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407节
……
满清一灭,赵岩只感觉一身轻松。
形势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紧迫,已经不必要整天想着要怎么才能最快的壮大军事实力。
二十万职业军,好像还是有点多了。
赵岩突然生出这样的想法。
但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职业军多一些也是很必要的,毕竟解决了辽东,还有大明和海外殖民地那么辽阔的地盘等着去占据。
只有拥有足够的兵力,才能吞得下。职业兵前面打,义务兵后面守,这个方式还是不错的。
赵岩在感觉轻松过后,更在意的还是辽东能搞到多少银子,抓到多少满奴的问题。
就如刘恒所算的一般,一个苦力在山东起码要一两银子工钱,而在南方一些地区甚至更高。
抓一个不要钱的奴隶回来,一年就能收益最少十两银子。
一个人十两,一个百万个人就是一千万两,两百万人就是两千万两。
这有是为什么赵岩如此热衷运倭奴的原因了。
在这个蒸汽机还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年代,奴隶是存在价值的,而且利润还很大,更不会抢了百姓的饭碗,毕竟赵岩还要修很多工程,用工量是非常大的。
用这些奴隶来修工程什么的,就会创造很大的隐性收入。这一点,明王朝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明王朝是将自己的子民作为隐性收入的对象。赵岩则是直接抓异族回来当奴隶。
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正义与公平,在这个地球上,国与国只有弱肉强食,实力弱小的国家不是依附强大的国家,就是被强大的国家吞掉。
美国在后世就很嚣张,打这个国家打那个国家,很多人用这一点来批评美国是假民主,思路本身就不对,不管是否是真的民主也好,假的也好,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民主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不然还要国界做什么?干脆把国界一抹,来个地球共同体。
而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则分为两类,一种是不断强壮自己的国民,狠抓教育,大搞科研,创造一个能让公民发挥出自己潜力的环境,以求能在其他国家身上谋取到利益。
一种则是搞愚民,不抓教育,也不怎么搞科研,以压榨人民和同族为目标,也就是以统治为目标,而不思进取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最终的下场只有灭亡,在不断的发展之下,双方实力越拉越大,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赵岩穿越到这个年代,世界还处于蒙昧时代,不乘机大肆扩张岂能对得起这样的机遇,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一般,资本家的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鲜血,若以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赵岩的确感觉自己挺肮脏的,整天想着抓捕奴隶,残害世界人民……
按理说,满清两百万的人口,抓个五六十万青壮来当苦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赵岩心里预算着数量,一边打算明年把多少奴隶投入铁路建设当中。
不多辽东的形势也不太好,刘恒在报告中说,辽东的汉人大多缺粮。
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缺粮,可见辽东的汉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因为饥寒而造成的死伤定然较为惨重。
目前山东的船只中,三十艘飞剪船调往美洲支援殖民地去了,南洋分队抢回来的商船已经前往日本运输倭奴。
剩下也就是原来的七十艘商船,这些商船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不断往旅顺运输粮食、棉衣等物资了。
赵岩马上让人往龙口调集粮食,今年秋收刚过几个月,粮食很是充足,米麦虽然不多,但红薯粉干绝对多,堆得满仓库都是。
大手一挥,就是八百万石粉干,八百万石一般也差不多了,毕竟辽东的汉民,估计最多也就两百多万。
满清之前怕汉人造反,先把富户杀光,又把穷鬼杀光,接着人力不足了,又开始进关掳掠人口了。
把汉人掳掠到辽东,自然是拿来当奴隶使唤。
