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672节

而辅政的太傅袁隗则是站在通往龙椅的阶梯上。

至于段羽则是和崔烈,张温,马日磾还有何进等人站在了第一排的位置。

身为禁军统领的蹇硕此时也站在了大殿的一旁,完全取代了昔日张让还有赵忠两人的位置。

至于张让还有赵忠则是没有出现在大殿之上。

“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殿前小黄门的同传,朝会正式开始。

而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是段羽,而是昨天负责查办张奉的郭鸿。

“臣郭鸿,有事启奏。”

手持笏牌的郭鸿上前一步拱手作揖。

跪坐在小刘协身旁的董太后一挥衣袖。

而站在阶梯上的袁隗则是皱了皱眉。

得到允许的郭鸿看了一眼最前排段羽的背影随后躬身说道:“太后,经臣查明,有关于暗害陛下一案存在诸多问题。”

“之前陛下所服用之玉丸并无毒,乃是经过太医查验多次佐证。”

“而司隶校尉董卓,也经过尝试,才奉药与陛下,陛下用药之前,经过试药之后才尝试。”

“以上都可以作为玉丸无毒的佐证。”

“后经臣仔细查验,发现陛下在服用玉丸之后身体略有不适,曾传召太医令张奉入宫问诊。”

“而太医令张奉在给陛下问诊之后,便开方用药。”

“后臣再次查证此药方,发现药方当中所用之药物,和玉丸当中所用的药物药理相冲相生相克。”

“因此,才会引起陛下重症。”

“所以,臣以为,玉丸案与司隶校尉董卓并无关联,乃是太医令张奉所为。”

“但具体张奉是否是有意而为,臣还在查证。”

“不过玉丸案与司隶校尉董卓无关,此事确实。”

昨天下午在郭鸿和段羽抓捕张奉的时候,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已经传遍洛阳了。

这么大的事儿,在洛阳根本没有任何隐瞒可言。

所以,当郭鸿说出这些话来的时候,大殿上的众臣并未感觉到惊讶。

至于郭鸿说过的玉丸案和董卓无关,也没有人出言反驳。

而站在阶梯上的袁隗也没有说什么。

段羽挺直腰杆一言不发。

“此等庸碌之人,即便不是有意也罪该万死!”

董太后咬着牙说道:“严刑拷问,此人究竟是出于何等居心!”

“唯!”郭鸿答应了一声。

张奉的事了之后,便在没有人开口了。

跪坐在小刘协身旁的董太后此时看了一眼段羽随后又将目光落在大殿上的群臣说道:“哀家今天有件事情要宣布一下。”

“段卿家久居凉州,而去年之时又打通了西域之路,此乃大汉百年之功绩。”

“哀家想着,如果段卿家能收服整个西域,将其纳入大汉版图,这边是开疆拓土之功。”

“自从大汉建立,还无人有过这等功劳。”

“所以呢,为了以表嘉奖,哀家决定,如果段卿家能将整个西域纳入大汉,那便赐封段卿家为西凉王。”

嘶!

董太后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传来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西凉王!

封王!

这......

董太后竟然要给段羽封王!

袁隗,何进,包括三公九卿,所有此时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们都瞪大了眼睛,一副惊愕的表情。

第485章 朝议!【3】

站在大殿下方的何进一副哭丧脸。

直到现在何进才明白,为什么段羽没有坚定的站在他这边了。

封王啊!

这可是封王啊!

他能给段羽什么承诺?

何进扭头看了看段羽,感觉到了无比的绝望。

阶梯上的袁隗眉头紧皱,一双狐狸一样的双眸紧紧的盯着段羽,仿佛是要看透段羽那强壮身躯当中隐藏的野心。

世人皆以为段羽性格刚烈不屈。

可段羽偏偏在这种时候选择了董太后。

要知道之前下旨捉拿董卓的,下旨让丁原将段羽挡在函谷关外的可都是董太后。

若是按照之前段羽的性格,必然是要将洛阳搅得天翻地覆。

可是现在......

段羽竟然选择了支持董太后。

虽然封王很诱人。

但袁隗不傻,听出了董太后的言外之音。

打下整个西域。

这可能吗?

大汉四百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征服西域诸国。

西域数十个小国,地界广袤比任何一个大汉的州都要大。

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乌孙这种超级大国,堪比大汉一个州的人口,兵力数十万。

而且西域以北还有北匈奴。

虽然剩余的数十个小国国力很羸弱。

但若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更何况西域地形地貌复杂,补给线极长,征伐西域要消耗多少粮草兵马?

这都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字。

大汉最为强盛的时候,以李广利率领三万兵马,前后三次才打下了大宛。

所消耗的钱粮不计其数。

兵马折损更是无数。

打下西域全境,封王,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段羽很能打,但袁隗依旧不认为段羽能够打下整个西域。

拖延。

虽然袁隗不知道是谁给董太后想的这个计策,但他还是推测到了董太后的意图。

拖延段羽。

那么问题也来了。

这也是袁隗关注的问题。

段羽不是傻子,确切的说段羽很聪明。

既然如此,段羽难道看不出董太后是在拖延他吗?

如果段羽看出来了,可段羽为什么又要答应呢?

段羽在想什么?

换句话说,段羽要做什么。

这才是袁隗之所以皱眉的原因。

大殿之上,短时间的沉寂之后立马爆出了嗡嗡的议论声。

大汉四百年,养士四百年,虽然如今朝廷腐败虚弱,但大汉从来都不缺少铁骨铮铮直言死谏的忠臣。

就在众臣开始议论之时,已经有朝臣从人群当中走出,手持笏牌立于大殿之上。

首节 上一节 672/8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