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517节
郑凤炽听得目光急闪,道:“韩侍郎此话当真?”还有一个木头利润,如今木头价格也是在飙升。
韩艺道:“契约中会写明这一切,并且我们还会不断的研发关于桑田的周边,争取将桑田的价值榨干,同时,陇右地区离西北近,对于丝绸的买卖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而且你们不要忘记,这只是朝廷的一次尝试,如果成功得话,朝廷还会继续推行这种政策,而你们无疑拥有了优先权。如果我是你们,我此刻最关心的应该年限的问题,因为这一笔潜力巨大的买卖。”
第1226章 变本加厉
这个发展周边,并不在郑凤炽他们的预计之中,他们万万是没有想到,前面几番交流,户部从未提及过此事,而且这跟户部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韩艺自家的买卖。
这也让他们拿不出足够的理由来讨价还价,但是他们也不蠢,就这个发展周边展开交谈,因为那丝绸、人工可都是钉死的,而且郑凤炽也早有准备,毕竟上回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笔账他是算得清清楚楚,那周边会带来多少利润呢?
韩艺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只要价格合理,质量过关,不管是树皮,还是桑果,你们有多少,我就收多少,价钱方面,树皮这些造纸原料,韩艺给的标准是低于市面上柴火的价格,桑果也低于市面桑果的价格,毕竟我收这么多,你们总得给我点优惠吧。
韩艺自己也是一个商人,我给你赚,但是你要太贪心,那也是不行的。
可即便如此,郑凤炽欣然答应下来,要求必须写到契约里面去。
因为树皮这东西,你不卖也就是烧了,还能干什么,一般都是烧了,产生不了什么利润,柴火的价格也算是不错了。桑果的话,目前桑果价值不大,因为家家都种桑树,大面积的桑田,根本没有人收,果子也不好运输,等于这两笔钱是白送给他们的,因为量大,这利润是噌噌的往上涨。更为主要的是,如今有钱也难卖地,这一下弄来一万亩地,这真是太诱人了。
不过秦升他们还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如果他们要不了这么多人,韩艺的作坊能否分担一些过去。
郑凤炽没有做声,他非常清楚韩艺的路数。一般都会抛出两个果子,一个甜的,一个苦的,他不会让你将甜的吞下,苦的就退还,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没曾想到韩艺表示没有问题,只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如果是真的人手太多了,那我可以分担过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税收你必须要承担,因为那是土地的税收,再来就是,契约上面,咱们写明一点,如果发明你们长安带人去,没有雇佣当地人,那你就得赔钱给我。
你人手不够我可以帮你分担,但是你想家中奴婢去干活,减少成本,那你们不是当我是傻子。
秦升他们立刻表示这话权当我没有说过,开开玩笑而已。
这哪成,一开始种树,肯定还得从长安调人去,那点人哪里够。
但不管怎么样,谈得是非常融洽,也非常深入,但是郑凤炽他们也没有立刻就答应下来,这笔买卖可是不小,他们也得合计合计,将这一笔账算清楚。
这是合理的,韩艺也点头答应下来,只是表示不要让他等太久,毕竟感兴趣的可不只是他们六人。
韩艺对此是非常自信,他已经算得非常清楚了,排开天灾不说,亏的几率非常小,因此这边还没有签约,那边他就跑去跟李治汇报了。
因为这个承包制度,还是有些敏感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前的均田制,而且这是朝廷发起的,他可不敢先斩后奏。
“六万多亩地,你只打算分给六个人?”
李治听完,很是吃惊,因为他习惯的均田制,一人最多最多一百亩地了不得了,你一下弄一万亩地出去,直接差了一百倍啊。
韩艺听后,心想,幸好南进计划是私下进行的,否则的话,李治不得杀了他,元家玩得那是圈地运动,比这可是要多多了,道:“回禀陛下,如果让太多商人参与进来,那么每个商人占有的土地不是很多,这种丝绸生意,没法大量的生产,那利润也不是很多,无法吸引足够的商人,那么朝廷也不好提条件。”
“可问题是,你这也太多了,朕看一人承包一千亩地就足够多了。”李治还是摇摇头。
韩艺道:“陛下担忧的莫不是土地兼并?”
