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506节
在两仪殿内,除一干枢要大臣之外,还包括薛仁贵、杨思讷、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等一干将领。
李治略带一丝郁闷道:“就在今日新罗那边传来消息,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攻伐新罗,以新罗一国之力,恐怕敌不过高句丽和百济的两面夹击,因此新罗的武烈王派人前来我大唐求援。”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而且从李治的神情来看,这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
不会吧,又打仗?韩艺带着一丝厌恶的情绪道:“这新罗之事,与我大唐有何关系,他们打他们的就是了。”
“韩侍郎,这事可没有这么简单。”李绩手一抬,道:“在这三国中,高句丽与我大唐是世仇,而如今百济也与高句丽狼狈为奸,跟我大唐作对,唯有新罗一直向我大唐入贡,这也是为什么高句丽和百济不断的攻伐新罗。”
韩艺见李绩非常亢奋,心里也明白,讪讪道:“司空说得是。”
其实他心里就是不愿意打仗,特别是攻打半岛地区,那穷山僻壤,冬天又冷,跟他的计划没有太多的关系,打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跟吐蕃与吐谷浑又不同,那边关系着西北大计划。
李绩又向李治道:“陛下,高句丽历来就是狼子野心,他此番联合百济攻伐新罗,一旦新罗被灭,百济必定将步其后尘,其时高句丽实力必将大增,就能够威胁到我们的辽东地区,甚至于山东腹地。而且,新罗与我们向来交往密切,于情于理,我们都已经立刻发兵救援新罗。”
契苾何力道:“与其发兵救新罗,还不如顺势将高句丽给灭了,方才李司空也说,高句丽是咱们大唐的世仇,如今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薛仁贵官职比较小,辈分低,躲在后面一个劲的点头。
许敬宗突然道:“李司空之言虽不无道理,可是如今我大唐的国策乃是休养生息,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国力是与日俱增,百姓安居乐业,此时不宜大动干戈。而且,百姓也不会愿意为了新罗去打仗,这师出之名,都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贸然出兵,绝非上策。”
李义府也道:“臣支持许侍中的看法,高句丽那不过弹丸之地,穷山恶水,就算它消灭了新罗和百济,也无力与我大唐相抗衡,如今他们自相残杀,肯定损耗不少国力,而我大唐可趁机发展国力,等到西北地区彻底稳定下来,再取高句丽,易如反掌。”
韩艺头一回想支持李义府的看法。
契苾何力道:“李中书,你说得倒是简单,当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可是隋朝最强盛的时候,可也没有你说得易如反掌,这行军打仗非你所长。”
言下之意,就是你不懂就别妄开尊口。
许敬宗立刻道:“隋炀帝之所以惨败,就是因为当时国内百姓已经厌战了,军心涣散,如今也是如此,为了新罗去征伐高句丽,百姓岂会支持,老夫虽未带兵打仗过,但也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许圉师抚须道:“许侍中言之有理呀,臣也以为攻伐高句丽该慎重行事,毕竟前朝与我朝都讨伐了数次,但结果却都不是很乐观,只是无意义的损耗国力。”
卢承庆、任雅相均是点头。
李治也稍稍点头。
李绩见李治又偏向了文臣,顾不得太多,急忙道:“此事可危机我大唐安危,虽说我大唐如今国泰民安,但是古语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年隋炀帝为何讨伐高句丽,绝非是好大喜功,亦或者师出无名,是高句丽一直觊觎我辽东地区,不断的骚扰边民,国内也是治兵积谷,而且是高句丽先出兵的,隋炀帝才决定出兵讨伐高句丽,这是绝对正确的,只不过隋炀帝没有取得战略目的,甚至后来惨败而归。而且,高句丽一直都非常忌惮后方的新罗和百济,做梦都想稳固后方,这样一来,它就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大唐,如此此时不出兵,到时会给我大唐来带来极大的威胁。”
许敬宗笑道:“记得贞观末年,也是司空建议太宗圣上出兵高句丽的。”
李绩一怔,黯然无语。
李治轻咳一声,道:“当初那一战我大唐还是狠狠的重创了高句丽,只是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绝非无用之功。这些年来高句丽可一直都在疗伤,换得辽东地区几年的安定,朕也是深受其益,因此司空当时的建议出兵是非常正确的。”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过兴兵攻打高句丽,的确要慎重行事,毕竟隋朝的惨败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第1219章 令人纠结
战,还是不战。
这永远都是文武之争的主旋律。
当然,也不是说所为的文臣都是反战派,但是这一回除了许敬宗、李义府之外,就连许圉师、卢承庆等人也都表现的非常谨慎。首先,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争霸,本就从未断过,又不是第一回了,早已经见惯不怪了,你救得过来么。其次,高句丽也确实难啃,只要大唐宣战,遣派大军去进攻,高句丽就往后缩,只要坚持到冬天,这战可就非常难打了,那地方真是太冷了,大唐最能征善战的关中子弟,不适应在那么冷的天气作战,而且离中原地区比较远,路况也不好,粮食补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两边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而且,这番战火,并非是因大唐而起,因此这对于大唐而言,就显得比较突然一点。
