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560节
这大臣们才刚睡醒不久,睡意未去,听得辛茂将此言,纷纷打起精神来,这是什么情况啊?
李治的演技也是不遑多让,一脸惊讶:“竟有这等事?”
韩艺也站出来道:“陛下,臣真是冤枉啊!”又向辛茂将道:“大理寺卿,你可别血口喷人。”
辛茂将道:“我问你两日前,你可有去泾阳县?”
韩艺道:“是又如何?”
“是就对了!”
辛茂将掏出一道状纸,将韩艺在泾阳县所作所为公布于众。
大臣听罢,均是窃窃私语,很多大臣都不知道这事,但是多半大臣都觉得这不像韩艺的所作所为,韩艺怎么可能站在乡绅这一边啊。
辛茂将又向韩艺道:“韩侍郎,我可有半句虚言。”
韩艺点点头道:“确有其事。”
李治轻咳一声道:“关于泾阳县一案,韩艺已经向朕禀明,朕并未觉得他有何过失,不知辛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辛茂将道:“陛下,倘若人人都能采取判罚,那大理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那信安乡的皇家警察不顾危险,捍卫国家律法,杜绝私刑,可是韩侍郎却罔顾律法,与那些乡绅私相授受,包庇那些乡绅,并且要求皇家警察对此视若不见,而韩侍郎又兼任皇家特派使,这不是知法犯法,又是什么?”
卢承庆听得心里很纳闷,这许敬宗当时也是赞成的,怎么辛茂将又跳出来了,性格忠厚的他觉得理应站出来帮韩艺说句话,毕竟这是大家都认同的,道:“关于此事,我们也曾商议过,这信安乡的乡法乃是祖宗所立,源自秦朝,而且当地乡民都认同,朝廷理应给予尊重。”
“卢尚书,还请你将这话说清楚,尊重什么?”辛茂将瞪着眼就去了。
“我——!”卢承庆真有些被辛茂将给吓住了。
杜正伦急忙站出来道:“尊重祖宗难道也有错?”
辛茂将道:“杜中书的祖宗生于秦朝,也忠于秦朝,那不知杜中书是忠于大唐,还是忠于大秦?”
杜正伦当即也愣住了。
辛茂将立刻又向李治道:“陛下,这信安乡的百姓以秦朝之法,来断我朝之事,这真是太可笑了。”
杜正伦激动道:“难道你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认了么?”
辛茂将道:“我不是不认自己的祖宗,我当然也尊重自己的祖宗,但是祖宗所立的规矩,有不少乃是根据其时的国法所立,秦朝崇尚重典治国,他们的祖宗自然也会受其影响,因此才重典治家,然而我大唐是以儒道治国,两者大相径庭,那么自然该以我大唐的国法为主,朝廷不能一味的强调因地制宜,而不顾这因时制宜。”
不少大臣听得频频点头,觉得辛茂将说得很有道理。
卢承庆道:“辛上卿言之不无道理,可是信安乡数十年难出一个窃贼,可见其法还是有可取之处。”
辛茂将道:“难道信安乡是我大唐最安定的乡么?我看也不尽然吧,据我所知,很多乡都比信安乡的犯罪次数更少,而它们可都是遵从我大唐的律法,我大唐律法对于窃贼可是有明文规定。难道卢尚书认为我大唐律法不如秦朝律法。”
卢承庆忙道:“我可没有这么说。”
辛茂将又道:“而且,如果此事不加以制止,而是如韩侍郎这般给予纵容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打着乡法的旗帜,对百姓滥用私刑,今日只是断指,明日就可能是断头了,那还要国法作甚?”
卢承庆这么老实的一个人,面对辛茂将的咄咄逼人,也有一些心虚,当即闭嘴不言,但同时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辛茂将一看卢承庆竟然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心中十分痛快,但同时他也深刻的感受到韩艺的厉害之处,这真让他不得不服啊。
许敬宗突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大理寺卿言之有理,韩侍郎这般做法,只会令皇家警察心灰意冷,长此下去,无助于民安局的发展,因为这有悖于陛下当初建立民安局的初衷。”
李义府也站出来道:“朝廷虽然尊重乡法,但也不能任由其胡来,乡法更应该尊重国法,纵使信安乡所为有理可循,但是朝廷也应该顾全大局,不能允许任何人滥用私刑。”
卢承庆、许圉师见罢,都鄙视许敬宗和李义府,那天晚上说得好好的,这回一看弹劾韩艺了,就立刻改变了初衷,你们这也没有原则性了。
他们都认为这是许敬宗、李义府故意借此事对韩艺发难,这是一场纯粹的政治斗争,什么乡法国法都是借口。
杜正伦哼道:“李中书,记得那晚上议论此事的时候,你也在场,你当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李义府道:“我并没有反对乡法,我只是反对滥用私刑,就算要判刑,也应该由大理寺来判罚,杜中书难道敢保证这世上就没有人借用乡法谋求私利的吗?”