李治点点头道:“而且,一万亩地,朝中也必定会有人反对的。”
韩艺笑道:“但是臣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
李治诧异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百姓可不是将土地直接租借给商人,而是通过朝廷转租给商人,因为百姓不相信商人,必须朝廷出面担保,百姓才相信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护。这么一来的话,不管是商人,还是地主,都没法兼并土地,因为土地所有权分得更加细致了,百姓拥有地契,商人使用权,而朝廷的权力刚好在两者之间。商人想要兼并这些土地,他兼并的不是百姓的土地,而是朝廷的土地,因为百姓会找朝廷要,百姓只是委托朝廷,而不是将土地送给朝廷——”
不等他话说完,李治就打断他道:“口分田其实也是属于朝廷的,身死要交还的,可是不少狡猾的地主和商人,将这些口分田从百姓手中廉价收来,然后转为自己的永业田。”
言下之意,那些地主兼并的就是朝廷的土地。
“陛下说得是。”
韩艺点点头,道:“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朝廷没有参与进去,这才导致那些地主有机可乘。可如今不同了,如果这一笔买卖做成了,朝廷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公证人或者担保人的角色,谁从中兼并一寸土地,朝廷是要负责的,甚至于赔偿,陛下说得那种兼并,是土地转来转去,最终落到地主手中,朝廷表面上也没有损失什么,关键也没有人告诉朝廷,可如今的话,商人要敢耍诈,百姓立刻就会告知朝廷,让朝廷维护他们的权益,这契约中已经规定了朝廷的义务,朝廷必须要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听得是若有所思,神情也稍稍缓和了几分。
韩艺又继续道:“我大唐吸取前朝的教训,不与百姓产生直接的利益往来,因为利益往往伴随着矛盾,因此我大唐朝廷不跟百姓做任何买卖。但是,完全不参与也是不行,朴实的百姓如何是那些商人和地主的对手,那么朝廷究竟该以何种身份参与其中,当然就是公证人和监督人,等于就是赋予了朝廷对土地监督权力,其实就是进一步加强朝廷对于土地的管控,而且,百姓会更加依附朝廷,因为朝廷在维护百姓的权益,百姓也就会更加拥护朝廷。”
这么一绕的话,李治觉得这个可以有啊!
如今还算是唐初时期,朝廷对于土地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口分田是不能买卖的,只有永业田可以买卖,因为永业田是完全属于私人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大地主在朝中也是非常有势力的,他们买下这些口分田,纵使相关部门知道,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土地是国家的,我们犯得着为了国家土地,去得罪同僚么。
如今天下太平,四周也没有强敌,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土地兼并就开始抬头了。
可若是朝廷承当这土地的利益分配责任和法律义务,那情况又大不一样了,朝廷公然掠夺百姓的土地,那百姓肯定起来造反,相关部门不闻不问的话,那就不是得罪谁的问题,而是你要面临牢狱之灾,毕竟谁没有一个政治敌人,百姓准是一告一个准。可是前面那种情况的话,上面问的话,我再去调查,你不问,我就不查,官员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我又没有抢夺百姓的土地,百姓与地主也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我只是不知道而已。
等于就是百姓、朝廷、地主三方相互制衡,如果除去朝廷的话,天平就肯定会倾向地主这一方。
“你说得朕也赞同,可是一万亩地,朕觉得还是多了一点。”李治很纠结这个数目,因为他封赏都没有封赏这么多土地,很不适应啊。
韩艺也为难道:“臣也想招收更多的商人,但这就是买卖。当你手中只有一头猪的时候,你是没有说话的余地,因为人家不买你的,还可以向别人买,只有当你手中拥有非常多的猪,你才拥有话语权,你才有资格去谈一个好价钱。我将一万亩地租给一百个人,人家都是可要可不要,因为这一百亩地能够产生的利益非常有限。但是我将一万亩地只租借给一个人,那么谁都争着想要。
土地对于朝廷的意义,那无非就是养育百姓和统治百姓,这一笔买卖满足了这两点,陛下看臣提出的条件,百姓吃穿不愁,而且还能赚钱,生活水平是往前跨了一大步出去,同时也加强了朝廷对于土地的监督权,百姓更加依附朝廷。而商人只是赚的了利益,仅此而已,如果他们敢耍小聪明,朝廷立刻就可以撤换他们,毕竟这是一万亩土地,大把人争着租借,朝廷不怕租不出去,而百姓的利益没有变动,至于是谁发钱给他们,那对于百姓而言,并不重要,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就行了。”
李治愣了半晌,又想了半晌,这最后半句,让他顿悟了,你将一万土地租借一个一百个人,你管都不好管,但是租借给一个人的话,你只要敢违约,敢玩阴谋诡计,那我也能找理由撤换你,这反而便与控制,呵呵道:“你小子真是天生的商人,算得真是比谁都还要精明,朕光听着都觉得有些头疼。”
韩艺道:“陛下过奖了。”
我这是在夸你么?李治突然又皱了下眉头,道:“可是,这数目一定会引来不少大臣的非议,朕可不想又见到这种情况发生。”
吃一堑长一智,李治帮韩艺背了多少黑锅,你不能老是让朕出面。
韩艺道:“契约中会写明这一切,并且我们还会不断的研发关于桑田的周边,争取将桑田的价值榨干,同时,陇右地区离西北近,对于丝绸的买卖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而且你们不要忘记,这只是朝廷的一次尝试,如果成功得话,朝廷还会继续推行这种政策,而你们无疑拥有了优先权。如果我是你们,我此刻最关心的应该年限的问题,因为这一笔潜力巨大的买卖。”
第1226章 变本加厉
这个发展周边,并不在郑凤炽他们的预计之中,他们万万是没有想到,前面几番交流,户部从未提及过此事,而且这跟户部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韩艺自家的买卖。
这也让他们拿不出足够的理由来讨价还价,但是他们也不蠢,就这个发展周边展开交谈,因为那丝绸、人工可都是钉死的,而且郑凤炽也早有准备,毕竟上回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笔账他是算得清清楚楚,那周边会带来多少利润呢?
