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037节
“嗯。是有这么回事。”
“哇!竟然是真的。”
“元公子,这插秧机是干什么用的,恁地值钱?”
“插秧机顾名思义就是插秧的工具。”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这——这就值一千贯?”
“嗯。”
“呵呵,我看这里面定有什么玄机吧。”
“是呀,元公子,你就别藏着掖着,与我等说说吧。”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可说的,相信你们都知道,那两季稻是我们元家带来的,并且已经在江南广泛种植,但是两季稻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两季交际时,要在极短的时辰内,将第二季稻种下去,否则的话,就会面临失败,这需要非常多的人,我元家没有这么多人,上回还是都从外面请人来帮忙。
这一直都让我们元家非常苦恼,正好贤者六院发明的插秧机,一日便能够种植十亩地左右,若是有此插秧机,能够帮助我们元家解决许多问题,并且我们还可以销售给其他人,一千贯多是多了一点,但是不会亏,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元家解决燃眉之急,故此我们元家也不想跟贤者六院耗下去,就答应了下来。”
……
这消息得到元哲的证实,那么自然不会有假,长安城内的百姓彻底沸腾了,这尼玛真是太刺激了,动辄几百贯,上千贯,而且买得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智慧。
这真的很刺激,这出身是改不了的,读书能够成才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天赋不足,就希望渺茫,绝大多数人,注定就是清贫一生,但是如今是完全不同,在各个层面上,只要你有天赋,你都能够一日变富,长安的百姓仿佛觉得充满了动力。
尤其是那些工匠们,都开始幻想,他日自己要是能够发明一种割麦机来,哇!这一千贯就到手了,这要不去奋斗,那就成傻逼了。
等炒作得差不多了,大唐日报终于正式对外公布这消息。
当然不仅仅是公布这一笔买卖,这倒只是其次,你们知道价值一千贯就行了,最主要的还是吹嘘贤者六院,贤什么者六院秉持得是为民服务的精神,历经多少多少日,耗尽多少人的心血,才创造出插秧机的,这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再来就是这一千贯,其实是价值一千贯的材料,不是真金白银,为什么韩艺要着重写明这一带你,就是希望百姓能够从这一点看到,贤者六院不是为了钱而做这笔买卖的,而是需求更多的材料,去研发更多的工具。同时,还表明贤者六院之所以这么做,也有经费不足的原因,故此希望各方人士能够对贤者六院进行捐赠,贤者六院是为民创造的,发明的技术越多,对于百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其中也包括商人,贤者六院好,大家都好。
又借着这一笔买卖,公布贤者六院全新的模式,就是贤者六院发明的一些用于百姓的工具、技术,将不再由朝廷负责推广,而是将一些能够利民的发明创造交予商人去推广,并且从中也论述由朝廷推广是非常缓慢的,而且官府也不会帮百姓制作农具的,但是由商人推广的话,将会非常迅速,另外,还向大家承诺,在一些需要普及的工具中,贤者六院会限制价格,争取让更多人用得上,云云之类的。
最后还有一个大彩蛋,就是自行车已经趋于完善。
仅此而已。
许多人见罢,不禁大骂韩艺狡猾,这不就是诱使他人去购买自行车的图纸么。
许府。
“多——多少?”
“一千贯,大唐日报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这是今日的大唐日报。”
“一——一千贯?”
当许敬宗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是呆若木鸡,不敢置信,过得半晌,他一手夺过大唐日报来,一边看,一边直呼道:“这——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王德俭道:“事实就是如此,根据元家那边的消息,两季稻在两季交替时,是非常忙碌的,需要在有限的时日内,将第二季稻种下去,这对于人力的需求太高了,插秧机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并且随着两季稻的推广,将会有更多的人需求这插秧机,虽然利润不高,但至少不会亏,而且还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许敬宗听后,沉默许久,非常失落道:“也就是说,我又被韩艺那厮给骗了。”
他还正沉浸在打败韩艺的喜悦当中,这当头就是一棒,这谁受得了啊!
王德俭皱了皱眉,道:“有这个可能,但是也不一定。舅舅,插秧机能够卖出这个价钱,主要是时机好,如果不是两季稻,插秧机也不可能能够卖出这个好价钱,那总不能每回都如此吧,如果增加经费的话,那贤者六院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便韩艺早就有此打算,我想这也是下下之策,他最初的目的,应该还是希望朝廷能够增加经费。”
这么一说,许敬宗就好受多了,但是想想贤者六院直接弄了一千贯,很不是滋味,增加经费也不可能增加这么多,贤者六院怎么看都像似因祸得福。
王德俭又道:“不过我看韩艺很快就会递上关于自行车的申请了。”
许敬宗哼道:“这自行车可不是利国利民之器,我不会让他轻易通过的。”
王德俭没有做声,他认为韩艺既然在大唐日报放出这消息,那韩艺肯定有把握能够令许敬宗答应,只不过这事纯粹就是斗气,他也不想多说什么。
第1501章 连锁反应
为什么千年之后,上帝会选择西方,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东方不信上帝,上帝没有义务照顾东方,其次,就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出现商业文明,在小农经济下,这个科技是很难发展的起。
这足不出村,还需要汽车吗?
两腿够了。
那一亩三分地需要插秧机吗?
双手够了。
不是中国人天生理科不行,后世的中国人可是学着全世界最难的数学,只是说没有必要去发展。
技术这玩意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你用技术生产的产品,也就是卖给村里人,我花那么多私人时间,去研发技术,服务村里人,我缺心眼啊!
