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2节
梁启超连连眨眼,奉劝周赫煊别再提这茬,免得惹张作霖发脾气。
周赫煊却笑道:“雨帅,舆论很重要,不可因噎废食啊。北大的乱党虽多,但雨帅这么搞,普通师生不会敌视乱党,反而会嫉恨雨帅。”
张作霖大笑道:“妈拉个巴子,天底下恨我的人多了,也不缺那几个。”
周赫煊瞬间无语。
梁启超见话题已经说开了,也趁机建言:“雨帅,北大那摊子烂事,摆在那里实在不好看,终归是要解决的。”
这话说到张作霖心坎里,他再不怕被人骂,但总要顾忌脸面。历史上,他是明年才解决北大问题的,方式粗暴而直接,那便是取消北大名号,把北大和其他几所学校合并为新大学。
张作霖问:“老哥觉得该咋办?”
梁启超说:“不如因势利导。换一个雨帅信任,学校师生又认可的人去做校长,杜绝北大再出现革命党。”
张作霖看了梁启超一眼,目光中闪现着狡猾的光彩,笑道:“我就信任老哥,不如老哥去北大做校长。”
梁启超连连摆手:“我不行,我跟北大的一些人有过节,他们不会接受我的。”
张作霖蛮横道:“哪个够x的敢反对,老子就把他抓起来。妈拉个巴子,还没有王法了。”
梁启超也是个老狐狸,突然指着周赫煊笑道:“我看明诚就不错。”
“不行不行,我威望不足。30岁都不到,去北大当教授都显得太年轻了,哪里能做校长!”周赫煊连忙推辞,他可不想去趟那个浑水。
张作霖却拍板说:“好,就这么定了。小周先生去当校长,我信得过。”
“雨帅,你还是另选高才吧,我真的不行。”周赫煊那个后悔啊,他就不该提北大的事,纯属引火烧身。
一旦周赫煊去北大做校长,管得太严,就是破坏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而管得太松,肯定又要惹怒张作霖,简直两面不讨好。
这种破事,周赫煊才不会管。
张作霖笑道:“不准拒绝,我回头就跟教育部打招呼。来来来,喝酒!小周先生,我就把北大交给你了,一定要给我管好。”
“雨帅,我真的不行。”周赫煊脸都绿了。
张作霖却不顾他的推辞,哈哈大笑着继续喝酒。
周赫煊想死的心都有,见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他只能说:“雨帅,让我做北大校长也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两个要求。”
“说。”张作霖道。
“第一,教育部的款项必须按时发放,不得拖欠。”周赫煊道。
张作霖笑道:“可以。”
周赫煊又说:“第二,学生可能会参加一些活动,甚至是游行示威。这我拦不住,也没办法拦。我只能保证,北大那边不会公然喊出革命党的口号。”
“这个嘛……”张作霖犹豫了。
周赫煊趁机说:“如果第二点雨帅不能答应,那恕我不能胜任。”
“行,老子就答应你!”张作霖拍桌子说。他对北大的事已经烦透了,内阁和教育部隔三差五就有人来反应,早晚都必须解决的。
离开张作霖的官邸,周赫煊唉声叹气,跟死了老爸一样,埋怨道:“任公先生,你可把我害苦了!”
“哈哈哈哈。”梁启超幸灾乐祸,“明诚,你行的,我看好你。”
周赫煊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是愿意的,否则他坚持不干,张作霖总不能用枪逼着他去当校长。
帮助北大提前复课,这是一桩大好事。至于以后闹出麻烦,大不了周赫煊引咎辞职。
第九十三章 当官了
周赫煊当官了,是教育部的官。
他年纪轻轻、资历不足,张作霖想安排他担任北大校长,就必须给个比较体面的政府公职。
北洋时期的官职,一共分为九等二十二级。
最高级的是特任官,由政府以特令形式任命,比如中央各部部长,以及地方省长;接下来是简任官,由政府挑选合格官员担任,比如中央各部次长和省政府委员;再后面为荐任官,由主管长官推荐人才担任,比如中央各部科长和地方县长。
周赫煊以前没有任何政府职务,所以比较适合做荐任官。
教育部的荐任官共8人,其中秘书长1人,司长3人,参事4人。
秘书长和司长如今都满员了,唯独参事还有空缺,周赫煊自然而然的荣升教育部参事。
整个过程完全符合正规程序,先由教育总长任可澄发出邀请,得到周赫煊应允后,再通过教育部正式下发荐任书。周赫煊摇身一变就成为北洋政府的县处级官员,等级比地方县长略高,每月官俸360银元。
北洋政府的薪水很有意思,技术官员往往比行政官员拿得多。比如副部级别的行政官员,薪水最高才500元,而同等级的技术官员最多可以拿800元。
周赫煊怀着深深的恶意联想:难道是因为行政官员便于贪污,所以才用高薪来补偿技术官员?
当教育部任命书下发到北大时,那边的教授们集体懵逼,连夜召开北大评议会。
参与会议的人员不多,只有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马衡、北大物理教授李书华(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国文系主任马裕藻(北大校花马珏之父)、北大生物系主任谭熙鸿、北大植物标本室主任钟观光、北大教授洪涛生、吴虞(被胡适誉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等,总共加起来还不满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