韩艺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只要价格合理,质量过关,不管是树皮,还是桑果,你们有多少,我就收多少,价钱方面,树皮这些造纸原料,韩艺给的标准是低于市面上柴火的价格,桑果也低于市面桑果的价格,毕竟我收这么多,你们总得给我点优惠吧。
韩艺自己也是一个商人,我给你赚,但是你要太贪心,那也是不行的。
可即便如此,郑凤炽欣然答应下来,要求必须写到契约里面去。
因为树皮这东西,你不卖也就是烧了,还能干什么,一般都是烧了,产生不了什么利润,柴火的价格也算是不错了。桑果的话,目前桑果价值不大,因为家家都种桑树,大面积的桑田,根本没有人收,果子也不好运输,等于这两笔钱是白送给他们的,因为量大,这利润是噌噌的往上涨。更为主要的是,如今有钱也难卖地,这一下弄来一万亩地,这真是太诱人了。
不过秦升他们还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如果他们要不了这么多人,韩艺的作坊能否分担一些过去。
郑凤炽没有做声,他非常清楚韩艺的路数。一般都会抛出两个果子,一个甜的,一个苦的,他不会让你将甜的吞下,苦的就退还,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没曾想到韩艺表示没有问题,只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如果是真的人手太多了,那我可以分担过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税收你必须要承担,因为那是土地的税收,再来就是,契约上面,咱们写明一点,如果发明你们长安带人去,没有雇佣当地人,那你就得赔钱给我。
你人手不够我可以帮你分担,但是你想家中奴婢去干活,减少成本,那你们不是当我是傻子。
秦升他们立刻表示这话权当我没有说过,开开玩笑而已。
这哪成,一开始种树,肯定还得从长安调人去,那点人哪里够。
但不管怎么样,谈得是非常融洽,也非常深入,但是郑凤炽他们也没有立刻就答应下来,这笔买卖可是不小,他们也得合计合计,将这一笔账算清楚。
这是合理的,韩艺也点头答应下来,只是表示不要让他等太久,毕竟感兴趣的可不只是他们六人。
韩艺对此是非常自信,他已经算得非常清楚了,排开天灾不说,亏的几率非常小,因此这边还没有签约,那边他就跑去跟李治汇报了。
因为这个承包制度,还是有些敏感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前的均田制,而且这是朝廷发起的,他可不敢先斩后奏。
“六万多亩地,你只打算分给六个人?”
李治听完,很是吃惊,因为他习惯的均田制,一人最多最多一百亩地了不得了,你一下弄一万亩地出去,直接差了一百倍啊。
韩艺听后,心想,幸好南进计划是私下进行的,否则的话,李治不得杀了他,元家玩得那是圈地运动,比这可是要多多了,道:“回禀陛下,如果让太多商人参与进来,那么每个商人占有的土地不是很多,这种丝绸生意,没法大量的生产,那利润也不是很多,无法吸引足够的商人,那么朝廷也不好提条件。”
“可问题是,你这也太多了,朕看一人承包一千亩地就足够多了。”李治还是摇摇头。
韩艺道:“陛下担忧的莫不是土地兼并?”