可当你需要驰骋万里时,你就会想到汽车。
“哇!竟然是真的。”
“元公子,这插秧机是干什么用的,恁地值钱?”
“插秧机顾名思义就是插秧的工具。”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这——这就值一千贯?”
“嗯。”
“呵呵,我看这里面定有什么玄机吧。”
“是呀,元公子,你就别藏着掖着,与我等说说吧。”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可说的,相信你们都知道,那两季稻是我们元家带来的,并且已经在江南广泛种植,但是两季稻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两季交际时,要在极短的时辰内,将第二季稻种下去,否则的话,就会面临失败,这需要非常多的人,我元家没有这么多人,上回还是都从外面请人来帮忙。
这一直都让我们元家非常苦恼,正好贤者六院发明的插秧机,一日便能够种植十亩地左右,若是有此插秧机,能够帮助我们元家解决许多问题,并且我们还可以销售给其他人,一千贯多是多了一点,但是不会亏,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元家解决燃眉之急,故此我们元家也不想跟贤者六院耗下去,就答应了下来。”
……
这消息得到元哲的证实,那么自然不会有假,长安城内的百姓彻底沸腾了,这尼玛真是太刺激了,动辄几百贯,上千贯,而且买得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智慧。
这真的很刺激,这出身是改不了的,读书能够成才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天赋不足,就希望渺茫,绝大多数人,注定就是清贫一生,但是如今是完全不同,在各个层面上,只要你有天赋,你都能够一日变富,长安的百姓仿佛觉得充满了动力。
尤其是那些工匠们,都开始幻想,他日自己要是能够发明一种割麦机来,哇!这一千贯就到手了,这要不去奋斗,那就成傻逼了。
等炒作得差不多了,大唐日报终于正式对外公布这消息。
当然不仅仅是公布这一笔买卖,这倒只是其次,你们知道价值一千贯就行了,最主要的还是吹嘘贤者六院,贤什么者六院秉持得是为民服务的精神,历经多少多少日,耗尽多少人的心血,才创造出插秧机的,这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再来就是这一千贯,其实是价值一千贯的材料,不是真金白银,为什么韩艺要着重写明这一带你,就是希望百姓能够从这一点看到,贤者六院不是为了钱而做这笔买卖的,而是需求更多的材料,去研发更多的工具。同时,还表明贤者六院之所以这么做,也有经费不足的原因,故此希望各方人士能够对贤者六院进行捐赠,贤者六院是为民创造的,发明的技术越多,对于百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其中也包括商人,贤者六院好,大家都好。
又借着这一笔买卖,公布贤者六院全新的模式,就是贤者六院发明的一些用于百姓的工具、技术,将不再由朝廷负责推广,而是将一些能够利民的发明创造交予商人去推广,并且从中也论述由朝廷推广是非常缓慢的,而且官府也不会帮百姓制作农具的,但是由商人推广的话,将会非常迅速,另外,还向大家承诺,在一些需要普及的工具中,贤者六院会限制价格,争取让更多人用得上,云云之类的。
最后还有一个大彩蛋,就是自行车已经趋于完善。
仅此而已。
许多人见罢,不禁大骂韩艺狡猾,这不就是诱使他人去购买自行车的图纸么。
许府。
“多——多少?”
“一千贯,大唐日报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这是今日的大唐日报。”
“一——一千贯?”
当许敬宗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是呆若木鸡,不敢置信,过得半晌,他一手夺过大唐日报来,一边看,一边直呼道:“这——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王德俭道:“事实就是如此,根据元家那边的消息,两季稻在两季交替时,是非常忙碌的,需要在有限的时日内,将第二季稻种下去,这对于人力的需求太高了,插秧机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并且随着两季稻的推广,将会有更多的人需求这插秧机,虽然利润不高,但至少不会亏,而且还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许敬宗听后,沉默许久,非常失落道:“也就是说,我又被韩艺那厮给骗了。”
他还正沉浸在打败韩艺的喜悦当中,这当头就是一棒,这谁受得了啊!
王德俭皱了皱眉,道:“有这个可能,但是也不一定。舅舅,插秧机能够卖出这个价钱,主要是时机好,如果不是两季稻,插秧机也不可能能够卖出这个好价钱,那总不能每回都如此吧,如果增加经费的话,那贤者六院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便韩艺早就有此打算,我想这也是下下之策,他最初的目的,应该还是希望朝廷能够增加经费。”
这么一说,许敬宗就好受多了,但是想想贤者六院直接弄了一千贯,很不是滋味,增加经费也不可能增加这么多,贤者六院怎么看都像似因祸得福。
王德俭又道:“不过我看韩艺很快就会递上关于自行车的申请了。”
许敬宗哼道:“这自行车可不是利国利民之器,我不会让他轻易通过的。”
王德俭没有做声,他认为韩艺既然在大唐日报放出这消息,那韩艺肯定有把握能够令许敬宗答应,只不过这事纯粹就是斗气,他也不想多说什么。
第1501章 连锁反应
为什么千年之后,上帝会选择西方,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东方不信上帝,上帝没有义务照顾东方,其次,就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出现商业文明,在小农经济下,这个科技是很难发展的起。
这足不出村,还需要汽车吗?
两腿够了。
那一亩三分地需要插秧机吗?
双手够了。
不是中国人天生理科不行,后世的中国人可是学着全世界最难的数学,只是说没有必要去发展。
技术这玩意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你用技术生产的产品,也就是卖给村里人,我花那么多私人时间,去研发技术,服务村里人,我缺心眼啊!
可当你需要驰骋万里时,你就会想到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