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4节
一旦这个想法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就不需要李祺特意吩咐,他们做起事来一个比一个卖力。
南北之争是贯穿洪武朝的主线,到南北榜案时到达了高峰,终大明一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李祺不是龙傲天式的主角,自然解决不了这种问题。
但这不妨碍他利用南北之争。
而这正是李祺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无论是王五杨叶争妻案,还是现在借着清查蒙古风俗来掀起政治风波。
虽然有为韩国公府复仇的打算,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以北方士子为主的、被主流士林所排斥士子。
继而将如今的士林格局打破。
他一一扫过眼前的这些人,眼底忍不住露出笑意,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国子监中的底层。
阶级分明的古代,嫌贫爱富比现代严重的多。
贫寒的家世让他们成为了士林的边缘人,这一类人是最希望改变当前局面的,是最容易成为李祺门徒的人。
一旦发现李祺能够成为新的旗帜,一旦发现李祺未来的儿子能够接过旗帜,他们就一定会义无反顾的成为李氏的拥趸!
刑部院中,李祺手持圣旨宣读完毕。
他环视一周,对一众刑部官吏朗声道:“本官奉圣上之命,清查潜藏在我大明内部,身受蒙元胡俗污染之辈,还请诸位配合,本官也能早日回复皇命!”
刑部左侍郎陈英上前道:“驸马身受皇命,我等臣下自然配合,不知驸马要如何查起?”
京城中无数人都在好奇李祺要怎么清查,是不是沾染蒙元胡俗,谁能说得清呢?
如果李祺要肆意栽赃陷害,那他们可就要联名参李祺了,绝对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李祺能感受到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刑部大院,还有整座京城无数官吏在看着自己。
直到现在,都没人知道李祺的目的是什么!
李祺转头对随他而来的众人,以及刑部中的所有人,道:“杨靖之事想必诸位都已经知晓。
王五与杨叶争妻,杨靖以胡俗断案,简直罪大恶极,已经被处以极刑。
但他所造成的遗毒却没有清除完毕,在刑部中还有多少的冤假错案?
还有多少大明百姓被蒙古落后的、悖逆人伦的习俗戕害?
上位既然将此事交于我等,我等就要为天下作出表率,来了刑部,自然是要审案,在刑部中有一些陈年旧案,本官会居中平断。
本官每判一案,诸位便记录下来,接下来有相同、相似的案件,便按照本官判例去改。
最终结果本官会直接禀告上位。”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一阵喧哗,就连随李祺而来的一众人,都震惊的望着他。
几乎每个人都是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大明的司法机构是很完善的,有三法司,刑部负责审判,都察院负责监察,大理寺负责审核,重要案件三法司会审,在三法司会审之上还有九卿会审,而后要上报皇帝。
而现在李祺是要跳过前面所有环节,他一个人独断,最终直接和皇帝对接!
除了皇帝,没有人监督他!
这权力大的简直吓人,几乎每一个人心里都暗自嘀咕,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是的。
没人认为是李祺要做什么,而是在想皇帝要做什么!
对于众人的误会,李祺并不多解释什么,他又不是龙傲天,虎躯一震就能收服众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不是他发几篇文章、说几句话就能扭转其他人的想法。
日后随着他越来越强,这些质疑他的人,自然会成为他的拥趸、门徒,视他如神明!
现在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权而心惊,等他们知道自己剑指何处的时候,怕是要高呼天崩地陷了!
真是期待那一天啊!
“还请诸位将洪武元年以来,应天府卷宗中,寡妇告夫家宗族的案件整理出来,本官要一一查验。
另外在应天府中广发告示,本官坐于堂中,若有百姓有这一类冤案,告上堂来,本官皆会受理。”
李祺这话一出,刑部众官吏顿时愣住了,这是要做什么?