李治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依李绩的意思,反正迟早要灭高句丽的,就趁着这一次机会兴兵消灭高句丽,以报世仇。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等于是要消灭百济和高句丽两个国家,至少至少也得二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得消耗多少粮食,这真不是开玩笑。
故此直到最后,李治也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出不出兵。
韩艺倒是没有参与他们的争论,因为他知道李治是肯定要打高句丽的,但是他是真不想在这时候开战,可如今机会似乎已经来了,因此他也左右不定。
别说他左右不定,这消息传出来后,几乎每个人左右不定,不去打吧,但是仇恨就摆在那里,并且李世民都曾抛出报仇言论,等于是继承了隋朝的血海深仇,你要敢反战,那你就妄为中国子弟。可要说去打吧,你除了能够报仇,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并且打了几回,也没有消灭高句丽政权,反而总是令国力大损,这有点跟美帝国打阿富汗像似,你一直在揍别人,但是揍着揍着,把自己都给揍得茫然。
这跟颉利有点不一样,李世民攻伐颉利前,心里是真的害怕,因为颉利也很强的,没有说谁一定能够取胜,但是高句丽的话,连进攻大唐的资本都没有,只能骚扰一下边民,就那水平,唐朝怎么可能会害怕,那高句丽就是一个挨揍的乞丐,你心情不好就可以上去踹他一脚,发泄一下。
可问题是这乞丐冷也冷不死,就踹也踹不死,生命力忒强了,因此唐朝面对高句丽总是有点纠结,啃块颉利那块肥肉,那多有滋有味,但是啃这块骨头,难吃还就算了,弄不好还得将牙给崩了,如今半岛比岭南地区还不如一万倍,冬天太冷了,又没有暖气,如今连煤炭都少,农业也难以发展,费劲打下来干嘛。
其实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
夜已深。
韩艺躺在院中的摇椅上,望着美丽的星空,愁眉不展。
“你在想什么?”
韩艺回头一看,只见萧无衣拿着一件毯子走了过来,给他轻轻盖上。
“你今天怎么愁眉苦脸的?”萧无衣坐在边上的椅子上,好奇的望着韩艺。
“真乃多事之秋啊!”韩艺感慨一番,将新罗求援的事告诉了她。
萧无衣听后,立刻道:“这有什么好想的,当然是建议陛下出兵消灭高句丽。”
就知道是这个答案!韩艺一翻白眼道:“咱们说得是简单,可是这一声令下,就要承当几十万人的性命,这可不是儿戏。”
李治略带一丝郁闷道:“就在今日新罗那边传来消息,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攻伐新罗,以新罗一国之力,恐怕敌不过高句丽和百济的两面夹击,因此新罗的武烈王派人前来我大唐求援。”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而且从李治的神情来看,这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
不会吧,又打仗?韩艺带着一丝厌恶的情绪道:“这新罗之事,与我大唐有何关系,他们打他们的就是了。”
“韩侍郎,这事可没有这么简单。”李绩手一抬,道:“在这三国中,高句丽与我大唐是世仇,而如今百济也与高句丽狼狈为奸,跟我大唐作对,唯有新罗一直向我大唐入贡,这也是为什么高句丽和百济不断的攻伐新罗。”
韩艺见李绩非常亢奋,心里也明白,讪讪道:“司空说得是。”
其实他心里就是不愿意打仗,特别是攻打半岛地区,那穷山僻壤,冬天又冷,跟他的计划没有太多的关系,打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跟吐蕃与吐谷浑又不同,那边关系着西北大计划。
李绩又向李治道:“陛下,高句丽历来就是狼子野心,他此番联合百济攻伐新罗,一旦新罗被灭,百济必定将步其后尘,其时高句丽实力必将大增,就能够威胁到我们的辽东地区,甚至于山东腹地。而且,新罗与我们向来交往密切,于情于理,我们都已经立刻发兵救援新罗。”
契苾何力道:“与其发兵救新罗,还不如顺势将高句丽给灭了,方才李司空也说,高句丽是咱们大唐的世仇,如今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薛仁贵官职比较小,辈分低,躲在后面一个劲的点头。
许敬宗突然道:“李司空之言虽不无道理,可是如今我大唐的国策乃是休养生息,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国力是与日俱增,百姓安居乐业,此时不宜大动干戈。而且,百姓也不会愿意为了新罗去打仗,这师出之名,都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贸然出兵,绝非上策。”
李义府也道:“臣支持许侍中的看法,高句丽那不过弹丸之地,穷山恶水,就算它消灭了新罗和百济,也无力与我大唐相抗衡,如今他们自相残杀,肯定损耗不少国力,而我大唐可趁机发展国力,等到西北地区彻底稳定下来,再取高句丽,易如反掌。”
韩艺头一回想支持李义府的看法。
契苾何力道:“李中书,你说得倒是简单,当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可是隋朝最强盛的时候,可也没有你说得易如反掌,这行军打仗非你所长。”
