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2节
朱元璋目光转回了蓝玉,眼中杀机大炽,“当初跟在咱身边立志要推翻暴元,还天下太平的那些人,才几年呐?
竟然就和暴元的官吏一模一样了,同样的残民虐民,同样的贪污腐败!
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初的大愿呢?”
皇帝陛下愤怒的宛如狮子,几乎是吼出来,震得朝中众人皆是一颤。
但蓝玉却不服,他梗着脖颈道:“陛下,臣等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今日的富贵,若是有功之臣却依旧如同旧时,谁还愿意拼命?”
“荣华富贵?难道你们没得到吗?”
朱元璋愤然道:“蓝玉,你们这些国朝勋贵,皆是咱的姻亲,虽然不曾赐土,但岁禄数十倍于同级的官员,而且个个都是世袭罔替,数遍历朝历代,皆是少有。
你们族中的土地、商铺,再加上下面的孝敬,足够让你们每一个人都衣食无忧,大富大贵,咱自认对你们功劳已经酬谢的足够多了!
若是文官敢拿下面的孝敬,咱早就砍了他们,可咱对你们一忍再忍,还赐给你们免死金牌,咱当初册封你们之时,难道不是要与你们同享富贵吗?
若只是为荣华富贵,那又怎会有今日之祸?”
这下蓝玉有些说不出话来了,要说大明刚建立时,皇帝的确是很大方,虽然没有食邑,但本来食邑也不过是折算成钱粮而已,大明勋贵个个世袭罔替,皆委以重任,又有极多特权,历朝历代里面,也算得上待遇很高。
“可你们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毫无敬畏之心,不应该虐民害民,败坏大明社稷根基,若是你们手中没有那么多命案,绝不会有今日之祸。”
蓝玉讪讪道:“不过是些贱民罢了,何至于此啊。”
“贱民……”
朱元璋闻言只觉要怒发冲冠,他深吸两口气,强行平复着心情,缓缓道:“咱还记得当初艰难岁月时,布下爱民之策,聚拢人心,而后一步步夺取了天下。
而现在,咱的大臣称呼百姓为贱民。
唐太宗皇帝所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你们大概是不知道也不在意吧。
可朕在意。
即便是咱的儿子,咱最多也只是不杀他罢了。
秦王残民虐民,咱要杀掉他身边不能劝谏的奸佞,等他死后要给予他最差的恶谥,让千秋史册都谩骂他,让他遗臭万年。
即便他是长君,是嫡次子,但咱的皇位丝毫不会考虑他。
何况你们呢?
难道比咱的儿子、大明的亲王还高贵吗?”
殿中群臣尽皆垂首,这是皇帝陛下第一次在这种公开场合讲秦王不被立为太子的原因。
因为不仁、不慈。
朱元璋环视一遭垂着头的群臣,冷声道:“咱知道天下人都说咱容不下功臣,说咱杀戮过重。
可哪个君王不希望能够和功臣成就君臣佳话呢?
咱又为何非要背上这等骂名?
若咱的功臣皆是当初的那些英雄,咱又何至于此呢?
中山王徐达为何朕不清算,郭英、耿炳文为何依旧得朕信重?
因为他们虽然偶有不法,可到底还是个人,忠谨奉上,不曾虐民。
你们再看看蓝玉这些人,再想想咱曾经杀掉的那些元勋,看看他们可曾还有个忠臣、良臣的样子。
他们猜疑咱,试探咱的口风,想要谋取私利。
他们相互勾结,甚至和胡惟庸这种人勾结。
咱三令五申绝不能犯的事,他们不以为意,大明赖以为生的卫所,他们敢欺压军卒。
他们视大明百姓为猪狗,眼中只有朝堂之上的权力。
蓝玉,咱不给他封太师,他便不满,还大肆和其他人共同泄愤。
纵然是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当世,你也要死!
当初那个率领大军远征蒙元的大英雄已经死了,活在这里的仅仅是个权欲熏心的狗贼!”
皇帝的质问锤在每个人心间。
直到此时,群臣才窥见了一丝皇帝的心思,他早就对蓝玉、李善长等人愤怒不满,只是之前还有些原因能忍,而现在那些理由消失了。
那些怒火于是便不再压制!
朱元璋指着被绑缚在地上的一众勋贵,怒声喝道:“你、你,还有你,都不再是曾经的英雄了,而是人人喊打的狗贼。
你们这些狗贼,又有何面目存在这世上?咱不将你们碎尸万段,简直难消心头之恨!”
