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2072节
哇!这位仁兄真够勇猛的啊!韩艺偷偷瞥了眼杜正伦。
李治瞧了眼杜正伦,没有做声,又向高履行道:“高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难道对此事就没有任何看法?”
高履行很是为难道:“陛下,臣执掌户部,管理的是天下财政,这——这等事,臣实在是没有经验,也不知如何是好。”
言下之意,就是这等小事,我从未处理过。
李治道:“可是韩艺是你户部的人啊。”
高履行忙道:“回禀陛下,韩艺的上任诏令还未下来,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户部侍郎。”
李治惊讶道:“还未下来?”
韩艺点点头。
李治稍稍皱了一下眉头,但也未有多说,只是显得有些郁闷道:“可这么多大臣上奏,那总得有个人来处理此事吧?不知此事该交由那个官署来处理?”
许敬宗、李义府都想来接受此事,关键是李治的态度非常的令人困惑,其实这事很简单,没有对错,你帮哪边都是对的,全在你一句话,然而李治说了半天,就是问了一圈,也没有表个态,给个暗示什么,他们两个一时拿不定主意。要是李治想敲打一下韩艺,那还好说,万一李治没这打算,那就尴尬了,一边贵族阶级,一边是帝王,夹在中间不是自讨苦吃么。
韦思谦倒也想接,他觉得这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可他又不是老大,上面还有崔义玄在,他也不好做声。
李治目光一扫,道:“既然几位爱卿暂时没有好的人选,那就先搁着吧!你们先退下。哦,韩艺留下。”
“臣等告退!”
第991章 最大的隐患
“真是奇怪!”
从两仪殿内出来之后,李义府眉头紧锁,满面困惑之色,向着一旁的许敬宗小声道:“贤兄,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陛下立刻宣召我等前来,分明是挺看重此事,可是却只是商议了片刻,还未商议出一个结果,陛下就让我等回去了,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许敬宗也没有弄明白,道:“这老夫也想不明白。”
李义府若有所思道:“其实说到底也就几个佃农而已,哪怕陛下再宠信韩艺,也没有必要因为几个佃农,而去责怪那些勋贵。其实只要陛下让韩艺退还那些佃农,此事就可以解决了,那些勋贵们也是这样想的。”
许敬宗也没有想出一个头绪来,哼道:“韩艺这小子这才一回来,就不得安生了,他若不在,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李义府道:“韩艺的动机也非常令人感到不解,他这么做的话,可是将所有乡绅、地主、贵族、满朝文武、皇亲国戚都给得罪了,难道他真的只是气昏了头,可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像似这么冲动的人啊!”
许敬宗道:“你的意思是其中另有猫腻?”
李义府点点头,道:“这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既然陛下没有表态,那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免得落入了韩艺的圈套当中。”
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
两仪殿内。
待那些大臣退出之后,李治立刻阴沉着脸盯着韩艺,过得半晌,他才道:“你小子还真会给朕惹麻烦,朕这才刚刚提拔了你,你就不能给朕安生一点么。”
这怪我,要不是他们来弄我,我——我也会去弄他们的!韩艺行礼道:“陛下明鉴,微臣这么做绝非因为自己,而是为了我大唐。”
“又是为了大唐!”李治哼了一声,道:“行,你倒是说说看,你为了大唐又是如何的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倒也谈不上!”韩艺讪讪一笑道。
李治愠道:“别说废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艺正色道:“陛下,我大唐的国制是什么,不就是均田制么,而均田制的关键在于土地,因此自贞观年初,太宗圣上就严格的限制了王公贵族兼并土地,一品官员、二品官员能够占地多少,可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可是从贞观末期到永徽年间,天下太平,故对此有些松动,而且功勋之后日益增多,这些王公贵族,乡绅地主都开始兼并土地。
可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一旦国家安定繁荣,这些王公贵族,乡绅地主就会开始兼并土地,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钱财,而且子孙越来越多,只有兼并土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的承受力过于脆弱,一旦有个风吹雨打,只能卖土地,先渡过难关,为了生计又只能沦为佃农,朝廷应当重视这事。”
李治皱了皱眉,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因为开国功勋本就是一些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个个都是儿孙满堂,那么对于土地的需求自然也是日益增大,其实朝廷都赏了他们这些功勋之后不少土地,但还是远远不够,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指着边上的凳子道:“你坐吧!”
“多谢陛下!”
韩艺坐了下来。
李治又道:“你继续说下去。”
“遵命!”
