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00节
“关键就在这里。”
韩艺道:“纵使郑公子你本事再大,你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极为有限的,你能帮助的不过只是一方之人,但是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何止这么一点。当然,我不是说郑公子你做的不对,我只是想说,行善之道,行善之道,这到‘道’才是最为关键的。”
郑善行还不明白,尴尬笑道:“请恕我愚昧,不知韩小哥此话究竟何意?”
王玄道也是满面困惑。
韩艺解释道:“道,即为道理。佛教、道教、儒教,皆为道,姑且不能对与错,但是这些‘道’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以传播的,道理道理,一个知道和认同的那不叫道理,而是一己之见,只有大家都认同的,方可称为道理。
行善之道,同样也是如此,行善是可以传播的,一个人的行善,只是属于个人行为,不能满足于天下,天下人皆行善,才是行善之道。话说回来,当时只要扬州人人都给我一勺饭,我就能渡过难关,他们缺这一口饭吗,我看也未必,但是我没有这口饭,我就会死,不过他们皆没有这个行善之心,我能活下来只是幸运,但是这对于人类而言,只是一种非常可悲的幸运,如果能将这种幸运,变作常态,那便是大善之举。”
听到这里,郑善行算是听出一些眉目了,道:“韩小哥的意思是劝人行善要大过自己行善?”
韩艺摇摇头道:“当然不是,你若不行善,你凭什么劝人行善,天下人行善,你我不皆在其中吗。”
王玄道叹道:“这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可就非常困难了,自古以来,不管是佛教、道教、儒教,其中教义皆有劝人行善之语,但是现实并未有任何改变,亦或者说改变的并不多。”
韩艺道:“那只是这些教派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比较虚无,佛教中人常常跟人说,佛祖会保佑你,但是佛祖真的就会保佑你吗?帮助你的始终还是人,行善是一种精神,一种很实在的精神,不是飘渺虚无的,整天在那里说空话,结果一个人都救不了,还得付诸行动。”
郑善行笑问道:“既然韩小哥都这么说,定有更好的劝人行善之法。”
韩艺突然手往王蕴图那边一指,“办法就在那里。”
郑善行和王玄道转头一看,眼中尽是迷茫。
韩艺道:“我曾看过一幅画,画中描绘的百姓饥荒时的景象,一对瘦骨嶙峋、破衣烂衫的小夫妇,在被蝗虫洗劫过的田里寻找粮食;石板搭成的茅草窝孤独空寂,野狗在村中吞食尸体;垂死者、活着的人,一个挨一个横陈在冰冷大地上的死者,将他们隔开的只有他们褴褛的衣衫。
记得我在看这画的时候,手中拿着一个大馒头,但是我看完之后,这个馒头就再也无法吃下去了,虽然我明知道我吃不吃这个馒头,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但是我想着还有这么多无家可归,在冰冷的冬天挨饿,我只觉我胸口堵着一些什么。
我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只不过人类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变得十分冷漠。而行善之道,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其次就必须想办法唤醒更多人心中那一份沉睡的善心。然而一些诗词教化之语,说得过于深奥,只有少数人还会深有感悟,但是画画不同,一副好的画,能够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官,没有读过书的,他同样也看得懂,但人们看到那里的百姓原来这么可怜,最初的那一份善心就会促使他们想着去帮助他们,纵使当下没去,但是那份善心已经被唤醒,当看到周边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可能就会施以援手。
不管是画画还是写字、写书等等,只要是艺术,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那娇柔做作的技法上面,而是它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再漂亮的字,再漂亮的画,如果内容空洞,它也没有任何价值,美丽的金丝雀远比不上一头又黑又丑的大水牛。用线条和色彩的崇高去严肃的影响人的心灵,这才是艺术。”
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是依靠壁画促进文明发展,促进人类的交流,这艺术是非常容易感染人的,不管是音乐,还是画画,亦或者诗词,因为艺术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引起共鸣,同样的一句,也许你说出来,别人听得不以为然,但是如果你唱出来,说不定能把人唱哭去。
画画同样也是如此。
但是从中国的古画来看,似乎追求的仅仅是艺术,是意境,是画技,但似乎没有发觉到艺术背后的价值,一副真正有价值的画,是能够引人向善,是能够传播知识,就好比我们的祖先在石头上画画教人捕鱼。
韩艺从不认为艺术是分层次的,什么高层次的人才知道赏画,简直就是狗屁不通,每个人都能从一幅画中看不出不同的东西来,不管他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农民,这就是画的价值,画的本身是没有美与丑,只有邪恶与善良之分,是引人向恶,还是引人向善。
曾有一个双眼失明的女孩,在纸上画了一个太阳,画的并不好,线条非常简陋,但是这幅画却受很多人追捧,因为透过这幅画你能够感受到这个女孩对于光明的期待,同样也能够唤起大家对于失明人士的同情,让人非常感动,并且愿意去帮助这些人,甚至可以拿这幅画去教育小朋友,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从小就应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一幅价值无限的画。
但是郑善行完全没有这意识,因为中国古人对画的要求,太注重于笔墨和意境了,以至于忽略画真正的价值,喃喃念道:“用线条和色彩的崇高去严肃的影响人的心灵,这才是艺术。”几番重复得念着。
“妙!妙!妙!韩小哥之言,如醍醐灌顶,令郑某茅塞顿开,郑某一生都受用不尽。”郑善行眉目张开,神采飞扬地说道。
第162章 名师出高徒
“岂敢,岂敢。在下不过是信口胡说,倒是让二位见笑了。”
韩艺拱拱手说道。
郑善行笑呵呵道:“若这般也算作是信口胡说,那我倒是希望你能让我多见笑几番。”
韩艺笑而不语。
这当然不是信口胡说,他在后世可也是经常做善事,虽然他小时候就见惯世间人暖,但是他始终相信人性本善这个事实,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郑善行观韩艺年纪不大,却能有此觉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突然问道:“韩小哥,你真是农家出身吗?”
