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285节
官府、军队所需采购,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山东所产商品。另外一千万两无息贷款只贷给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也可向银行贷款。
同时在赵家堡还将开设一家‘证券交易所’,让商人在将资本产业化的同时,能够快速的套现,同时也方便集资。
当天大会开完,那些商人拿着下发的《工商规鉴论》及《工商管理条例》在会馆研读、讨论。
《工商规鉴论》当中对工商业的经营方法有明细的指点,都是赵岩归纳后世工商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对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无疑如同在混沌中看见了实质,在异地贩运的主要商业背景下,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工商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生产环境。
而山东的生产环境,可谓是大明最好的。赵岩花了大钱修了路,现在山东各地都在修路,许多道路已经竣工。
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商品就能继续的运出,商品不仅可以走陆路,还可以走海路,赵岩手上的近海运输船只,现在已经达到了几百艘,虽然吨位不大,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更能走京杭大运河直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在交通方面,经过赵岩的改善,已经具备了发展工商业的前提。
除了交通,政策方面赵岩也给投资商断绝一切顾虑,杜绝诈骗、勒索,官府吃拿卡要不办事等现象,更有技术给与支持。
也就是说,那些商人只要拿着资金到工商局注册一家企业,然后再到登莱科技院和登莱大学找到技术人员,就能直接建设厂房,然后开工生产。
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下,那一千万两无息贷款用不了多久便能发放出去,因为本钱不够的人到处都是。
那些没胆识有资金的人不干,还有一大片有胆识没资金的人会做。而只要这些人赚到了银子,就有更多人把资金投入生产。
事实果然如同赵岩预料的那般,那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就算是看了《工商规鉴论》,也还处于观望之中,进军的行业只有养马和造船,他们算是看清楚了,这两个行业是稳赚的。
不过他们资金雄厚,工商局也不会给他们发放无息贷款,要贷款得去银行。
而山东那些没有资金的小商人,以及一些乡绅,则时常跑到登莱科技院进行技术考察,选定了要进入的行业后,又跑到地方去进行考察。
在技术与生产资料都齐全了之后,那些小商人和乡绅纷纷向工商局提交了贷款申请表,一般只要生产项目比较靠谱,特别是对专利局的技术有进行应用的,工商局都会给与批准。
而许多专利的应用,专利费让许多人一夜暴富,也刺激了登莱科技院的科学家及登莱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是普通知识分子对于发明的热情。
不会经商想要暴富,那就搞发明去吧
……
赵岩的《工商规鉴论》同时也开始刊印发行,此书一经发行,在山东就那些精英阶层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加印两万本在山东发行。
而在其他省份的销售情况,也十分良好,人们得知是赵岩写的著作,纷纷慕名购买。赵岩在商业,也算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虽然在外省的名声不如山东,但亦有许多人知道他即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是一个擅长敛财的商人,毕竟随着山东在商业上的发展,许多商人都曾到山东买过货。
除了慕名购买,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过这是指在工商发展理论和指导上,至于征收商税的事情,虽然言明了利害,但依旧有许多人不认同,但也有许多人认同。
就如《客商规鉴论》中所言:放账者纵有利而终久耽虚,无力量一发不可。现做者虽吃亏而许多把稳。有行市得便又行。
这个年代的人,也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负责生产的利益,只是对资本产业化的概念十分模糊,更多人趋向于把银钱放在银库里藏着。
而在山东,赵岩将开设‘证券交易所’,给资本产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些外省商人在看了《工商规鉴论》后,也马不停蹄的赶往山东考察情况,也都有意向在山东开办企业。
同时,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被崇祯安插在山东的锦衣卫加急送往紫禁城……
————
第一更
月票
第一百二十八章:赵岩要发力(第二更)
锦衣卫一起送去的,还有本次工商大会的内容,崇祯看完赵岩在工商大会中颁布的政策很不以为然,看不懂这其中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被一千万两的巨额数字给惊呆了。
当他看完《工商规鉴论》,更是被吓了一大跳,才明白工商的发展竟然能大幅度的增加战争实力。
只要商税一收,不仅可以增加财源,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战争物资也将变得更多,正想要制衡赵岩的崇祯,如何不被吓一大跳。
崇祯紧急召见杨嗣昌,询问应对之策。
“此子在山东统军干政,此番又开了个工商大会,更是拿出一千万两,那可是一千万两”崇祯一想到那数字,心里就感觉万分的恐怖。
朝廷税收一年也就两千多万石大米,加上盐税等等,也就两千多万两,扣除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俸禄,以及军费等等,年年都是入不敷出。
若不是赵岩每年上缴个五百万两盐税,以及山东大改之后田赋能上缴四五百万两。否则让他拿出五百万两都欠奉,就算是如此,让他拿出一千万两也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
“再如此此子的实力膨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崇祯握着拳头说道:“必须让他马上停下来。”
“陛下,此刻新军还未练出,不宜轻举妄动。不过此子所著《工商规鉴论》却有些道理,陛下不如召陈钟盛仿行之。”杨嗣昌说道,他也从自己的渠道,弄到了一本《工商规鉴论》。
“剿饷五百万两,屯田三百万两,内帑已无钱粮,如何有银拨于贷款。”崇祯皱眉道。
“陛下无需担忧,臣刚才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杨嗣昌突然说道。
“哦?”崇祯精神一震,问道:“是什么好消息,快快说来与朕。”