李治点点头道:“而且,一万亩地,朝中也必定会有人反对的。”
韩艺笑道:“但是臣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
李治诧异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百姓可不是将土地直接租借给商人,而是通过朝廷转租给商人,因为百姓不相信商人,必须朝廷出面担保,百姓才相信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护。这么一来的话,不管是商人,还是地主,都没法兼并土地,因为土地所有权分得更加细致了,百姓拥有地契,商人使用权,而朝廷的权力刚好在两者之间。商人想要兼并这些土地,他兼并的不是百姓的土地,而是朝廷的土地,因为百姓会找朝廷要,百姓只是委托朝廷,而不是将土地送给朝廷——”
不等他话说完,李治就打断他道:“口分田其实也是属于朝廷的,身死要交还的,可是不少狡猾的地主和商人,将这些口分田从百姓手中廉价收来,然后转为自己的永业田。”
言下之意,那些地主兼并的就是朝廷的土地。
“陛下说得是。”
韩艺点点头,道:“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朝廷没有参与进去,这才导致那些地主有机可乘。可如今不同了,如果这一笔买卖做成了,朝廷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公证人或者担保人的角色,谁从中兼并一寸土地,朝廷是要负责的,甚至于赔偿,陛下说得那种兼并,是土地转来转去,最终落到地主手中,朝廷表面上也没有损失什么,关键也没有人告诉朝廷,可如今的话,商人要敢耍诈,百姓立刻就会告知朝廷,让朝廷维护他们的权益,这契约中已经规定了朝廷的义务,朝廷必须要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听得是若有所思,神情也稍稍缓和了几分。
韩艺又继续道:“我大唐吸取前朝的教训,不与百姓产生直接的利益往来,因为利益往往伴随着矛盾,因此我大唐朝廷不跟百姓做任何买卖。但是,完全不参与也是不行,朴实的百姓如何是那些商人和地主的对手,那么朝廷究竟该以何种身份参与其中,当然就是公证人和监督人,等于就是赋予了朝廷对土地监督权力,其实就是进一步加强朝廷对于土地的管控,而且,百姓会更加依附朝廷,因为朝廷在维护百姓的权益,百姓也就会更加拥护朝廷。”
这么一绕的话,李治觉得这个可以有啊!
如今还算是唐初时期,朝廷对于土地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口分田是不能买卖的,只有永业田可以买卖,因为永业田是完全属于私人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大地主在朝中也是非常有势力的,他们买下这些口分田,纵使相关部门知道,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土地是国家的,我们犯得着为了国家土地,去得罪同僚么。
如今天下太平,四周也没有强敌,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土地兼并就开始抬头了。
可若是朝廷承当这土地的利益分配责任和法律义务,那情况又大不一样了,朝廷公然掠夺百姓的土地,那百姓肯定起来造反,相关部门不闻不问的话,那就不是得罪谁的问题,而是你要面临牢狱之灾,毕竟谁没有一个政治敌人,百姓准是一告一个准。可是前面那种情况的话,上面问的话,我再去调查,你不问,我就不查,官员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我又没有抢夺百姓的土地,百姓与地主也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我只是不知道而已。
等于就是百姓、朝廷、地主三方相互制衡,如果除去朝廷的话,天平就肯定会倾向地主这一方。
“你说得朕也赞同,可是一万亩地,朕觉得还是多了一点。”李治很纠结这个数目,因为他封赏都没有封赏这么多土地,很不适应啊。
韩艺也为难道:“臣也想招收更多的商人,但这就是买卖。当你手中只有一头猪的时候,你是没有说话的余地,因为人家不买你的,还可以向别人买,只有当你手中拥有非常多的猪,你才拥有话语权,你才有资格去谈一个好价钱。我将一万亩地租给一百个人,人家都是可要可不要,因为这一百亩地能够产生的利益非常有限。但是我将一万亩地只租借给一个人,那么谁都争着想要。
土地对于朝廷的意义,那无非就是养育百姓和统治百姓,这一笔买卖满足了这两点,陛下看臣提出的条件,百姓吃穿不愁,而且还能赚钱,生活水平是往前跨了一大步出去,同时也加强了朝廷对于土地的监督权,百姓更加依附朝廷。而商人只是赚的了利益,仅此而已,如果他们敢耍小聪明,朝廷立刻就可以撤换他们,毕竟这是一万亩土地,大把人争着租借,朝廷不怕租不出去,而百姓的利益没有变动,至于是谁发钱给他们,那对于百姓而言,并不重要,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就行了。”
李治愣了半晌,又想了半晌,这最后半句,让他顿悟了,你将一万土地租借一个一百个人,你管都不好管,但是租借给一个人的话,你只要敢违约,敢玩阴谋诡计,那我也能找理由撤换你,这反而便与控制,呵呵道:“你小子真是天生的商人,算得真是比谁都还要精明,朕光听着都觉得有些头疼。”
韩艺道:“陛下过奖了。”
我这是在夸你么?李治突然又皱了下眉头,道:“可是,这数目一定会引来不少大臣的非议,朕可不想又见到这种情况发生。”
吃一堑长一智,李治帮韩艺背了多少黑锅,你不能老是让朕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