前前后后抢的人,加上繁衍的新增人口,绝对不会超出三百万,八百万石粮食足够让两百多万人撑过这个冬季和明年春季了。
当然,辽东这样的大胜,更是增长名望的好时机。
崇祯既然对他动手,赵岩自然不会玩愚忠,以后自然不可能把权力还给他,所以在使用武力的同时,宣传攻势也是要配合行动的,让自己的名望高出崇祯,是宣传重点。
《大明日报》就是赵岩目前手中的王牌。
《大明日报》的售价很低,只要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一份,所以销售量非常大,但这样的价格对于报纸来说,依旧有利润可赚。
由于使用了活字印刷,加上登莱的纸张生产起步很早,在工艺上也是最为顶尖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价格自然就低了。
活字印刷在大明并不普遍,因为这年代的文人买书都是买那种雕版印刷的,因为这样有艺术性,用活字印刷出的书籍在销售上并不是很好。
古代的文人嘛都爱讲究一些东西,登莱印刷出来的书籍,卖出山东的价格是最低的,比建阳、建安印出来的‘泛滥版’书籍卖得还要低,结果销量也只是取代了闽北印刷行业的那一部分,那些雕板精致的印刷书照样卖得好。
虽然说活字印刷在后世名列四大发明,但在应用上却是很少很少。
但《大明日报》在一些省份还是有亏损的,毕竟不是每个省的情况都一样,在报纸传递中就占据了较大的成本。
而报纸这个东西,在宋代其实早就有,在发达的地区也较为普遍。同时宋代也有审核部门,宋代可以说是在生产管理上最为精密的封建王朝,很多管理方式都是非常超前的,所造就的繁荣,成了历代无法超越的巅峰存在,只是重文轻武太过严重,已成赵岩的反面教材,这才是赵岩要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建设二十万职业化军队的原因。
前几天发出去的那份刊有《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报纸,在山东一经发行就被抢购一空,而在其他各省的销售情况还未传回,一些省份还未把报纸发出,不过想来也是不错。
正如赵岩所想,那篇《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战地报道,让大明日报的销量在当天猛增,许多不看报纸的人也专门去买了一份。
自从清君侧之后,赵岩的名声自然是名扬整个大明,但名望就说不上好了,一些人支持赵岩,一些人则对赵岩怀着敌视的态度。
如两淮盐商,江南布商,郑氏集团,还有一些明王朝的死忠,对赵岩都很不爽。
看到那篇春节前打到沈阳的战地报道,很多人都人都认为这是山东军在吹牛皮,而且很快这个牛皮就会不攻自破了。
满清一灭,赵岩只感觉一身轻松。
形势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紧迫,已经不必要整天想着要怎么才能最快的壮大军事实力。
二十万职业军,好像还是有点多了。
赵岩突然生出这样的想法。
但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职业军多一些也是很必要的,毕竟解决了辽东,还有大明和海外殖民地那么辽阔的地盘等着去占据。
只有拥有足够的兵力,才能吞得下。职业兵前面打,义务兵后面守,这个方式还是不错的。
赵岩在感觉轻松过后,更在意的还是辽东能搞到多少银子,抓到多少满奴的问题。
就如刘恒所算的一般,一个苦力在山东起码要一两银子工钱,而在南方一些地区甚至更高。
抓一个不要钱的奴隶回来,一年就能收益最少十两银子。
一个人十两,一个百万个人就是一千万两,两百万人就是两千万两。
这有是为什么赵岩如此热衷运倭奴的原因了。
在这个蒸汽机还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年代,奴隶是存在价值的,而且利润还很大,更不会抢了百姓的饭碗,毕竟赵岩还要修很多工程,用工量是非常大的。
用这些奴隶来修工程什么的,就会创造很大的隐性收入。这一点,明王朝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明王朝是将自己的子民作为隐性收入的对象。赵岩则是直接抓异族回来当奴隶。
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正义与公平,在这个地球上,国与国只有弱肉强食,实力弱小的国家不是依附强大的国家,就是被强大的国家吞掉。
美国在后世就很嚣张,打这个国家打那个国家,很多人用这一点来批评美国是假民主,思路本身就不对,不管是否是真的民主也好,假的也好,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民主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不然还要国界做什么?干脆把国界一抹,来个地球共同体。
而二十一世纪的国家,则分为两类,一种是不断强壮自己的国民,狠抓教育,大搞科研,创造一个能让公民发挥出自己潜力的环境,以求能在其他国家身上谋取到利益。