“陛下,多铎遣使来朝,愿与大明重修愈好,称臣纳贡,并保证永不犯境。”杨嗣昌喜道:“建虏即愿称臣纳贡,五百万辽饷便可节省下来。”
“建虏狼子野心,若是口上说说,让朕如何相信?”崇祯皱眉道。
同时在赵家堡还将开设一家‘证券交易所’,让商人在将资本产业化的同时,能够快速的套现,同时也方便集资。
当天大会开完,那些商人拿着下发的《工商规鉴论》及《工商管理条例》在会馆研读、讨论。
《工商规鉴论》当中对工商业的经营方法有明细的指点,都是赵岩归纳后世工商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对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无疑如同在混沌中看见了实质,在异地贩运的主要商业背景下,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工商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生产环境。
而山东的生产环境,可谓是大明最好的。赵岩花了大钱修了路,现在山东各地都在修路,许多道路已经竣工。
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商品就能继续的运出,商品不仅可以走陆路,还可以走海路,赵岩手上的近海运输船只,现在已经达到了几百艘,虽然吨位不大,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更能走京杭大运河直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在交通方面,经过赵岩的改善,已经具备了发展工商业的前提。
除了交通,政策方面赵岩也给投资商断绝一切顾虑,杜绝诈骗、勒索,官府吃拿卡要不办事等现象,更有技术给与支持。
也就是说,那些商人只要拿着资金到工商局注册一家企业,然后再到登莱科技院和登莱大学找到技术人员,就能直接建设厂房,然后开工生产。
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下,那一千万两无息贷款用不了多久便能发放出去,因为本钱不够的人到处都是。
那些没胆识有资金的人不干,还有一大片有胆识没资金的人会做。而只要这些人赚到了银子,就有更多人把资金投入生产。
事实果然如同赵岩预料的那般,那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就算是看了《工商规鉴论》,也还处于观望之中,进军的行业只有养马和造船,他们算是看清楚了,这两个行业是稳赚的。
不过他们资金雄厚,工商局也不会给他们发放无息贷款,要贷款得去银行。
而山东那些没有资金的小商人,以及一些乡绅,则时常跑到登莱科技院进行技术考察,选定了要进入的行业后,又跑到地方去进行考察。
在技术与生产资料都齐全了之后,那些小商人和乡绅纷纷向工商局提交了贷款申请表,一般只要生产项目比较靠谱,特别是对专利局的技术有进行应用的,工商局都会给与批准。
而许多专利的应用,专利费让许多人一夜暴富,也刺激了登莱科技院的科学家及登莱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是普通知识分子对于发明的热情。
不会经商想要暴富,那就搞发明去吧
……
赵岩的《工商规鉴论》同时也开始刊印发行,此书一经发行,在山东就那些精英阶层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加印两万本在山东发行。
而在其他省份的销售情况,也十分良好,人们得知是赵岩写的著作,纷纷慕名购买。赵岩在商业,也算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虽然在外省的名声不如山东,但亦有许多人知道他即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是一个擅长敛财的商人,毕竟随着山东在商业上的发展,许多商人都曾到山东买过货。
除了慕名购买,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过这是指在工商发展理论和指导上,至于征收商税的事情,虽然言明了利害,但依旧有许多人不认同,但也有许多人认同。
就如《客商规鉴论》中所言:放账者纵有利而终久耽虚,无力量一发不可。现做者虽吃亏而许多把稳。有行市得便又行。
这个年代的人,也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负责生产的利益,只是对资本产业化的概念十分模糊,更多人趋向于把银钱放在银库里藏着。
而在山东,赵岩将开设‘证券交易所’,给资本产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些外省商人在看了《工商规鉴论》后,也马不停蹄的赶往山东考察情况,也都有意向在山东开办企业。
同时,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被崇祯安插在山东的锦衣卫加急送往紫禁城……
————
第一更
月票
第一百二十八章:赵岩要发力(第二更)
锦衣卫一起送去的,还有本次工商大会的内容,崇祯看完赵岩在工商大会中颁布的政策很不以为然,看不懂这其中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被一千万两的巨额数字给惊呆了。
当他看完《工商规鉴论》,更是被吓了一大跳,才明白工商的发展竟然能大幅度的增加战争实力。
只要商税一收,不仅可以增加财源,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战争物资也将变得更多,正想要制衡赵岩的崇祯,如何不被吓一大跳。
崇祯紧急召见杨嗣昌,询问应对之策。
“此子在山东统军干政,此番又开了个工商大会,更是拿出一千万两,那可是一千万两”崇祯一想到那数字,心里就感觉万分的恐怖。
朝廷税收一年也就两千多万石大米,加上盐税等等,也就两千多万两,扣除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俸禄,以及军费等等,年年都是入不敷出。
若不是赵岩每年上缴个五百万两盐税,以及山东大改之后田赋能上缴四五百万两。否则让他拿出五百万两都欠奉,就算是如此,让他拿出一千万两也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
“再如此此子的实力膨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崇祯握着拳头说道:“必须让他马上停下来。”
“陛下,此刻新军还未练出,不宜轻举妄动。不过此子所著《工商规鉴论》却有些道理,陛下不如召陈钟盛仿行之。”杨嗣昌说道,他也从自己的渠道,弄到了一本《工商规鉴论》。
“剿饷五百万两,屯田三百万两,内帑已无钱粮,如何有银拨于贷款。”崇祯皱眉道。
“陛下无需担忧,臣刚才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杨嗣昌突然说道。
“哦?”崇祯精神一震,问道:“是什么好消息,快快说来与朕。”
“陛下,多铎遣使来朝,愿与大明重修愈好,称臣纳贡,并保证永不犯境。”杨嗣昌喜道:“建虏即愿称臣纳贡,五百万辽饷便可节省下来。”
“建虏狼子野心,若是口上说说,让朕如何相信?”崇祯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