杜正伦当然不敢保证。
李治沉吟半晌,道:“几位爱卿都说得不无道理,那不知辛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辛茂将道:“首先,必须严惩韩侍郎,以儆效尤。其次,褒奖信安乡的皇家警察,他们勇敢得捍卫国家的律法,捍卫陛下的仁义。最后,严禁私刑,任何人都不能滥用私刑。”
许圉师小心翼翼道:“可是若无惩罚,乡法何以立威?”
辛茂将道:“许侍郎此言差矣,乡法是根据百姓的生活习俗形成的,乡绅乃是以名望博得百姓的尊重,若是以刑罚来立威,那岂不是欺压百姓,逼迫百姓服从于他,这难道会有助于国家的安定吗?另外,我国律法难道就没有刑罚吗?”
许圉师很是惊讶,这武将出身的辛茂将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能说会道。
更加令他们诧异的是,向来能说会道的韩艺,竟然便辩驳的哑口无言。
李治点点头道:“辛爱卿说得极有道理,朝廷历来就非常尊重乡法,也认同乡绅对于国家安定起到的作用,但是私刑终究是不可取的,任何判罚,还得由朝廷来执行,否则的话,这乡法立威了,那国法的权威就会受到了质疑,于天下社稷不利。至于信安乡一案,由于信安乡断指之法一直存在,这一回就不再追究,但是,下不为例。同时朝廷必须下令严禁任何人滥用私刑,否则的话,严惩不贷。”
辛茂将道:“陛下,信安乡的乡绅虽然情有可原,但是韩侍郎可是确确实实的知法犯法,而且民安局就是韩侍郎最先提出来的,若不严惩韩侍郎,只怕民安局上下都会效仿韩侍郎,凡事都求息事宁人,难以有所作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韩艺哭丧着脸道:“陛下,这真是冤枉啊!臣这么做也是为了顾全大局。”
许敬宗道:“韩侍郎顾忌只是信安乡一乡,而大理寺卿这么做,才是真正的顾全大局。而且陛下严禁私刑,本就是要竖立国法的权威,倘若对于你的知法犯法,置若罔闻,那还如何服众?”
李治的演技也是不遑多让,一脸惊讶:“竟有这等事?”
韩艺也站出来道:“陛下,臣真是冤枉啊!”又向辛茂将道:“大理寺卿,你可别血口喷人。”
辛茂将道:“我问你两日前,你可有去泾阳县?”
韩艺道:“是又如何?”
“是就对了!”
辛茂将掏出一道状纸,将韩艺在泾阳县所作所为公布于众。
大臣听罢,均是窃窃私语,很多大臣都不知道这事,但是多半大臣都觉得这不像韩艺的所作所为,韩艺怎么可能站在乡绅这一边啊。
辛茂将又向韩艺道:“韩侍郎,我可有半句虚言。”
韩艺点点头道:“确有其事。”
李治轻咳一声道:“关于泾阳县一案,韩艺已经向朕禀明,朕并未觉得他有何过失,不知辛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辛茂将道:“陛下,倘若人人都能采取判罚,那大理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那信安乡的皇家警察不顾危险,捍卫国家律法,杜绝私刑,可是韩侍郎却罔顾律法,与那些乡绅私相授受,包庇那些乡绅,并且要求皇家警察对此视若不见,而韩侍郎又兼任皇家特派使,这不是知法犯法,又是什么?”
卢承庆听得心里很纳闷,这许敬宗当时也是赞成的,怎么辛茂将又跳出来了,性格忠厚的他觉得理应站出来帮韩艺说句话,毕竟这是大家都认同的,道:“关于此事,我们也曾商议过,这信安乡的乡法乃是祖宗所立,源自秦朝,而且当地乡民都认同,朝廷理应给予尊重。”
“卢尚书,还请你将这话说清楚,尊重什么?”辛茂将瞪着眼就去了。
“我——!”卢承庆真有些被辛茂将给吓住了。
杜正伦急忙站出来道:“尊重祖宗难道也有错?”
辛茂将道:“杜中书的祖宗生于秦朝,也忠于秦朝,那不知杜中书是忠于大唐,还是忠于大秦?”
杜正伦当即也愣住了。
辛茂将立刻又向李治道:“陛下,这信安乡的百姓以秦朝之法,来断我朝之事,这真是太可笑了。”
杜正伦激动道:“难道你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认了么?”
