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411节
李弘道:“就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说着,他又将方才与李淳风的对答,以及他的疑惑一股脑全都告诉韩艺。
李治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却不但不内疚,反而道:“弘儿这可算是问对人了,你母后的昭仪学院最先还是韩艺出得主意。”
武媚娘深表认同的点点头。
“是么?”
李弘道:“那韩艺是不认同的这句话。”
李治忽然瞧了眼韩艺,暗示韩艺,不准不认同,因为李唐皇室遵从老子为先祖,你作为臣子怎么能不认同我先祖。
“当然不是!”韩艺先否定再说。
李弘哦了一声,道:“那你倒是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不过韩艺最善于面对的就是这种突发状况,忽然灵机一动,道:“不知殿下可有学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可也是出自于道德经。”
李弘点点头道:“这我当然学过。”
韩艺道:“我认为既然老子说了这大智若愚,那么可见老子对于愚的理解,是大智,不是愚笨,也不是什么淳厚朴实。既然要拥有大智慧,当然得读书,对不对?”
李弘没有发话,李治倒先说道:“可是若是这句话愚是代表大智,那么这句话的‘明’又作何解释呢?”
韩艺快疯了,你真是成心整我啊!
但是李治却无整他之心,他作为君主,这个问题要伴随他一生的。
李弘点点头道:“父皇说得是,韩艺,你这么理解不对。”
“‘明’是指的是一些小聪明,这与大智自然也是相反的。”
这么含糊两句之后,倒是先把韩艺给说明白了,轻咳一声,道:“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数学思想中的代入法来进行推论。”
“代入法?”
“不错!”
韩艺道:“好比说数学中的方程式,一加X等于三,可以一个个代入进去,试试看,是不是对的,一加一等不等于三?”
李弘摇摇头。
“那么就看二!”韩艺道:“一加二等不等于三?”
李弘立刻点点头。
“这就是代入法。”韩艺道:“我们可以将愚得几种意思代入进去,然后进行推理,看是不是对的。除大智之外,愚还有愚笨,淳厚朴实的意思。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听从安排,这样好不好呢?”
李弘道:“这难道不好吗?”
李淳风、李治也好奇的望着韩艺,这种梦寐以求的百姓,你能说不好吗?
“好不好,也得推论一下!”
韩艺道:“我们就假设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那么百姓服从的是谁的命令呢?”
李弘道:“当然是君主的命令。”
韩艺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应该是官员的命令,官员上面才是君主,君主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百姓,尤其是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州县,就更是如此了。如果百姓受到这种教化,他们只知道服从上级的命令,也就是一州长官的命令,可问题就在于,官员是不是也是淳厚朴实的呢?”
李弘也不笨,自古以来这么多奸臣,怎也谈不上淳厚朴实,摇摇头道:“官员应该算不上淳厚朴实的。”
“道理就是如此!”韩艺道:“为什么汉朝有七国之乱,就是汉朝错误的理解了这一句话,那些诸侯们振臂一呼,结果百姓应声而起,这你能说百姓错了吗?百姓当然没有错,是朝廷让我们服从的,那七国之乱是对的吗?”
李弘摇摇头。
“由此可见?”
“这个答案是错的。”李弘下意识道。
其实李治、武媚娘都听过这一番理论,觉得的确有它的道理,因此皇帝才将军政军令分开,避免某些人大权独揽。
“那我们再将大智代入进去看看是不是对的。”
韩艺又道:“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大智若愚。我跟你们说一个故事。”
李弘听得眼中一亮,道:“那你快说,我最爱听故事了。”
韩艺道:“在我家乡扬州有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道观,山下各有一条河流,而且两座道观的道长都迷信于炼丹,但是每天炼丹,都会产生一些垃圾,两个道长都让自己的弟子将这些垃圾扔到十里外一个专门用来掩埋垃圾的沙坑。其中一个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将垃圾带到十里外的沙坑里面掩埋,但是令一个弟子就没有这么做,他就近倒在了山下河里面,他还嘲笑对面道观的弟子愚笨,这你倒在河里面,你师父也不会知道,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傻子才这么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之后,他们的师父都去世了,他们继承了道观,成为一观之主,但是那个天天跑到十里外的掩埋垃圾的子弟,他的道观香火是越少越旺,而另一家道观却是门厅罗雀,周边荒无人烟,导致那弟子刚刚当上道长就活活饿死了。”
李弘惊奇道:“这是为何?”
韩艺笑道:“因为那些垃圾是有毒的,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弟子将垃圾倒入河中,导致河中鱼虾尽死,土地也受到污染,种不出粮食来,结果周边百姓都离开了,而另一位愚笨的弟子,遵从师父的教导,每天都将垃圾掩埋在十里外的沙坑里面,因此周边还是山清水秀,人丁兴旺,道观的香火自然就好。”
李弘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淳风也是微笑的点点头。
李治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却不但不内疚,反而道:“弘儿这可算是问对人了,你母后的昭仪学院最先还是韩艺出得主意。”
武媚娘深表认同的点点头。
“是么?”
