,开垦出新田地,给予奖赏,而且,家里地不足多少亩的百姓,可以免税,以及在中原推广新农具,耕田技术,纺织技术。
看上去好像只是针对农桑,其实不然,要知道在韩艺的政策,技术和图纸那都是垄断的,是由商人出资研究出来的,那商人发明这些东西,那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普世的,可是看这情形是得交出来一部分,因为国家要推广这些,商人当然没法反抗,包括元家的棉花纺织技术,也一定要交出来。当然,元家也一定会交,元家可不会跟朝廷作对。
薄徭赋就是免除百姓不必要的力役,但主要集中在两都,在武媚娘的要求下,免除两都所有的徭役,京畿地和洛阳的百姓今后都不需要服役,以往每个百姓,每年都得为朝廷工作十天半月,不管是扫大街,还是修葺房屋,这是税制里面的,这其实也是属于减税。
第二条,提倡节俭,禁浮巧,禁迁徙。
前半句是针对官员的,让官员带头节俭,不能奢靡无度,禁浮巧,主要就是限制官员的排场,娱乐活动。这虽然是中原王朝的一贯方针,但是这明显与韩艺的政策就是截然相反的,韩艺提倡消费主义,钱赚来就是要用,谁省钱发财的,消费就会带来商机,商业就能够得到发展。
后半句就是针对百姓的,限制百姓离开自己的乡村,这个其实是一直有限制的,在中原人看来,背井离乡是很凄凉的事,只不过在韩艺的主导下,这方面的限制变得很松,如今武媚娘又将它给收紧。
这其实也是典型小农经济,与商业发展是敌对的,这人都不动,这商业不可能发展的起。
第三条,也就是重头戏,就是全面征收商税,市税不增,但将作坊税提到市税的两倍,另外,关税提高到百分之五,前面是千分之五,如今等于提高了十倍,这还不止,其中粮食和丝织品的关税,更是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因为农桑乃是全民经济,百姓主要反对的也就是这两方面,限制商人操纵全民经济,给你百分之七的税,那商人只能涨价,那么就不具备优势,因为这东西家家户户都生产,你的货进来,我的生计反而受到影响,这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而这关税主要是在起点收,因为富商都集中在长安,在起点收就可以直接存入国库,总之,你上船就得交税,不是说出国,现在唐朝出国也只有吐蕃可以去了。
不但如此,还新增了山泽矿税,这方面的税收都是非常高昂,直接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为这些都是商人争夺的资源,增开山泽矿税,无疑又增加商人的成本。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中原地区,半岛、西北都不包括在内,武媚娘也不傻,征税征到西北去,西北的百姓会理她吗?可能都不认识武媚娘,征他们的税,只会自找不痛快。高句丽那边的话,因为才刚刚打下来,都还没有恢复过来,并且军方是有涉及的,当时商人主要都是跟军方打交道,签订的契约是有军方的背景,武媚娘可没有胆量去撕毁军方的契约。
军方也没有人忠于武媚娘,人家那都是忠于李治的,包括李绩在内,哪怕是在历史上,军权也一直都在李治手中,直到李治去世之后,武媚娘才逐渐掌控军权。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第四条,就是增加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员的俸禄。这一条就是纯粹笼络人心,因为武媚娘借李义府提拔上来的人,现今都集中在八九品,等于武媚娘借此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