言下之意,就是你不懂就别妄开尊口。
许敬宗立刻道:“隋炀帝之所以惨败,就是因为当时国内百姓已经厌战了,军心涣散,如今也是如此,为了新罗去征伐高句丽,百姓岂会支持,老夫虽未带兵打仗过,但也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许圉师抚须道:“许侍中言之有理呀,臣也以为攻伐高句丽该慎重行事,毕竟前朝与我朝都讨伐了数次,但结果却都不是很乐观,只是无意义的损耗国力。”
卢承庆、任雅相均是点头。
李治也稍稍点头。
李绩见李治又偏向了文臣,顾不得太多,急忙道:“此事可危机我大唐安危,虽说我大唐如今国泰民安,但是古语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年隋炀帝为何讨伐高句丽,绝非是好大喜功,亦或者师出无名,是高句丽一直觊觎我辽东地区,不断的骚扰边民,国内也是治兵积谷,而且是高句丽先出兵的,隋炀帝才决定出兵讨伐高句丽,这是绝对正确的,只不过隋炀帝没有取得战略目的,甚至后来惨败而归。而且,高句丽一直都非常忌惮后方的新罗和百济,做梦都想稳固后方,这样一来,它就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大唐,如此此时不出兵,到时会给我大唐来带来极大的威胁。”
许敬宗笑道:“记得贞观末年,也是司空建议太宗圣上出兵高句丽的。”
李绩一怔,黯然无语。
李治轻咳一声,道:“当初那一战我大唐还是狠狠的重创了高句丽,只是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绝非无用之功。这些年来高句丽可一直都在疗伤,换得辽东地区几年的安定,朕也是深受其益,因此司空当时的建议出兵是非常正确的。”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过兴兵攻打高句丽,的确要慎重行事,毕竟隋朝的惨败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第1219章 令人纠结
战,还是不战。
这永远都是文武之争的主旋律。
当然,也不是说所为的文臣都是反战派,但是这一回除了许敬宗、李义府之外,就连许圉师、卢承庆等人也都表现的非常谨慎。首先,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争霸,本就从未断过,又不是第一回了,早已经见惯不怪了,你救得过来么。其次,高句丽也确实难啃,只要大唐宣战,遣派大军去进攻,高句丽就往后缩,只要坚持到冬天,这战可就非常难打了,那地方真是太冷了,大唐最能征善战的关中子弟,不适应在那么冷的天气作战,而且离中原地区比较远,路况也不好,粮食补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两边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而且,这番战火,并非是因大唐而起,因此这对于大唐而言,就显得比较突然一点。
李治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依李绩的意思,反正迟早要灭高句丽的,就趁着这一次机会兴兵消灭高句丽,以报世仇。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等于是要消灭百济和高句丽两个国家,至少至少也得二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得消耗多少粮食,这真不是开玩笑。
故此直到最后,李治也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出不出兵。
韩艺倒是没有参与他们的争论,因为他知道李治是肯定要打高句丽的,但是他是真不想在这时候开战,可如今机会似乎已经来了,因此他也左右不定。
别说他左右不定,这消息传出来后,几乎每个人左右不定,不去打吧,但是仇恨就摆在那里,并且李世民都曾抛出报仇言论,等于是继承了隋朝的血海深仇,你要敢反战,那你就妄为中国子弟。可要说去打吧,你除了能够报仇,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并且打了几回,也没有消灭高句丽政权,反而总是令国力大损,这有点跟美帝国打阿富汗像似,你一直在揍别人,但是揍着揍着,把自己都给揍得茫然。
这跟颉利有点不一样,李世民攻伐颉利前,心里是真的害怕,因为颉利也很强的,没有说谁一定能够取胜,但是高句丽的话,连进攻大唐的资本都没有,只能骚扰一下边民,就那水平,唐朝怎么可能会害怕,那高句丽就是一个挨揍的乞丐,你心情不好就可以上去踹他一脚,发泄一下。
可问题是这乞丐冷也冷不死,就踹也踹不死,生命力忒强了,因此唐朝面对高句丽总是有点纠结,啃块颉利那块肥肉,那多有滋有味,但是啃这块骨头,难吃还就算了,弄不好还得将牙给崩了,如今半岛比岭南地区还不如一万倍,冬天太冷了,又没有暖气,如今连煤炭都少,农业也难以发展,费劲打下来干嘛。
其实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
夜已深。
韩艺躺在院中的摇椅上,望着美丽的星空,愁眉不展。
“你在想什么?”
韩艺回头一看,只见萧无衣拿着一件毯子走了过来,给他轻轻盖上。
“你今天怎么愁眉苦脸的?”萧无衣坐在边上的椅子上,好奇的望着韩艺。
“真乃多事之秋啊!”韩艺感慨一番,将新罗求援的事告诉了她。
萧无衣听后,立刻道:“这有什么好想的,当然是建议陛下出兵消灭高句丽。”
就知道是这个答案!韩艺一翻白眼道:“咱们说得是简单,可是这一声令下,就要承当几十万人的性命,这可不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