一种则是搞愚民,不抓教育,也不怎么搞科研,以压榨人民和同族为目标,也就是以统治为目标,而不思进取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最终的下场只有灭亡,在不断的发展之下,双方实力越拉越大,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赵岩穿越到这个年代,世界还处于蒙昧时代,不乘机大肆扩张岂能对得起这样的机遇,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一般,资本家的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鲜血,若以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赵岩的确感觉自己挺肮脏的,整天想着抓捕奴隶,残害世界人民……
按理说,满清两百万的人口,抓个五六十万青壮来当苦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赵岩心里预算着数量,一边打算明年把多少奴隶投入铁路建设当中。
不多辽东的形势也不太好,刘恒在报告中说,辽东的汉人大多缺粮。
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缺粮,可见辽东的汉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因为饥寒而造成的死伤定然较为惨重。
目前山东的船只中,三十艘飞剪船调往美洲支援殖民地去了,南洋分队抢回来的商船已经前往日本运输倭奴。
剩下也就是原来的七十艘商船,这些商船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不断往旅顺运输粮食、棉衣等物资了。
赵岩马上让人往龙口调集粮食,今年秋收刚过几个月,粮食很是充足,米麦虽然不多,但红薯粉干绝对多,堆得满仓库都是。
大手一挥,就是八百万石粉干,八百万石一般也差不多了,毕竟辽东的汉民,估计最多也就两百多万。
满清之前怕汉人造反,先把富户杀光,又把穷鬼杀光,接着人力不足了,又开始进关掳掠人口了。
把汉人掳掠到辽东,自然是拿来当奴隶使唤。
前前后后抢的人,加上繁衍的新增人口,绝对不会超出三百万,八百万石粮食足够让两百多万人撑过这个冬季和明年春季了。
当然,辽东这样的大胜,更是增长名望的好时机。
崇祯既然对他动手,赵岩自然不会玩愚忠,以后自然不可能把权力还给他,所以在使用武力的同时,宣传攻势也是要配合行动的,让自己的名望高出崇祯,是宣传重点。
《大明日报》就是赵岩目前手中的王牌。
《大明日报》的售价很低,只要一个铜板就能买到一份,所以销售量非常大,但这样的价格对于报纸来说,依旧有利润可赚。
由于使用了活字印刷,加上登莱的纸张生产起步很早,在工艺上也是最为顶尖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价格自然就低了。
活字印刷在大明并不普遍,因为这年代的文人买书都是买那种雕版印刷的,因为这样有艺术性,用活字印刷出的书籍在销售上并不是很好。
古代的文人嘛都爱讲究一些东西,登莱印刷出来的书籍,卖出山东的价格是最低的,比建阳、建安印出来的‘泛滥版’书籍卖得还要低,结果销量也只是取代了闽北印刷行业的那一部分,那些雕板精致的印刷书照样卖得好。
虽然说活字印刷在后世名列四大发明,但在应用上却是很少很少。
但《大明日报》在一些省份还是有亏损的,毕竟不是每个省的情况都一样,在报纸传递中就占据了较大的成本。
而报纸这个东西,在宋代其实早就有,在发达的地区也较为普遍。同时宋代也有审核部门,宋代可以说是在生产管理上最为精密的封建王朝,很多管理方式都是非常超前的,所造就的繁荣,成了历代无法超越的巅峰存在,只是重文轻武太过严重,已成赵岩的反面教材,这才是赵岩要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建设二十万职业化军队的原因。
前几天发出去的那份刊有《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报纸,在山东一经发行就被抢购一空,而在其他各省的销售情况还未传回,一些省份还未把报纸发出,不过想来也是不错。
正如赵岩所想,那篇《打到沈阳过春节》的战地报道,让大明日报的销量在当天猛增,许多不看报纸的人也专门去买了一份。
自从清君侧之后,赵岩的名声自然是名扬整个大明,但名望就说不上好了,一些人支持赵岩,一些人则对赵岩怀着敌视的态度。
如两淮盐商,江南布商,郑氏集团,还有一些明王朝的死忠,对赵岩都很不爽。
看到那篇春节前打到沈阳的战地报道,很多人都人都认为这是山东军在吹牛皮,而且很快这个牛皮就会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