韩艺点头道:“千真万确,我乃是扬州梅村人士。”
“梅村?”
郑善行似乎没有听过,又问道:“那不知韩小哥拜在哪位名师下。”
他兀自不敢相信一个农民会有这等思想和觉悟,以为韩艺肯定从得名师。
我要有你们这般命好,那便好了。韩艺笑道:“倒是有一位名师从小就细心教导我。”
郑善行忙道:“可否告知在下,我真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名师,能够教出像韩小哥这般高徒来。”
王玄道也是略带好奇的望着韩艺。
韩艺笑道:“你们肯定也认识,这位名师也定教过你们很多东西。”
郑善行愣了愣,道:“这怎么可能,我的老师,我自然知道是谁,却不曾听闻他收过你这位徒弟,而且我和玄道又不是同一位老师,韩小哥,你就莫卖关子了。”
韩艺道:“就是生活。”
“生活?”
郑善行双目一睁。
王玄道微微一笑,道:“这可真是一位名师啊!”
韩艺道:“纵使郑公子你本事再大,你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极为有限的,你能帮助的不过只是一方之人,但是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何止这么一点。当然,我不是说郑公子你做的不对,我只是想说,行善之道,行善之道,这到‘道’才是最为关键的。”
郑善行还不明白,尴尬笑道:“请恕我愚昧,不知韩小哥此话究竟何意?”
王玄道也是满面困惑。
韩艺解释道:“道,即为道理。佛教、道教、儒教,皆为道,姑且不能对与错,但是这些‘道’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以传播的,道理道理,一个知道和认同的那不叫道理,而是一己之见,只有大家都认同的,方可称为道理。
行善之道,同样也是如此,行善是可以传播的,一个人的行善,只是属于个人行为,不能满足于天下,天下人皆行善,才是行善之道。话说回来,当时只要扬州人人都给我一勺饭,我就能渡过难关,他们缺这一口饭吗,我看也未必,但是我没有这口饭,我就会死,不过他们皆没有这个行善之心,我能活下来只是幸运,但是这对于人类而言,只是一种非常可悲的幸运,如果能将这种幸运,变作常态,那便是大善之举。”
听到这里,郑善行算是听出一些眉目了,道:“韩小哥的意思是劝人行善要大过自己行善?”