李弘道:“那韩艺是不认同的这句话。”
李治忽然瞧了眼韩艺,暗示韩艺,不准不认同,因为李唐皇室遵从老子为先祖,你作为臣子怎么能不认同我先祖。
“当然不是!”韩艺先否定再说。
李弘哦了一声,道:“那你倒是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不过韩艺最善于面对的就是这种突发状况,忽然灵机一动,道:“不知殿下可有学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可也是出自于道德经。”
李弘点点头道:“这我当然学过。”
韩艺道:“我认为既然老子说了这大智若愚,那么可见老子对于愚的理解,是大智,不是愚笨,也不是什么淳厚朴实。既然要拥有大智慧,当然得读书,对不对?”
李弘没有发话,李治倒先说道:“可是若是这句话愚是代表大智,那么这句话的‘明’又作何解释呢?”
韩艺快疯了,你真是成心整我啊!
但是李治却无整他之心,他作为君主,这个问题要伴随他一生的。
李弘点点头道:“父皇说得是,韩艺,你这么理解不对。”
“‘明’是指的是一些小聪明,这与大智自然也是相反的。”
这么含糊两句之后,倒是先把韩艺给说明白了,轻咳一声,道:“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数学思想中的代入法来进行推论。”
“代入法?”
“不错!”
韩艺道:“好比说数学中的方程式,一加X等于三,可以一个个代入进去,试试看,是不是对的,一加一等不等于三?”
李弘摇摇头。
“那么就看二!”韩艺道:“一加二等不等于三?”
李弘立刻点点头。
“这就是代入法。”韩艺道:“我们可以将愚得几种意思代入进去,然后进行推理,看是不是对的。除大智之外,愚还有愚笨,淳厚朴实的意思。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听从安排,这样好不好呢?”
李弘道:“这难道不好吗?”
李淳风、李治也好奇的望着韩艺,这种梦寐以求的百姓,你能说不好吗?
“好不好,也得推论一下!”
韩艺道:“我们就假设天下百姓都淳厚朴实,服从命令。那么百姓服从的是谁的命令呢?”
李弘道:“当然是君主的命令。”
韩艺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应该是官员的命令,官员上面才是君主,君主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百姓,尤其是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州县,就更是如此了。如果百姓受到这种教化,他们只知道服从上级的命令,也就是一州长官的命令,可问题就在于,官员是不是也是淳厚朴实的呢?”
李弘也不笨,自古以来这么多奸臣,怎也谈不上淳厚朴实,摇摇头道:“官员应该算不上淳厚朴实的。”
“道理就是如此!”韩艺道:“为什么汉朝有七国之乱,就是汉朝错误的理解了这一句话,那些诸侯们振臂一呼,结果百姓应声而起,这你能说百姓错了吗?百姓当然没有错,是朝廷让我们服从的,那七国之乱是对的吗?”
李弘摇摇头。
“由此可见?”
“这个答案是错的。”李弘下意识道。
其实李治、武媚娘都听过这一番理论,觉得的确有它的道理,因此皇帝才将军政军令分开,避免某些人大权独揽。
“那我们再将大智代入进去看看是不是对的。”
韩艺又道:“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做大智若愚。我跟你们说一个故事。”
李弘听得眼中一亮,道:“那你快说,我最爱听故事了。”
韩艺道:“在我家乡扬州有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道观,山下各有一条河流,而且两座道观的道长都迷信于炼丹,但是每天炼丹,都会产生一些垃圾,两个道长都让自己的弟子将这些垃圾扔到十里外一个专门用来掩埋垃圾的沙坑。其中一个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将垃圾带到十里外的沙坑里面掩埋,但是令一个弟子就没有这么做,他就近倒在了山下河里面,他还嘲笑对面道观的弟子愚笨,这你倒在河里面,你师父也不会知道,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傻子才这么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之后,他们的师父都去世了,他们继承了道观,成为一观之主,但是那个天天跑到十里外的掩埋垃圾的子弟,他的道观香火是越少越旺,而另一家道观却是门厅罗雀,周边荒无人烟,导致那弟子刚刚当上道长就活活饿死了。”
李弘惊奇道:“这是为何?”
韩艺笑道:“因为那些垃圾是有毒的,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弟子将垃圾倒入河中,导致河中鱼虾尽死,土地也受到污染,种不出粮食来,结果周边百姓都离开了,而另一位愚笨的弟子,遵从师父的教导,每天都将垃圾掩埋在十里外的沙坑里面,因此周边还是山清水秀,人丁兴旺,道观的香火自然就好。”
李弘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李淳风也是微笑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