韩艺又道:“兼并土地有三害,其一,伤及陛下的利益,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土地不会变多,到以后陛下的封赏会越来越艰难,迟早会面临无地可封的局面,但封赏功臣田地,那是朝廷的制度,甚至可以说是陛下给予臣子的承诺,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陛下要居安思危,不能等问题出现之后,再去想着如何解决。
其二,伤及百姓利益,均田制本是还百姓自由身,让百姓都有地可耕种,从而使得国家安定下来,这也是我大唐能够富强的根本原因所在。可是他们大肆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最终又沦为他们剥夺的对象,倘若风调雨顺,这些佃农倒还能够勉强活下去,可一旦有个什么灾难的,百姓不但要面临灾难带来的伤害,还得面临地主的剥削,朝廷的税收,在这三重打击下,佃农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苦,甚至于引发暴乱。
其三,伤及国家的利益,历朝历代的动乱,皆是从农夫和地主的阶级矛盾开始的,这也是均田制出现的原因,如果仍由他们这么下去,朝廷无所作为的话,历史必将会重演。其实说到底,他们剥夺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利益,更是国家和陛下的利益。”
君主、国家、百姓。基于这三点,那么总结起来,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李治沉默良久,突然叹了口气,道:“你说得这些,朕何尝又不知道,尤其是这一次封赏过后,朕才知道原来关中地区已无多少土地可封赏。”说到这里,他面露愠色,道:“还有那些功勋之后,仗着祖荫,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拿自己父亲立下的功劳来跟朕说事。那是他们的父亲立下的功劳,可不是他们,朝廷也给足了他们好处,可是他们还不满意。你这才弄走他们几个佃农,他们就吵到朕面前来,可是朕求他们做些什么事,他就装傻充嫩,真是岂有此理。”
其实宇文僧尼他们闹这一出,让李治感到非常不爽,他如今就是要清除这些老臣子,组建以李治为中心的内阁,你动不动就那你父亲说事,你父亲是效忠我父亲的,韩艺是效忠我的,凭什么我的功勋就要对我父亲的功勋的后代让步,说到底那些人还是在拿李世民在压李治。
李治现在最恨的就是这一点。
看来他也憋得够辛苦的。韩艺道:“陛下,如今才刚刚开始,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若放任不管,那么这个隐患迟早会酿成大患,陛下应该及早做以防范。”
李治瞧了眼杜正伦,没有做声,又向高履行道:“高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难道对此事就没有任何看法?”
高履行很是为难道:“陛下,臣执掌户部,管理的是天下财政,这——这等事,臣实在是没有经验,也不知如何是好。”
言下之意,就是这等小事,我从未处理过。
李治道:“可是韩艺是你户部的人啊。”
高履行忙道:“回禀陛下,韩艺的上任诏令还未下来,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户部侍郎。”
李治惊讶道:“还未下来?”
韩艺点点头。
李治稍稍皱了一下眉头,但也未有多说,只是显得有些郁闷道:“可这么多大臣上奏,那总得有个人来处理此事吧?不知此事该交由那个官署来处理?”
许敬宗、李义府都想来接受此事,关键是李治的态度非常的令人困惑,其实这事很简单,没有对错,你帮哪边都是对的,全在你一句话,然而李治说了半天,就是问了一圈,也没有表个态,给个暗示什么,他们两个一时拿不定主意。要是李治想敲打一下韩艺,那还好说,万一李治没这打算,那就尴尬了,一边贵族阶级,一边是帝王,夹在中间不是自讨苦吃么。
韦思谦倒也想接,他觉得这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可他又不是老大,上面还有崔义玄在,他也不好做声。
李治目光一扫,道:“既然几位爱卿暂时没有好的人选,那就先搁着吧!你们先退下。哦,韩艺留下。”
“臣等告退!”
第991章 最大的隐患
“真是奇怪!”
从两仪殿内出来之后,李义府眉头紧锁,满面困惑之色,向着一旁的许敬宗小声道:“贤兄,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陛下立刻宣召我等前来,分明是挺看重此事,可是却只是商议了片刻,还未商议出一个结果,陛下就让我等回去了,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许敬宗也没有弄明白,道:“这老夫也想不明白。”
李义府若有所思道:“其实说到底也就几个佃农而已,哪怕陛下再宠信韩艺,也没有必要因为几个佃农,而去责怪那些勋贵。其实只要陛下让韩艺退还那些佃农,此事就可以解决了,那些勋贵们也是这样想的。”
许敬宗也没有想出一个头绪来,哼道:“韩艺这小子这才一回来,就不得安生了,他若不在,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李义府道:“韩艺的动机也非常令人感到不解,他这么做的话,可是将所有乡绅、地主、贵族、满朝文武、皇亲国戚都给得罪了,难道他真的只是气昏了头,可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像似这么冲动的人啊!”