韩艺摇摇头道:“当然不是,你若不行善,你凭什么劝人行善,天下人行善,你我不皆在其中吗。”
王玄道叹道:“这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可就非常困难了,自古以来,不管是佛教、道教、儒教,其中教义皆有劝人行善之语,但是现实并未有任何改变,亦或者说改变的并不多。”
韩艺道:“那只是这些教派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比较虚无,佛教中人常常跟人说,佛祖会保佑你,但是佛祖真的就会保佑你吗?帮助你的始终还是人,行善是一种精神,一种很实在的精神,不是飘渺虚无的,整天在那里说空话,结果一个人都救不了,还得付诸行动。”
郑善行笑问道:“既然韩小哥都这么说,定有更好的劝人行善之法。”
韩艺突然手往王蕴图那边一指,“办法就在那里。”
郑善行和王玄道转头一看,眼中尽是迷茫。
韩艺道:“我曾看过一幅画,画中描绘的百姓饥荒时的景象,一对瘦骨嶙峋、破衣烂衫的小夫妇,在被蝗虫洗劫过的田里寻找粮食;石板搭成的茅草窝孤独空寂,野狗在村中吞食尸体;垂死者、活着的人,一个挨一个横陈在冰冷大地上的死者,将他们隔开的只有他们褴褛的衣衫。
记得我在看这画的时候,手中拿着一个大馒头,但是我看完之后,这个馒头就再也无法吃下去了,虽然我明知道我吃不吃这个馒头,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但是我想着还有这么多无家可归,在冰冷的冬天挨饿,我只觉我胸口堵着一些什么。
我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只不过人类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变得十分冷漠。而行善之道,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其次就必须想办法唤醒更多人心中那一份沉睡的善心。然而一些诗词教化之语,说得过于深奥,只有少数人还会深有感悟,但是画画不同,一副好的画,能够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官,没有读过书的,他同样也看得懂,但人们看到那里的百姓原来这么可怜,最初的那一份善心就会促使他们想着去帮助他们,纵使当下没去,但是那份善心已经被唤醒,当看到周边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可能就会施以援手。
不管是画画还是写字、写书等等,只要是艺术,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那娇柔做作的技法上面,而是它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再漂亮的字,再漂亮的画,如果内容空洞,它也没有任何价值,美丽的金丝雀远比不上一头又黑又丑的大水牛。用线条和色彩的崇高去严肃的影响人的心灵,这才是艺术。”
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是依靠壁画促进文明发展,促进人类的交流,这艺术是非常容易感染人的,不管是音乐,还是画画,亦或者诗词,因为艺术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引起共鸣,同样的一句,也许你说出来,别人听得不以为然,但是如果你唱出来,说不定能把人唱哭去。
画画同样也是如此。
但是从中国的古画来看,似乎追求的仅仅是艺术,是意境,是画技,但似乎没有发觉到艺术背后的价值,一副真正有价值的画,是能够引人向善,是能够传播知识,就好比我们的祖先在石头上画画教人捕鱼。
韩艺从不认为艺术是分层次的,什么高层次的人才知道赏画,简直就是狗屁不通,每个人都能从一幅画中看不出不同的东西来,不管他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农民,这就是画的价值,画的本身是没有美与丑,只有邪恶与善良之分,是引人向恶,还是引人向善。
曾有一个双眼失明的女孩,在纸上画了一个太阳,画的并不好,线条非常简陋,但是这幅画却受很多人追捧,因为透过这幅画你能够感受到这个女孩对于光明的期待,同样也能够唤起大家对于失明人士的同情,让人非常感动,并且愿意去帮助这些人,甚至可以拿这幅画去教育小朋友,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从小就应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一幅价值无限的画。
但是郑善行完全没有这意识,因为中国古人对画的要求,太注重于笔墨和意境了,以至于忽略画真正的价值,喃喃念道:“用线条和色彩的崇高去严肃的影响人的心灵,这才是艺术。”几番重复得念着。
“妙!妙!妙!韩小哥之言,如醍醐灌顶,令郑某茅塞顿开,郑某一生都受用不尽。”郑善行眉目张开,神采飞扬地说道。
第162章 名师出高徒
“岂敢,岂敢。在下不过是信口胡说,倒是让二位见笑了。”
韩艺拱拱手说道。
郑善行笑呵呵道:“若这般也算作是信口胡说,那我倒是希望你能让我多见笑几番。”
韩艺笑而不语。
这当然不是信口胡说,他在后世可也是经常做善事,虽然他小时候就见惯世间人暖,但是他始终相信人性本善这个事实,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郑善行观韩艺年纪不大,却能有此觉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突然问道:“韩小哥,你真是农家出身吗?”
韩艺点头道:“千真万确,我乃是扬州梅村人士。”
“梅村?”
郑善行似乎没有听过,又问道:“那不知韩小哥拜在哪位名师下。”
他兀自不敢相信一个农民会有这等思想和觉悟,以为韩艺肯定从得名师。
我要有你们这般命好,那便好了。韩艺笑道:“倒是有一位名师从小就细心教导我。”
郑善行忙道:“可否告知在下,我真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名师,能够教出像韩小哥这般高徒来。”
王玄道也是略带好奇的望着韩艺。
韩艺笑道:“你们肯定也认识,这位名师也定教过你们很多东西。”
郑善行愣了愣,道:“这怎么可能,我的老师,我自然知道是谁,却不曾听闻他收过你这位徒弟,而且我和玄道又不是同一位老师,韩小哥,你就莫卖关子了。”
韩艺道:“就是生活。”
“生活?”
郑善行双目一睁。
王玄道微微一笑,道:“这可真是一位名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