辛茂将道:“我不是不认自己的祖宗,我当然也尊重自己的祖宗,但是祖宗所立的规矩,有不少乃是根据其时的国法所立,秦朝崇尚重典治国,他们的祖宗自然也会受其影响,因此才重典治家,然而我大唐是以儒道治国,两者大相径庭,那么自然该以我大唐的国法为主,朝廷不能一味的强调因地制宜,而不顾这因时制宜。”
不少大臣听得频频点头,觉得辛茂将说得很有道理。
卢承庆道:“辛上卿言之不无道理,可是信安乡数十年难出一个窃贼,可见其法还是有可取之处。”
辛茂将道:“难道信安乡是我大唐最安定的乡么?我看也不尽然吧,据我所知,很多乡都比信安乡的犯罪次数更少,而它们可都是遵从我大唐的律法,我大唐律法对于窃贼可是有明文规定。难道卢尚书认为我大唐律法不如秦朝律法。”
卢承庆忙道:“我可没有这么说。”
辛茂将又道:“而且,如果此事不加以制止,而是如韩侍郎这般给予纵容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打着乡法的旗帜,对百姓滥用私刑,今日只是断指,明日就可能是断头了,那还要国法作甚?”
卢承庆这么老实的一个人,面对辛茂将的咄咄逼人,也有一些心虚,当即闭嘴不言,但同时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辛茂将一看卢承庆竟然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心中十分痛快,但同时他也深刻的感受到韩艺的厉害之处,这真让他不得不服啊。
许敬宗突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大理寺卿言之有理,韩侍郎这般做法,只会令皇家警察心灰意冷,长此下去,无助于民安局的发展,因为这有悖于陛下当初建立民安局的初衷。”
李义府也站出来道:“朝廷虽然尊重乡法,但也不能任由其胡来,乡法更应该尊重国法,纵使信安乡所为有理可循,但是朝廷也应该顾全大局,不能允许任何人滥用私刑。”
卢承庆、许圉师见罢,都鄙视许敬宗和李义府,那天晚上说得好好的,这回一看弹劾韩艺了,就立刻改变了初衷,你们这也没有原则性了。
他们都认为这是许敬宗、李义府故意借此事对韩艺发难,这是一场纯粹的政治斗争,什么乡法国法都是借口。
杜正伦哼道:“李中书,记得那晚上议论此事的时候,你也在场,你当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李义府道:“我并没有反对乡法,我只是反对滥用私刑,就算要判刑,也应该由大理寺来判罚,杜中书难道敢保证这世上就没有人借用乡法谋求私利的吗?”
杜正伦当然不敢保证。
李治沉吟半晌,道:“几位爱卿都说得不无道理,那不知辛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辛茂将道:“首先,必须严惩韩侍郎,以儆效尤。其次,褒奖信安乡的皇家警察,他们勇敢得捍卫国家的律法,捍卫陛下的仁义。最后,严禁私刑,任何人都不能滥用私刑。”
许圉师小心翼翼道:“可是若无惩罚,乡法何以立威?”
辛茂将道:“许侍郎此言差矣,乡法是根据百姓的生活习俗形成的,乡绅乃是以名望博得百姓的尊重,若是以刑罚来立威,那岂不是欺压百姓,逼迫百姓服从于他,这难道会有助于国家的安定吗?另外,我国律法难道就没有刑罚吗?”
许圉师很是惊讶,这武将出身的辛茂将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能说会道。
更加令他们诧异的是,向来能说会道的韩艺,竟然便辩驳的哑口无言。
李治点点头道:“辛爱卿说得极有道理,朝廷历来就非常尊重乡法,也认同乡绅对于国家安定起到的作用,但是私刑终究是不可取的,任何判罚,还得由朝廷来执行,否则的话,这乡法立威了,那国法的权威就会受到了质疑,于天下社稷不利。至于信安乡一案,由于信安乡断指之法一直存在,这一回就不再追究,但是,下不为例。同时朝廷必须下令严禁任何人滥用私刑,否则的话,严惩不贷。”
辛茂将道:“陛下,信安乡的乡绅虽然情有可原,但是韩侍郎可是确确实实的知法犯法,而且民安局就是韩侍郎最先提出来的,若不严惩韩侍郎,只怕民安局上下都会效仿韩侍郎,凡事都求息事宁人,难以有所作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韩艺哭丧着脸道:“陛下,这真是冤枉啊!臣这么做也是为了顾全大局。”
许敬宗道:“韩侍郎顾忌只是信安乡一乡,而大理寺卿这么做,才是真正的顾全大局。而且陛下严禁私刑,本就是要竖立国法的权威,倘若对于你的知法犯法,置若罔闻,那还如何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