许敬宗道:“你的意思是其中另有猫腻?”
李义府点点头,道:“这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既然陛下没有表态,那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免得落入了韩艺的圈套当中。”
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
两仪殿内。
待那些大臣退出之后,李治立刻阴沉着脸盯着韩艺,过得半晌,他才道:“你小子还真会给朕惹麻烦,朕这才刚刚提拔了你,你就不能给朕安生一点么。”
这怪我,要不是他们来弄我,我——我也会去弄他们的!韩艺行礼道:“陛下明鉴,微臣这么做绝非因为自己,而是为了我大唐。”
“又是为了大唐!”李治哼了一声,道:“行,你倒是说说看,你为了大唐又是如何的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倒也谈不上!”韩艺讪讪一笑道。
李治愠道:“别说废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艺正色道:“陛下,我大唐的国制是什么,不就是均田制么,而均田制的关键在于土地,因此自贞观年初,太宗圣上就严格的限制了王公贵族兼并土地,一品官员、二品官员能够占地多少,可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可是从贞观末期到永徽年间,天下太平,故对此有些松动,而且功勋之后日益增多,这些王公贵族,乡绅地主都开始兼并土地。
可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一旦国家安定繁荣,这些王公贵族,乡绅地主就会开始兼并土地,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钱财,而且子孙越来越多,只有兼并土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的承受力过于脆弱,一旦有个风吹雨打,只能卖土地,先渡过难关,为了生计又只能沦为佃农,朝廷应当重视这事。”
李治皱了皱眉,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因为开国功勋本就是一些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个个都是儿孙满堂,那么对于土地的需求自然也是日益增大,其实朝廷都赏了他们这些功勋之后不少土地,但还是远远不够,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指着边上的凳子道:“你坐吧!”
“多谢陛下!”
韩艺坐了下来。
李治又道:“你继续说下去。”
“遵命!”
韩艺又道:“兼并土地有三害,其一,伤及陛下的利益,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土地不会变多,到以后陛下的封赏会越来越艰难,迟早会面临无地可封的局面,但封赏功臣田地,那是朝廷的制度,甚至可以说是陛下给予臣子的承诺,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陛下要居安思危,不能等问题出现之后,再去想着如何解决。
其二,伤及百姓利益,均田制本是还百姓自由身,让百姓都有地可耕种,从而使得国家安定下来,这也是我大唐能够富强的根本原因所在。可是他们大肆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最终又沦为他们剥夺的对象,倘若风调雨顺,这些佃农倒还能够勉强活下去,可一旦有个什么灾难的,百姓不但要面临灾难带来的伤害,还得面临地主的剥削,朝廷的税收,在这三重打击下,佃农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苦,甚至于引发暴乱。
其三,伤及国家的利益,历朝历代的动乱,皆是从农夫和地主的阶级矛盾开始的,这也是均田制出现的原因,如果仍由他们这么下去,朝廷无所作为的话,历史必将会重演。其实说到底,他们剥夺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利益,更是国家和陛下的利益。”
君主、国家、百姓。基于这三点,那么总结起来,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李治沉默良久,突然叹了口气,道:“你说得这些,朕何尝又不知道,尤其是这一次封赏过后,朕才知道原来关中地区已无多少土地可封赏。”说到这里,他面露愠色,道:“还有那些功勋之后,仗着祖荫,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拿自己父亲立下的功劳来跟朕说事。那是他们的父亲立下的功劳,可不是他们,朝廷也给足了他们好处,可是他们还不满意。你这才弄走他们几个佃农,他们就吵到朕面前来,可是朕求他们做些什么事,他就装傻充嫩,真是岂有此理。”
其实宇文僧尼他们闹这一出,让李治感到非常不爽,他如今就是要清除这些老臣子,组建以李治为中心的内阁,你动不动就那你父亲说事,你父亲是效忠我父亲的,韩艺是效忠我的,凭什么我的功勋就要对我父亲的功勋的后代让步,说到底那些人还是在拿李世民在压李治。
李治现在最恨的就是这一点。
看来他也憋得够辛苦的。韩艺道:“陛下,如今才刚刚开始,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若放任不管,那么这个隐患迟早会酿成大患,陛下应该及早做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