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454节
那支从远处来的骑兵已经抵达了卢植所在的东大营。
“那是......君侯的麾下骑兵?”贾东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但眼神极好的程昱等人都已经看到了那段字大旗。
“是君侯的麾下,不过不是君侯来了。”贾诩说道:“应该是君侯的前锋军。”
“如今君侯麾下通禀的只有吕布,高顺,麴义三人,估计来的人应当是吕布。”
虽然没有看到领兵的将领乃是何人,但贾诩还是凭借着推测推断出了领兵之人的身份。
但领兵的既然不是段羽而是吕布。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支骑兵来的这么快。
且看着好像是杀气腾腾。
按理来说,两支友军即将汇军,第一件事情应该做的就是前去相互通传。
这样避免两军初会的时候引起骚动。
再者,两支所属不同的大军就算是会师,也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什么说吕布率领的前锋骑兵气势汹汹。
光看就能看出来了。
此时吕布率领的前军骑兵已围绕着卢植所在的东大营竟然绕起了圈子。
众所周知,骑兵在发动进攻的时候,特别是在包围一个固定不动的目标的时候,都会采取这种环绕战术。
一个是为了震慑,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方便骑射。
这一招还是从匈奴那里学来的。
匈奴骑兵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包围汉人的步卒的。
吕布带兵包围卢植的东大营,且做出这种挑衅的动作,这是要干什么?
城头上的众人都在猜测。
“估计应该和昨天晚上城外汉军发生的变故有关。”贾诩眯着眼睛说道。
董卓的嫡系部队突然消失。
而剩余的一部分军队被卢植接收。
贾诩的心中有怀疑还有猜测。
“应该是董公出事了。”贾诩眯着一双眼睛说道:“从昨天晚上的种种,以及今天卢植的所作所为来看,现在城外很有可能只有卢植在指挥大军。”
“董公的嫡系兵马不在了,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应该已经是离开了。”
“但这并不像是正常离开。”
“而好像是被夺了兵权,至于董公的嫡系为什么会消失,去了哪里,现在还不清楚。”贾诩摇头。
众人的眼中都充满了诧异的神色。
...........
城外。
卢植所在的东大营。
从界桥赶来的吕布在抵达广宗城外之后便气势汹汹的率领先锋骑兵在卢植所在的东大营外快速环绕。
尘烟四起使得营中的兵马根本看不清营外究竟有多少骑兵。
而且上午的时候卢植刚刚下令分营。
三座原本互为犄角的大营现如今包围在了广宗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
这一下就使得卢植这座大营成了一座孤营。
加上吕布来的极快,一时之间还真让卢植手忙脚乱了一番。
在确认了一番营外的并非是敌军,而是汉军之后。
卢植便直接带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同带兵出了大营。
第325章 营前对峙【3】
卢植的东大营外,马蹄声滚滚如雷。
千余骑围绕着东大营急速狂奔。
卷起的尘烟似乎要将东大营的上空遮蔽。
营中的士兵一开始都惶恐的以为是黄巾贼兵杀来了。
可是当观察了一阵之后才发现,营外的骑兵并非是黄巾贼兵。
而是一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汉军。
不过很快,士兵们便看到了一面面刺绘着段字的战旗。
如果是一年多之前,几乎不会有人认得这段字战旗的来历。
但现如今,整个大汉不说所有人,但是从军的,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世之虎将,段羽!
知晓不是敌人之后,营中闲来无事的士兵都开始好奇的趴在大营周围,透过周围的营寨围栏朝着外面看去。
一些士兵还在指指点点,评论着凉州军骑兵胯下的战马以及马上的骑兵。
中原少马,特别是少好马。
而普通人一辈子也都见不到一匹像样的好马。
凉州自然不缺少战马,也不缺少好马。
特别是段羽在对鲜卑,匈奴以及羌族的几场大战当中又缴获了那么多的战马。
所以凉州骑兵胯下都是一等一的良马。
这种马在中原地区,少则十几万钱,多则二十几万。
如果要是送到扬州,荆州地区去,价格还要在上涨。
在看战马的同时士兵们也好奇为什么凉州骑兵要围绕着他们的大营转圈,好像是在示威的意思。
不过军中不都是不明所以得士兵。
一些军中的校尉,军侯都知道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董卓被扣押在东大营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董卓率领的一路兵马被卢植兼并,这种事情肯定隐瞒不了。
寻常士兵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但是军中领兵的校尉还有军侯当然都清楚为什么。
平白无故两个同级别的将领的麾下是不可以相互兼并的。
能发生这种事情,那就只有一个情况。
要么是董卓战死了,要么就是董卓的兵权被罢免了。
很显然,答案不可能是第一个。
广宗城内的黄巾贼兵在城内出不来。
而他们也没有攻城。
董卓不会战死。
那么情况就只有第二种了。
董卓被罢免了。
董卓被罢免,凉州军忽然来到这里示威。
还能是干什么?
那董卓是段羽的老丈人,段羽自然要来找麻烦。
东大营的营门开启。
身着盔甲的卢植一马当先。
身后是同样着甲的刘备,关羽以及张飞,还有上百骑。
皱着眉头的卢植一脸的严肃。
当从大营当中出来之后,卢植便下令营门两侧是士兵开始擂鼓。
鼓声响起,夹杂着雷鸣的马蹄声在半空炸响。
围绕着东大营的凉州骑兵速度逐渐的放缓。
而始终领头的吕布这个时候从众多骑兵当中脱颖而出。
上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