他们都以为李祺会翻阅那些生杀大案,以及那些久负盛名的诡案,却没想到会是这等小案。
婚姻虽然是人伦大事,但实在是不引人注意,况且这和清查蒙元胡俗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联想到了导致杨靖之死的收继婚制度。
但收继婚本就枉顾汉人人伦,大明立国之后,基本上没有再见到收继婚了。
李祺若是还想从这方面打开局面,怕是要铩羽而归。
李祺却没有和他们解释。
婚姻案件看起来小,不如生杀大案吸人眼球,但实际上一切婚姻的本质上是财产分配,家庭构建。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
而家庭的构建决定着帝国基层单元的形式。
说的严重点,小小的婚姻中,甚至关乎着一个王朝国家的构建!
小案牵连大人物,自古以来就不少见。
杨靖,乃是堂堂刑部尚书,却死在了王五杨叶争妻这么一个升斗小民组成的小案上,这是何等的滑稽?
而现在李祺要故技重施,在一个任何人都不会重视的小案上,设计一个天大的陷阱出来!
这一次要杀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刑部尚书了!
前礼部尚书李原名,以及现任吏部尚书詹徽,都是他的目标!
第12章 寡妇陈请泪蹒跚
李祺一句话,刑部院中顿时忙碌了起来,他带来的大批文员跟着刑部官吏跑进跑出,将一沓沓卷宗放入专门腾出来的空屋中。
“驸马,这便是存放在刑部中有关于寡妇告夫家的案件卷宗,还请查收。”
“辛苦陈侍郎。”
卷宗的数量并不算多。
直到现在陈英都不知道李祺到底要做什么,婚姻案件本就太小,这些卷宗中基本上不会有收继婚的案例。
王五杨叶争妻案,若不是王五一直坚持不懈往上告,又涉及到杨叶这个军户,那种案件一般根本到不了司法地步。
李祺走到那些卷宗旁。
在他休沐的这半个月中,他并不是一直都在陪着临安公主,当年推动韩国公府覆灭的杨靖死了,现在摆在明面上的敌人,还剩下前礼部尚书李原名,以及吏部尚书詹徽。
恰巧他知道一件发生在李原名家族中的轶事,于是做了一些针对李原名和詹徽的布置。
而这桩轶事记载于刑部的卷宗中,这便是今日李祺异常举动的背后原因。
李祺一一翻阅过去,没用多长时间,他翻阅的手一顿,将他要找的那李卷宗取出来,细细看去。
这就是发生在李原名所在的李氏家族中的那件案子。
这个案件中的各种事实,完美符合他的需求,乃是铸造利剑的上佳材料!
李原名必将死于此剑之下!
李祺扬起手中的卷宗,“本官看到了一份卷宗,便以此为例,烦请陈侍郎派人将案宗上的原告、被告双方带到衙门来,就说本官要升堂、重审此案!”
陈英一方面派人去将卷宗上的双方唤来,一方面看起了卷宗上的记载。
既然李祺要重审此案,这实际上就是说之前的判决不对,他要改判!
这起案件前因后果是很清晰的。
“原告姓刘,夫家姓李,人称李刘氏、刘三娘子,洪武十七年八月嫁于应天府六合县李氏李德祖。
洪武十九年三月,夫妻二人生下长子李虎头。
洪武二十二年五月,李德祖病死,留下孤儿寡母。
因李虎头年幼,为了养育李虎头,李刘氏决定守节,洪武二十二年八月,李刘氏前往六合县衙状告李德祖的兄弟抢夺她的嫁妆,抢夺亡夫留给儿子的遗产。
六合县令认为宗族一体,李刘氏不识大体,离间亲属,念在李虎头年幼,不予惩戒,此案了结。”
陈英看完之后,微微皱起眉头,疑惑道:“驸马,这判的不是很合理吗?”
李祺见状道:“不急,待本官判完再说。”
他心中冷笑,王五杨叶争妻案你们也觉得杨靖做的没问题,但他死了。
若是让你们看出其中的玄机,我还怎么用它来钓李原名上钩?
陈英很是敏锐,捕捉到了李祺眼底闪过的寒光,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事情,六合县貌似是前礼部尚书李原名的籍贯所在地。
那刘三娘子所状告的李氏宗族?
岂非是……
他猛然打了个寒战。
……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