蓝玉等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怕死,但如今却在皇帝的言语中,感觉到了杀人诛心的恐惧。
“上位。”
“臣……”
蓝玉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此刻心中有蚀骨般的悔恨,如同毒蛇般在啃噬着他的内心。
朱元璋不再说话,微微闭着眼,挥手示意宫卫将人拖走。
殿中静悄悄的,唯有铁链摩擦碰撞的声音,今日的皇帝是群臣从未见过的,流露着真情,甚至能够从中一窥曾经那个顶天立地的帝王。
“他们都忘记了曾经致天下太平的初心,最终都做了咱的刀下之鬼,你们这些文官,可要好好记得圣人教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要走到君臣相厌的这一步,咱依旧是那句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尔等好自为之,咱言尽于此。”
李祺束着手,心中满是复杂之感。
他来到这里世界时,朱元璋就已经进入了马皇后去世后的老年发疯阶段,实话说,这个阶段的朱元璋属实不算明君圣主。
可李祺永远都记得,朱元璋是那个诛除暴元的大英雄,光复了汉人失落四百年的江山!
他的功绩与世长存,彪炳史册!
李祺穿越后为了活下去,为了家族的未来,无数次的算计朱元璋,可他心中是遗憾的,若是能见到曾经的那个英雄该多好。
如果他穿越到年轻的李善长身上该多好,大明不会是现在这副模样。
可今日,李祺竟然从老迈的皇帝身上,短暂的看到了曾经的锋芒。
这就是史书上最顶级的帝王吗?
如果……如果能一直如此就好了。
群臣讷讷应声出殿,李祺回首望去,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外间的光照不进殿深处,浓重的阴影笼罩着皇帝,如山岳巍峨。
————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不惹庵示僧》【明·朱元璋】
第34章 东宫相邀
李祺能看得出每一个朝臣脸上皆带着茫然,都被今日的皇帝震的不轻。
直到回到公主府中,李祺依旧沉于思绪之中,甚至吃饭时,依旧心不在焉。
李显穆见状好奇发问,李祺便将今日朝堂上的事讲给妻子和三个儿子听,讲到最后朝臣出殿后,脸上的茫然,讲到他心绪的复杂,最后叹道:“为父心中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想法,却没有头绪。”
临安公主眼中升起氤氲之气,为父皇的英雄气概而动容,李芳和李茂眼中有些低落,按照陛下所言,他们的祖父李善长也是从英雄堕落的狗贼了。
唯有才两岁的李显穆眼中亮晶晶的,举手高声道:“孩儿知道父亲心中所想的答案。”
李祺四人闻言皆将目光落在李显穆脸上,眉宇间满是夺尽天下灵气的灵动之色,纵然知道李显穆的天资,李祺依旧不相信李显穆能在两岁就勘破此事。
半圣之姿,是未来学习的上限高,早慧是懂事早、学习快,又不是生而知之的天人!
李显穆见李祺不信他,皱皱鼻头,奶声奶气道:“从前群臣心中对皇外祖父只有畏,今日却多了敬!
这便是父亲所说的,正气在身,天下宾服,人持正道而行,纵然敌人也会敬重,这都是父亲教给孩儿的道理,怎么今日自己却忘了。”
当啷。
李祺手中的汤匙直接跌落在桌上,雷霆般的轰鸣在李祺耳中炸开,他满是震惊的望着自己的儿子,心中只剩下一个声音响彻——我这儿子,到底是个什么妖孽?
只是一件半圣之姿就能强到这种地步吗?
他才两岁啊!
李祺强压下心中震惊的情绪,他意识到他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儿子了,这个半圣之姿不对劲啊。
“我的大儒传承直接为我灌顶了古往今来所有大儒的知识,这么想来,同级别的半圣之姿,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普通大儒宗师,是我之前的眼界太狭隘了,被穆儿六维天赋的数值限制了想象力。”
想到这里,李祺温声对李显穆道:“穆儿真是天纵之才,从明日起,除上值外,你便时时跟在为父身边学习吧,若是能让你成为超迈古今的大才,为父这一生便算是值了。”
李显穆清脆应声,李芳、李茂满眼都是羡慕,但他们二人都知道,三弟的天资是无与伦比的,而他们只不过是中人之材,正如父亲曾经说过的,有事听三弟的就可以了。
……
皇宫中的朝会之事流传出去后,民间对蓝玉案的舆论有了明显的变化,皇帝陛下第一次在他掀起的大案中站到了道德的至高点上。
在蓝玉案的风声渐渐过去后,最吸引人注意的事情便是即将召开的乡试,秋闱。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直隶省主考官,乃是临安公主的驸马、东阁大学士、北方士人领袖、一代儒宗李祺李景和。
民间称其为“江浦居士”。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