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23节

  道人闻言先是一惊,双眼紧紧盯住陈旭,眼中散发出阵阵寒光。

  陈旭有所察觉,却并不惧怕,坦然的看着道人。

  看到满脸坦然的陈旭之后,道人收敛住杀意,先是止住脚步沉默半晌。

  他慢慢地走着,环顾路边的庄稼,然后对陈旭说出一番话来。

  黄帝时期,天下太平,既无权贵压迫,亦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当世之人,只要勤劳工作,人人皆可幸福生活。

  现今时代,却是宦官当权、朝政腐败、士族豪强巧取豪夺,强买百姓土地,使得许多百姓无田耕种、无家可归。

  纵然一些有田地的百姓,由于朝廷公然卖官,那些花大价钱买下官职的人,又从百姓身上搜刮回来,使得他们劳累终日,却不能温饱。

  既然苍天不公,就当信奉黄天,聚集太平教众多信徒,齐心协力构建太平世界!

  道人握紧拳头,满脸通红,然后盯着陈旭说道:“大郎可愿入我太平教,与我等共镶大事?”

  听得道人大逆不道的话语,陈旭大惊失色,连忙捂住道人的嘴巴,环顾四周见并无他人,才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道长慎言。”

  陈旭的确被道人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番话语若是让他人知晓,道人固然要被官府缉拿,陈旭却也难逃干系。

  他虽然知道乱世将临,但是如今大汉的天威仍不容冒犯。

  道人的一番话,不仅仅表现出了对朝政不满,更是有要与士族、豪强为敌之意。

  此刻陈旭才明白,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为何会那么快失败。

  大汉虽然没落,但是士族、豪强的势力却极为强盛,太平教与这三股势力为敌,又岂能不败?

第13章 火起

  目送道人离开,陈旭突然高声说道:“还请道长留下名讳。”

  “他日若有缘再见,你自知矣。”

  道人也不转身,留下这句话就飘然而去。

  独自立于田间,看着庄稼随风而动,陈旭一时间感慨良多。

  他望着道人远去的背影,对于这个以拯救天下贫穷百姓为己任的道人,居然有些肃然起敬。

  秋色虽然渐浓,然天气干燥,亦不觉寒冷。此时临近中午,阳光照在身上,使人感到非常温暖,但是陈旭心中却有丝丝寒意。

  以往他只知道汉末百姓生存艰难,但是听到道人描绘出他在游历途中见的闻以后,陈旭才感到深深的悲哀。

  百姓终日劳作不得温饱,士族、豪强却生活奢靡、肆意浪费,更有甚者,有些流民为了活命而“易子相食”。

  想到这里,陈旭不由低声吟起后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扯了扯自己的头发,陈旭脸上满是忧愁:“道长说得对,我不能只做一个呈匹夫之勇的莽夫。但是我要到哪里习文学字?”

  道人临走之前曾告诉陈旭:若是他果真有大志气,想要出人头地,武艺固然不能荒废,但是亦要习文学字,不然陈旭再如何勇猛,都不能步入上流社会。

  “贫穷家庭谁家有藏书,何人能识字?”

  低头叹息一声,他正要回去,就看见陈静过来。

  陈静本来与陈父一同去濮阳寻太平教道人,刚才回来没看到陈静,陈旭还非常疑惑。

  见到陈旭,陈静就急忙上前,询问明日是否要将猛虎以一百万钱的价格卖与张其。

  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陈旭也不隐瞒,坦然答道:“正有此事。”

  一路跑了过来的陈静,略微有些喘息,抹了一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丝毫不做休息就低声追问:“我昨日所谋之事,大兄可曾下定决心?”

  想起昨日之事,陈旭脸上仍有挣扎之色。

  正所谓“毁人田地,若杀人父母”,陈旭本来想要偷偷报复张其。

  但是陈静却说:这仇不仅要报,还要报得轰轰烈烈,更是要让陈旭在报仇之后名扬州郡。

  这个时代由于提倡“孝”、“义”,但凡有人父母、师长、朋友被人侮辱,为了报仇杀人不但不会被人唾骂,反而会被人敬重。

  三国时期,曹魏的《魏略》书中特辟《勇侠传》记载:孙宾硕曾冒死援救遭宦官迫害隐姓埋名的逃犯赵岐;鲍出尚节义,在土匪劫掠时,不但只身救出老母,还奋不顾身地解救邻居老妪;杨阿若曾单骑突围,搬兵诛杀豪强黄昂,震惊一时;祝公道曾蹈险牢狱,解救出素昧平生的魏国名臣贾逵,不语而去,为一时所颂。

  而三国名人之中亦不乏这些人物。

  其中典韦为友杀李永;夏侯谆杀辱师者复仇;徐庶为友报仇,杀人后白灰涂面,披发而走。

  此后,众人尽皆为世人称颂。

  两汉时期,甚至在法律上,对于因报仇杀人之事都会格外宽恕。

  汉章帝时,官修的《白虎通义》就有记载,“子得为父报仇者,臣子于君父,其义,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义不可夺也”。

  如此一来,更加助长了这种为了实践“孝道”、“忠义”而复仇的风气。

  而复仇风气的普遍,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为了复仇养客杀人,二是因“复仇”而扬名天下,进而转变成豪居一方的地方豪强。
首节 上一节 23/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